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49章

抗日保安团-第49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它的鬼子。
确认命中后,郑卫国回过头来笑道:“看见没?狙击就是这么简单,接下来你们谁上?”
战士们依次打了几枪,很遗憾,竟然没有一个人射中目标。幸运的是,由于偏差太大,也没有惊动鬼子。王大锤最后上场,一枪就命中了一个,可是只打中了鬼子的肩膀。这个幸运又倒霉的鬼子张嘴就要喊叫,却被郑卫国一枪毙命。
接下来,战士们又射了一轮,还是没有人能打中。看来这个距离对于他们来说还是远了一些,加上风又有些大,确实不太容易把握。郑卫国也不急,一边教战士们准确测距、计算风偏,一边给战士们做示范。这种“实战训练”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震憾,不光是狙击排的战士坚定了要当一名狙击手的决心,就连负责掩护警戒的特务连战士也纷纷要求“跳槽”到狙击排来。郑卫国没办法,只好在特务连内部增加了一个狙击手小组的编制。
在郑卫国连续击毙16名鬼子之后,这次狙击行动终于暴露了。日军大部队随后发动了大规模反击。见作战目的已经达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郑卫国便带着部队撤了回来。鬼子死了这么多人,当然不肯罢休,跟在屁股后头就追了上来。
两三千鬼子根本不怕什么埋伏,所以他们一头就扎进了设在陈家沟伏击圈。在这里郑卫国给鬼子准备不少惊喜,包括那两门步兵炮也标好了射击诸元。
一个中队的日军刚刚露面就遭到了包括两门步兵炮在内的猛烈攻击。在予敌重大杀伤之后,部队迅速撤离。
气极败坏的鬼子很快开始了还击,步兵炮、联队炮先后开火,炸得又准又狠。战士们回头看了一眼,只见之前的阵地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不禁暗暗后怕。
炮火刚停,协同作战的日军步兵就冲上了保安团的伏击阵地。不过这个时候郑卫国早已指挥部队转移了,留给他们的只有炮轰之后的一遍狼籍。
经过这一轮打击,日军推进时变得谨慎起来,这也是郑卫国所希望的。毕竟日军徒步行军的能力很强,如果任由其突击,部队就很容易被缠住。反之,如果日军步步为营,虽然难打,但可以从容调动部队,应对起来反而要轻松一些。
鬼子一队尖兵小心翼翼地沿着官道搜索前进。他们注意了前方,也观察了两侧,却忽略了来自脚下的威胁——地雷!这些地雷还是从黑鹰寨缴获的,郑卫国一直没舍得用,这次拿出来待客算是很看得起长野了。
随着轰得一声巨响,几名鬼子惨叫着摔倒在地。这颗地雷也不知土匪们是从哪儿弄来的,威力不是很大。
张长贵嘀咕道:“旅座,这地雷不行啊,一个鬼子都没有炸死!您看,那些鬼子都躺在地上直叫唤呢!”
郑卫国笑道:“这样不死不活的对鬼子的士气打击更大。”
果然,见前方有地雷,日军士兵们都不敢继续前进了,只能等工兵前来扫雷。按照二战日军的编制,联队以下都是没有工兵的,不过在作战时往往会临时配备。
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个场景:一队长相猥琐,行为更猥琐的鬼子手拿铁圈状的探雷器像捡狗屎一样弯着腰在公路上探来探去。然后埋伏在远处的土八路一拉拌雷索炸得鬼子人仰马翻。
其实排除地雷不光需要探雷器,还需要探雷针。探雷器通过辐射电磁场,使地雷的金属零件受激产生涡流,涡流电磁场又作用于探雷器的电子系统,使之失去原来的平衡状态,或者通过探雷器的接收系统检测涡流电磁场信号,从而得知金属物体(地雷)的位置。它能可靠地发现带有金属零件的地雷,但容易受到战场上弹片等金属物体的干扰。
探雷器发现可疑目标之后,就要用探雷针进一步确定地雷的位置。一般熟练的探雷兵可以直接通过探雷针倾斜刺探其侧面形状来判断是否是地雷,更厉害的人能由此得出地雷的种类。
没过多久,鬼子的工兵就上来了。前面一队拿着探雷器开路,后面还有一些拿探雷针。不过用拌发地雷炸工兵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拌雷索不可能设得太长,而距离太近的话又容易暴露。
打冷枪或许是个办法,但最多打死几个工兵,因为雷场附近还有好多鬼子步兵正在警戒。稍有动静就会遭到他们的攻击。
对此,郑卫国还是用的老办法——电控地雷。这个跟上次炸山本大队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规模要小很多。接连炸死几名工兵之后,日军的探雷工作陷入了困境。
长野大佐对此十分不满,下令驱赶十几匹马来趟雷。这个办法确实不错,因为马前进的速度快,如果不是瞬发雷的话很难对马造成太大的伤害。即便是瞬发雷一般也很难将马炸死,最多将马炸伤。而受伤的马会变得很狂躁,短时间内会跑得更快。所以普通地雷对骑兵作用不大,除非是可以将人活活震死的大威力地雷或者是专门对付骑兵的跳雷。
由于保安团埋的雷本来就不多,被马群趟了一阵之后便无法威胁到日军了。他们开始沿着官道继续推进。郑卫国见地雷阵失效,带着部队猛打一番之后便迅速撤到了下一个阻击点。
这种节节阻击让日军倒足了胃口,他们随后分出数路爬上了官道两侧,企图从两翼合围保安团的阻击部队。但由于地形的原因,部分迂回的日军被孤立了,郑卫国指挥部队突然杀了个回马枪,消灭了掉单的部队之后又迅速撤离。
如此,打一打,守一守,不时还搞个反击。地雷、炸弹、火炮、冷枪各种花样齐上阵。长野联队虽有一身的力气,却被保安团缠得发挥不出来。直到天快黑的时候,郑卫国才放弃了阻击,并在772团的接应下与日军脱离了接触。
这次战斗规模较小,战果也不大,但伏击战、反击战、防御战、撤退战一应倶全,对于锻炼部队有着极大的好处。历史上,八路军也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把县大队、区小队等准军事武装逐步锻炼成百战雄师的。
当天傍晚,长野联队终于杀到了平安县城,可这里又变成了一座空城,甚至比井泽大队来的那会儿还要残破。气极败坏的长野佑一满腔怒火无处发泄,只得下令摧毁整个城池以示报复。
由于津浦线上战事正紧,日军急需增援,长野联队第二天就不得不抱恨撤军,平安县也得以重见天日。不过,只要鬼子一天不滚出中国,笼罩在平安县上空的阴霾就无法完全消散。
第七十三章 意外事件
长野佑一黯然退兵之后,129师便来辞行。他们肩负着开辟晋冀豫根据地的重任,不可能长期窝在小小的平安县。长野联队再度进犯县城之时,129师三个团分散到了各区。重新集结起来需要时间,所以部队在七里坝休整了一天才离去。另外大部分伤员因行动不变,暂留在平安县休养。
129师在平安县休整期间,双方还开展了一些军事交流和合作。比如郑卫国用一门平射步兵狙击炮跟129师换了一门82mm迫击炮。保安团现在虽然有三门92式步兵炮(有一门损坏待修复),但是连一门迫击炮都没有。迫击炮重量轻,口径大,射程远,可以弥补步兵炮的不足。而129方面,恰好欠缺平射炮,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还有就是129师派了一名电讯兵到保安团工作,帮助他们培养电讯人员。保安团之前歼灭山本大队和后来出兵山西一共弄到了不少电话机和交换机,还有三部电台,只是缺乏技术人员。
走之前,刘师长与郑卫国促膝长谈了一晚。两人从当前抗战形势说起,一直谈到根据地建设等话题。总的来说是宾主尽欢,但也有让双方感到尴尬的事情,比如说前些天四区军民残忍对待日军战俘等问题。
魏家堡一番血战之后,四区军民上上下下都杀红了眼,抓到鬼子便就地处决,连无行动能力的伤兵也没有放过。更恶劣的是友军抓的俘虏也被他们“顺手”给解决掉了。八路军及其前身红军都是一惯坚持“优待俘虏”政策的,这种屠杀甚至虐杀俘虏的行为自然是不容许的。
刘师长委婉地说:“郑旅长,日本侵略者虽然可恨,但他们放下武器之后,就不应该再伤害他们。即便他们犯了下战争罪行,也应受到审判,而不是私刑。像贵军军民这样做有些不妥,不但会影响以后与敌作战,贵军对外的形象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郑卫国也不希望百姓们用这种手段对待日军战俘,这个跟以德报怨,跟人道主义,跟日内瓦公约都没有关系。只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用恐怖手段对待被俘日军,像什么活埋、肢解、剥皮、点天灯之类的,只会招来鬼子更残忍的报复,最终吃亏的还是老百姓,也会迫使日军拼死作战给我军带来更大的伤亡。总的来说,得不偿失。
当然,你说鬼子可恨,完全可以不要俘虏嘛!虽然都是杀掉,可在战场上直接杀掉,和抓住之后再杀就是两个概念了。没有必要因为仇恨而把杀俘刻在脑门上,那是傻子的做法。
所以刘师长一说,郑卫国当即就表态会教育军民不再残害俘虏,并希望八路军方面支援更多的干部,以便做好群众工作。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刘师长自然不好拒绝,表示回去后会从师部再抽调一批干部过来协助平安县的工作。
次日,129师各部一早就集结起来准备开拔。附近的乡亲们舍不得啊,纷纷哭着送行,就跟保安团打了胜仗回来的待遇一样,照例是好吃的东西可劲儿塞。别看八路军驻扎时间短,可军民关系处理的真好。这一点,保安团是远远比不上的。乡亲们虽然也敬重他们、热爱他们,却谈不上亲近,中间总像隔了一层什么。
郑卫国看在眼里,心中很是羡慕。他对张海岩说:“参谋长,你看看人家部队!我们的军队什么时候也能跟乡亲们打成一片?”
张海岩苦笑道:“地方部队或许能做到,主力部队短期之内是别想了。”
郑卫国奇道:“这是为何?”
张海岩一摊手,说:“这还不简单?主力都是全训部队,弟兄们哪有时间给乡亲们挑水、劈柴?军民之间平日里也没有什么交流,现在连训练也改成封闭式的了,乡亲们不怕咱们就不错了。”
郑卫国想了一下,还真是这个道理。只是部队现在需要训练的项目那么多,总不能中途停下来吧!这么复杂的问题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他索性丢在一边不想了。
129师师部和直属机关也要走了,郑卫国忙赶上去为刘师长他们送行。
陈大旅长把缴获的那门步兵炮推到一边,说:“算了,这炮还是归你们吧,我们不要了,没有炮弹也没什么用。”
郑卫国笑道:“陈旅长,你这是在挤兑我吗?幸亏我提前准备好了,不然只不定你背后怎么骂我。”说着,他让弟兄们抬来两箱炮弹,一箱是高爆弹,一箱是榴霰弹。
陈旅长一看,高兴坏了,一拳砸在郑卫国胸前,笑道:“好你个郑卫国,总算没有看错你!不过,呃,这两箱炮弹是不是有点少?都不够我训练炮手的!”
郑卫国说:“总共只剩四箱炮弹了,以后有多的再给你送过去。操炮手是很成问题,要不我借一个炮兵给你吧!不过记得要还。”
陈赓眨眨眼,说:“那你得给我选个好的。”他心想一定不能要攻打县城的那两个,活儿也太糙了。
郑卫国便叫来仅有的四个会开炮的士兵,让陈赓挑走了其中一个。其实这四个人的技术都差不多,也不知陈大旅长是按什么标准选择的。
刘师长很高兴,说:“郑旅长,真是太感谢你了!你们对八路军的帮助我们一定不会忘记。”
郑卫国说:“刘师长太客气了!贵军此次前来增援,救平安县军民于水火,乡亲父老莫不铭感五内。这里还有一批军资,虽然不多,但都是我们平安县军民的一点儿心意。”
除了那两箱炮弹,郑卫国还为一二九师准备了不少军资。有药品、枪支弹药,还有部分钱财,加起来也有几大车,不过跟上次相比就少了很多。因为此番大战,数区百姓罹难,各独立营也损失惨重,保安团的物资也紧缺起来。就这几车还是四下筹措得来的,总算赶上为129师送行。
刘师长见送来的物资很多,忙道:“郑旅长太客气了!我们是友军,互相帮助那是应该的。此番平安县受兵灾甚重,这一批物资还是留下吧,你们也很需要!”
郑卫国说:“我们有根据地,补充相对容易。贵军四处转战,更需要这些物资,还是请收下吧!”
刘师长坚辞不下,只好全部收下。
郑卫国又拿来两支手枪,说:“古人云,宝剑赠英雄,这两把手枪也一并赠给两位将军,谨祝二位为国家为人民再立功勋!”
刘师长正待婉拒,陈大旅长伸手便抢过一支把玩起来,搞得刘师长哭笑不得,只好也收了下来。刘师长的枪法是很好的,据说可以打扔出去的鸡蛋。不过像他这样的身份已经不需要用枪了。
陈大旅长倒是经常持枪上阵,堂堂一个旅长还多次负伤,为此屡受批评,却怎么也改不了。看的出来,这枪很中他的意,他一脸欢喜地说:“郑大旅长,你真是神通广大,竟然一下子搞到了两把枪牌撸子!”
其实枪牌撸子的性能不如马牌撸子、花口撸子等同门弟妹,可民国时期人们就是推崇这种手枪。平日里战友相聚各自掏出手枪撸一撸,有把枪牌撸子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就跟和平时有块好表一样。
陈赓觉得占了郑卫国的“大便宜”,便让警卫员解下身上一条步枪递了过来,说:“郑大旅长,哥哥我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短枪,只有这捷克自动枪还算不错,就算回礼了。”
郑卫国接过一看,所谓“捷克自动枪”就是zh-29半自动步枪(见封面正中)。他在东北军的时候也见过,张少帅卫队用的就是这种枪。这种步枪可以说是中国军队装备最早的半自动步枪了,精度不错,性能也比较可靠,就是对使用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八路军为什么会有这枪呢?这就要感谢我军历史上首任总装备部长常凯申元帅了。当时中央军一些部队采用了这种步枪,并被用于班排长的制式武器。129师前身是红四方面军,这些枪大概就是在卫立煌率中央军进攻大别山时跟四方面军做的交接。
刘师长见郑卫国对这种枪感兴趣,就让师部的人下去找找,一共找到了五把全给了郑卫国。一名士兵误将一挺启拉利机枪也拿了过来。郑卫国眼睛一亮,说:“咦,这是进口货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