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大戏骨 >

第698章

大戏骨-第698章

小说: 大戏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稍稍愣了愣,所有记者集体哄笑起来。

    保罗、瑞恩和蓝礼之间的友谊,确实让人羡慕,于是,就有记者顺势提问到,“保罗,你是专门为了表达对蓝礼的支持,所以与瑞恩一起出席了今天的首演之夜吗?”

    保罗稍稍愣了愣。其实,他今天是准备携带女儿梅朵…瑞恩一起出席首演之夜的,但梅朵拒绝了。

    一来是因为首演之夜万众瞩目,梅朵不想要暴露在媒体的聚光灯之下,更加倾向于之后选择一个时间,低调地单独前来观看;二来则是因为梅朵之前在伦敦已经和保罗一起观看过这出剧目了,这一次,她想要和朋友一起观看。

    最后,一脸哀伤的保罗只能选择单独前往。

    不过,蓝礼却提出了建议,保罗可以和瑞恩结伴同行,因为他和伊娃…门德斯的恋情依旧保持低调,今天也将单独出席。于是,他们两个就凑到了一起。

    现在,面对记者如此突然的提问,保罗愣了愣,一时之间居然没有回答上来,还是瑞恩更加机智,插话说道,“请不要误会我们的友谊,在冰桶挑战点名的时候,我就已经和蓝礼绝交了。至于保罗,他是一个迷途的羔羊,我正在试图将他引导回来正确的道路之上。”

    简单的一个幽默调侃,所有记者们都集体哄笑起来。

    但是采访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陆陆续续到场的巨星们,络绎不绝,让人应接不暇。

    出人意料的是,演员同僚的到场数量远远低于预期,詹妮弗…劳伦斯没有到场,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没有到场,杰克…吉伦哈尔没有到场,斯嘉丽…约翰逊也没有到场,之前冰桶挑战期间沸沸扬扬的好莱坞明星们,今天却无比低调。

    后来,还是安德鲁…加菲尔德一语道破天机,“排队。”

    “艾玛本来是想要和我一起过来观看首演的,但遗憾的是,贵宾包厢已经没有位置了。这不是蓝礼可以控制的,同样也不是剧院可以控制的,只能说,今天的演出座位着实太抢手了。”安德鲁笑容满面地说道,“我是幸运的,为了观看这出剧目,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打好了招呼,蓝礼专门预留了一张门票给我。”

    正如安德鲁所说,一张首演之夜的入场券,已经成为了美国各行各业高层人物的炫耀资本,就如同“名利场”举办的奥斯卡之夜般,派对本身不是重要的,但出席资格却是一种业内的认可。

    现在,人人都在追求着一张“悲惨世界”首演之夜的贵宾包厢席位,试图以此来证明自己紧跟潮流,并且位高权重。

    看看好莱坞的出席名单就可见一斑了: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巴里…梅耶,梅丽尔…斯特里普,斯科特…鲁丁,弗兰克…马歇尔,艾玛…汤普森,杰克…尼科尔森,伍迪…艾伦以及哈维…韦恩斯坦。

    在这一份名单之中,再加上保罗…沃克、瑞恩…高斯林和安德鲁…加菲尔德。如此对比一下,安德鲁话语之中的含义顿时就清晰明了了。

    人人都渴望出席首演之夜,却不是人人都可以赢得机会的;错过了第一波热潮之后,他们只能选择第二天、第三天,再前来观看,避免自己落后于时代的潮流。

    一票难求,不仅仅是普通观众,好莱坞的顶级精英们也同样如此,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尽管如此,首演之夜的红地毯依旧是星光熠熠,真正地达到了名流云集,即使比起奥斯卡红地毯来说也毫不逊色,在好莱坞之外,各行各业的顶尖巨头都纷纷抵达了现场。

    脸书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就是其中一员,另外还有苹果的现任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这两位硅谷巨头的到场,再加上红杉风投的高层迈克尔…莫瑞兹(mihael…moritz)也出现在了今晚的嘉宾名单之中,无疑成为了硅谷的最佳代表。

    美国橄榄球职业联盟纽约巨人队的老板约翰…玛拉(john…mara)他是鲁妮…玛拉的叔叔,美国篮球界的顶级巨星科比…布莱恩特(kobe…bryant),世界第一名模吉赛尔…邦辰,纽约上东区的新生代名媛奥利维亚…巴勒莫(olivia…palermo),他们的现身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代表了不同行业的关注。

    在这之外,更多则是娱乐记者们所不熟悉的脸孔,甚至喊不出名字来,只能从社会记者、财经记者、政/治记者等同僚的口中了解情况,从房产大亨到华尔街新贵,从新兴画家到时尚界新宠,从钢琴大师到欧洲著名指挥家,从俄罗斯芭蕾舞届大拿到伦敦戏剧界大佬……

    那一张张陌生的脸孔背后,却代表了一个个分量十足的重量,方方面面地让人们感受到了首演之夜的疯狂和火热。

    彼时,伦敦西区的首演之夜厚重而悠远,嘉宾名单之中透露着专业与古典,无论是底蕴深厚的贵族,还是名望在外的演员,方方面面都与戏剧息息相关;现在,百老汇的首演之夜则显得单薄了许多,更像是一场综艺脱口秀的现场,而不是戏剧的舞台。

    但,这就是美国和英国的不同,同时也是西区和百老汇的不同。也许,人们不喜欢;但这一切就真实地存在着,并且发生着。

    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眼中的“铜臭味”,却在北美大陆之上盛开出了艺术之花,百老汇的底蕴不如西区深厚,但百老汇的传承却比西区更加长远。至少从盈利和生存角度来看,百老汇拥有更多机会。正是因为如此,在西区取得成功的剧目,归根结底,还是会前往百老汇演出。

    “悲惨世界”也是如此。

    撇开这些差异不说,没有人可以否认,理查德…罗杰斯剧院的首演之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贵宾包厢的顶尖名流们引爆了话题,百分百上座率的普通观众们点燃了热情,另外还有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热情粉丝们守候在剧院门口,加油助威。

    “纽约邮报”称,“这是一场比’明日边缘’还要盛大的派对,宛若2012年以来,上流人士们最重要的表演舞台。每一个人都盛装出席,雍容华贵地展示自己的仪表和姿态,试图再次证明自己的艺术素养和丰厚底蕴。”

    这不是负面的嘲讽,而是正面的肯定,三言两语之间就勾勒出了首演之夜的本质:现在的蓝礼…霍尔,已经脱离了普通演员的行列,正在跻身下一个层次和档次。特别是世袭贵族的家庭背景,更是成为了头顶之上的光环,让人趋之若鹜。

    不过,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纽约,一出戏剧的成败与否,都取决于剧评人之手,而不是社会名流。

    在伦敦收获了无数赞誉之中,期待值渐渐走高,现在来到了百老汇,“悲惨世界”同样需要接受严峻的考验,在挑剔而严苛、犀利而难搞的剧评人眼中,那些社会名流不是加分点,而是减分点,这似乎不是一个太好的开始。

    当首演之夜结束之后,所有的目光都聚焦过来,前所未有地,一出戏剧的口碑居然引发了如此多的关注和讨论。那么,“悲惨世界”赢得了英国人的喜爱,对于美国人来说,又是如何呢?

1057 光荣落幕() 
    “纽约时报”,“如果还有人在质疑,为什么蓝礼…霍尔可以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帝得主?那么请务必前来百老汇,观看改编版本的’悲惨世界’。这位年轻演员的表演,细腻而强大,坚韧而汹涌,毫无疑问,他就是Y世代年轻一辈之中的领军人物!”

    “纽约客”,“表演的魅力和戏剧的张力,在百老汇的舞台之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六个小时的演出,却依旧让人觉得依依不舍、无法自拔,而不是枯燥无味、如坐针毡,蓝礼…霍尔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华尔街日报”,“对于新生代年轻人来说,就连电影都已经渐渐开始退居到了网络之后,而百老汇更是陈年往事。但如果年轻一代对于百老汇这种艺术形式感兴趣,那么’悲惨世界’无疑是一个良好而优秀的开端,不仅因为蓝礼…霍尔在其中奉献了顶级的演出,还因为耳熟能详的故事和气势恢宏的背景,真正地呈现出了一段历史和一阙时代的全貌。”

    “人物”杂志,“千禧年以来,最值得走进剧院的一出戏剧,’悲惨世界’。”

    “芝加哥论坛报”,“约翰…科德赋予了这个熟悉故事更加深刻的含义;而蓝礼…霍尔则赋予了这些含义更加生动的诠释。”

    “西雅图邮报”,“请每一位观众走进理查德…罗杰斯剧院!这将是今年夏天最正确的决定。”

    “纽约邮报”,“如果你需要一个前来百老汇的理由,那么蓝礼…霍尔将是最佳答案;如果你需要一个了解戏剧的窗口,那么蓝礼…霍尔同样将是最佳答案。显然,没有人能够拒绝蓝礼…霍尔的魅力,尤其是当他站在舞台之上,露出精壮的胸膛时。”

    ……等等,在一片赞誉之中,画风似乎突然就有些不太对了。

    不过,这就是“纽约邮报”的风格,与“纽约时报”比较起来,没有那么严肃和沉闷,更加诙谐和轻松一些,偶尔还会出现一些调侃。当然,这也只是相对而言的。

    约翰…科德版的“悲惨世界”登陆百老汇之时,伦敦西区的如潮好评就已经广为人知,这就是一出载誉巡演的剧目作品;可尽管如此,当美国业内媒体纷纷在首演之夜后,第一时间刊登了自己的专业言论时,还是引发了一片惊呼声。

    真正的零差评作品,而且不是“八十分”的零差评,而是“九十分”乃至“九十五分”的零差评,轰轰烈烈地将“悲惨世界”的声望推向了巅峰。

    人人都知道,剧评人无疑是苛刻、刁钻而挑剔的,他们从来不会顾忌顶级巨星和超级大牌,直言不讳、言辞犀利、火力全开;但人们所不了解的是,专业剧评人也是专注而投入的,为了他们喜爱的戏剧产业,为了渐渐消亡的戏剧产业,他们是如此热爱,爱之深责之切。

    所以,对于那些优秀出色的佳作,剧评人也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赞扬之词,恨不得昭告全世界,让所有人都前来剧院,领略戏剧舞台的风采。如果可以的话,他们甚至愿意站在剧院门口,不厌其烦地告诉每一位观众,这一出剧目到底多么出色,又到底多么值得欣赏。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希望可以延续戏剧的生命力,在这个快餐时代之中继续生存下去。

    这一次,“悲惨世界”就得到了如此待遇。

    对于纽约剧评人来说,唯一的遗憾就在于,六个小时的时长,对于缺少文化沉淀和素质底蕴的美国千禧一代年轻人来说,他们甚至不会想要走进剧院,拒绝接受六个小时的折磨,哪怕这是一部旷世巨作。

    在快餐时代和网络文化的熏陶渲染之下,现在的年轻一代正在渐渐失去耐心,这是全世界范围的一个课题。但相较而言,欧洲的文化底蕴还是更加深厚,所以“悲惨世界”在伦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感染了年轻人;在好莱坞爆米花的狂轰乱炸之中被惯坏的美国,却不具备这样的沉淀。

    这是一个遗憾,但剧评人也纷纷承认,这一个遗憾恰恰成就了“悲惨世界”的优秀和出色,气势磅礴的恢弘底蕴娓娓道来。这就好像当年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和“宾虚”一样,这样的史诗作品,前者两百一十六分钟,后河两百一十二分钟,足够的铺垫和内涵,才是作品成功的标志。

    当然,二十一世纪的“魔戒”系列也是如此。

    于是,整个纽约剧评界都炸锅了。好评如潮,真正地好评如潮,甚至远远超出了想象,那些冷静低调的剧评人,一个个纷纷站出来,迫不及待地送上了赞誉,声嘶力竭地呼唤着广大观众走进剧院,欣赏这部难得佳作。

    即使人们早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亲眼目睹如此狂潮,也还是不由惊呆了。

    对于蓝礼,剧评人们更是赞不绝口。

    这名即将年满二十三岁的年轻演员,承载着史上最年轻奥斯卡影帝的光环,他可以选择好莱坞任何一部作品出演,但他却选择了伦敦西区和百老汇,耗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在戏剧舞台之上不断打磨自己,这一份敬业和专注,赢得了整个戏剧界的认可。

    更何况,扎实的表演功底、出色的舞台能力、细腻的节奏控制,真正地展现出了作为一名演员的能力和天赋,重新赋予了冉…阿让这个角色与众不同的魅力,以绝对实力征服了剧评人们挑剔的眼光。这无疑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当然,凭借着个人声望,蓝礼成功地制造了百老汇的汹涌人潮,再次让人看到了巅峰时期的荣光,甚至有希望促进整个戏剧产业的回暖。这对于剧评人们来说,绝对是感激涕零的一个突破。

    传闻中,纽约的剧评人圈子之中都在表示,每个人最少观看了五场“悲惨世界”,这是最低下限,而不是平均数字。

    每一个剧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加入这股浪潮之中;同时,他们也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观看,细细地琢磨这出戏剧,希望约翰…科德和蓝礼…霍尔可以做得更好。

    “悲惨世界”成为了整个纽约最炙手可热的焦点,不仅仅是约翰和蓝礼,还有同一出剧目的其他年轻演员们,无论是盛名在外的汤姆…赫兰德,还是初出茅庐的乔…阿尔文,他们都赢得了不少瞩目,剧评人们纷纷以更加细致更加深入的视角,审视这些年轻演员,并且关注他们的未来前景。

    从伦敦到纽约,这股热潮有增无减,甚至于在北美大陆之上,更加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蓝礼更加根深蒂固的市场号召力,成功地为“悲惨世界”制造了更大更长更远的波澜。

    三个月,一个季度的时长,听起来无比漫长,但置身其中,却只能感受到时光的飞逝,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地细细享受,“悲惨世界”在百老汇的演出就已经落下了帷幕。

    整个演出季还是呈现出了差别,以蓝礼的落幕演出为分水岭。

    在此之前的两个月时间里,理查德…罗杰斯剧院迎来了门庭若市、川流不息的汹涌盛况,这是新世纪以来,从来不曾见过的景象,真正的一票难求。就连贵宾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