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大戏骨 >

第969章

大戏骨-第969章

小说: 大戏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好莱坞名利场之中的阿谀奉承也是常态,置身其中难免觉得疲倦。有些人乐在其中、不厌其烦;但有些人却敬而远之、深恶痛绝。目前看不出来克里斯托弗到底是喜欢还是讨厌,但不管如何,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观念。

    蓝礼也没有反驳,更没有大喊冤枉——虽然他对于四个小家伙确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对于总是认为其他人抱有目的接近自己的“贵族”来说,蓝礼早就已经习以为常,所以他没有必要辩解,而是顺势说道,“所以,我的经纪人告诉我,你将这部电影定义为’奥赛罗’?这是真的?”

    “奥赛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海洋探险小说,由荷马创作,与“伊利亚特”一同构成古希腊最重要的史诗巨作,“荷马史诗”。

    故事讲述了俄底修斯的十年海上经历,用倒叙的手法放在他临近到家四十多天的时间里来慢慢描述,十年的惊心动魄和千难万险,却依旧没有能够阻止俄底修斯的回家信念,渴望重新回到妻子和子女身边的坚毅,铸就了一曲个人史诗。

    这部作品被誉为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

    “星际穿越”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如此。库珀在浩瀚的外太空之中漂泊旅行,内心唯一的信念就是渴望回家,并且战胜了无数困难,重新回到了女儿的身边。时间与空间的错位,赋予了这段旅程无与伦比的史诗意味。

    既然克里斯托弗认为这是工作,那么蓝礼也就开门见山地切入工作,那些客套寒暄都没有必要出现。

    克里斯托弗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认认真真地迎向了蓝礼地视线,似乎正在消化着蓝礼的转变以及转变背后的意图,沉默了片刻之后,“如果真的是这样呢?”

    “那么我就觉得这是剧本的失败。”蓝礼诚恳地说道,“又或者说,这是编辑的局限。”

    “编剧就在你的面前。”克里斯托弗眯起了眼睛,语气依旧死板而僵硬。

    蓝礼耸耸肩,“这不会改变我的答案,但我认为,我们可以好好谈谈。”

    克里斯托弗沉默了下来,抬起了右手,支撑住自己的下巴,朝着蓝礼投去了询问的视线,摆出了一幅防御姿态,似乎无论蓝礼说什么,他都做好了批判和攻击的准备。

    蓝礼知道,自己解释的时候到来了,同时,这也是谈论工作的重要时刻。

    “‘奥赛罗’终究是一曲个人的讴歌,歌颂的是个人内心的坚韧和伟大,家庭的情感羁绊成为战胜自然的动力和能量;而现在这个项目却讲述的是人类的渺小,在时间长河面前,我们的所有努力和抗争都是渺小的,时间可以折叠也可以伸缩,却不能倒流,所以,我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哪怕结局是毁灭。”

    突然,蓝礼就停顿了下来。

1467 哲学高度() 
“奥赛罗”讲述的是人类的伟大,而“星际穿越”讲述的是人类的渺小?

    这是什么莫名其妙的评论?

    但克里斯托弗却没有发火,而是充满了困惑,因为蓝礼的表述方式——人类站在自然面前是卑微的,而对抗自然的人类则是伟大的,这是“奥赛罗”;人类站在时间长河里是渺小的,而试图对抗时间的人类则更是无能为力的,这是“星际穿越”。

    如此说来,是不是意味着“星际穿越”的母题还要比“奥赛罗”更加恢弘也更加深奥?

    是这个意思吗?

    克里斯托弗正在细细地思索着,但蓝礼却突然就停顿了下来,他知道蓝礼的话语肯定还没有说完,视线不由就投了过去,好奇和期待的情绪终究还是没有能够按耐住,忍不住催促地说道,“然后呢?”

    论沉稳和睿智,论待人和处事,克里斯托弗远远不是蓝礼的对手。

    蓝礼也没有得意,稍稍打破了克里斯托弗的社交面具之后,他立刻就回到了专业领域之上,保持着冷静再次说道,“但正是因为时间长河的浩瀚和恢弘,这也反衬出了人性的温暖和永恒。即使死亡将人与人分隔开来,即使时间和空间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但人类情感的羁绊依旧无法斩断更不会消失。”

    “星际穿越”的故事后半段,库珀陷入五维时空的超立方体之中。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即使进入高维时空、窥探过去画面,也依旧不能;在电影之中则进行了重新演算,可以通过引力波穿越时间,对过去产生细微的影响。

    深陷在五维时空之中的库珀,他可以看到所有的时间,从过去到未来,简单理解为,时间是一根实体的线状物体,库珀可以看到从头到尾的每个瞬间,然后借助引力波,对过去某个瞬间发生的事情产生影响。

    进入超立方体的库珀意识到,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永恒的时间循环之中,他很有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这让他开始恐惧和慌乱起来,他害怕着,害怕自己永远回不去了,害怕自己永远无法兑现对女儿的承诺。

    于是,当他通过五维时空看到了过去,童年时期的女儿墨菲。

    那时候,库珀依旧停留在地球之上,墨菲和汤姆也依旧在自己身边。库珀试图通过引力波来震动书架,引起墨菲的注意,并且通过书籍的暗号提醒墨菲,希望墨菲能够把当时的自己留在地球之上,而不是参与到这一次回不去的探险旅途里。

    但,他失败了。

    从第一个维度来理解,库珀一心一意回家的信念战胜了一切困难,如同“奥赛罗”一般,书写了一曲人类的史诗;而且,故事环境从大海延伸到了太空,整个恢弘与浩瀚的气质都越发雄伟起来。

    而从第二个维度来解读,即使库珀无法回家,但墨菲也依旧坚定不移地相信着父亲,他们之间的羁绊是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壁垒,无法抹灭也无法切断的,这是人类存在时间长河里最伟大也最坚定的核心奥义。

    在蓝礼看来,即使“星际穿越”从第一维度来解读,这也已经足够伟大;但如果仅仅局限于第一维度,难免有些偏离诺兰兄弟撰写剧本的初衷:

    情感和时间,孰轻孰重?

    第一维度的答案是前者,这也是人类从情感层面出发的感性解读,因为情感是丰富而错杂的,喜怒哀乐的羁绊与联系在人类漫长历史长河里,演绎出了数不胜数的经典佳作,并且成为了人类社会的构建基础。

    第二维度的答案是后者,这则是剥离了感性之后,以理性角度进行人性的解读。人类终究是无法战胜时间的,时间和空间的禁锢终究是无法突破的;但人类最为伟大的情感纠缠却能够突破时间本身,越陈越香。

    某种意义来说,第二维度的解读是在第一维度基础上,以哲学视角给予更多的深化,增加了一个“看山不是山”的环节,最后再回到“看山还是山”的起点,这也使得电影具有更多的解读可能。

    当然,从导演角度来说,拍摄方式不会有本质的变化;但从编剧和演员角度来说,他们需要添加和理解的内容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别。

    在蓝礼看来,诺兰兄弟创作出了“星际穿越”的剧本,思想核心确实恢弘,而且电影成品也的确将人性上升到了时间的高度,但哲学思辨的欠缺,却让电影的庞大思想显得有些简单——呈现方式有些简单,以至于就有点神棍的意思。

    不是不好,而是不够。

    伟大而超然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arkvsky)等等,他们为什么能够被称为大师?

    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们能够完成哲学思辨,而在于他们能够通过镜头和画面将这种哲学思辨呈现出来。

    梦境的呈现、幻觉的构建、现实景象的捕捉,这些没有台词的镜头画面恰恰是精髓所在,包括那些具有暗喻的物件或者摆设、具有精神折射的动作或者情节等等,以这样的方式将思想与灵魂层面的深意呈现出来——

    或者是宗教,或者是家庭,或者是创伤,或者是贫穷,或者是灾难,这些因素形成了现有的人格,并且衍生出了人类的言行举止。

    如果有人好奇,编剧和导演的区别在哪里,那么这些导演的画面就是最好的答案。编剧是负责讲故事的,而导演则是负责构建整个世界的。曾经有人如此说过,英格玛…伯格曼的镜头是具有“神性”的,这就是电影所带来的震撼感,甚至是演员和编剧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在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成品里,他的镜头画面仅仅呈现出了第一维度的奥义,这使得电影关于时间与情感的讨论没有能够更加深入地扩展开来。

    当然,这不是批判。

    对于任何一位导演来说,呈现出第一维度的思想核心,这就已经非常难得了;而且,这也更加贴近普罗大众的欣赏水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热衷于探究精神世界以及灵魂深度的,这也是克里斯托弗被广泛称赞为“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找到平衡”的最佳导演,继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詹姆斯…卡梅隆之后,他就是过去二十年时间里第三位赢得如此评价的导演了。

    这甚至不是蓝礼作为一名演员的讨论和分析。

    而是作为一名哲学爱好者的解读。换而言之,其实就是贵族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之一,他们在哲学、文学、艺术等层面接受了更多熏陶之后,难免还是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探讨下去。如果是“变形金刚”那样的纯粹爆米花,那就算了,好好放松下来享受其中就足够了;但“星际穿越”显然具有更多可能性,于是就忍不住探索了下去。

    顺带一提,太空电影影史最佳的有力候补“200太空漫游”,其实斯坦利…库布里克制定的英文原名就是“200:太空奥德赛(200:a…spae…dyssey)”,换而言之,斯坦利…库布里克当年就在试图拍摄出一部外太空的奥德赛。

    但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载入史册,原因就是蓝礼刚刚所讨论的那些内容——

    以镜头和画面来呈现出更加浩瀚的内容,在哲学层面上进行更多的思考,电影不仅仅是探讨了人性而已,同时还在磅礴星空之中探讨了神性与人性的终极思辨课题。

    这一份底蕴和能力已经超越了“奥德赛”本身的基本故事。这也是斯坦利…库布里克令人膜拜的重要原因,即使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也对这位顶级导演俯首称臣,208年,克里斯托弗怀抱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接手了“200太空漫游”的胶片修复工作,登陆了208年的戛纳电影节。

    蓝礼和克里斯托弗展开了辩论。

    克里斯托弗作为编剧之一,寸步不让,他认为他和乔纳森所构建的剧本世界,已经足够支撑起整个核心思想了,如果再更进一步的话,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平衡就会崩坏;而蓝礼的揣测和深化全部都已经体现在了剧本里,没有继续探讨的必要。——

    情感与时间的哲学辩论,太过深奥也太过复杂了,完全没有必要在商业电影里过多探究。

    蓝礼则毫不示弱,他同意电影应该为了商业部分而舍弃部分繁琐的思考,却不同意克里斯托弗认为“这就已经足够”的观点,电影完全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画面,一个闪回一个想象一个沉思等等等等,在哲学层面更深一步,留给观众更多反思的空间——

    如果是普通观众,那么当做爆米花欣赏就好;但如果愿意冷静下来思考思考,观众就可以通过电影产生更多思辨内核。

    在争吵之中,蓝礼甚至放出了狠话:

    “‘黑暗骑士’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归根结底就在于正义与邪恶的辩论,即使是小丑,也没有人能够完全否认他的做法,因为他拥有自己的存在道理,这种亦正亦邪的思辨,恰恰是电影上升到了全新高度的原因。而’盗梦空间’、’黑暗骑士崛起’仅仅只是一部八十分的作品,真正的原因就在于电影之中的思考是单线程的,草履虫的思考方式。”

1468 意气相投() 
“什么?草履虫?见鬼!”克里斯托弗对于蓝礼的指责也是愤怒不已,慌乱之下口不择言,粗话就这样脱口而出,“你是第一个指责我的电影是草履虫的家伙!该死!你确定你观看的是我的电影?我的剧本?”

    面对眼前气急败坏的克里斯托弗,蓝礼依旧是那一副不紧不慢的模样,在争吵的时候,如此姿态如此表情真的是让对方容易越发愤怒起来——自己都已经跳脚了,对方还是那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真是太讨厌了!

    “如果我没有观看过你的电影,也没有阅读过你的剧本,现在居然就能够把你的所有核心思想理解清楚,那么,这不是草履虫,又是什么?”如果大学时期有一门“气死人不偿命”的课程,蓝礼的绩点应该非常出色。

    此时,蓝礼依旧从容不迫地安坐在椅子上,右腿放在了左膝之上,整齐的衣服、醇香的咖啡以及微笑的神情,甚至就连额头之上都看不到一丝汗水。

    但克里斯托弗却显得狼狈不堪、情绪激动,大背头的发型已经凌乱地低垂了下来,大汗淋漓地把网球衫都湿透了,腋下和后背弥漫着大片大片的深色。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克里斯托弗也有些词穷,他本来就不是一个擅长辩论的个性,从“追随”这部处女作就可以看得出来了,更何况,现在整个好莱坞敢于对克里斯托弗如此拍板对吼的演员也没有几个。

    但克里斯托弗依旧没有放弃,“我不是说放弃哲学思辨,而是认为没有必要深化!那只是太过累赘而已!”

    “太过累赘,还是做不到?”蓝礼的一句反驳就如同箭矢一般狠狠地击中了克里斯托弗,“斯坦利…库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里并没有塞入大量台词,相反,他还故意精简了台词,而是通过画面的剪辑与衔接,将哲学思辨传递出来,不会太过累赘,也不需要太过累赘,因为这些画面的构建过程就是哲学思辨的过程!”

    “怎么构建(How)?”克里斯托弗直挺挺地就回了一句过来,极度激动和冲动的情况下,头脑的思考能力也会受到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