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大戏骨 >

第868章

大戏骨-第868章

小说: 大戏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一个榜单都具有自己的特殊参照意义。

    巴西或者阿根廷等等南美洲市场的相关营销人员在购买版权的时候,自然更加愿意参考自己的“阿彼察榜”;而考虑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种子选手的时候,英美媒体的榜单才是正确的参考对象,“电影手册”的评分没有太多参考价值。

    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媒体在报道戛纳电影节的时候,经常容易产生偏差。

    比如他们报道了一部作品在戛纳大爆特爆,在场刊之上赢得了高分,但最终得奖结果出来的时候,这部作品没有得奖,反而是另外一部口碑平平的作品得奖了,于是所有人都满头问号,“怎么回事来着?”紧接着就纷纷高喊着“黑幕”,甚至是大面积的打抱不平。

    前提是欧洲三大电影节都是评审团制度,评委们的个人审美品味才是决定奖项归属的关键,场刊评分代表的是媒体意见,并不意味着场刊高分就是得奖保障,在戛纳电影节之上,场刊最高分最终空手而归的情况也着实不少。

    但即使撇开这一点不说,不同国家地区的审美品味和场刊评分也都是有所不同的,阅读新闻报道的时候,必须认清楚这到底是每一个地区的榜单。最简单直观的例子就是“卧虎藏龙”,在无数英美媒体严重,这就是新世纪以来最出色的中国武侠电影,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是一部佳作,却不见得就是最好的那部。

    所以,站在围墙之外雾里看花,如果想要看清楚,那么就必须擦亮眼睛,否则终究还是局外人罢了。

    不过,戛纳电影节的诸多场刊评分之中,官方场刊只有一个。

    每一年前来戛纳的媒体记者都数不胜数,而每一年电影节官方都将挑选出十位影评人,分别代表不同地区、不同媒体的不同观点,每一年的场刊入选媒体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动,确保能够为场刊到来更多的新意和变化。

    换而言之,官方场刊强调的是一个平均值。

    今年,法国的“解/放报”和“正片”杂志,英国的“视与听”、“每日电讯报”和“荧幕”杂志,美国的“洛杉矶时报”,俄罗斯的“美杜莎”杂志,德国的“时代报”,日本的“电影旬报”杂志,泰国的“曼谷邮报”等等,一共十家媒体收到了邀请,组成了官方场刊的媒体评分小组。

    每一家媒体都会派出一位权威专业影评人,作为代表进行评分,四星最高,零星最低,错过首映观影的话允许从缺;每一天,他们都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评分,并且确保第二天早晨,官方场刊能够及时出炉。

    不过,这只是针对主竞赛单元的场刊评分小组,一种关注单元、导演双周单元等等都不在评论打分的范围。

    一大清早,艾米莉在闹钟的催促之下,迷迷糊糊地起床了,但大脑依旧处于一种恍惚的真空状态,即使刷牙洗脸完毕也依旧没有太多改善,一杯小小的意式浓缩咖啡进入胃部之后,这才稍稍清醒了些许。

    可是,昨晚着实太过兴奋,站在小酒馆里和其他同行们聊着聊着就忘记了时间,前前后后加起来,她只睡了四个多小时,现在感觉站着都能睡着,就好像小马驹一样。

    “上帝!蓝礼…霍尔爆了!蓝礼…霍尔爆了!”

    耳边传来了亢奋的尖叫声,瞬间,艾米莉就打了一个激灵,快步走了上前,精神抖擞地询问到,“是勒维恩…戴维斯吗?”

    “是是是!上帝!我真的是爱死电影了!”对方根本不在乎艾米莉是一个全然陌生的路人,迫不及待地就开始分享起来,将手中还带着油墨香气的官方场刊递了过来。

    电影场刊是一个象限列表的表格,纵轴是电影名称,按照上映时间顺序排列;横轴是杂志和影评人名称,打乱秩序之后随意排列。

    电影节正式揭幕之前,表格就已经打印出来,留下了一个个空格等待着填补,所以,每一天只需要扫描最下面一排星星评分的标志,就可以看到最新电影的具体评分了。

    艾米莉凑了上前,接过了官方场刊,快速来到了最下方一排,简简单单的一个扫视,然后就忍不住开始尖叫起来,“爆了!爆了!啊啊啊,爆了!蓝礼…霍尔爆了!”喊着喊着,双脚就开始激动地在原地跺脚,井喷而出的喜悦根本无法压抑。

    刚刚正在热烈讨论的三个陌生小伙伴也都纷纷欢快地大笑起来。

    “我就说过,这部电影在戛纳肯定要爆。法国媒体绝对爱死它了。”

    “我原本还担心美国不会太喜欢,但现在看来,’洛杉矶时报’还是稳住了,不知道明年奥斯卡前景怎么样。”

    “我最意外的还是德国,’时代报’居然给了满分四星,上帝,我还以为他们不懂民谣,也不懂诗歌呢。不要和我说什么哲学也是诗歌的一部分,也不要和我说什么历史,柏林和戛纳的口味就是不一样嘛。”

    “俄罗斯和泰国媒体是怎么回事?就他们拖后腿!”

    叽叽喳喳的讨论声不绝于耳,不知不觉中,参与讨论的人数正在越来越多,艾米莉的所有困意顿时一扫而光,连连招呼着刚刚认识的小伙伴们,“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了,我们看看详细评论就知道啦。老实说,我还一直担心英国媒体不会喜欢呢”

    “不可能!”三个人异口同声地喊到,整齐划一的声音着实太过洪亮,把艾米莉狠狠地吓了一跳,四个人不由面面相觑,微微愣了愣,随后集体哄笑起来。

    其中一个瘦瘦高高的男生说道,“英国媒体现在简直为蓝礼而疯狂,好吗?昨天在观看首映的时候,我和几个英国影评人坐在一起,他们激动地都已经开始抖手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酒精中毒了呢。”

    吐槽声中,艾米莉打开了场刊,快速地开始翻阅起来,耳边传来了催促声,“念出来,直接念出来,我们刚才也还没有来得及详细阅读呢。”

    艾米莉没有犹豫,顺势就朗读了起来,“科恩兄弟有意识地削减了叙事重点,将所有的镜头焦点全部都集中在了勒维恩…戴维斯的身上,他们对待这个角色无疑是温柔而绅士的,邀请每一位观众跟随着他的脚步在六十年代的格林威治村游荡,然后开始产生好奇:为什么这个男人可以如此混蛋,并且死不悔改?”

    “上帝!”

    不等艾米莉念完,所有人都开始集体翻白眼,一幅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开始骂骂咧咧起来。

    “他到底看懂了没有?”“他根本就没有理解好吗?”“如果勒维恩都是一个混蛋了,那雷…查尔斯怎么办?”“如此评论简直太愚蠢了,居然出现在场刊上?”

    “等等,等等,还没有结束。”艾米莉连连扬声说道,阻止了大家的抱怨,继续念了下去,“但问题就在于,你始终没有办法把视线从那个男人身上移开。因为你会在他的身上发现自己所拥有的脆弱和痛苦。尽管我不想要承认,但蓝礼…霍尔又一次做到了。”

    笑容渐渐地在嘴角绽放了开来,艾米莉大声地朗读到,“这是来自俄罗斯’美杜莎’杂志的安东…杜林(anton…dolin)先生的评论,他给予了三星。”

    顺带一提,“醉乡民谣”的场刊评分,三点六。

    

1313 患得患失() 
首映式结束之后第二天,戛纳电影节官方场刊火热出炉,仅仅只需要瞥一眼,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醉乡民谣”的狂热赞誉之声。

    十家媒体,四颗三星,六颗四星。

    这到底是什么概念呢?

    四星,优秀;三星,好;两星,平均;一星,差;零分,糟糕。

    换而言之,三星就是好评,而四星则是难得。

    正是因为如此,在戛纳电影节之上,三分就是杰作和佳作的分水岭,取得三分以上的作品势必都将备受瞩目;而两分则是佳作和平庸的分水岭,两分之上至少还是保持了平均水准,越靠近三分就越出色;至于两分以下,那就可以算是遗憾的失败之作了。

    最终,“醉乡民谣”以无差评的清一色佳作姿态,在场刊满分为四分的评分表之中,平均分高达三点六分,追平了“阿黛尔的生活”不久之前刚刚创造的场刊历史最高得分,就连三星和四星的数量都完完全全地保持了一致,真正地掀起了一股狂潮。

    作为横向参考,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正式进入第八天,目前进入三分的作品,只有两部。

    这,就是“醉乡民谣”的官方场刊评分!

    “‘醉乡民谣’更加值得一座格莱美奖杯,而不是一座奥斯卡奖杯;电影问题还是不少,但原声带着实是一个巨大惊喜。”艾米莉还在持续地念着官方场刊的影评,这一次,他们所有人都集体哄笑了起来,“但毋庸置疑,谁能够拒绝蓝礼…霍尔呢?”

    “‘每日电讯报’,对吧?肯定是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影评人名字叫做蒂姆…罗比(Tim…Robey),对吧?”马克…拉坎特,也就是那个瘦瘦高高的大个子。

    当初在柏林电影节之上第一次结识了蓝礼,其实早在那之前,他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电影博客,但更新不太稳定;在那之后,马克就开始认认真真地经营,短短不到两年时间,他就收到了戛纳电影节的邀请,真正地成为了一名自媒体影评人。

    艾米莉连连点头,无比惊讶地看向了马克,“你怎么知道的?”

    “他就是昨天和我一起观看首映式的影评人之一,观影结束之后坐在原地一脸高/潮/的模样,我以为他会给四星,没有想到只给了三星?骗子!”马克一脸义正言辞地吐槽到,再次引发了一片夸张的哄笑声。

    本来还在抱怨着,“醉乡民谣”应该是清一色地全部四星才对,但伴随着交流的慢慢推进,情绪和气氛却变得无比欢乐。

    不知不觉中,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人,一开始仅仅只是四个人而已,但现在却至少有二十个人以上,熙熙攘攘地团团围绕起来,争先恐后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艾米莉的声音也不由变得欢快起来,“你们听听,这条评论才是最搞笑的好吗?这是’曼谷邮报’的评论,他说……”

    “科恩兄弟的这部电影就好像是一个专程前往巴黎度假的人却选择了每天晚上都吃麦当劳,因为这就是他所知道的一切了,那么,为什么要把这部电影拍摄出来呢?”艾米莉朗声地念了出来,试图让周围所有人都能够听得见。

    然后,集体拍掌大笑。

    单纯从剧作层面来说,“醉乡民谣”确实是在做减法,而且还是在“一加一等于二”的等式之上来来回回地原地打转,如同无头苍蝇一般。所以,这番评论也不是完全错误,而且还以一种调侃戏谑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只有真正观看过电影的观众才能够体会其中的深意。

    聚集在滨海大道电影宫对面的人潮越来越多,不仅仅是艾米莉,伴随着官方场刊的分发,关于“醉乡民谣”的讨论热度正在直线攀升。

    与此同时,内森也正在朗读着同一篇影评。

    坐在旁边正在享用早餐的乔尔…科恩轻轻耸了耸肩,一脸无语的表情说到,“对啊,为什么要拍摄出来呢?就好像,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终点都是死亡,那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说完,乔尔还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不是生气,而是吐槽,言语锋利的吐槽。

    伊桑…科恩无奈地轻轻摇了摇头,“乔尔,你应该允许别人批评。”

    乔尔再次夸张地耸了耸肩,模仿着法语的口音,“当然,我允许别人批评,那么批评者也应该允许我的批评,这才是公平的,不是吗?”

    最后一个问号是看向蓝礼说的,这让蓝礼不由轻笑了起来。

    不过,蓝礼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抬起头看向了内森,“我以为,这应该是一个两星或者一星的评论,你确定吗?”因为从内容来看,对方并不喜欢这部作品。

    内森直接将场刊翻了过来,摆放在胸口前,展示给大家浏览,满脸困惑地说道,“我不知道,他的确给出了三星。”停顿了片刻,猜测着说道,“可能是因为其他所有人都给予了高分,他有点不好意思吧?”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电影节之上的影评人们,给分从来不会手软,高分和低分都是如此。

    “再不然就是……打印错了?”内森的尾音高高地扬了起来,不确定地说道。

    “你怎么不说,因为他无法拒绝蓝礼的魅力?”坐在旁边的罗伊插话说道,显然不赞同内森的胡乱猜测。

    没有想到,凯瑞和乔尔却连连点头表示了赞同,以至于正在吃薯条的贾斯汀差一点就把食物喷了出来,随即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连连朝着蓝礼摆手,试图解释一番,又连连看向了凯瑞和乔尔求助,但因为自己呛到了,所以根本说不出话来,着实狼狈。

    蓝礼哑然失笑,故意流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落在了贾斯汀身上,而后接着说道,“既然是三星,那我们就坦然收下了,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那就留给观众们细细品味好了。”

    安迪也出声表示了附和,“影评人的观点,我们读读就好,最终的判断和选择,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就我个人来说,我非常非常喜欢这部作品,我认为值得满分。不是还有四星的评论吗?怎么都没有听见呢?”

    坐在斜对面的罗伊瞥了安迪一眼,一脸吐槽无力的表情,但安迪却狠狠地瞪了罗伊一眼,而后继续假装没事,两个人都双双朝着内森投去了视线。

    昨天首映式结束之后,安迪整个人都处于极度焦躁的状态,因为电影节终究还是不能按照常理来推断,唯恐“醉乡民谣”也如同去年的“超脱”一般,在电影节之上迎来冰火两重天的极端评价,这对于蓝礼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虽然说,“超脱”最终还是收获了奥斯卡提名;但经历了去年整整一年的辉煌之后,落在蓝礼身上的视线越来越多——

    一方面,“小金人魔咒”依旧挥之不去,“醉乡民谣”和“地心引力”就是蓝礼斩获影帝之后接拍的作品,所有人都在好奇着“魔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