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锦梅 >

第39章

锦梅-第39章

小说: 锦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江离创作图画的热情很高,院中设一个大大的画架,常常画好了还在院子中走来走去。

    一个人自言自语,说原本这个是要做厅堂的、哪里做礼堂、哪里又要规划出来做成一个舞台,还要带回音的那种;哪里还要做亭台水榭,养一池五彩金鱼再点缀半池荷花;哪里还要做成一个大大的温泉浴池出来,用小木房子隔开了分男客女客;还有什么露天设烧烤野味的场地,园中设配套的烧烤架子桌子椅子。

    江离说出来的话希奇古怪,谁也没当回事,连细心的绿萝也当她自娱自乐。但说也奇怪,江离画了说了就不管,画架子任它在院子里放着,第二天再去看,看着看着就会笑起来,仿佛经过一晚上,画作就变成了她满意的图样出来。

    最后,画出来的样本让金菊去交给了大奶奶徐氏过目,还附带了材料工钱人工的计划开支明细表一张。

    徐氏看不出什么眉目来江睿江皓看过,兄弟俩看出来要建一座新奇的园子,吃喝玩乐都换了新奇古怪的称谓,觉得很有意思,哪有不同意的。最后,徐氏托人来说园子的图样很好,就照这样子来修建好了。

    江离便又给出了一个监工的人选,就是这图样的修改者夏成。

    这些日子江离足不出户,

    对外面的事却知道的不少。都是夏成传来的消息。

    秦相被调查的事宫廷里秘而不宣。朝中很长时间不见秦相来上朝,刚开始说是重病不起,没多长时间就病殁了。

    朝廷罕见地没有为宰相的过世大操大办,秦元化还是秦元化,除了没有了一个权倾朝野的老爹,他还是毫发无伤。甚至,皇帝还让他住在宰相府里,为他老爹发丧守灵,过着他贵公子的生活。

    这样的结果让知道内情的江家很意外。江离也猜不透其中的奥妙,想来八亲王是知道的,(ww.uuansu。)但八亲王并不是想见就能见的。虽然那次在相国寺他说过江家有什么要求可以单独给他提,他随便那么一说,江离也没有当真。

    至于江家,刘太尉转叙八亲王说朝廷会给江家的赏赐并没有实现,朝廷只是下了一道调令江宗锦回京叙职,朝廷对他另有安排。

    调令一出,江家合家都以为这下江宗锦回京一定会加官进爵。

    眼巴巴地望到过了夏天,江离跟大房里合资建成的锦梅别苑完工,随江宗锦去青州的老仆带着一队小吏护着江宗锦回来了,不过,却是躺在冰冷的棺材里被运回来的。官方的说辞是,就在调令到青州不久,江宗锦猝然暴毙。

    同时运回来的,还有赵姨娘的灵位。据说江琚随四喜出了青州不久,赵姨娘就死了,自尽死的。是江宗锦看着火化的,骨灰撒在青州没有带回来。只带一个灵位回来给江琚早晚祭祀。

    据跟随江宗锦去青州的老仆人说,江宗锦生前常说,死了要跟原配夫人梅氏埋在一起。江家依了他的意思,在城外江家祖茔不远处,梅氏的墓穴旁边新砌一座大墓,两座墓连在一起成了双穴墓。

    下葬过后很长一段时间,江离还是经常往墓前去上香化纸。有时带了江琚,有时就带了小香,在墓前一待就是半天。

    奇怪的是,她很少流泪。她总觉得父亲的死不同寻常,为着这点怀疑,她想找一个人问清楚。问清楚当年父亲交给他的信上写的到底是什么。她想去问的那个人,是八亲王。

    她还只是想,却有一个人去给她问了。这个人今天也找到了墓地边来。(。)

第79章 初提云锦() 
眼角的余光瞟到一个白色的身影,江离猝然抬头,入眼一身白衣的萧五郞负手徒步而来。

    白袍衬得他的脸几近透明的白,泛着白玉的光。浓眉下那一双墨黑的眼眸,瞬也不眨地望着江离走过来。

    从江离这里望过去,对面是一座青山,满山万青紫绿、黄叶丹枫,萧五郎一身白袍在青草地上行走,冉冉而来,如入画中,却似才出画来。

    看江离一身月白,一头青丝簪了一朵白花,萧五似也有些愣怔。

    不过眸光一闪,他双手拱礼,淡淡地说:“想起以前在青州,我跟你父亲也还打过几回交道。虽然立场不同,却有惺惺相惜之叹。乍然间听闻故去了,恰好我还没走,想着是该来看看。”

    说完了绕过江离,走到坟边手撮一抔黄土,恭敬地拜了又拜,默然半晌,神情哀切自然。

    江离就不明白了,瞧他那样子又不像是作伪。可她父亲一个朝廷命官与一个山寨土匪,有交集是有可能,就像她跟他之间不也产生交集了么。

    但怎么想,她也不相信他们之间会是惺惺相惜的交情。

    不管信不信,人家来拜总是一片好意。江离低了头也不去打扰他。

    自从病后醒来,她是把江宗锦当生父的,寄托着对上一世父亲的感念,显得更加浓厚。浓厚却又不曾见过面,所以遗憾伤痛更深。

    思之良久,心里一句话随口就说了出来:“我总觉父亲死的有些蹊跷,怕不是官家说的那么简单。”

    萧五眼神无波,平静地说:“我也这么想的。所以想问你,你知不知道你父亲以前交给八亲王的信上都写了些什么?”

    江离眼睛眨巴着摇头。心想,大病之前自己何曾过父亲的事。

    萧五淡淡地说:“我去大相国寺见过八亲王。以你名义去的。”

    见江离一愣,萧五眨眼一笑:“我跟他又不熟,他不是还欠着你的要求么?你现在这样也不方便去见他,我替你去,他并没有怀疑。”

    他那一笑她想起上次带萧五去见八王爷时,他也是冲自己这么暧昧一笑的。

    就冲这暧昧一笑,

    还有那句什么‘江姑娘有什么事从不会瞒我’的话,别人很难不把自己跟他的关系想岔了。

    见江离还愣着,他说:“我就想知道你父亲交给八亲王的信,上面都写了些什么,这些或许跟他的死有关。”

    “不是说就是封秦相与大燕勾结往来的日常信件么?”江离一直这么以为的,父亲信上也没有提过。她看到只有那张绢纸。

    萧五摇头,“如果就是那点证据,八亲王又何必等着要那半张绢纸。要收拾秦相,有那封书信和八年前的那十万两黄金就够判他死罪了。而且,朝廷对秦相处的置似乎太轻了。由他不声不响地死了,他的儿子还好好地住以前的府邸,满府的护卫也分毫未损。其中的内幕,值得推敲。而八亲王无疑是知道的。”

    青山寂寂,萧五郞的声音清冷:“我猜八亲王知道的秘密跟当今大宋的皇上有关。那封信还有八亲王手上那半张绢纸,都比你交给他的绢纸上记录得更多。那么多的东西如果不是秦相吞了,也就只有皇上。也只有皇上给秦相撑腰,才会让八亲王这样的人处心积虑*年,也只是让秦相一人身死,却保了一府人的平安。”

    萧五的话如一缕清风在耳边飘。虽然分析的结果让人心凉,却真像是那么回事儿。

    真如萧五说的这样,她也没有必要再查下去了。朝野的纷争中,父亲这样一身正气又认死理的人注定会是别人手中的一枚棋子。

    牵涉到皇权顶端的较量,也不是她能触碰得到的。

    “朝廷之中凶险重重,却仍有人前赴后继地想在朝廷上占一席之地。却不知天下宽广,能让自己大有作为的事很多,哪一样都比争权斗利有趣。”江离感慨颇深。

    回头冲萧五挑眉说:“你也是这样想的是吧?不然你也不会放着南陈皇子的身份不要,整天顶着清风寨五当家的土匪身份到处晃悠,还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萧五不置可否地笑笑,“不是换个称呼就能自得其乐。我虽然当了土匪,南陈有难,我一样不能置身事外。这不,萧廷带着使节团回南陈,我就被他们留下来。”

    南陈使节出事,江离是知道的。前一段时间外面都在传,说秦相一死,朝中主张南陈复国的大臣纷纷上书,要求复查南陈使节刺探军情的事。

    结果一查,当日抓到南陈人的时候,人就已经气息奄奄了。在兵部营房里抓到人的话是秦府的人说的,秦府也有人在兵部营房里出入。是不是秦府的人栽赃,双方各执一词,并没有旁的证人,以南陈人身上搜出大宋军事地图就以奸细论处的结论不足采信。

    南陈人奸细的污名没有定论,使节团恢复了自由。但南陈三皇子萧廷想要争取的军事援助却还没有争取到。

    据夏成说,萧廷让洛三通过乌老大联系到了萧五。两兄弟多年以后终于又坐到了一起。大家最后一合计,三皇子萧廷骁勇,在军中颇有威名,决定让萧廷先回去主持战局。而南陈退而求其次,想游说大宋出面为燕陈两国讲和。大宋出面施压,争取能让两国暂时停战。

    “这么说留下来游说大宋出面讲和的人就是你?”这一点倒不让江离意外。“事情进展得可还顺利?”

    萧五摇头叹息:“现今宋朝廷中多是一些汲汲营营贪得无厌之辈,我稍微使些手段便拉拢了许多朝中大臣。只是还有一位有些棘手。如果能把他说动,事情十有*就能成。这个人就是八亲王。”

    说着突然对江离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来:“八亲王要的东西我拿不出来,我还得来找你要。所以游说成不成功,就看你肯不肯把八亲王要的东西给我了。”萧五说得一团和气,还相当客气。

    江离直后悔多此一问。她就想萧五没那么好心,专门到相国寺去帮自己打探消息。敢情他和八亲王谈了一笔交易来。可是这交易怎么又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瞧你说得客气。既然专程来,且都说出口了。那你一定是志在必得了。(wuuknshu)说吧,八亲王要的是什么?”

    萧五轻描淡写地说:“水净珠、南陈青玉各十斛,董元巨然画各五张。虽然多了点,你那儿刚好有一箱。”

    江离眨眼,可叹自己对文物所知不多,当日把那些箱子把开来只匆匆看过一眼,鬼知道萧五说的是些什么。反正她就只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要她吐一箱出来。虽然肉痛,但是······

    萧五见她眼珠碌碌转。连忙晓之以情,动之以利:“江姑娘,这次的事情不同于以往。只要一箱,说不定就能止住一场战火。南陈盛产美玉,更是绫罗绸缎的高产地区,云锦尤其出名。姑娘手上绸缎庄无数,帮了我们这次,日后南陈的云锦由梅氏经营。这样的好处,还怕赚不回这一箱珠玉字画的钱来么?”

    南陈的云锦一直控制在官家的手里,梅家从江南贩运回来的云锦都是从南陈走私来的货,价格奇高,偏偏在京中还供不应求。江离倒也不是图萧五口头许诺的这点利,真心爱那种灿若云霞的锦。

    如果能得到南陈云锦的采办经营权,一箱财宝又算得了什么。(。)<;!……fg_lwxsw……>;

第80章 客似云来() 
大燕与南陈的战事还处在胶着状态。

    双方在南陈国都以南的两个城池鏖战日久,大燕远来,久攻不克,将士们开始心浮气躁。

    恰此时萧廷回到南陈,接过太子前线的指挥权,亲自带兵出城迎击大燕,南陈士气大涨,连着收复了以前被大燕拿下的西陵、沐川两座城池。大燕开始从国内调集援军。

    这时已过了秋天,大宋朝廷终于听从了大多数朝廷官员的请命,为着边境安宁着想,派出使节分别往大燕和南陈,试图促进两国停战。

    宋使臣到大燕的时节,正赶上大燕往南陈增兵,燕主知晓宋朝臣来意,连面都不让见。

    不想到了月末,派往南陈的援兵还未到达南陈地界,前线传来不利的消息。

    原来数日之前,燕国出征南陈的统帅完颜挞那在两军对垒时被南陈三皇子萧廷一箭射死,前线燕军士气大挫,又被南陈顺势收复了几个城池。燕国开始心生退意。

    而南陈在一连大捷之后其实已经后继无力,前线全凭萧廷带领的将士们一腔保家卫国的热血激情支撑。国内经济萧条、人丁凋零,战事一久更耗不起。所以宋使一到,以太子为首的保守派主动开出条件宋使臣向大燕转达求和之意。

    年底,燕陈两国在三国交界的青州境内举行和谈。最后以南陈每年交给燕国绢二十万匹、白银十万两为条件,燕国开始收兵,退还一部分侵占的城池。

    具体的细节在宋使臣的之下一一签订完毕,边境终于安宁。

    之后不久,南陈国内接连发生了几起大事件。

    先是皇帝驾崩,后来又发生宫廷政变——原本准备顺势登基的太子被三皇子夺权囚禁,三皇子自己登基做了南陈皇帝。新皇登基,身边聚集了大批贤能谋士。

    不久,南陈开始了一系列的休养生息政策。大批的士兵复员回家种地,免除若干年徭役;让逃亡的人回家恢复田宅、释放终身为奴的人为自由人,分给田地,减轻税赋;一面大力发展农商,鼓励农民养蚕,商户从事丝织品生产十税只收其一。

    南陈本是丝绸大国,绫罗绸缎销往周边各国,供不应求。尤其以云锦最为出名,历来为南陈挣回不少税银。因此政策一出来,人们欢庆之余,莫不积极投身到生产创业中去,南陈一时恢复了勃勃生机。

    三年之后,南陈的经济开始复苏,国库日渐充盈。而大宋却开始显出颓败的景象。

    宋朝久安,从上而下崇尚奢靡之风。朝廷上下贪渎成风,边远地区的县吏更是如狼似虎地苛扣百姓,所到之处,刮地三尺犹嫌不足。一时全国各地盗寇四起。

    边境不时有邻国侵扰,虽然都是小打小闹,却也让朝中忧国忧民之士日夜难安。更兼传闻大燕不断往边境屯积兵力,宋朝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但大宋京城的百姓对国与国之间的局势知之甚少,也少有人关心自己生活以外的东西。他们的生活以内,都被最近京中流行起来的新元素充斥。

    谈论话题最多的就是现在京城购买绫罗绸缎都比以前容易了,价格也比原来便宜了很多。尤其以前在民间难得一见的云锦,听说也有地方公然拍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