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嫁给摄政王 >

第30章

嫁给摄政王-第30章

小说: 嫁给摄政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啊,你都有想法了还问我,这不就好比你已经大学毕业了,还要让我当着你的面做小学题。”

    贺渊:“……”

    薛云舟冲他嘿嘿笑,笑完赶紧乖乖看调查,一边看一遍嘀咕:“其实我挺想给你分担分担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出京城人就放松了,人一放松就不爱动弹了……唔,果然离开京城是正确的。”

    贺渊眉梢动了动:“不爱动弹?你?”

    薛云舟抬头,一脸无辜道:“我……的脑子。”

    贺渊:“……”

第44章 商议对策() 
薛云舟将摊在桌上的人口统计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撑着头想了一会儿,突然兴奋起来:“二哥,我太期待回青州了,真恨不得立刻就飞回去!”

    贺渊疑惑地看了他一眼:“怎么好好的说起这个了?”

    “就是突发感慨……”薛云舟举起手里的一张纸,歪靠在他肩上,“以这个为例,你看他们还没有建立人口档案的意识,所谓的统计其实还很粗糙,这样官府对下面的了解也只是浮于表面,根本没有多大的意义。咱们毕竟是现代人嘛,既然有这个时代优势,当然要尽可能把能改进的都改进了,以后青州就是咱们的试验田,哦不对,是根据地,我当然迫不及待想要回去了。”

    贺渊一手揽过他的肩,另一手在他头上摸摸:“我还以为你真懒呢。”

    薛云舟一脸正气:“那得看什么情况了,这种明明你已经有了主意的事,我还花那么多心思干嘛?咱们要互补嘛!”

    贺渊嘴角微弯,在他发间亲了亲,道:“我想听听你的看法,不是考你。”

    “哦……”薛云舟认真起来,琢磨了一会儿,道,“先得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吧,反正是不指望姓陶的了,你看他办的那叫什么事,施粥,以为自己是搞慈善的吗?还来这种面子工程。不过统计出来的流民人数足足有两万八,确实挺难办的,最好就是给他们一条生路,能让他们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二哥,你的意思是,要让这些人为我们出力,然后我们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嗯,差不多。”

    薛云舟想了想:“要不让他们去青州?现在你毕竟归还政权了,在平城恐怕施展不开手脚,回青州的话,什么都可以交给他们做,壮劳力可以开荒种地、或者在人家铺子里打工,其他人就做点轻省的活儿,吃饭的话,可以先给补贴。”

    贺渊点点头:“我也有这个打算,但从这里到青州至少要走两个月,按照他们的体力,走三个月都有可能,这三个月我们就要无偿供饭,虽然这样也不是不可以,但能省则省,最好还是再想想别的办法。”

    “哦……”薛云舟点点头,起身翻出自己带来的地图,又重新坐回贺渊身边,“我记得平城地理位置好像有点特殊。”

    “平城靠近运城,运城是枢纽,通京城、青州、宁州,从这里到运城不算太远。”贺渊说完神色凝重起来,拿过地图仔细看了看,低声道,“我们以后不会局限在青州。”

    “那当然。”薛云舟答得理直气壮。

    “所以,青州与运城之间需要……修驰道、设关卡……”

    薛云舟眼前一亮:“对啊!有活儿了!现在已有的那条路不怎么好走,不如组织壮劳力,从运城开始,一路往青州修过去,反正天高皇帝远,没人管得了。而且这样对流民来说,既不耽误干活儿,又不耽误赶路,还能混口饭吃,简直一举三得。”

    “不,不止。”贺渊抿了抿唇,深邃的黑眸中透着亮光。

    薛云舟被他难得一见的生动表情感染,立刻精神抖擞起来,连忙转身面对他。

    两人一直商议到傍晚,吃过饭又开始做详细规划,就连夜里躺在榻上都没有心思感受山上的新环境,薛云舟被贺渊画出的大饼给刺激得睡不着觉,兴奋道:“以前我还希望自己能穿成土匪,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现在才切身体会到,穿成王侯将相才是最带感的。”

    贺渊无奈地捏捏他的脸:“别想了,快睡。”

    “不行啊,睡不着,你画的蓝图太美好了,一想到我会参与其中,就激动得热血沸腾!”

    “那些只是规划,能不能实现,怎样实现,多少年才能实现,都还是未知数,别听风就是雨。”

    “不行,我已经开始期待了!”

    “……”贺渊盯着黑暗的屋顶沉默片刻,幽幽道,“看你这么热血,我真的感觉自己老了。”

    薛云舟连忙抬起脸在他唇上亲亲,笑嘻嘻道:“老的才好,我就喜欢吃你这棵老草。”

    贺渊忍不住一声轻笑,将他抱紧,在黑暗中亲吻他。

    翌日,两人起床后便开始忙碌起来。

    虽然运城到青州的道路可以通过地图和书籍进行了解,但涉及到具体细节就不是很清楚了,因此贺渊第一时间派人快马加鞭前去调查,待得到最详细的结果后再重新设置最佳路线。

第45章 收编流民() 
贺渊没有急着去召集那些流民,只淡然地住在山上做着准备工作,同时一边等着探路的结果,一边等着陶新知耗尽粮仓,直到陶新知快撑不下去了跑来哭穷,他才慢慢道:“此事,我会想法子的。”

    陶新知感激涕零,可回去之后却越琢磨心里越没底,之前他按照贺渊的要求去做人口调查,原本以为贺渊能给他想到法子,可贺渊这里过了好些天都没有动静,他不得不怀疑,那调查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用。

    他现在恨死贺渊了,若是没有这尊大佛杵在平城门口,他直接就将流民赶走了,也不至于沦落到如今既没胆子赶又没米粮养活的尴尬地步。

    就这么提心吊胆地过了两日,贺渊依然没有动静,陶新知气得直骂娘,左思右想再三权衡,只好命心腹在三更半夜偷偷开了自己的私库,将里面的米粮一点一点地往官府设立的粮仓里面挪,第二天再搬出来救济流民。

    他自认一切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贺渊那里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他的私库竟然藏着那么多粮?”贺渊听完下面的禀报,不由蹙了蹙眉,“难怪他整日哭穷,原来粮仓里的粮食全都被他挪作私用了。”

    薛云舟按照两万八的人口默默算了一下,也被陶新知的私库给惊到了:“要不是有流民在,他私吞的这些粮食就全归自己的了,可这么多也吃不完啊,他究竟要做什么?不会又是一个要养兵的吧?”

    贺渊略微沉吟,摇了摇头:“他本人绝对没这个胆子,也没那个魄力与本事。”

    薛云舟受到薛冲的影响,一碰到大批粮食的事情就容易联系到屯兵上面去,经贺渊那么一说,他再回想一下陶新知的言行举止,也觉得那猜测不大靠谱。

    贺渊思索半晌,没想出什么结果来,只好吩咐下面的人继续盯着。

    之后没多久,派出去探路的几位精兵终于回来了。

    贺渊立刻将人叫进山上临时隔出来的书房,接过他们递上来的调查结果,又详细问询了一番,最后满意地点点头,道:“几位一路辛苦了,这两日就在山上好好歇息,其他事就暂时不必做了。”

    几个人都有些受宠若惊,他们早就听说王爷性子大变,这回总算是有了切身体会,仅仅听他说了短短一句话,却一下子觉得这些天的奔波什么辛苦都不算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贺渊麾下所有人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转变,由原先出于利益出于自保的简单服从隐隐转变成心甘情愿的追随,甚至如宋全这些接触贺渊较多的人已经逐渐对他生出了发自内心的敬重。

    薛云舟对于其他事都比较散漫,可但凡与贺渊相关的,他都一直都十分关注,因此这几人的神情变化毫不意外地被他尽收眼底。

    人离开后,薛云舟一边帮着贺渊整理那些收集来的路况材料,一边兴致高昂道:“等以后回青州,咱们搞个薪酬体系好了,像这次这几个人,两个月的路程十天就考察完毕,确实够辛苦,要是能发点奖金意思意思,保准他们对咱们燕王府死心塌地。”

    贺渊哭笑不得,无奈道:“你上瘾了是不是?想法很美好,实现起来暂时还比较困难,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薛云舟顿时蔫了,有气无力地趴到桌上开始看那些材料。

    考察主要针对括道路能拓宽的程度、道路两旁的地势与植被、沿途的山是石山还是土山、附近有没有住户或农田、哪些地方发生过自然灾害等诸多问题。

    两人做了半天的功课,又对着地图研究半天,最终将路线进行修改、优化,等忙完的时候天早已黑透,贺渊催促薛云舟洗漱歇息,自己则赶着将任务安排好,连夜分配下去。

    外面的流民还在靠着官府的救济勉强度日,贺渊原本打算再拖几天,但考虑到陶新知那座私库有些可疑,为了留下调查的线索,最终还是决定不给他耗空了。

    第二天,宋全按照贺渊的吩咐去了一趟陶新知的府上。

    陶新知大感诧异,同时心里隐隐有些期待,不禁对这个燕王府极受重用的心腹奉若上宾,又小心翼翼打探他的来意。

    宋全道:“王爷的意思是,陶大人支撑了这么多天着实不易,今后这些流民就交由燕王府来整顿。”

    陶新知瞪大双眼,随即激动得满面红光,起身道:“王爷真这么说?”

    “陶大人放心,王爷一言九鼎。”

    陶新知见宋全的神色不似作伪,忍不住暗自琢磨了一阵,虽然想不通贺渊究竟打算如何做,更想不通他这么做能捞到什么好处,但能够甩掉这么一个大包袱,到底还是松了口气。

    这一天,聚集在城外的流民正顶着寒风等待发放米粮,忽然听到身后传来隆隆马蹄声,不由齐齐回头,只见黑压压一片轻骑绝尘而来,队伍当先一面乌黑大旗迎风招展,气势恢宏。

    所有人都被这一幕震慑到,即便是已提前得到消息的守城士兵,猛然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微微变色。

    五百人的轻骑队伍硬生生踏出千军万马的气势,城门口瞬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直到大旗一挥,所有骏马齐齐停下,与城门遥遥相对,这里的人才渐渐回过神来。

    流民们多数不识字,见此情景不由议论纷纷,其中有人认出旗面上书写的是一个大大的“燕”字,消息立刻传播开来。

    有人小声道:“燕王不就是摄政王?”

    此言一出,顿时如同一颗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层层波澜,流民中哗声四起,胆子小的已经吓得瑟瑟发抖,恨不得拔腿就跑。

    可还没等到他们做出反应,前面那五百人马已经迅速四散开来,且每两匹马之间都拉出一条长长的绳子,将所有流民团团围困住。

    说是围困,其实五百人相对两三万而言,根本不值一提,但这五百人稀稀疏疏地堵住所有路口,且一个个都举起手中的兵器,在尚未摸透情况的流民看来,逃走简直就是自寻死路,更何况流民本就是一盘散沙,且多数羸弱不堪,谁也没有胆子与燕王府对抗。

    出于好奇特地到城楼上观望的陶新知也被这阵势吓到了,愣了半晌后猛然惊出一身冷汗,低声喃喃道:“完了完了!我惹下大祸事了!”

    一旁的心腹疑惑道:“大人何处此言?”

    陶新知颤着嘴唇,抖抖索索道:“你忘了京城的清杀令了吗?我……我竟然以为燕王是要救济这些百姓……”

    那心腹也是一惊:“这……这……”

    陶新知已经吓得腿软,似乎下一刻就会看到城门外血流遍野的场景,扶着城墙失色道:“两万八!足足两万八千人!之前他逼着我开仓放粮,我竟然信以为真,想不到绕了一大圈……”

    “不对啊……”那心腹面露疑惑,“燕王何必多此一举?”

    陶新知愣住,半晌后摇摇头,一脸茫然。

    此时,城外已经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正对城门的大旗下是这五百人马的统领,此人是贺渊亲自挑选出来的,名叫丁勇,人如其名,异常勇猛,且最大的特色是声如洪钟。

    丁勇一开口,洪亮的声音如撞钟搬荡开:“燕王有令,所有人等,无论男女,无论老幼,想要获得口粮的,统统跟我们走!”

    话音落下,回音阵阵,包围圈内却是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震得目瞪口呆,直到包围圈逐渐收拢,他们才猛然惊醒,顿时不知所措。

    没有人知道他们即将去哪里,又即将面对什么,可看着左右越来越靠近的绳索与骑兵,终究还是被这样的威势震慑住,再加上“口粮”二字吸引力巨大,他们在被迫形成队伍后,终于默默跟着那面大旗往前方走去。

    其中自然不乏心思活络之人想要趁机逃跑,只是还没来得及跑出百步,就被一支钉在脚边的利箭拦住去路,其他人看到顿时心惊胆战。

    其实多一人少一人,甚至十人、百人,都并无多少影响,可一旦让个别人成功逃跑,其他人必然蠢蠢欲动,一个不慎就会引起大乱,到那时区区五百人根本无能为力。

    好在一阵短暂的骚乱后,这一庞大臃肿的队伍最终安安稳稳地抵达玉山脚下早已辟出的一片开阔之地。

    此时贺渊与薛云舟正站在山顶上,下面的情形一览无余,薛云舟抬手摸摸贺渊的背,一脸同情:“二哥,委屈你了,他们会理解你的苦心的。”

    贺渊神色淡然,反捉住他的手,握在手心。

    薛云舟说的是今天将流民驱赶过来的这一出,明明最终目的是为他们好,可表现出来的却是当权者的蛮横,经此一出,贺渊的恶名恐怕又要更进一步了。

    其实关于这件事究竟要如何起头,他们之前列过好几个计划,最终都一一否决,因为涉及到后面的改革,有些事没办法解释清楚,更何况古代的百姓只识得门前的一亩三分地,解释了他们也未必会懂,反倒给自己招惹麻烦,倒不如直接利用权势压迫,这样既省事又高效,等他们享受到好处之后自然就会明白过来。

    更何况,在民众尚未完全开化的封建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