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大戏骨 >

第47章

大戏骨-第47章

小说: 大戏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落里积灰。

    这才是好莱坞的真实面貌,聚光灯之下的光鲜亮丽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黑暗占据了更为广阔的世界。

    现在的蓝礼,就站在黑暗世界里摸索,“太平洋战争”仅仅只是点亮了一盏微弱的烛光,想要照亮整个世界,依旧还有漫长的道路在前方等待着。

    缺乏经纪人的过滤和筛选,蓝礼在工会里大海捞针,想要寻找到合适的项目,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蓝礼拥有重生的优势,眼前的公告板是如此眼花缭乱,依旧让人挑得眼睛发酸,更何况是那些不具备这种优势的演员们呢?所以,丽萨也不由建议,蓝礼最好把握住“太平洋战争”的机会,寻找到合适的经纪人,事业才能快速起步。

    看到公告板的最后一个角落,庞大的信息犹如沙砾般快速从缝隙滑落。又是一天徒劳的搜寻。蓝礼微微抿了抿嘴角,每当这个时候,他也会质疑自己的坚持是不是在做无用功,如果答应了安迪…罗杰斯的签约邀请,如果答应了“雷神”的试镜邀请,如果……

    等等。

    蓝礼的瞳孔缩了缩,视线落在了角落里那个白色粉笔字。

    所谓的白色粉笔字,是演员工会里最常见的一类型作品:不确定投资成本,一般来说很有可能是低于一百万美元的独立制作;不确定投资公司,一般来说没有官方注册信息的公司,可能是刚刚成立的小资本,可能是依靠独立募集资金成立的项目,可能是国外的小公司;不确定演员片酬,一般来说肯定不会太高,即使是主角,十万的片酬也估计够呛;不确定拍摄周期,一般来说从一周到一年都是有可能的……

    简单举例,一位电影学院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赢得了某个基金会的奖学金十万美元,他想要拍摄一部自己撰写剧本、自己担任导演的作品,成功地走官方渠道,提交了注册信息之后,通过美国演员工会的官方审核,然后就可以提交正式的演员聘用信息。

    这样的信息,就是白色粉笔字。

    此类作品往往是初出茅庐的新人演员、四线到十八线演员最为关注的项目,如果运气不好的话,拍摄到一部超级大烂片,但至少可以拿到几千美元的酬劳,支付房租,还可以对外宣称“我是一名上过镜头的演员了”;如果运气好的话,拍摄到一部不错的作品,说不定还可以到圣丹斯电影节去走一遭,不管反馈信息如何,这对新人演员来说都是质的飞跃。

    比起“超凡蜘蛛侠”那样遥不可及的大项目,白色粉笔字的项目要显得亲切可人多了。

    当然,白色粉笔字项目就是一场赌博,很多时候他们根本看不到剧本,只能听到一个基本的概念,对作品的质量也无从判断,只能硬着头皮上阵。

    这样的豪赌简直比俄罗斯大转盘还要刺激。除非是走投无路,大部分演员也不愿意轻易尝试。否则像“生活大爆炸”里佩妮那样,出演了一部糟糕透顶的限制级电影,那就是一辈子都抹不掉的污点了。

    可是,蓝礼看到这一排白色粉笔字,肾上腺素却开始源源不断地爆发出来,那压抑不住的亢奋在肺部里汩汩作响,仿佛达到沸点的开水,大个大个的水泡开始浮出水面,随时都可能会炸裂开来。微微收缩的瞳孔缓缓绽放了开来,眼底深处的光芒越来越明亮。

    蓝礼知道,他一直苦苦寻觅的项目终于再次出现了!不是因为这部作品可以像“雷神”那样万众瞩目,不是因为这部作品可以像“太平洋战争”那样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合作,也不是因为这部作品可以在年末的颁奖典礼上横扫千军,而是因为这部作品可以实现他的梦想,他的演员梦想!

    那行白色粉笔字赫然写着:“活埋”。

071 独立电影() 
自1994年“低俗小说”横空出世之后,独立电影就真正地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电影产业里不容忽视的一股重要势力。

    在大型制片厂套路化越来越严重、缺乏创新进取精神的当下,独立电影的锐意进取和大胆扎实,逐渐成为了推动电影不断前进的背后力量,从“美国美人”到“断背山”再到“老无所依”,独立电影受到的瞩目正在持续升温,几乎每一年都可以发现一批质量出众的独立作品,引发学院和评论界的赞叹,比如说,去年的”拆弹部队“。

    “活埋”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独立电影。

    电影的故事十分简单,讲述了一个来自美国的建筑承包商,在伊拉克工作过程中遭遇了袭击,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身处在一口棺材里,惨遭活埋,他到底应该如何逃出生天呢?

    电影最大胆的部分就在于,整部作品都在一口棺材里完成拍摄,全然没有涉及任何其他画面,从棺材开始,以棺材结束,棺材之外的世界以及人物关系完全依靠台词来勾勒完成,将所有的重量都压在了演员身上。

    这不仅对剧本台词提出了近乎严苛的超高要求——在精简的空间里填满信息,棺材内外同步发生的事情如何展现,进入棺材前后的故事又如何表现,危急状况之下如何还原人物关系的本来背景,这都是难题;而且还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难以置信的考验,在极度困境的情况下,慌乱、恐惧和绝望之中,求生是唯一的本/能,可是演员又必须展现出整个情绪的起伏变化,将观众的思绪带入封闭式的密闭空间里,避免长时间单一的场景所导致的枯燥乏味,也避免有限的镜头调度所导致的无聊重复。

    事实上,以独角戏来讲述故事的作品并不少,但真正像“活埋”这样通篇都只有男主角一个人出镜的,却凤毛麟角。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难度之大简直难以想象。

    类似的题材“127小时”同样也是独角戏,但表现手法就有些投机取巧了,这部由丹尼…鲍尔(Danny…Boyle)执导的作品将视线聚焦在险死还生的阿伦…罗斯顿(Aron…Ralston)身上。阿伦在徒步旅行过程中,因为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失足掉落,结果被巨石压住了手臂而无法动弹,孤独地被困在了原地五天,足足一百二十七个小时,最终阿伦切断了自己的手臂,成功地逃出生天。

    不过,丹尼在电影篇幅里增加了前因后果,不仅讲述了阿伦出发前的准备,徒步过程中巧遇小伙伴的享乐,而且还讲述了最终实现自我救赎之后的救援和希望,并且以闪回的方式回顾了阿伦的生活羁绊。

    可以说,这的确是一场独角戏,却是一场有许多人参与的独角戏。

    相较而言,像“活埋”这样通篇所有场景都发生在一个棺材之内的,实验性更强,独立气息更重,难度更大,这恰恰也是电影最难能可贵的部分。

    在拍摄“127小时”时,丹尼可谓是功成名就的导演,不仅拍摄出了“猜火车”这样名垂青史的独立电影,而且还凭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小金人,可即使如此,丹尼依旧不敢轻易尝试通篇只有一个场景的方式,因为任何人都知道,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太过枯燥、太过单调、太过无聊,一不小心就会被观众和影评人骂得狗血淋头。

    “活埋”却做到了。

    电影的导演和编剧都是粉嫩的新人,导演罗德里格…科特斯(Rodrigo…Cortes)在此之前主要活跃在短片领域,巧妙的构思赢得了不少好评,但短片和长片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就好像短跑选手不见得能够在长跑中发挥出色一样,“活埋”仅仅是他的第二部长片。

    编剧克里斯…斯帕林(Chris…Sparling)更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新人,“活埋”才是他的正式剧本处女作而已。

    这两位没有太多经验的新人,却在有限的空间里,拍摄出了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作品!电影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让人们跟随着剧情的推进,对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真正地感受到人类情绪的错杂和起伏:痛苦、惊恐、慌乱、平静、自我否认、暴力、恐惧、希望、悲伤、痛苦、愤怒、疲劳、自嘲……以及最后的绝望。这一切都使得观影过程成为一种煎熬,也成为一种享受。

    相较而言,“127小时”全方位地展现出了一个角色的立体性,歌颂的是生死极限之下人类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不仅励志,而且展现出了阿伦的家庭羁绊和动力,这无疑进一步挖掘了电影的内核深度;“活埋”则集中展现出了死亡边缘的挣扎和痛苦,强调的是封闭空间之下被放大到极致的情绪细节,惊悚和恐惧贯穿始终,这对于实验电影来说无疑是一大突破,但在思想的纵深方面就略逊一筹了。

    可以这样理解,“127小时”是为颁奖季拍摄的作品,而“活埋”则是导演为了探索全新领域拍摄的作品。曾几何时,丹尼…鲍尔在“猜火车”之中展现出了犀利和凌厉,却已经逐渐消失殆尽,从独立走向了主流;而“活埋”则真正展现了独立电影的锐利和大胆。

    从后来两部电影在年末颁奖典礼收到的待遇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了,“活埋”几乎惨遭无视,没有赢得任何提名,更不要说得奖了;“127小时”却备受赞誉,更是一举在奥斯卡上收获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等多项提名。

    当然,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也是来自于“活埋”的男主角瑞安…雷诺兹(Ryan…Reynolds)。

    这位加拿大帅哥演员更多时候还是因为他俊朗的外貌而广为人们所知,“假结婚”、“绿灯侠”、“死侍”等作品让他在好莱坞占据了一席之地,由于外貌太过抢眼,以至于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忽略他在表演上付出的努力,甚至许多人都认为他就是面瘫。

    其实,瑞安在演员生涯前期时却是凭借着自己的表演赢得了不少口碑,“九度空间”、“血色孤语”等作品里都可以看到他的精彩演出,有些卖萌、有些恶搞、有些性/感,但同时却又不缺乏隐藏在眼神里的疯狂和脆弱,那种包裹在外衣之下的敏感往往能够打动人心。也许他不是一个顶级的演员,但遇到合适的角色,他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活埋”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瑞安在“活埋”之中,真实地展现出了人类在绝境之下所滋生出来的错乱、挣扎和痛苦,复杂而脆弱的情绪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神,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同身受。必须承认,瑞安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任务,成为了“活埋”拼图上最重要的一块。

    但瑞安的工作却远远不能称得上是惊艳,如果把他的表演放在“127小时”里,那么也许足够了,因为”127小时“塞入了大量的闪回和片段进行辅助,以剧情资料来填补人物的形象,观众对于角色的立体感会有更加直接的体验;可是“活埋”之中却没有这些部分,这就导致了瑞安的表演情绪足够到位,却缺少了延伸的部分。

    可以这样理解,瑞安展现出了一部惊悚电影所需要的情绪,却没有完成一部剧情电影所需要的故事。比如说,电影里他给妻子打电话时,两个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他给同事打电话时,对方的态度在暗示着他平时的为人有问题;他向政/府官方求助时,前后态度没有太多的变化,心理的起伏不够明确;最后危急时刻,他的临终遗言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内容?

    “127小时”通过回忆来完成这些拼图;“活埋”里则需要瑞安的表演来完成,当他没有能够达到这一目标时,这也影响了电影整体质量的升华。

    其实在蓝礼看来,“活埋”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密闭空间的惊悚电影,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一个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危机,男主角与妻子之间的矛盾,男主角选择前往伊拉克工作的契机,男主角在发生意外之前自己为面临的中年危机,这些细节都在影响着他后来的求救,尤其是在绝望环境之下所折射的反应。

    另外一个则是对资本主义官僚主义的谴责,一方面是男主角就职公司的虚伪奸诈和推诿责任,比起人命来说,他们更加在乎的是自己不需要支付更多的赔偿;一方面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不断推诿和碌碌无为,“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公民生命”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实际行动却让人寒心,利益至上的核心思想影射的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实目的。

    这部电影的内涵远远比想象中要更加具有挖掘性和可看性。不过,与“127小时”相比,“活埋”的导演和编剧都缺乏经验,只能把所有重担都压到演员身上,一旦瑞安的表演没有能够足够的高度和深度,作品的整体质量也就只能随之下滑。

    其实,这也是独立电影的典型特征之一,实验性质特别强劲的情况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但这对于蓝礼来说,无疑是完美的契合,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表演机会:一次真正全身心投入表演的机会,一次真正挑战自我极限的机会,一次真正试探自己天赋底线的机会,一次真正酣畅淋漓诠释演技的机会!

072 落魄导演() 
刚刚下过一场雨的阿姆斯特丹大街充斥着一股潮湿的味道,沉甸甸的热浪让空气变得粘稠起来,浮躁而骚动的不安让人总是想要做点什么,却又提不起精神来;街道两侧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带着古朴的味道,青苔、铁锈和红砖,氤氲的湿气在砖墙之间萦绕,仿佛穿越了大西洋,从纽约的曼哈顿走进了伦敦的骑士街。

    靠近一百零三大道十字路口的你好纽约青年旅社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旅行者们因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计划,纷纷停留在了一楼大厅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群年轻人们围坐在角落的沙发里高谈阔论,嬉笑声不绝于耳;几个文艺小青年坐在靠窗的长桌前,分享着他们最近正在阅读的书籍;咖啡机前有三个人正在严肃地讨论如何修复这台机器,重新烹煮出香醇的咖啡……

    罗德里格…科斯特瘫坐在红色的懒人沙发里,手里拿着一本“社会性/动物”,可是将近十分钟了也没有翻页,显然正在走神。

    这一次,他专程前来美国,就是为“活埋”寻找合适的演员,他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