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欢喜记事 >

第213章

欢喜记事-第213章

小说: 欢喜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因为苏小少爷就在一旁,有人陪着,很快就不怕了。

    “这一回是娘疏忽了,娘保证下次不会了,”唐氏认错道。

    沈小少爷和九皇子惊呆了。

    做娘的还给儿子赔不是吗?

    九皇子脑补了下皇上给他认错的场景,吓的浑身冷汗。

    苏小少爷双手环胸,撇过头去,“我就知道我是捡来的。”

    “把我关在密道里一晚上都想不起来我,”苏小少爷委屈道。

    “打我的时候怎么没见哪次忘记了。”

    “……。”

    大概是真觉得委屈了,苏小少爷眼角有了两滴泪珠。

    唐氏扶额,退一步道,“哪回娘也忘记打你。”

    苏小少爷,“……!!!”

    “娘,你就不能说我以后不打你了吗?!”苏小少爷气呼呼道。

    “说到做不到,有损娘的威信。”

    “……。”

    “你能保证以后不做惹娘生气的事吗?”唐氏问道。

    苏小少爷撇过头去。

    保证了做不到,又是一顿狠揍,他才不乱保证呢。

    那边,过来一小厮道,“夫人,冀北侯府大太太来了。”

    唐氏转身离开。

    苏小少爷气的抓狂。

    他还没有狮子大开口呢,他娘就这么走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归来() 
冀北侯府大太太听说了东乡侯府遇刺,当即就坐不住凳子了。

    毕竟自己的儿子还待在东乡侯府啊。

    都赶不及吃早饭,就来接沈小少爷回去。

    只是出乎沈大太太意料的是,自己的儿子不愿意回去,哪怕为了躲刺客在密道里睡了一夜。

    怕沈大太太强拉他回去,沈小少爷躲在苏小少爷身后。

    沈大太太的脸都绿了。

    儿子长这么大,她第一次有了想揍他的冲动。

    苏小少爷想了想,把自己的委屈拎出来提条件,“娘,府里事多,都顾不住我们,我看我们还是再搬去冀北侯府住几天吧。”

    受了委屈就要赶紧提条件,不然错过这村就没有这店了。

    唐氏正有此打算呢。

    苏阳在冀北侯府,她自然放心。

    冀北侯不会让苏阳和九皇子他们溜出去逛街,肯定会派人盯着。

    这小子,侯府的人不让跟着,别人他让。

    唐氏也不懂他这是什么心理,大概是怕府里小厮告状吧。

    既然苏阳提了,唐氏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就这样——

    沈大太太来接儿子,顺带把苏阳和九皇子一并接了回去。

    沈大太太高不高兴,看不出来,但沈老夫人的高兴都挂在脸上。

    还有皇上,也觉得九皇子留在东乡侯府不够安全,派人来接,就被告知九皇子搬去了冀北侯府。

    人在冀北侯府,皇上没什么不放心的,也就随九皇子了。

    皇上有另外的事要忙,也顾不上九皇子。

    镇国公率大军班师回朝,在距离京都百里外的地方驻扎了整整三天,终于在这一天中午,开始拔营回京了。

    一百里路,并不远,但因为是中午启程的,赶到京都也天黑了。

    活捉了北漠王,朝廷威望大增,这么好扬国威的机会,岂能错失?

    所以大军在距离京都十里外的地方停下过了一夜,第二天上午回京,到时候皇上率百官出城迎接。

    这天傍晚,吃过晚饭后,唐氏对苏崇道,“晚上早点睡,明儿天一亮,你们几个就启程去找镇国公。”

    出了门,南安郡王望着苏崇道,“为什么要去找镇国公?”

    “谁知道呢,”苏崇道。

    “……。”

    “不知道,你都不问清楚?”南安郡王嘴角抽抽。

    苏崇斜了南安郡王一眼,“不是我不问,你没看见我娘脸上刻着‘别问为什么吗’?”

    南安郡王,“……。”

    恕他眼拙,真心没看出来。

    楚舜则道,“去见镇国公,总比早起训练轻松。”

    这么想,南安郡王就觉得半夜翻墙出京他都乐意。

    翌日,天麻麻亮,他们就骑马出京。

    到城门口的时候,守城官兵刚好把门打开,几人骑马出城。

    ……

    镇国公班师回朝的这一天,阳光灿烂,天蓝云白。

    早早的,镇国公府就忙了起来。

    丫鬟婆子们清扫镇国公府的角角落落,地上擦的纤尘不染。

    中午宫里设宴给镇国公接风洗尘,晚上国公府里办家宴,热热闹闹。

    盼了这么多天,总算是把镇国公和谢大老爷盼回京了,心情激动啊。

    吃过早饭后,苏锦便带着杏儿去给老夫人请安。

    待了没一会儿,便听到丫鬟进来禀告说皇上出宫了。

    皇上出宫迎接镇国公,镇国公府不能去的太晚。

    老夫人年纪大了,不便出府,南漳郡主和二太太、三太太肯定都要去的,还有谢景川和谢锦瑜她们,一个不落。

    浩浩汤汤,一群人出了府,坐马车去城门口。

    城门两边,百姓们夹道欢迎。

    皇上率百官等在城门口,等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就看到大军缓缓走来。

    整齐化一的队伍,气势滔滔。

    一致的脚步声都能叫人心生震撼。

    随着队伍越来越近,一面旗帜映入百官眼帘。

    军旗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不少大臣的眼睛都睁圆了。

    那旗帜——

    那不是飞虎军的大旗吗?!

    时隔十五年,居然还能再见到那面旗帜。

    所有人都震撼了。

    但大家的震撼加起来都不及皇上一人。

    为了看清旗帜,皇上往前走了好几步。

    越走,眼睛越湿润。

    是那面旗帜没错。

    他御赐的字,由云妃金丝银线一针针绣成,花了整整半年的时间。

    冀北侯府二少爷舍不得表妹云妃吃苦,他结果旗帜的时候说过:飞虎军在,军旗在,飞虎军亡,军旗亡。

    当年飞虎军全军覆没,那面旗帜却不翼而飞。

    有人猜测旗帜是金丝银线绣成,被敌军烧掉,抽走了金丝银线。

    没想到!

    旗帜还在。

    百官跟着皇上往前走了百步,就看到骑在马背上的人。

    一匹雪白骏马,上面坐着一少年将军。

    有那么一瞬间,皇上仿佛看到了先崇国公世子。

    可再仔细一看,那不是东乡侯府大少爷吗?

    镇国公凯旋而归,他怎么走在最前面?

    皇上出城相迎,走在最前面的只能是镇国公。

    要是以往,文武百官早窃窃私语了,但看到那面旗帜,没有人敢吭半个字。

    谁不知道东乡侯的土匪军叫飞虎军?

    如果只是叫飞虎军也就罢了,他连飞虎军的大旗都有。

    苏崇走在最前面。

    少年将军,器宇轩昂,人中龙凤。

    镇国公走在苏崇后面,左右手正好是东乡侯和谢大老爷。

    后面是几位将军和南安郡王他们。

    虽然还没上过战场,但已经穿上铠甲了。

    铠甲很沉,但之前去渝州,穿了一个月的铁板,铠甲对他们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

    平常嬉皮笑脸惯了的他们,脸色前所未有的严肃。

    他们再傻也知道今天非比寻常。

    苏崇连战场都没上,他凭什么走在镇国公的前面?

    凭的是他爹是先崇国公世子。

    凭的是他飞虎军少帅的身份。

    活捉北漠王的功劳有飞虎军一半。

    身为飞虎军少帅,他走在最前面倒也没什么不能的,何况这还是镇国公要求的。

    皇上不认得苏崇,但认识他身上的铠甲。

    那是先崇国公世子的。

    距离皇上十步之遥。

    苏崇翻身下马,镇国公他们随后。

    皇上良久没有说话。

    苏崇跪下,醇厚如晨钟暮鼓的声音一阵阵传开:

    “臣飞虎军少帅上官霆率八千飞虎军给皇上请安。”

第四百一十四章 飞虎军() 
安静的城门口,只听的到苏崇的说话声和战旗被风吹动的声音。

    一石激起千层浪。

    百官们心底掀起惊涛骇浪来。

    崇国公府大少爷失踪的时候才三岁。

    不少人甚至都没见过他小时候长什么模样。

    但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崇国公府姓上官?

    飞虎军少帅可不是谁都能当的。

    皇上热泪盈眶。

    霆儿!

    是大哥的儿子!

    苏崇跪在地上。

    皇上从他身上看到了先崇国公世子的影子。

    他赶紧将苏崇扶起来。

    拍着苏崇结实的臂膀,哽咽道,“不愧是大哥的儿子。”

    镇国公走过来,向皇上道贺,“时隔十五年,飞虎军从战场上回来了,虽然先崇国公世子不在了,但他的儿子还在,飞虎军还在,重新拥有这么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是皇上之福,更是咱们大齐之福。”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皇上万岁!

    整个城门口都在一遍遍的回荡这四个字。

    渐渐的被“飞虎军”三个字取代。

    一遍又一遍整齐化一的呼喊。

    震撼人心。

    雄浑的喊声中,包括东乡侯在内,十一名将士上前跪下。

    他们是侥幸没死的上一代飞虎军。

    八千飞虎军,一场战役,就只剩下这十一人了。

    不少大臣抬手擦眼角。

    当年战无不胜的飞虎军,全军覆没,何其惨烈。

    仅剩下十一人,外加一面旗帜,隐姓埋名十五年,重新组建了一支飞虎军。

    这一刻,必将载入青史。

    文武百官和那些百姓都为能迎接飞虎军的归来而喜悦、振奋。

    但这些人不包括崇国公。

    他的脸寒如霜,眸底仿佛被冰川覆盖。

    前天夜里他才知道自己的侄儿可能还活着,今天他就认祖归宗了!

    还是用这么风光高调的方式回来的!

    皇上率百官出城迎接镇国公,没想到最后迎接的是他和飞虎军!

    崇国公只觉得喉咙里有了血腥味。

    他拿帕子捂住嘴。

    一阵咳嗽后,帕子上有一团血迹。

    一旁的勇诚伯忙扶着他。

    崇国公抬手阻拦。

    十五年前坠崖,大家都误以为身亡的侄儿回来了,对崇国公府,对他这个做叔叔的来说,都该是喜事一桩。

    他这时候吐血,百官怎么看他,百姓怎么看他。

    他得忍着。

    他得高兴。

    他得比谁都高兴。

    十一名飞虎军跪在地上。

    皇上挨个的扫过去。

    时隔十五年,容貌变化不小,大部分皇上已经认不出来了。

    有两个皇上依稀还记得是先崇国公世子的暗卫。

    皇上的眸光在东乡侯身上停留的最久。

    东乡侯的容貌与当年已经找不到一丝的相似,可性子与当年还一般无二。

    在青云山初见,他向他拍桌子的时候,皇上就觉得亲切。

    曾几何时,也有这么一个经常把他气的咬牙切齿的人向他拍桌子。

    但他做梦也没想过他们竟然是同一个人。

    是他的好兄弟!

    他没死。

    他还活着!

    皇上快步过去把东乡侯扶起来。

    “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皇上道。

    皇上放下帝王身份,只是兄弟间的质问。

    “我答应过大哥,重建飞虎军,”东乡侯道。

    “飞虎军没回来,我又怎么能回来?”

    当年那一战,犹在眼前。

    回忆往事,东乡侯的眼睛变的赤红。

    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他想救所有人,可他谁也救不了。

    先崇国公世子咽气时,握着他的手让他活着,重建飞虎军,照顾好霆儿。

    八千兄弟,前一天还有说有笑,比划拳脚,你损我,我损他。

    一夜过去,只剩下冰冷的尸体。

    活着。

    简简单单两个字,可对那时候的他来说,只想追随他们离去。

    兄弟,当同生共死。

    因为重建飞虎军的信念,为了照顾好大哥唯一的儿子,他们十一人从战场上爬了起来。

    隐姓埋名十五年,为的就是今天。

    百官堆里,冀北侯老泪纵横。

    沈大老爷和沈三老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东乡侯是他们的二弟(二哥)?!

    两人控制不住,朝东乡侯走了过去。

    “二弟?”

    “二哥。”

    两人异口同声。

    东乡侯朝他们一笑。

    “大哥。”

    “三弟。”

    东乡侯望向冀北侯。

    他走到冀北侯身边,喊了一声父亲。

    冀北侯笑道,“别堵在城门口了,有什么话庆功宴上说。”

    皇上是坐御撵出宫的,这会儿改骑马回京。

    谢景宸扶苏锦上马车。

    苏锦望着他,“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今天皇上迎接的是飞虎军?”

    “嗯,”谢景宸道。

    虽然镇国公和谢大老爷没说过一个字。

    但谢景宸了解他们。

    镇国公不可能无缘无故在京都百里外驻扎三天,停步不前。

    他派人回禀皇上说还没有到回京的时候。

    谢景宸去了军营,就知道镇国公在等东乡侯。

    所有人都知道,十五年前飞虎军全军覆没了。

    要回来,就必须要高调的回来。

    活捉北漠王,皇上必定会率百官出城迎接。

    正是飞虎军回来的大好时机。

    东乡侯应该是不想抢了镇国公和谢大老爷的风头,所以迟迟没有露面。

    但镇国公有他的固执。

    东乡侯不出现,他就不回京。

    谢景宸懂镇国公的固执,他决定要做的事,不会退让。

    所以他才会在飞虎军回来之际,送了个烫手山芋给崇国公。

    十五年来,非但没有接济过飞虎军家眷,还纵容家丁盘问殴打飞虎军家眷致死,这事一旦抖出来,够崇国公喝一壶了,何况他还接了皇上千亩良田的赏赐。

    崇国公府殴打飞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