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大戏骨 >

第882章

大戏骨-第882章

小说: 大戏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者们亦步亦趋地跟随而上,此时才注意到,一排黑西装大个子阻拦了他们的脚步;而且,不止一个两个,前前后后足足有八个,严严实实地将蓝礼包围其中,如同万里长城一般,在记者和蓝礼之间逐渐起了一道不可逾越之墙。

    于是,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目送着蓝礼的身影消失在了漆黑色厢车之中,最后缓缓地扬长而去。

    停留在原地的记者们一个个气得直跺脚,骂骂咧咧地吐槽着,“现在蓝礼也学会耍大牌了?居然配备了八个保镖?这什么玩意儿嘛!不是自诩是纽约文青吗?怎么也学着好莱坞那些所谓巨星一样开始摆谱了!靠!”

    那粗话连篇的吐槽,毫无保留地宣泄着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但这一次,他没有能够赢得同僚的声援。

    “所以,你在期待着什么?他就这样乖乖地站在原地,放任我们将他的衣服全部扒光,想怎么采访就怎么采访?文艺青年就应该放弃抵抗,予取予求?格林威治村满大街都是文青,怎么看不到你专门去采访他们?怎么看不到他们需要聘请保镖来防备记者的侵袭?你可以尽情地采访他们,他们会向你展示真正的清高,就好像伍迪…艾伦一样!”

    “你……”旁边传来了攻击吐槽的声音,那名记者试图反驳一下,但话语还没有来得及说完,旁边陆陆续续就增加了更多的吐槽声,然后他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中,彻底孤立无援。

    “不用理会他,说的好像蓝礼没有保镖,他就能够顺利完成采访一样。也许他还想要成为第二个康奈尔…麦格雷戈呢,用胡编乱造的诽谤来攻击蓝礼,然后成为所有人的谈资。”

    “谁知道呢,也许无冕之王就是这样的嘴脸吧,所以这才永远都是无冕,无法加冕,因为吃相真的太难看。”

    “如果那么牛逼,不如干脆直接找安迪…罗杰斯预约专访,到时候被人家挂电话,只能在背后骂骂咧咧,那才是真正的丢人。现在因为网络的关系,真是猫啊狗啊都可以自称为记者了;我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蓝礼每一次和记者交锋的时候,总是如此轻松自如了。”

    四面八方蜂拥过来的嘲讽声,让那名记者根本没有反驳的余地,最后只能狠狠地咬咬牙,然后灰溜溜地转身离开。

    置身于名利场之中,媒体记者就是永远甩不掉的尾巴,总是令人厌烦甚至憎恨;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媒体记者却也是镁光灯之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能够成为一面镜子,投影出每一位业内人士的现状与未来。

    不仅仅是人气和热度这些表面现象而已;同时还是来自行业内部的思考与探究。

    即使在网络时代,“无冕之王”的称号已经名存实亡,但记者们的作用依旧是不可取代的。

    这一次也是如此。

    纽约肯尼迪机场的接机团队如此庞大,而且他们还纷纷提出了诸多问题,事实上,这也呈现出了蓝礼在整个电影产业里的现状——那些问题绝对不是随便提提而已的。“纽约客”杂志就刊登了一篇深度专稿,可以看成是整个行业内部思考的一个缩影。

    这篇来自华裔博客影评人艾米莉…陈的文章,以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展开了分析报道。

    整篇文章洋洋洒洒,从奥利弗奖到托尼奖成就egot的可能,从戛纳影帝到威尼斯成就影帝大满贯的可能,从“超脱”到“爆裂鼓手”的作品选择……全方位地对蓝礼的职业生涯进行了剖析,艾米莉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非常普遍也非常犀利的观点——

    “即将在今年十一月年满二十四岁的蓝礼…霍尔,是否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一个死胡同之中?”

    这不是一次抨击,而是一次评估。

    文章之中,艾米莉以马龙…白兰度和妮可…基德曼作为范例,分析了蓝礼的职业生涯选择。

    马龙…白兰度无疑是好莱坞黄金年代最为顶级的一位演员,1950年到1960年期间,也就是马龙二十六岁到三十六岁期间,整整十年,他征服了整个好莱坞,连续四次一共五次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表演与票房双赢,他就是当时绝对的顶级巨星。

    但进入六十年代之后,他却面临了职业生涯的最大危机。

    整整十二年时间里,只有“叛舰喋血记”一部作品可以算是成功之作,但这部电影漫长的拍摄周期和昂贵的制作费用却让米高梅电影公司不堪重负,随后一场电影官司让马龙变得怪癖孤独、沉默寡言,几乎与世隔绝。

    那时,他变得玩世不恭,成为好莱坞最著名的“浪/子”。

    他曾经创办电影公司,计划让斯坦利…库布里克来执导一部新作,但二者性格不合,在剧本创作阶段就分歧严重,还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一气之下,马龙就开除了库布里克,不久之后电影公司也宣告失败。有整整三年时间,他几乎彻底销声匿迹。

    进入七十年代之后,谁都没有想到,已经被宣布为票房毒药的马龙又恢复了往日荣耀。1972年,他四十八岁的时候接拍“教父”,不仅答应了二十五万美元的片酬——大约只是此前的零头,甚至同意了对于他如此级别演员来说堪称侮辱的试镜。

    结果,这部作品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巨大成功,并且帮助他摘下了第二座奥斯卡小金人。

    在那之后,“巴黎最后的探戈”、“现代启示录”等作品都成为了传世经典。

    妮可…基德曼也同样如此,2002年,一部“时时刻刻”成功地让她登顶了奥斯卡影后,在那之后她的事业就陷入了迷茫状态。

    随后的“冷山”和“狗镇”还取得了不俗的反馈,但“复制娇妻”、“家有仙妻”、“黄金罗盘”等作品的票房溃败,让她戴上了“票房毒药”的帽子,在那之后,她就重新回到了独立电影领域,并且在艺术电影之中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澳洲乱世情”、“九”、“兔子洞”、“报童”、“斯托克”、“摩纳哥王妃”、“沙漠女王”、“谜一样的双眼”……几乎每一年都可以看到妮可在颁奖季之中的身影,但却从2008年开始一路扑街扑到了2016年,就好像鬼打墙一般,持续不断地在原地打转。

    一直到2017年的电视剧“大小谎言”才重新让她的事业焕发出了第二春。

    在艾米莉文章之中的2013年,妮可依旧处于事业低谷,始终看不到希望曙光。

    马龙和妮可两位演员的共同点就在于,创造了事业巅峰之后,迷失了未来方向,在作品选择方面开始钻牛角尖,艺术创造力的枯竭让他们陷入了死胡同,兜兜转转却始终无法把握到一个明确的方向,最终就陷入了漫长而痛苦的低谷之中。

    毋庸置疑,这两位都是出色的演员,但他们都经历了十年左右的低谷期,重新焕发新春的道路更是无比艰险。

    现在的蓝礼似乎也正在面临同样的局面。

    “爱疯了”的巨大成功之后,蓝礼的作品选择就开始变得偏执起来,“抗癌的我”、“超脱”、“醉乡民谣”、“地心引力”以及舞台剧版“悲惨世界”等等,几乎都延续了一个套路在极致表演的层面之上一去不复返,除了一部“明日边缘”之外,清一色都是如此。

    现在,蓝礼再次选择了“爆裂鼓手”这样剑走偏锋的独立作品,这也意味着,他正在重蹈覆辙,再次走上了马龙和妮可的道路,这才是艾米莉最为担忧的部分。

    。

1334 何去何从() 
“让我们看看达米恩…查泽雷的履历

    新人导演,第二部长片,为了筹备第二部长片,兜兜转转了将近三年,甚至将创意和想法拍摄成为一部短片,试图在圣丹斯电影节之上寻找到投资,但依旧失败了,如果不是蓝礼…霍尔的援手,那么这部长片依旧在暗无天日的漫长酝酿之中。

    换而言之,这部作品的属性已经再明确不过了——

    这就是一部小成本小格局的独立艺术作品,而且题材还是剑走偏锋的音乐类型,在当今市场环境之下几乎已经没有生存空间的类型电影。

    顺带一提,这也是继’醉乡民谣’之后,蓝礼连续第二部与音乐息息相关的作品选择。

    一切的一切都正在证明着蓝礼的演艺生涯选择已经进入了套路化和模式化的窠臼之中,这不是一个积极乐观的消息。”

    具体原因,艾米莉在文章之中进行了详细阐述,但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两个方面。

    第一,挑战自我极限的角色,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逼向极致,试图取得突破,却陷入了另外一个模式,类似于妮可和马龙的模式,角色和角色之间的相似与重复反而成为了枷锁,限制了表演的突破可能。对于观众来说也没有新意。

    第二,适合电影节以及颁奖季的角色。距离egot还有一步之遥,距离影帝大满贯也还有一步之遥,在如此当口之下,难免被人们诟病为“功利性”的选择,似乎为了成就奖项满贯,而有些发力过猛、操之过急,这样反而容易过犹不及。

    正如文章开篇所说,“蓝礼是不是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入死胡同?”

    更重要的是,作为当事人,蓝礼是当局者迷,所以没有看到全局,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处境。

    之所以说这篇文章是一个忠告和担忧,而不是指责和抨击,就在于艾米莉撰写文章的态度,从收尾的段落就可以看得出来

    “作为观众,蓝礼再次选择一部独立艺术作品,其实我是举起双手双脚表示欢迎的。’醉乡民谣’依旧是我内心深处的金棕榈之选,同时也是2013年开年以来的个人榜单最佳,在大屏幕之上观看蓝礼的表演就是一种享受,我相信他在’爆裂鼓手’之中也依旧能够带来惊喜。

    但同样,作为影迷,我也不由开始担心,蓝礼着实太过年轻,一方面早早达到了巅峰,一方面又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一旦事业进入了死胡同之后,重新攀登巅峰的道路将无比漫长和艰苦,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损失。

    ‘速度与激/情5’和’明日边缘’的巨大成功,证明了蓝礼驾驭商业电影的能力,也证明了蓝礼在票房市场的潜能,如果他愿意敞开更多可能性,持续拓宽自己的表演领域,可以预见的是,他有希望成为第二个汤姆…汉克斯。”

    在漫长的电影历史长河之中,一手奖杯一手票房的演员着实不多,而在近代历史上,汤姆…汉克斯无疑是其中翘楚,无论是“阿甘正传”还是“荒岛余生”,另外还有“阿波罗13号”、“飞越未来”、“猫鼠游戏”、“西雅图夜未眠”等等电影,全部都是票房与口碑并收、奖项提名与观众追捧并行的作品。

    毫无疑问,汉克斯就是目前好莱坞最具号召力的演员,没有之一,业内业外都是如此。

    现在,艾米莉就正在期待着,蓝礼成为下一个汉克斯,如此细节就可以看得出来,她对蓝礼寄予厚望了。

    “老实说,即使蓝礼像’日出之前’或者’曼哈顿’那样坐在电影屏幕前,唠唠叨叨两个小时,我也愿意走进电影院观看,真心希望这位实力出众的年轻演员能够长长久久地延续自己的艺术生涯,寻找到一位自己为之倾倒的演员着实太不容易了。”

    上述就是艾米莉的观点,对于目前年纪轻轻的蓝礼取得了与年龄不相符的巨大成就和辉煌,表示了祝贺的同时也阐述了担忧,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更是盛极必衰的恐惧。

    人们常说,电影诞生半个世纪之后才出现了一个马龙…白兰度,那么现在又半个世纪过去了是不是才出现了一个蓝礼…霍尔呢?蓝礼真的能够承担起如此赞誉和期许吗?

    某个角度来说,这就是目前整个行业观点的一个简单总结。

    本来,艾米莉仅仅只是刊登在了自己的博客之上,没有想到,“纽约客”阅读了之后,取得了独家转载的版权之后,刊登在了自己的网站以及杂志之上,进一步引起了袅袅余波的长远影响。

    &的跨界满贯、关于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帝大满贯,更进一步,关于表演领域的全满贯,所有的猜测和期待现在都已经具备了实现的可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所有媒体讨论的焦点,但在这之后呢?

    艾米莉的观点可以被看做是无数观点的一个缩影。

    在如此缩影之上,演变出了诸多可能,全部都体现在了机场接机时的诸多提问之中,其中一派就提出了质疑

    达米恩…查泽雷到底是谁?

    如此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导演,却成功地吸引到了蓝礼的加盟,甚至还以制片人的名义接管了作品的制作。

    对于制作流程已经成熟的流水线商业电影来说,这不成问题,即使更换导演也无伤大雅;但对于制作过程充满无数可能以及诸多变数的独立电影来说,这却无比严峻。

    蓝礼到底在想些什么?更进一步,蓝礼的自大和狂妄是不是正在影响他的判断力?

    连续收获了顶级奖项的认可之后,蓝礼是不是正在钻进死胡同,把自己逼入了墙角之中,然后困在一个窠臼之中无法摆脱?又或者,蓝礼是不是对于演技过于偏执以至于蒙蔽了双眼?撇开各式各样的所谓魔咒不说,蓝礼是不是正在迷失和困惑?

    他们的观点可没有艾米莉那般温和与积极,更多呈现出了一种偏激和尖锐,似乎蓝礼的职业生涯就已经命悬一线了,“爆裂鼓手”就可能成为摧毁一切的触发点,甚至可能像希斯…莱杰一般一步步地走向毁灭。

    不过,如此危言耸听的言论也不是第一次了。

    “爱疯了”摘下奥斯卡小金人之后,媒体就在持续不断地提出质疑,从“超脱”到“醉乡民谣”,再到“地心引力”,几乎每一次蓝礼接拍新作的消息传出之后,类似的言论就要再次热闹一回。

    表面看来,他们一本正经地表现出了对蓝礼事业前景的担忧;内核深处却依旧是炒作噱头和爆点的利益至上观点作祟,归根结底还是在制造话题罢了。

    只是,这一次的最大不同就在于

    奥利弗奖,戛纳电影节,还有即将登场的托尼奖,一鼓作气地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