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大戏骨 >

第119章

大戏骨-第119章

小说: 大戏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莱坞报道者”认为,“鲍尔和弗兰科的才华让电影的成功有了保证。”

    “华尔街日报”则表示,“弗兰科饰演这个角色无疑需要巨大勇气,但结果却是喜人的。”

    在这之中,“洛杉矶时报”的肯定最为直接,“这是弗兰科演员生涯最出色的表演!每一个表情在他那张充满了喜感的脸上都赋予了角色生命。”

    虽然被丹尼抢走了不少风头,但詹姆斯也收获了一把肯定,甚至有一些多伦多的当地媒体开始惊呼,“弗兰科一路冲向奥斯卡!”

    自然而然地,蓝礼和詹姆斯就被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两个人都是年轻人,虽然詹姆斯今年已经三十一岁了,但在奥斯卡的影帝评选系统里,两个人都是小字辈;两个人都是电影里的唯一主角,独挑大梁,在镜头底下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细腻的表演;更不要说,两个人的表演都收到了媒体异口同声的称赞,而且同时提到了奥斯卡……这也意味着,两个人很有可能成为今年颁奖季的直接竞争对手。

    在奥斯卡的评选过程中,评委内心对年轻的限制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最佳男主角的争夺,虽然每隔几年,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名单就会出现一名新人或者年轻人的身影,表达学院对年轻一辈的嘉奖,但提名就已经是胜利了,而且一个席位就是极限,两个年轻人一起入围提名的情况十分罕见。

    换而言之,蓝礼和詹姆斯之中,很大几率就是“你死我活”的情况,只有一个人能够入围提名——当然,两个人都落选的可能性更大。

    另外,奥斯卡演技奖项的评选不是数学题,有一个固定公式,更多时候是一种专业判断以及心理偏向的综合结果。比如说去年的杰夫…布里吉斯,功劳票和愧疚票的双重因素之下,再加上诸多影评人的肯定,可能学院成员甚至没有观看“疯狂的心”,也直接投票给了杰夫。如此情况并不稀奇,当年“断背山”输给“撞车”时,许多评委就公开承认,从来没有观看过“断背山”。

    一般来说,想要赢得提名,要么是演技超群,很有可能作品本身表现平平,但是演员的演技着实碉堡,令人震撼,让人们忽略了作品的平庸,惊叹于表演的精彩,比如说“铁娘子”的梅丽尔…斯特里普。

    要么是作品出众,演员的表演可能不见得是石破天惊,仅仅只是中规中矩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但参演作品却口碑大爆,甚至是最佳影片的大热,人们在勾选最佳影片的时候,顺带也勾选了相关演员,比如说“聚焦”的马克…鲁法洛(Mark…Ruffalo)和瑞秋…麦克亚当斯(Rachel…McAdams)。

    想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着实罕见,整个奥斯卡历史上,达到如此标准的作品也就在可数范围之内。

    这两位年轻人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是如此,“活埋”的作品整体性略差一些,但是蓝礼的表演却得到了更多赞赏;“127小时”则颠倒了过来,詹姆斯的光芒被丹尼抢走不少,可是作品整体质量却收获了更高的赞誉。

    这也引导向了同样的结果,评委很有可能需要在蓝礼和詹姆斯两个人之中选择其一。

    更何况,颁奖季还没有拉开帷幕,真正的强手都还没有登场呢,说不定进入十月之后,两个年轻人的呼声都转瞬即逝,根本没有人记得起来,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曾经有过这样一段。那么,二中选一,到底应该选择谁呢?

    “我暂时还没有观看’127小时’,我相信詹姆斯是一位出色的演员。但就我个人来说,蓝礼在’活埋’里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震撼。”这是瑞恩…高斯林在接受采访时,表达的观点。当记者提到了“蓝色情人节”在今年颁奖季的机会时,瑞恩畅快地笑了起来,“谢谢有人还记得我这个过气演员。不过,在我和蓝礼之间,我愿意选择蓝礼。”

    乔…哈姆(Joe…Hamm)也同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毋庸置疑,詹姆斯…弗兰科是一位优秀的的演员,无论是’菠萝快车’,还是’米尔克’,都可以看到他的出色。这一次,丹尼…鲍尔给了他一个舞台,然后,他就这样震撼了所有人。当然,还有不能忘记今年的’嚎叫’。”

    不经意之间,越来越多人开始加入这个话题的讨论,正在多伦多电影节的明星们都成为了问询的对象,显然,在好莱坞已经打滚了十年的詹姆斯赢得了大部分支持;只有很小一部人提到了不久之前的艾美奖,对蓝礼的表演期待有加。当然,没有人当真,大家都只是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为电影节增添一些趣闻。

    不过,伴随着大家的谈论,话题升温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想象。“活埋”的加场放映结束之后,更是为这场讨论添加了一把火。

    观众们对这部作品的反应远远超出了预期,大部分观众都表示电影的精彩和刺激程度在期待值以上,尤其是在官方场刊将更多赞誉送给了“127小时”的情况下,“活埋”那犹如过山车一般的观影过程更是赢得了观众的喜爱——“127小时”因为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闪回,以及构建人物,单纯从观影流畅度来说,自然是比不上“活埋”的。这也为“活埋”狠狠地赢得了一批口碑。

    同时,得益于热门话题的存在,蓝礼也成为了每个人讨论的核心,“出色!真的太出色了!”“难以想象他还是一个新人。”“事实上,我觉得他是整部作品成功的唯一原因。”……

    其中还有不少观众主动提起了蓝礼和詹姆斯的竞争,“我个人觉得蓝礼更胜一筹吧,整个表演的层次更加丰富。”“我喜欢蓝礼的演出,他的表演有一种震撼力。”“我其实很喜欢詹姆斯,但蓝礼这一次确实是让我惊艳了。”……

    从视觉冲击角度和剧本框架结构来说,完完全全独角戏的蓝礼确实是占据了些许上风。但更重要的是,原本只是一个闲聊趣闻的话题,却在多伦多电影节上传播了开来,蓝礼和詹姆斯的双星闪耀甚至让瑞恩都黯然失色。

    在这股风潮的加持之下,“活埋”又一次成功地吸引了大众的注意,蓝礼的表演到底多么精彩?电影到底能不能和“127小时”相提并论?电影引发的讨论到底是纯粹炒作还是真材实料?但,这些问题注定得不到解答了。

    因为,多伦多电影节没有排片了。

180 二次加场() 
第三十五届多伦多电影节,第一部在观众呼声之下加场的作品火热诞生,就是以黑马之姿引发了观众强烈好奇心的独立电影,“活埋”。

    一部籍籍无名的电影横空出世,确确实实让不少人跌破眼镜。这部电影隐藏在“城中大盗”的强大阴影之下,却凭借着出色的口碑完成了逆袭,先是制造了超过一千人排队的盛况,众多业内人士都满头雾水、无法解释;而后在加场时,又遭遇了将近六百人组成的高峰长龙,超过四百名观众都没有能够买到电影票。

    这下,观众们就不满意了:为什么他们想看的电影,结果却买不到电影票?是因为观影人数太多,还是因为官方排场太少?

    观众们纷纷发出了抗议之声,“为’127小时’一天安排了两场,接下来还有六场!但’活埋’总共只有四场!这不公平!”“为什么我们想看的电影却看不到?难道多伦多电影节的宗旨不是推广更多的优秀电影吗?”“为什么如此多人排队的情况下,组委会依旧没有看到观众的呼唤?”

    甚至还有人吐槽到,“‘城中大盗’已经连续两场排队人数低于三十了,但现在还是每天一场,风雨无阻,可是等待观看’活埋’的观众明天开始就连排队的地方都没有了!”

    “活埋”的加场还没有放映结束,观众的“加场”呼声就又一次响了起来。在电影节的主会场门口,聚集了五百多名观众,临时制作了简陋的应援牌,“我要看’活埋’!”“请不要活埋’活埋’!”“强烈要求’活埋’继续加场!”……

    所谓的应援牌,其实只是在一张A4纸上用碳素笔写下诉求而已,看起来无比简陋,可是却浩浩荡荡地把整个广场挤得水泄不通,以如此简单却有效的方式向组委会表达了他们的请求。质朴,却汹涌。

    来来往往的观众们都纷纷投来了好奇的视线,有些人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有些人则没有来得及听说这些八卦,口口相传之间,事情正在进一步发酵——尤其是提到了詹姆斯…弗兰科和蓝礼…霍尔之间的对比竞争,更是引爆了人们的关注,毕竟詹姆斯可是成名已久的一线明星。

    原本只不过是八卦媒体鼓捣的一个噱头话题罢了,没有想到却在阴差阳错之下,真正地成为了当天头条。不少媒体正式地将“活埋”和“127小时”放在同一个天平上进行了比较。

    就在此时,“美国周刊”在官网上发布了蓝礼专访的部分选摘——完整版需要等到杂志正式出版之后才能阅读,其中就提到了蓝礼对“127小时”的完整评价,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火上浇油,顿时让所有媒体都亢奋了起来。

    多伦多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多伦多星报”更是直接以“蓝礼…霍尔:詹姆斯…弗兰科在’127小时’的表演过誉”为标题,断章取义地截取了采访之中的一个小片段作为新闻标题,在火药库里投下了一枚火星子,刹那间事情就有些失去控制了。

    有的媒体认为,蓝礼是不自量力、狂妄自大,区区一阶新人居然就口出狂言,不仅对“127小时”品头论足,而且还以傲慢的姿态否定了詹姆斯在电影里的努力,这简直让人气得浑身发抖。不仅仅是以下犯上,更是目中无人,令人生厌。这一举动完完全全是为了“活埋”的宣传而展开的恶意炒作,令人不齿。

    有的媒体则认为,蓝礼展现出了绝对强势的姿态,勇敢地迎接了这场非正式的竞争,自信满满的姿态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芝加哥论坛报”就把蓝礼的挑衅行为与桀骜不驯的詹姆斯…迪恩相提并论,认为这名新人演员重现了黄金时代的巨星风采——问题就在于,蓝礼是否具备了如此实力?

    有的媒体还认为,蓝礼实话实说。阅读“美国周刊”里的完整专访就可以看到,正如蓝礼所说,“127小时”的成品质量确实比“活埋”更加出色,同时,蓝礼也赢得了更多表演空间,单纯从表演来说,蓝礼的演技确实更加值得肯定,也展现出了更大的勇气。这位新人的前途不可限量,“活埋”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甚至还有媒体另辟蹊径地以主会场门口的应援观众为主题进行了报道,他们表示,观众对“活埋”的支持就是最好的肯定,蓝礼已经成功赢得了观众们的芳心,居高不下的加场呼声就是最好证明。单纯从这一点来说,“活埋”已经走在了“127小时”的前面。也许“活埋”从技术角度、专业角度来说,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但从表演角度、观众角度来说,确实无可挑剔。

    不管媒体的观点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关于“活埋”和“127小时”、关于蓝礼和詹姆斯之间的讨论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就连“黑天鹅”首映式的热点都被抢走了不少风头。

    相较而言,“127小时”的宣传资源远远不是“活埋”可以比拟的,现在两部作品被摆放在一起讨论,“活埋”的曝光率直线上升,再加上此前两天高峰长龙所制造的话题效应,投射到“活埋”身上的视线越来越多。

    这部独立作品,正在以匪夷所思的姿态持续上升。

    可是,业内人士们却百思不得其解——“活埋”到底是如何在几乎没有任何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在强手云集的多伦多电影节上杀出一条血路的;更重要的是,“活埋”的首批评论虽然不俗,但在电影节上着实不能算是顶尖,“蓝色情人节”和“127小时”都不分伯仲,后者甚至还更加出色,但为什么只有“活埋”引爆了如此声浪呢?这绝对是今年电影节上最有趣的也最罕见的一次事件。现在,不仅仅是观众们产生了好奇,就连业内人士的好奇和探究也熊熊燃烧起来——没有看过电影,他们就没有发言权,这场热闹也就没有办法掺和了,不是吗?

    “活埋”第四场公众加场的放映结束之后,组委会安排了官方的第二场业内场,这一场次座位一抢而空,甚至还有媒体没有能够拿到座位,只能等待明天的第三场——也就是最后一场业内场。如此盛况,除了“黑天鹅”和“蓝色情人节”之外,“活埋”还是今年电影节上破天荒的头一遭。

    主会场门前的加场声浪一波高过一波,不等组委会做出回应,记者们就迫不及待地找到了两位当事人,第一时间进行了采访。

    詹姆斯…弗兰科在“黑天鹅”的首映式红地毯上被记者逮到了,“哈哈,这应该是对我的赞赏吧?”詹姆斯的心情看起来十分好,“作为一名演员,参演作品能够收到如此多讨论,这本身就是一件喜事;其中还有不少人注意到了我的表演,这就更好不过了。”

    “我暂时还没有观看过’活埋’,但我从演员同僚那儿听说过不少传闻,所以我也很期待能够走入电影院观看这部作品。”詹姆斯应对媒体的经验无比丰富,始终一幅吊儿郎当的模样,“不过,我同意蓝礼说的,作为演员,我们应该为电影服务,作品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作为’127小时’的一份子,能够和丹尼…鲍尔合作,这是一段很难忘的经历。”

    看着詹姆斯打着太极拳,记者们自然不愿意轻易放过他,又有人追问了尖锐的问题,“那么你觉得,自己和蓝礼的表演,谁更加出色呢?”

    詹姆斯丝毫没有慌乱,畅快地大笑了起来,“既然我还没有看过’活埋’,那么我猜,除了我自己之外,就没有其他选择了,不是吗?”

    詹姆斯始终笑容满面,话语轻松,看起来根本不介意这场争议和混乱,轻描淡写地就揭过了,这让记者们十分失望,他们还以为詹姆斯会被激怒,甚至和蓝礼对骂,那么一场骂战就可以期待了。可惜,狡猾的詹姆斯根本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