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欢喜记事 >

第220章

欢喜记事-第220章

小说: 欢喜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到手的县主之位被苏锦给搅没了,是她心底的一根刺。

    现在她爹封王了,她是嫡长女,顺理成章的封为郡主。

    虽然不是实封可惜了些。

    但郡主多风光!

    正高兴呢,就跟她娘一起被泼了冷水。

    就算她被封为郡主,人家也是世子妃,不输给她分毫。

    这种无论你怎么努力都占不到上风的窝囊感几乎要将谢锦瑜折磨疯。

    丫鬟的高兴是建立在她的痛苦之上的。

    因为那赏钱原本是要给她买紫玉头饰的!

    到手的紫玉头饰就这么飞了。

    谢锦瑜如何能忍?

    丫鬟一露出喜悦,谢锦瑜就控制不住的拿丫鬟撒气了。

    沉香轩,后院。

    竹屋前。

    杏儿坐在台阶上喜滋滋的数着自己的赏钱。

    她一个月月例是十两银子。

    镇国公府封王,姑爷被立为世子。

    她的荷包一下子多了二百一十两。

    数着银子,杏儿觉得街上好多吃的都在向她招手。

    下回逛街,她要从街头吃到街尾,再给自己打一套银首饰……

    有钱的感觉真好。

    看着杏儿眉飞色舞的样子,苏锦忍不住敲她脑袋,“至于这么高兴吗?”

    “你家姑娘我花出去的可比你这多的多,”苏锦道。

    杏儿握着钱袋子,笑眯了眼,“那不一样啊。”

    “侯爷说了,该花的钱不能省。”

    提到东乡侯,杏儿就兴奋,“不知道皇上会不会封侯爷为王?”

    “想的太美了,”苏锦弹杏儿脑嘣。

    一下册封两个王。

    王爷就成街头大白菜了。

    她爹做的事叫人敬佩,也够鼓舞士气,但距离封王还差远了。

    不过以他爹的本事,封王是迟早的事。

    他手里不封,到了苏阳手里也会封。

第四百二十七章 接济() 
这么说,可能给人一种盲目自信的感觉。

    但这是苏锦的直觉。

    她爹太厉害了。

    都没有上战场,只是飞虎军就配合谢大老爷活捉了北漠王。

    她爹若是在,更是不必说。

    虎父无犬子。

    苏阳的性子随了东乡侯,小小年纪就聪慧不凡,将来成就,绝不弱于东乡侯。

    父子两代为朝效力,再加上起点就是侯爵,将来不封王说不过去。

    不过也正因为起点高,这一次怎么奖赏东乡侯,着实让皇上为难了一番。

    当初苏锦救了皇上,谁都没想过青云山的土匪会是飞虎军。

    飞虎寨盘踞天险,打劫朝廷,实为一患。

    偏偏就这么一群土匪,朝廷久攻不下。

    为了青云山脚下的百姓考虑,再加上救命之恩,这才封了东乡侯。

    如果当初知道是飞虎军,皇上的封赏绝没有这么大。

    东乡侯重建飞虎军有功,但这么多年“落草为寇”,打劫朝廷,有损朝廷威名这是过。

    不过现在朝廷威名回来了,普通将士怎么可能敌的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飞虎军?

    惨败不足为奇。

    皇上权衡功过,封东乡侯为飞虎军大将军。

    苏崇自然还是飞虎军少主了。

    其他十名侥幸未死的飞虎军也都有封赏。

    八千飞虎军将士则论功行赏。

    赏赐完。

    东乡侯代替将士们谢了恩,然后呈了两本账册给皇上。

    一厚一薄。

    薄的是这十几年他带人打劫朝廷的饷银和粮食。

    厚的是那些打劫来的饷银和粮草都是怎么花掉的。

    两本账册一亮出来。

    崇国公就有点站不住了。

    不少大臣都变了脸色。

    这样的变脸在东乡侯意料之中。

    这些年青云山替那些贪官污吏背了多少的黑锅。

    他打劫两万两,到了皇上跟前,他打劫的至少是五万两。

    便宜他们占了大半,皇上的怒气全是冲着青云山的。

    一次次剿匪,全拜那些贪官所赐。

    虽然对东乡侯来说不是什么坏事。

    但东乡侯岂能让他们凭白占了便宜?

    每一笔他都记下来——

    一起算!

    看着账册,皇上是勃然大怒。

    青云山是群假土匪!

    他的朝臣才是真土匪!

    东乡侯都把罪证都呈给皇上了,皇上能不彻查吗?

    皇上当即把账册交给了刑部尚书。

    嗯。

    刑部尚书外出查案,昨儿傍晚回京的。

    东乡侯以飞虎军副将的身份回来,不可能再进刑部。

    就算再进,知道东乡侯不是土匪,刑部尚书对他有的只是敬重,而非害怕。

    账册交出去后,东乡侯再主动出击,他望着崇国公道,“虽然霆儿是崇国公府大少爷,但毕竟很小就离开了,我一直叮嘱他不要和崇国公府起争执,没想到最后还是对上了。”

    “霆儿不知自己的身世,赢了崇国公府祖宅。”

    “但亲兄弟明算账,我相信崇国公也愿赌服输,这祖宅我就不让霆儿让出来了。”

    崇国公脸隐隐发青,他握拳道,“这是家事,怎么能在议政殿上说?”

    东乡侯笑了一声,“的确是家事,但皇上关心崇老国公。”

    “之前崇国公府不是说崇老国公病重,不宜搬离崇国公府吗?”

    “霆儿是崇老国公的嫡长孙,我想由霆儿来照顾老国公,还有大太太帮着,崇国公应该没什么不放心的吧?”

    有什么不放心?

    从头到脚都不放心!

    可这话崇国公说不出口。

    崇老国公和崇国公府大太太被烧是苏崇带东乡侯府的人救的。

    之前也是崇国公府大太太在照顾崇老国公。

    之前可以,现在能不可以吗?!

    何况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崇老国公这么多年都在想他的长孙,他肯定愿意和长孙生活在一起。

    不只是祖宅,人家是连爹都要一块霸占了。

    偏偏崇国公气的呕血,还得强忍着。

    愿赌服输。

    不能因为是自己的侄儿,就强要回来。

    如果苏崇不是上官霆呢?

    没有这么欺负小辈的。

    至于崇国公府祖宅,东乡侯肯定是不会要的。

    隐姓埋名十五年,靠着打劫朝廷重建的飞虎军,都归苏崇,何况只是一个宅子。

    从头到尾,崇国公都找不到可以攻击东乡侯的地方。

    唯一的就是容貌了。

    找不到和当年一丝相似的影子。

    可找不到又如何,难道冀北侯还能认错儿子吗?

    崇国公强忍着愤怒——

    点头了。

    早朝商议到这里已经很晚了,再就是如何处置北漠王的事。

    虽然活捉了北漠王,但北漠王骨头硬的很,杀他容易,要他投降难。

    何况当初被活捉的时候,北漠王高呼,“谁要敢投降,诛九族!”

    北漠没投降,但退兵百里。

    人带回京了,怎么处置看皇上的。

    只是北漠王不是寻常俘虏,杀了,和北漠是彻底交恶。

    放了,那是纵虎归山。

    不杀不放,就这么关着,也不是办法。

    百官意见不一。

    要杀、要放、看押起来的都有。

    争的是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皇上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但崇国公要杀了北漠王,扶持新的北漠王的主意,东乡侯和镇国公都不同意。

    这事一时间也不用做决定,皇上容后再议,便下朝了。

    皇上留东乡侯去御书房说话。

    崇国公出了议政殿,身子就摇摇欲坠了,勇诚伯扶着他。

    回到崇国公府后,崇国公再扛不住晕了过去。。。

    但他晕着,崇国公府的麻烦却是接踵而至。

    飞虎军回来了。

    犒赏三军后,便是轮流放他们回家探亲,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在京都的自然先回去。

    这么多年,飞虎军一直是东乡侯在接济,这事飞虎军上下都能作证。

    那本厚厚的账册上也明确了那部分开支。

    不过接济飞虎军家眷并非朝廷的责任,是东乡侯在替那些枉死的兄弟们在照顾妻儿父母,所以用的大部分钱是东乡侯手下经营所得,不算在军饷之列。

    崇国公压根就没接济过飞虎军家眷一文钱,却冒领了属于东乡侯的功劳,飞虎军如何能忍?

    何况崇国公府小厮为了逼问是谁接济的飞虎军,不惜对飞虎军家眷拳打脚踢。

    家人被这么虐待,血性男儿如何能忍?!

    何况对崇国公府,那是旧仇未报,又添新恨。

    然后——

    飞虎军一纸诉状把崇国公府给告了。

第四百二十八章 背锅() 
飞虎军家眷被殴打致死后,去大理寺报了案。

    因为告的是崇国公府,大理寺不敢受理,验尸后,便让家眷把尸体抬回去下葬,让尸体入土为安。

    后面的事怎么解决,大理寺也不知道,或许拖着拖着就拖没了。。。

    但没想到飞虎军回来了。

    死者的弟弟回来了。

    做兄长的被人打死,做弟弟的岂能不报仇?

    飞虎军去大理寺敲鸣冤鼓。

    鸣冤鼓一敲响,大理寺卿魂差点没吓飞了。

    飞虎军背后的靠山是东乡侯,是冀北侯,是皇上啊。

    而且这案子又明显是冲着崇国公去的。

    谁都不是他一个小小大理寺卿能招惹的起的。

    没有接济过飞虎军家眷,还纵容手下打死飞虎军家眷,一旦传扬开,崇国公威望扫地。

    尤其崇国公还冒领功劳,接了皇上赏赐的千亩良田!

    这可是欺君之罪!

    大理寺卿顿时如没头苍蝇似的乱撞,不知该如何是好。

    大理寺少卿是北宁侯世子的表兄,北宁侯世子和苏崇关系好,大理寺上下都知道。

    大理寺卿便让大理寺少卿去北宁侯府探探口风,这案子该如何办?

    北宁侯世子肯定是不在北宁侯府的,最近一两个月那是吃尽了苦头,虽然武功长进不少,爹娘很满意,都觉得那五千两的束脩花的值。

    但苏崇祖孙团聚,他们不好打扰,便暂时搬回府住了。

    没有了约束,谁还天天待在府里头?

    北宁侯世子几个正在醉仙楼喝酒。

    大理寺少卿去找北宁侯世子,正好让南安郡王他们帮他出主意。

    “这案子棘手,不好查,”定国公府大少爷道。

    北宁侯世子瞥了他一眼,“要是好查,我表哥能来找我想办法么?”

    “这案子是真棘手,大理寺招架不住,”楚舜道。

    “……。”

    “然后呢?”北宁侯世子道。

    “查不了,那还查什么?”南安郡王道。

    北宁侯世子,“……。”

    大理寺少卿,“……。”

    楚舜拍着大理寺卿少卿的肩膀道,“这案子倒是好查,只是不好判,让小厮顶罪,东乡侯不会答应。”

    “把崇国公牵扯进来,大理寺又没这个胆量,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

    这话直接戳中了要害。

    楚舜笑道,“既然查不了,那就把案子甩出去,找个能接的住的去查。”

    “甩给谁?”北宁侯世子道。

    “这还用说,当然是刑部了。”

    刑部尚书是镇国公的女婿,他肯定接的住这案子。

    就算接不住,他也有胆量把案子甩给皇上。

    大理寺少卿觉得这主意甚好,然后替他们付了酒钱,就回大理寺了。

    南安郡王拍着北宁侯世子的肩膀道,“你这表哥太不厚道了,我们四个替大理寺背锅,就请一顿饭。”

    大理寺卿要不是人精,不可能让大理寺少卿来找他们。

    到时候被崇国公责怪,直接说这主意是北宁侯世子他们帮忙出的。

    祸水东引。

    大理寺之危自然就解了。

    这么点小伎俩怎么可能骗的了楚舜他们。

    左右大理寺少卿是自己人,他们和苏崇又铁定是条船上的,不怕事。

    这种吃饭有人付钱的感觉特别好。

    “吃个三五顿,都记我表哥账上,”北宁侯世子道。

    大理寺少卿回去后,就让人把飞虎军和状纸一并送去了刑部。

    刑部尚书,“……。”

    他怎么那么想抽大理寺卿呢?

    这烫手案子他接不住就甩给他。

    这案子叫他怎么接?!

    坚决不接!

    刑部尚书写了奏折弹劾大理寺卿。

    报案的在大理寺,大理寺不查,直接把人送刑部来,哪有这样的?

    刑部尚书在弹劾奏折里狠狠的数落大理寺卿,用骂的狗血喷头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一般奏折送到皇上手里还有不少步骤。

    刑部尚书走的福公公的后门。

    奏折直接送到了皇上的龙案上。

    皇上看过后,蹙眉道,“什么案子大理寺查不了,要往刑部送?”

    福公公摇头。

    他不知道啊。

    刑部尚书塞给他一百两银票和这份奏折,其他的什么都没说。

    皇上心生好奇,传召刑部尚书进宫回话。

    嗯。

    是皇上主动问的。

    刑部尚书可没有把案子甩给皇上。

    既然皇上问了,刑部尚书不能不回答,然后就把崇国公欺君的事抖了出来。

    大理寺不敢查的案子往刑部塞,这就足以证明这事是真的了。

    皇上勃然大怒。

    “让崇国公给朕滚进宫来!”皇上怒道。

    ……

    永宁宫。

    太后坐在凤椅上,面色冷沉。

    她在为镇国公府立世子的事生气。

    越想,太后就觉得这回崇国公做事欠考虑了。

    他该知道皇上虽然谈不上很英明,但他够厚道。

    镇国公善待飞虎军,把风光让给先崇国公世子的儿子,皇上一定不会亏待了他。

    镇国公这么多年兢兢业业,离封王也就差那么一脚了。

    这一回相让,这一脚就够着了。

    知道皇上会封王,就该在皇上开口之前,建议皇上册封镇国公为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