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欢喜记事 >

第175章

欢喜记事-第175章

小说: 欢喜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落水过,也被人用这种在外人看来是“轻薄”的方式救过。

    她懂那种被人议论纷纷指指点点的痛苦。

    她没敢动,哪怕九皇子才七岁大。

    她等太医来,可太医救不了九皇子。

    一条人命就在眼前,周静漪做不到袖手旁观。

    不尽力一试,她这辈子都会心愧难安。

    镇国公府大少奶奶说过,在她救人的时候,她只是大夫。

    大夫眼底,没有男女之别,更没有占人便宜之说。

    到此刻,她才真正懂这话的意思,她真的只是希望九皇子能活下来。

    “这种救人的方式是离经叛道了些,但我娘说过,世上最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周大姑娘低头道。

    皇上将她扶起来道,“你救九皇子有功,将来谁妄议此事,朕绝不轻饶。”

    “皇上,您得赏赐周大姑娘,”李贵妃道。

    皇上赏赐周大姑娘一对血如意、一匣子珍珠还有绫罗绸缎等。

    周大姑娘谢恩,然后告退。

    事情还没完呢,九皇子怎么会落水?

    如今后宫归李贵妃管,皇后觉得她该为这事负责。

    李贵妃望着皇后道,“当年八皇子落水而亡,是皇后执掌凤印,皇后为这事负责了吗?!”

    提到八皇子,皇上心底就隐隐作疼。

    知道她们吵不出来什么结果,他甩袖走人了。

    回了御书房,东乡侯和崇国公他们都没走。

    崇国公已经知道右相千金救了九皇子的事,而且救人的方式是镇国公府大少奶奶教的。

    崇国公一口银牙没差点咬碎。

    好不容易才逮到东乡侯的把柄,结果他女儿又立功了!

    这么大的功劳面前,东乡侯揍断左都御史的鼻梁又算的了什么?

    何况左都御史有过在前。

    皇上走进来道,“怎么还在?”

    没人提让皇上罚东乡侯的事,包括崇国公在内。

    东乡侯告退。

    只是他前脚出御书房,后脚一公公跑过来,气喘吁吁道,“刑部出事了。”

    “户部右侍郎被毒死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 后患() 
东乡侯的脸前所未有的冷。

    周身仿佛蒙了一层寒霜。

    这是他最怕出现的事。

    他之所以反对三司会审,就是因为怕人多手杂,会被人钻了空子。

    只有刑部大牢掌握在他手里,才能确保户部右侍郎不被杀人灭口。

    他才离开刑部多会儿,户部右侍郎就遭人暗算了。

    杀人灭口的是谁不言而喻。

    东乡侯冰冷的眸光扫向崇国公。

    崇国公心情很好,脸上却不动声色,“人死了,想三司会审也审不了了。”

    “户部右侍郎是在刑部大牢被杀的,刑部看守不利,找不到杀人凶手,你东乡侯难辞其咎。”

    他在朝堂积威已久,岂是他一个初入朝堂的土匪能撼动的?

    即便有皇上护着也奈何不了他!

    东乡侯气笑了,“崇国公以为户部右侍郎被灭口了,我就逮不到你把柄了?”

    “你最好从此别再作恶,否则落到我手里,谁也救不了你!”

    看着东乡侯走远,崇国公眼底浮起一抹冷笑。

    一个土匪居然叫他别再作恶?

    这世上还有比这更滑稽可笑的事吗?

    他给他安排的好戏还没上场呢。

    ……

    东乡侯回了刑部,与他一起去的还有大理寺卿和左都御史。

    大理寺和督察院派来的狱卒被扣下,事情没查清楚之前,谁也不许离开。

    东乡侯回去后,查户部右侍郎被毒杀一事。

    但凡靠近过户部右侍郎所在牢房的都要接受审问,只是他们都没有什么嫌疑。

    反倒是刑部一狱卒,在东乡侯审问大理寺狱卒的时候,往地上一倒,七窍流血而亡。

    狱卒在这么微妙的时候死了,显然是被杀人灭口了。

    他死后,一些事情也就浮出水面了。

    东乡侯揍了左都御史后,被皇上传召进宫训话,督察院的狱卒和刑部狱卒起了争执,还大打出手,狱卒去拉架被督察院的狱卒甩开,撞倒了户部右侍郎的牢房门上。

    户部左侍郎的牢房里有桌有椅,上面还有一只碗,是户部右侍郎找狱卒要的水。

    户部右侍郎死后,仵作验尸发现碗里有毒。

    原本东乡侯的小厮的注意力就盯着督察院狱卒和大理寺派来的人,他们争吵之际,肯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加上狱卒被撞到牢门,完全只能当做意外看待,这时候,把一颗毒药投进碗内,完全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千防万防,没想到还是叫人钻了空子,东乡侯拳头攒紧,骨头发出嘎吱响声。

    林叔劝东乡侯道,“崇国公奸猾狡诈,侯爷是知道的,要那么容易斗跨他,咱们也不用隐忍这么多年了,是狐狸总会露出尾巴来。”

    东乡侯知道崇国公没那么好扳倒,杀他或许比找到他的罪证更容易。

    但他不能直接要他的命。

    他要给八千飞虎军亡魂洗刷冤屈。

    飞虎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打的唯一一场败仗,不是飞虎军无能,也不是崇国公世子领导无方,是一场阴谋。

    只有定崇国公死罪,将他斩首示众,才能告慰八千飞虎军的在天之灵。

    为了堵望州的窟窿,崇国公不惜杀了户部右侍郎,他和南梁密谋杀害飞虎军一事,只怕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大浪淘沙,越是爬的高的人,做事越谨慎。

    能在不断查案中断崇国公的臂膀,皇上提拔自己的人,打乱崇国公的布局,他迟早自乱阵脚。

    东乡侯查阅了近几年的案卷,没有一件是针对崇国公的。

    崇国公手里直接或间接掌握着朝廷一半的兵权,镇国公手里有三分之一,剩下的六分之一在皇上手中。

    南漳郡主是镇国公府当家主母,谢景宸有病在身,命不久矣。

    将来镇国公府必定是要传给谢景川的,谢景川和崇国公那是外甥和舅舅的关系,兵权几乎可以说尽归崇国公。

    太后是崇国公的姑母,皇后是崇国公的妹妹。

    在这样的情况下,满朝文武哪敢和崇国公争斗,不是倒向崇国公,就是保持中立,绝不和崇国公生嫌隙,明哲保身。

    那些反抗崇国公的忠臣,不是对朝廷心灰意冷告老还乡,就是被污蔑栽赃,被杀,被贬,被外放。

    想到告老还乡——

    东乡侯眼底闪过一抹光芒。

    户部右侍郎被杀,杀人的极有可能是刑部狱卒,身为刑部掌权人,还把自己的心腹带入刑部大牢充当狱卒的东乡侯不可避免的被弹劾了。

    只是这样的弹劾伤不了东乡侯分毫,反倒是崇国公挨了他一通怼,户部右侍郎是他抓了,他比谁都希望从户部右侍郎嘴里套出实情来,要不是崇国公提什么三司会审,刑部没混进来那么多人,怎么会有事?

    论争辩,他们都不是东乡侯的对手。

    但崇国公是有备而来,他望着皇上道,“皇上,之前臣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皇上一头雾水。

    只见崇国公斜了东乡侯一眼,义愤填膺。

    “渝州一带近来土匪横行,不少人见东乡侯占山为王,非但没有被剿灭,还摇身一变成了皇上跟前的红人,羡慕之余,争相效仿,盘踞山头,欺压百姓,连渝州府衙都被打劫一空,以至民不聊生。”

    “臣恳请皇上派兵镇压,否则任由渝州土匪横行,只怕咱们大齐朝各地的山头都会变成土匪窝。”

    当初皇上要招安东乡侯的时候,那些大臣就是这么劝阻皇上的。

    不能招安东乡侯,否则各地百姓效仿,后患无穷。

    没想到如今真的有人学着东乡侯占山为王了。

    这事不妥善处理,恐会动摇国本。

    虽然东乡侯如今入朝为官了,但青云山飞虎寨着实让朝廷头疼了许多年,如今这些山头还只是些乌合之众,这时候不灭了他们,那就是养虎为患,难保不会成为第二个飞虎寨。

    朝堂上下丝毫不避讳东乡侯,东乡侯都怀疑自己是不是隐形了。

    满朝文武一致决定灭掉那些土匪,紧接着便是商议由谁带兵去剿匪。

    然后——

    一半的大臣举荐东乡侯。

    东乡侯,“……。”

    让他一个土匪去剿匪。

    这一拨刀子捅的未免也太犀利了点吧?

    。

第三百三十八章 挖坑() 
东乡侯和崇国公矛盾之大,可以说是不死不休了。

    但凡是崇国公带头干的事绝不是好事,明摆着有坑。

    东乡侯当然要拒绝。

    只是当满朝文武都保举谁的时候,便是皇上都无能为力。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做皇帝的要多听大臣的意见,当朝臣们众口一词的时候,皇上不听,那就是专断独行的昏君。

    东乡侯站在那里听着,静静的看着崇国公给皇上施压。

    越逼迫,越能挑起皇上的怒气,对他有百利而无一害。

    南安王站出来道,“还是臣带兵去剿匪吧?”

    皇上打算顺着南安王的竹竿下了,结果崇国公把杆子扛走了。

    “皇上,臣还是觉得这差事非东乡侯莫属。”

    “东乡侯一心想做将军,这是个给他历练的好机会,也让那些新起的乌合之众看看,他们和东乡侯的差距。”

    “虽然都是土匪,但东乡侯灭他们如碾死蚂蚁一般,而且东乡侯招安后,已经成为我们大齐朝忠心的臣子,是皇上手里护卫百姓平安的刀,让那些土匪们瞧瞧,就算他们再厉害,最终的结果也必然是归顺朝廷,效忠皇上。”

    理由很强大。

    强大到南安王都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了。

    他侧头望向东乡侯,只见东乡侯一脸“我已经被说服”的表情。

    南安王,“……。”

    “还请皇上派东乡侯去剿匪,”崇国公带头道。

    一半的大臣附和。

    皇上眉头拧成麻花。

    他望着东乡侯。

    东乡侯望着他道,“皇上,既然崇国公把臣看的这么重,臣就领了这差事。”

    “但是臣手下无兵可用,不知道朝廷打算派给我多少兵马,让我去剿匪?”东乡侯问道。

    皇上问崇国公,“崇国公觉得多少兵马合适?”

    “一群乌合之众,八百兵丁足矣,”崇国公道。

    东乡侯瞥了崇国公一眼,“我记得朝廷就是用乌合之众来形容我青云山一众兄弟的,这么多年,我也就打劫点朝廷的粮草和银子,可没有要过一兵一卒的命,都是些不致命的皮外伤,要真放开了斗,派去的人还能活着回来?”

    “如此轻敌,也难怪缝战必败。”

    崇国公脸都绿了。

    然而他再生气也没用。

    灭不掉飞虎寨是事实。

    这个怎么剿都灭不掉的山匪还摇身一变成了他最大的敌人。

    东乡侯望着皇上道,“与其臣带八百兵丁去渝州剿匪,不如皇上给镇国公下道旨意,他班师回朝的时候,绕道去把山匪剿了。”

    崇国公冷道,“镇国公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此番回京还有押送北漠王的重任,你让他绕道去剿匪?!”

    “剿灭山匪刻不容缓,朝堂上这么多大臣,还等着镇国公府绕道去,你让渝州百姓怎么看待朝廷,看待皇上?!”

    “难道朝廷除了镇国公就无人可用了吗?!”

    崇国公掷地有声。

    议政殿半晌没人说话。

    直到东乡侯开口道,“崇国公言之有理。”

    皇上,“……。”

    众大臣,“……。”

    东乡侯居然赞同崇国公说的?!

    是他们耳朵听岔了吗?

    看着那些大臣投过来诧异的眼神,东乡侯道,“我虽然和崇国公互看不顺眼,但他说的对的,我赞同。”

    “既然百官都赞同我去剿匪,有利于朝廷威望,我东乡侯自然当仁不让,但我有个条件,”东乡侯道。

    “为朝廷办事,你还敢有条件?!”崇国公冷道。

    东乡侯望向崇国公道,“朝廷派兵去青云山剿匪多少次,崇国公应该比我更清楚,哪一次不是溃不成军?”

    “既然是让我带着八百兵丁去渝州剿匪,我就有权选择带什么样的兵丁去,如果朝堂上有不挑的将军,我可以把这任务让给他。”

    他不反对去剿匪,但手底下的兵他要自己选择。

    崇国公不答应。

    但皇上答应。

    “朕准许你从各军营里挑选八百兵丁去渝州剿匪,”皇上道。

    “皇上!”崇国公喊道。

    “您都不知道东乡侯打算如何选八百兵丁,万一来个比武挑选,耽误时间不说,还会引起诸位将军不满,此先例不可开。”

    东乡侯勾唇道,“放心,我只挑合眼缘的兵丁。”

    “这事就这么定了,”皇上一锤定音。

    “朕给东乡侯你一天时间去军营挑八百兵丁,即日启程去渝州剿匪。”

    “臣领旨。”

    崇国公脸色隐隐发青。

    更让他愤怒的还在后面,户部右侍郎被灭口了,但宁远将军招认是受他指使杀望州知府灭口的,罪证确凿,东乡侯请皇上下旨抄了户部右侍郎和宁远将军府。

    崇国公袒护户部右侍郎,但皇上同意了东乡侯的提议,并把查抄户部右侍郎府的任务交给了东乡侯。

    东乡侯连抄了两座府邸,然后便回东乡侯府了。

    他前脚进门,后脚苏小少爷就跑上前道,“爹爹,你真的要去渝州剿匪啊?”

    苏小少爷的眼底满是兴奋。

    老天爷对他真是太太太好了。

    他正愁找不到机会实行偷溜大计,爹爹就要离京了。

    爹爹不在,其他人要容易摆平的多。

    东乡侯望着他,道,“你想和我一起去剿匪?”

    苏小少爷,“……。”。。

    “没有,我只是舍不得爹爹,”苏小少爷道。

    东乡侯一脸黑线。

    没见过这么会睁着眼睛说瞎话的。

    都兴奋成这样了,只差没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