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嘉因传 >

第44章

嘉因传-第44章

小说: 嘉因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音刚落,兰芝便带着卢氏同崔嘉因进来了。

    “娘娘,崔夫人同崔姑娘到了。”兰芝对崔皇后道。

    卢氏携着崔嘉因行叩拜礼,口中道:“妾身见过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崔皇后疾步过来,一面亲自扶起卢氏同崔嘉因,一面埋怨道:“久不见嫂子,难不成嫂子也要与我生份了不成?”

    卢氏起身站稳,对崔皇后温和笑道:“娘娘,礼不可废。”

    崔皇后许久没有见过娘家人,此番见了卢氏,心情激荡,不由想起从前在崔家的时候,一时间竟眼含热泪。

    “许久不见,娘娘安好?”卢氏见小姑这样,不自觉也伤感起来。

    “有什么不好的?”崔皇后道:“只是顾念家人罢了。”

    卢氏见崔皇后比起从前面容清减憔悴不少,便知道崔皇后说的不是真话。任谁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深宫里也不会好过到哪儿去,崔皇后此言,只是不想让她担心罢了。

    “这是阿珩?”崔皇后拉着崔嘉因的手上上下下打量着。

    崔嘉因乖巧的同崔皇后见礼:“姑母安好。”

    “好孩子,同姑母不必这般客气。”崔皇后笑着说:“难怪嫂子总是不肯进京,原来是怕我同嫂子抢这宝贝闺女吗?”

    “娘娘说的哪儿的话?”卢氏听崔皇后这样说,也撑不住笑了:“多年不见,娘娘还是这般风趣。”

    绿痕见崔皇后只拉着卢氏同崔嘉因站着说话,生怕卢氏觉得被怠慢,忙出言提醒崔皇后道:“娘娘,夫人同姑娘舟车劳顿”

    “瞧我这记性!”崔皇后有些懊恼,对卢氏歉意道:“嫂子可千万莫要往心里去。”

    卢氏自然连连摇头。

    崔皇后一面吩咐绿痕:“去沏一壶茶来,用前阵子送来的君山银针。”一面拉着卢氏同崔嘉因落座:“你从前最爱那君山银针,也不知道如今口味变了没有?”

    卢氏见崔皇后还记挂着她的喜好,心中自然感动,她说:“劳娘娘记挂,不过略坐坐,哪里值得劳烦了?”

    “总不能让你白来一趟,连口茶水都没得喝吧?”崔皇后笑道:“你知道我是什么样儿的人,也不必同我客气了。”

    卢氏只好不再推辞。

    崔皇后又问崔嘉因:“阿珩,你都读过些什么书?平日里喜欢做什么?”

    崔嘉因笑道:“不拘着什么书,只要喜欢便看了。平日里也没有别的喜好,闲暇时就抄抄经书。”

    “这孩子同你从前一个样儿,只爱看书,旁的全不理会。”卢氏道:“也怪她父亲将她纵成这个样子,改也改不过来了。”

    “可见这就是我们姑侄之间的缘分了。”崔皇后笑道,她一直都想要一个贴心的女儿,谁知她竟没有女儿缘分,因此一向对那些乖巧懂事的女孩儿多几分喜爱。

    “你祖母的身子骨还硬朗吗?”崔皇后又问。

    崔嘉因如实回答:“祖母身体还好,就是偶尔会犯头风,除此之外,并无病痛。”

    崔皇后舒了一口气,道:“那便好。”然后三人又说了一会儿话,无外乎是聊些家常,并无其他。

    正说到在清河的趣事,兰芝一脸喜气洋洋的走了进来,对崔皇后说:“娘娘,太子殿下来了。”

    崔嘉因心中一阵起伏,这个表兄,她前世进京后也是见过的,有才华又不刚愎自用,难得的仁君品性,可惜天妒英才,最后得病死了。

    若不是太子表哥去的早,哪里还有后来赵先这个伪君子的趁虚而入?

    崔嘉因恨恨地想。

    “儿臣给母后请安。”太子的声音一如记忆中那般温润,听着便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崔皇后见到太子自然高兴,她笑着向太子介绍:“这是你舅母同你表妹阿珩。”

    卢氏同崔嘉因自然不敢托大,连忙向太子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知道了她们的身份,自然不敢让她们真的行礼,便虚扶一把,温和的说:“舅母同表妹真是折煞我了,都是一家人,原不必这样多礼的。”

    “肃儿说的不错,嫂子你实在太过客气了。”崔皇后也说。

    崔皇后同太子是好意,而卢氏他们却不能当真,这是皇家,纲常同规矩便是顶顶重要的事。

    让赵肃认过人之后,崔皇后才想起来问他的来意:“你怎么来这儿了?”

    赵肃笑着说:“早就听说舅母上京了,想着今日母后定然会留舅母,便特地来拜见。”

    赵肃是太子,依着他的身份原是不必用“拜见”这样的字眼的,如今却用在了见卢氏这儿,更显得他没有架子,并不是一个自持身份的人。

    卢氏原本同崔皇后就要好,对崔皇后所出的太子也很有好感,如今见他是那么一个人,心中就更加喜欢。

    “你巴巴的赶着来了,那清心殿怎么办?”崔皇后问。

    此番宴席原也不单请了女眷,今日是七夕,自然是成就好事的好时机,若是能求到皇帝亦或是皇后娘娘的指婚,那对姑娘们来说是极有脸面的一件事,将来无论娘家如何,在夫家也能站稳脚跟。

    正因为大家都存着这样的默契,因此每年七夕宫宴都热闹的不得了。

    赵肃若是不来昭阳殿,如今也该在清心殿那儿露面了。

    赵肃却并不着急,笑着说:“还有泽西在那儿给儿臣顶着,晚去一会儿也不碍事。”

    崔皇后瞪了他一眼,直瞪的赵肃脸都红了起来。

    崔嘉因从未见过太子表哥有这样窘迫的表情,忍不住笑了起来。(。)

第九十六章() 
这笑声自然引起了其他三人的注意,卢氏暗暗瞪了自己女儿一眼,崔皇后倒是没有生气,只是觉得新奇。

    已经许久没有闺秀敢在她面前无所顾忌的笑了,做了皇后之后,旁人对着她都是小心翼翼的,连寻常说话也要揣测一二,思量再三才敢回答,实在是无趣至极。

    “阿珩,你笑什么?”崔皇后好奇的问道。

    “从前阿珩只道天家威严,却没想到也有姑母同表哥这样的母子温情,也没想到表哥还有这样窘迫的一面。”崔嘉因道。

    赵肃闻言面上更红,却仍是笑着说:“阿珩妹妹果真有趣。”然后便同崔皇后告辞:“儿臣得去清心殿了,不然泽西该怨怪儿臣了。”

    崔皇后忍着笑,配合道:“既如此,那你去吧。”等赵肃走远了,她才笑着对崔嘉因说:“你都不知道!姑母许久都没见到肃儿有这样失态的时候了,还是小时候好啊!小时候多讨人喜欢!”

    崔嘉因:

    几人又絮絮说了一些话,待到绿痕提醒大部分夫人都到了的时候,崔皇后才带着卢氏同崔嘉因往清凉殿去。

    崔皇后一行人到清凉殿时,果真如绿痕所说,许多夫人都已经到了。

    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在场诸人都俯身行礼,崔皇后淡淡一声:“不必多礼。”和对待卢氏同崔嘉因的态度天差地别。

    “多谢皇后娘娘恩典。”

    众人起身,便看见着一袭正红描金绣凤宫装的崔皇后款款而来,头上的鸾凤步摇摇曳生辉,端的是气势迫人,贵不可言。

    崔皇后身后跟着一个年约四十的妇人,那妇人眉眼间大气端庄,自有一种温婉的气质。

    京中的夫人们大多彼此熟悉,有些夫人已经认出崔皇后身边那位眼生的妇人——能得皇后这般厚待,想来想去也只有常年不在京城的卫国公府上的崔大夫人了。

    众人还在感叹崔家在崔皇后心目中果然非同一般时,崔皇后做出了一个更加惊人的举动。

    她亲自伸手牵了崔大夫人身边的女子。那女子不过豆蔻年华,一身藕荷色的云烟衫绣着繁复雅致的芙蕖,纹双蝶云形千水裙逶迤,手上挽着的烟粉色薄纱衬得人气质高华。她眉目婉丽,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虽然年幼,却能见日后的倾城之姿。

    “众位想必对这七夕宫宴并不陌生,不过只是一个让姑娘家们凑在一起玩乐的由头罢了,不必拘礼。”崔皇后落座后,不紧不慢地对底下众人道,也没有要向她们介绍卢氏同崔嘉因的意思。

    她不说不代表别人不会问,有一位夫人笑着问:“娘娘从哪儿得来这样一个姑娘?要叫我们家的德曦都自愧不如了。”

    听到“德曦”二字,崔嘉因抬头悄悄打量了一下问话的夫人,只见她面容可亲,一看便令人心生好感,想必就是沈斯汝口中严厉的大伯母了。

    瞧那女子就不是个严厉的,定然是沈斯汝言过其实,崔嘉因心想。

    其实崔嘉因这是错怪沈斯汝了,都说“爱之深,责之切”,靖国公夫人虽然为人和善,对着沈斯汝的时候却极有原则,不肯轻易改变初衷。

    崔嘉因朝靖国公夫人报以一笑,靖国公夫人心中纳罕,沈斯汝从清河回来之后就一直同她说起崔嘉因,原本还想着能投了她这个侄女的脾性的姑娘该有同她一样的心肠同性格,谁知今日一见,却是这样一个小姑娘。

    靖国公夫人稍稍放下心来,这姑娘一看就不是个能打爱闹的,也不怕沈斯汝同她处在一块儿能将天捅破了

    听见有人问起崔嘉因,崔皇后面上的笑便热切些,她对靖国公夫人道:“偏你眼尖,”她指着卢氏说:“这是本宫娘家嫂子,阿珩是她的女儿。”

    靖国公夫人笑着对卢氏说:“原来是崔大夫人,难怪瞧着面善,却一时想不起来。”

    卢氏也回了一个笑,说:“我离京多年,夫人不记得也是正常。”

    靖国公夫人嫁给靖国公多年,多多少少也沾上了些许吴武将习气,比起寻常的夫人爽朗大度不少。她听见卢氏的话,当即道:“你一个夫人,我一个夫人的,叫的当真是别扭极了,阿珩同我家阿汝要好,咱们当长辈的这样生疏怎么行?”

    卢氏闻弦歌知雅意,便说:“若是不嫌弃,便随了众人称一声姐妹便是了。”

    靖国公夫人抚掌一笑,道:“那当真是极好的,若是你不嫌弃,唤我一声姐姐也是使得的。”

    不一会儿,两人便姐姐妹妹的说起话来。

    崔皇后让姑娘们自个儿结伴在清凉殿周围玩,将夫人们留在一处说话,崔嘉因原不想走,奈何沈斯汝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她,靖国公夫人又在一旁说:“阿珩,你就同阿汝去走走吧,她这性子,呆在这儿怕是要闷坏了,你就当是替伯母照看阿汝,好不好?”

    崔嘉因一时心软,便应了。

    她们二人都不愿意遇上旁的姑娘,专门挑了一处僻静些的路走,翠竹猗猗,凉风徐徐,将这夏日的灼热散去不少。

    “我可是听说你的英勇事迹了。”崔嘉因笑着说,想起扶柳说起沈斯汝的时候那一脸惊叹的样子,一阵好笑。

    “什么?你说哪件英雄事迹?”沈斯汝一时没反应过来崔嘉因说的是哪一件事,然后又一脸得意地说:“不是我说呀,我做过的好事儿可多了,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件?”

    崔嘉因见她傲娇的样子,不由伸出手拍了她一下,说:“瞧你那得意的样子!我说的是今日要进宫时的那件事!”然后又用一种意想不到的眼神望着沈斯汝,说:“没想到你原来还是一个哎打抱不平的侠女啊?!”

    “那是!”沈斯汝毫不谦虚:“我从前的梦想就是要当一名仗剑走江湖的侠女,要不然就当一名威风凛凛的女将军,就像花木兰一样,必然是要闻名天下的。”(。)

第九十七章() 
“那是!”沈斯汝毫不谦虚:“我从前的梦想就是要当一名仗剑走江湖的侠女,要不然就当一名威风凛凛的女将军,就像花木兰一样,必然是要闻名天下的。”

    崔嘉因莞尔一笑。

    她自然知道沈斯汝那所谓的理想必然是不能实现的,她的身份局限了她的自由,江湖虽好,却不是她一个郡主想去就去,想闯就闯的。

    而那威风凛凛的女将军,更是想都不要想,大周建国不过百余年,对女子的要求虽不如前朝严苛,却也没有开放到让女子做官的地步。

    花木兰是传奇,可惜不是所有女子都能成为第二个花木兰。

    果然,沈斯汝神情黯淡下来:“可惜,这两个梦想,一个也不能实现。”

    崔嘉因正想出言安慰,却听到从旁传出一声笑。

    随后便看见一个女子款款而来,她一袭绿衣,几乎同翠竹融为一体,难怪方才崔嘉因同沈斯汝都没有发现此人。

    崔嘉因善意地朝她笑笑,对方却只高冷的对她轻轻点了点头。

    绿衣女子对沈斯汝轻轻哼了一声:“我还说是谁有这样远大的志向呢,原来是你。你若有这样的闲工夫东想西想,还不如多练练刺绣学学管家,也省的你大伯母天天为你劳神。”

    崔嘉因暗道不好,沈斯汝一向是最讨厌旁人用这种当时对她说话的,这儿可是宫里,若是吵嚷起来传扬出去,沈斯汝的名声可真是臭完了。

    也不知道这是谁家的女儿,竟然这样傲气,连沈斯汝也不怵,崔嘉因心想。

    哪知沈斯汝听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很是淡定地对绿衣女子说:“多谢姐姐教导,斯汝会改的。”

    绿衣女子瞥了一眼沈斯汝,神情高傲,颇为不屑道:“你哪次不是这样说?耳朵都起茧子了,还没见你改过来。只盼你是真的改了才好!”说完之后,也没有同她们二人告辞,便迤迤然走了,连一个眼神都没有分给崔嘉因一个。

    “这是哪家的姑娘?真是特立独行。”崔嘉因好奇的问。

    她见过的女子里,没有一个像那绿衣女子一样冷漠高傲,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就差在脸上写上“生人勿近”这四个大字了。

    沈斯汝耷拉着脑袋,蔫蔫的说:“还能是谁?就是那下嫁郭家的溧阳长公主的女儿,郭自如。”

    崔嘉因想到方才那女子的动作,岂不正应了这名字?因此笑道:“来去自如,这名字起的倒是妙。”

    “名字妙不妙我是不知道了,可这人我就从没见她笑过,一直冷着个脸,都快把人冻死了。”沈斯汝道。

    崔嘉因笑着说:“郭小姐人是冷了些,可我听着方才她说的话,当真是极有道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