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大戏骨 >

第137章

大戏骨-第137章

小说: 大戏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呼吸一口气,安迪让自己平静下来,“蓝礼,我不是说你争取到合适的项目,这件事本身是错误的,而是让你相信我的工作,相信我的能力。否则,你为什么要签下经纪人呢?”

    蓝礼的眉尾轻轻扬了扬,这才明白了安迪的意思。

    重生以来,蓝礼在梦想的道路上始终是独自前行,即使是马修…邓洛普,他也没有多说,不是因为他不相信别人,而是因为二次人生的奇迹,他不知道如何解释,也不知道如何前行,一路摸索之间,早已经习惯了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加上乔治和伊丽莎白的强烈反对,不知不觉中,他已经习惯了孑然一身地拼搏。

    “呼。”蓝礼轻轻吐出了一口气,露出了一个和煦的微笑,“抱歉,是我太过自信了。”

    没有任何迂回,也没有任何迟疑,蓝礼就这样坦然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安迪愣了愣,嘴角的笑容落在了眼底,汹涌的情绪又再次回到了平时一贯的水平面上,“所以,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你居然如此迫不及待地就接下来了?”

    从安迪的了解来看,在特柳赖德之前,蓝礼完全没有任何动静,今天却突然确定了项目,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应该就是这两天在电影节上遇到的机会。

    “一部’日出之前’和’蓝色情人节’结合在一起的作品。”蓝礼努力寻找出合适的形容,然后认真想了想,暂时没有想到更加准确的词汇,点点头表示了肯定,“可以算是这样吧,名字叫做’爱疯了’。”

    安迪眼睛微微一亮,从“太平洋战争”到“活埋”,可以看得出来,蓝礼挑选作品的眼光颇为值得信赖。

    “日出之前”和“蓝色情人节”都是文艺爱情电影,总结起来,这就是颁奖季系列的类型作品;而且与那些剧情电影不同,爱情电影的宣传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可以算是介于艺术和商业之间的类型电影,将演员的外形优势发挥出来,试探一下演员的商业市场价值,换而言之,可以成为从艺术演员过渡到商业演员的桥梁。

    即使蓝礼不接下这部作品,安迪也会酝酿着,在明年寻找一部类似于“和莎莫的500天”这样的爱情轻喜剧,为蓝礼的演员事业展开铺垫。没有想到,蓝礼居然已经一步到位,这算是一个小小的惊喜。

    不过,安迪没有太过狂喜,毕竟蓝礼还是太过年轻,两部作品的出色挑选很有可能仅仅只是运气,不足以证明蓝礼的底蕴。“剧本呢?我是否可以提前阅读以下呢?”

    “暂时没有送过来。”蓝礼那满不在乎的表情让安迪心底咯噔了一下——没有看到剧本就直接点头答应了?“估计之后会和合同一起送过来吧。”

    “嗯。”安迪意味深长地沉吟了一声,“剧本是出自谁的手?你是直接和导演谈的,还是和制片人谈的?制片公司确定下来了吗?”

    一连串的提问连珠炮似的提了出来,蓝礼也可以察觉到安迪的关切和急迫,不由笑了起来,“我是和导演直接谈的,德雷克…多雷穆斯,你听说过他的名字吗?”

    蓝礼知道,安迪要失望了。不是著名的导演,也没有确定制片公司,甚至没有看到剧本,他就直接点头答应了下。如果换一个角度,蓝礼也会觉得这个决定太过草率、太过冲动了。毕竟,重生者的优势是没有办法体会的,不是吗?

    既然已经说出来了,蓝礼决定把炸弹一口气引爆,“另外,这一次的片酬可能不会太高,因为制作费用只有二十五万。而且演员不止我一个,导演说,片酬可能最多只有两万。不过,具体条件还是要看你去谈了,他说,票房分红是没问题的。”

    安迪一脸错愕,他觉得自己就要心脏病发了。

207 每况愈下() 
这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

    从“太平洋战争”到“活埋”,再到“爱疯了”,片酬居然一部比一部低,看起来就像是事业走入死胡同的过气演员一般。“活埋”的十万片酬已经够低了,三线演员差不多是这个价,就连许多电视剧演员的酬劳都比这个数字高,可是现在,居然一降再降,两万?这难道不是打发乞丐吗?听起来就像是模特圈子的小鲜肉拿到的价格。

    更何况,蓝礼现在可是艾美视帝!艾美奖!美国四大艺术奖项之一的艾美奖!两万美元?这算是什么鬼?

    至于分红?那简直就是吹牛皮!

    从只言片语之中就可以判断出来,“爱疯了”根本没有找到制片公司,仅仅只是拉到了投资而已,就好像“活埋”一样,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导演和制片人根本就没有发言权,他们到底能够分红多少,利润比例和发行公司、各大院线要如何分配,甚至于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买家,这一切都是待定的,将来必须由对方来决定。“活埋”的票房分红比例就是由焦点影业拍板的。

    退一步来说,就算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都同意了票房分红,那么蓝礼又能够分多少呢?

    好莱坞的演员们参与票房分红的浪潮是从新世纪之后开始兴起的,虽然说在此之前就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但一直不占主流,制片公司和演员的合作主流还是片酬,真正让人们意识到票房分红重要性的,是2006年的“加勒比海盗2”。

    在此之前,两千万俱乐部代表着业内的最高水准;可是“加勒比海盗2”却为约翰尼…德普带来了三千三百万美元的收入——基本片酬加上北美票房分红,这顿时震惊了整个业内,随后的“加勒比海盗3”只多不少,这让迪士尼吓了一跳。

    后来拍摄“加勒比海盗4”的时候,迪士尼就一鼓作气地以创造历史记录的五千五百万美元片酬,签下了约翰尼继续出演。其实这个数字,是迪士尼自己内部的预估,计算了基本片酬和票房分红叠加数字之后给出的结果,一口气支付完约翰尼的片酬,这样一来,电影票房取得超出预期的成功,那么收益就将全部进入迪士尼的口袋。

    在那之后,两千万俱乐部虽然依旧存在,不过却是名存实亡,演员不会过分追究基础片酬的高低,反而更加愿意以分红的形式参与到电影创作之中。这对于电影公司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可以节省预算,让演员来分担部分票房风险——有钱一起赚,亏本一起担,所以,各大电影公司也是乐见其成的。

    换而言之,电影公司愿意票房分红的愿意,是要分担风险,而不是瓜分利益。自然而然,只有那些具有票房号召力的顶级演员才能参与到分红名单之中,其他演员直接靠边站。

    虽然蓝礼刚刚摘下了艾美奖视帝,但在群星璀璨的好莱坞里,根本排不上号,仅仅两部作品的累积也不足以让蓝礼跻身二线演员行列,现在最多就只能算是三线。即使蓝礼可以参与分红,百分之一就是极限了,电影公司根本不会轻易松口。

    最大的可能是,就连这百分之一,电影公司都不愿意掏。从黄鼠狼手中抢夺鸡肉,这就是不可能的事。

    当然,安迪也不会忘记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如果“爱疯了”由独立制片公司、独立发行公司接手的话。

    那么,这一类小成本的独立电影因为预算不够的关系,往往也会以票房分红的方式,邀请到一线或者二线演员的出演。对于演员来说,他们有希望在颁奖季中试试水;对于剧组来说,他们可以节省开支,这是一个双赢局面。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1994年的“低俗小说”,当时约翰…特拉沃尔塔(John…Travolta)事业处于低谷之中的低谷,简直是一塌糊涂,但经历过巅峰之后,他即使不再是一线,也不是随便一部独立电影可以邀请到的明星。

    昆汀…塔伦蒂诺十分热衷于老电影,对约翰情有独钟,邀请到他来出演“低俗小说”,可是囊中羞涩,当时约翰三百万左右的片酬只能算是业内二线水准,也不是昆汀可以支付的。于是,昆汀商量,基本片酬十七万美元,然后以票房分红的形势邀请约翰出演。

    约翰想着,反正事业已经不能再更糟糕了,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影史经典“低俗小说”就这样诞生了。收获了一千多万片酬是其次的,重点是,约翰的事业重新焕发了第二春,甚至还拿到了奥斯卡影帝提名。

    可问题就在于,“低俗小说”只有一部,当初这部电影的北美票房达到了一亿零七百万。那么“爱疯了”呢?不要说一亿了,独立电影的北美票房想要突破三千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活埋”是如此,“爱疯了”也是如此。

    总而言之,这就是荒谬至极的情况,安迪只觉得一阵胸闷。

    演员的片酬可不仅仅是片酬那么简单,首先,片酬是演员循环投资的保障,整个形象工程的投入可不是几十万美元就可以完成的,更何况,蓝礼的“活埋”今年的颁奖季还是有些希望的,公关活动的支出就不是一笔小费用,如果这些投资不做的话,那么未来就什么可能性都没有了。

    其次,片酬是演员在业内地位的直接体现,那些顶级演员偶尔降低片酬友情出演或者是出现在独立电影里,那叫做“有追求”,可是新人演员还没有取得任何成绩,片酬就在每况愈下,这叫做自毁前程。

    最后才是安迪自己的分红,这也是最微不足道的部分,因为培养新人对于安迪这样的顶级经纪人来说,百分之十的抽成根本不赚钱,不仅如此,他还要倒贴钱。

    看着眼前云淡风轻的蓝礼,安迪真心欲哭无泪。他发现,接受蓝礼的经纪工作短短一个月以来,他心情起伏的程度比过去一年加起来还要多,深呼吸,再深呼吸,“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出演这部作品吗?给我一个理由。”

    “理由?”蓝礼似乎没有理解安迪的意思,他是演员,安迪是经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本来就有所不同。

    安迪双手交叉地支撑着椅子扶手,身体微微向前,“比如说,你认为这部作品的挑战甚至比’活埋’还要艰巨,有可能冲击明年的金球奖,乃至奥斯卡?”

    蓝礼直接就轻笑了起来,“哈。”果然,经纪人和演员的关注焦点截然不同。

    不是所有电影都需要和奖项、票房挂钩起来的,比如说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最大冤案,“穆赫兰道”。这部作品当年可谓是饱受争议,喜欢的人奉为圣明,讨厌的人弃之如履,后来这部作品在奥斯卡上也仅仅只收获了一个不痛不痒的最佳导演提名,其他部门全部落空,摆明了只是安慰大卫…林奇(David…Lynch)而已,引发了无数粉丝们的强烈不满。

    现在这部作品已经成为无数影评人和资深影迷的心头肉,在那些二十一世纪的电影榜单之中,“穆赫兰道”几乎都可以在前五占据一席之地,可见其影史地位。尽管如此,女主角娜奥米…沃茨(Naomi…Watts)还是凭借这部作品横空出世,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

    诸如此类的,还有“搏击俱乐部”、“死亡幻觉”、“梦之安魂曲”等等,数不胜数。这些作品也许没有能够在票房方面取得佳绩,也没有能够在各大颁奖季赢得任何认可,但却不影响它们在影史的重要地位,而且也都成为了演员或者导演履历表上亮眼的一笔,为之后的事业奠定重要基础。

    演员们关心的是作品本身,而经纪人们关心的是作品带来的效果。这就是本质上的差异。

    不过,蓝礼理解安迪的担忧,所以他还是点点头,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这是努力的方向。”

    安迪轻轻吐出一口气,“剧本拿到之后,我需要过目一下。”这一次,安迪没有使用询问语气,而是直接表达了意见。蓝礼也毫不介意,直接点了点头,表示没问题。

    经纪人和演员的合作是一个平等的关系,即使是初出茅庐的新人,在演出合约上签字的也都是演员自己,演员不同意,经纪人就不能强迫新人签字。当然,新人的眼界、能力、经验都不够,一般来说,经纪人说什么,他们就照做,即使是一些成名已久的顶尖艺人,也会听从经纪人的专业意见。

    像蓝礼和安迪这样的,也是存在的。只是,双方都需要不断摸索,才能合作走向双赢,否则最终受伤的还是演员自己——经纪人少了一个演员,还可以找无数个演员;演员也可以随时更换经纪人,但错过了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就不见得有第二次机会了,不是所有人都像小罗伯特…唐尼、约翰…特拉沃尔塔这样可以获得第二次机会的。

    “所以,你过来找我到底是什么事?”蓝礼看了看墙壁上的闹钟,主动开口询问到。

    安迪这才反应过来,由于“爱疯了”的冲击着实太过突然太过凶猛,以至于他居然也忘记了自己前来的目的地,此时蓝礼提醒一番,大脑这才转过弯来,“我过来找你,也是关于你下一个项目的,我找到了两个合适的项目,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安排你参加一对一的私人面试,看看反馈信息如何,然后再做进一步讨论。”

    显然,特柳赖德的这两天,安迪也没有闲着。

208 试水机会() 
蓝礼顿了顿,哑然失笑起来,刚才安迪的情绪起伏也就有了解释。原本他是准备继续出去加入电影节的狂欢,不过现在就不着急了,他至少应该向安迪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于是,在斜对面的沙发安坐了下来,寻找到一个舒服的位置,礼貌地说道,“洗耳恭听。”

    “一个是动作电影。”安迪表面仿佛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是那幅笑盈盈的表情,但稍稍放松下来的声线还是可以感受到他的开心,“‘速度与激/情’系列,你听说过吧?”

    没有任何准备,安迪就把一个炸弹往蓝礼脸上扔,他的大脑瞬间就涌现出无数个问号,“速度与激/情”?他没有听错吧?为什么这部肾上腺素炸裂、荷尔蒙喷薄的动作电影会找到他呢?且不说,为什么安迪会选择这样一部作品,单说“速度与激/情”剧组为什么会感兴趣呢?无论是“太平洋战争”,还是“活埋”,都没有展现出他身为动作演员的潜质,没有任何线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