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欢喜记事 >

第457章

欢喜记事-第457章

小说: 欢喜记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现在不能叫南漳郡主了。

    她本名姓柳。

    以后只能称呼她为柳侧妃。

    侧妃两个字就是南漳郡主心底的一根刺,没人敢提。

    以前还有郡主身份做遮羞布,如今这块遮羞布被扯掉了。

    柳侧妃三个字直接把南漳郡主气病倒了。

    而且不只是南漳郡主,还有太后。

    当年如果不是太后施压,王爷是铁定不会娶南漳郡主的,她自然也就嫁不成了。

    这三个字打了南漳郡主的脸,也打了太后的脸。

    太后有多生气,可想而知。

    太后一生气,头更疼了。

    太后下令,让各州郡都积极寻找卫太医的下落,谁敢懈怠,太后决不轻饶。

第八百九十二章 狐毛() 
只是找人不易,找个存心躲避的人就更不容易了。

    不过朝廷传召卫太医进京的告示已经贴的到处都是了,卫太医应该没胆量和朝廷作对。

    毕竟只要被人认出来了,就能以违抗太后旨意的名头被严惩,轻则挨板子,重则抄家灭族。

    若果只是卫太医一人,他或许敢赌,可他还有一家老小呢。

    苏锦静静的等着他揭榜进京。

    南漳郡主被皇上贬了郡主封号,彻底成了柳侧妃后,病倒了。

    她一病倒,谢景川和谢锦瑜也消停了。

    从火烧清秋苑到烧牡丹院,再到嫁祸苏锦……

    他们一路把王妃捧到了王爷跟前,赔了十几年的积蓄,还把郡主封号都给赔了出去。

    南漳郡主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输的了。

    打击一次比一次重,要还不病倒,苏锦都该怕她了。

    不过苏锦知道,以南漳郡主这么多年顺风顺水的性子,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别的不说,谢景川还未娶妻,谢锦瑜还未嫁人。

    三太太为了谢锦绣的婚事求到老王爷跟前,柳侧妃不会求老王爷,她会求太后。

    不过太后如今势力也大不如前,估计也帮不了多少忙。

    柳侧妃这么蹦跶,一半是为了自己出气,另外一半是想给一双儿女谋个好前程。

    不过王府里安静下来,苏锦乐的自在。

    那个一口咬定是苏锦指使她的丫鬟被李总管杖毙,赵妈妈挨了三十大板,伺候柳侧妃的丫鬟一律罚了两个月月钱。

    李总管这一招高,受柳侧妃影响没了两个月俸禄,那些丫鬟婆子都在背后埋怨自家主子太蠢了。

    尤其之前柳侧妃管中馈的时候,打发三太太说的话,三房只是庶出,给三房的月钱和二房一样。

    如今说出去的话又被送了回来。

    她已经不是南漳郡主了,只是一个侧妃,芍药苑里也用不着这么多丫鬟伺候。

    王妃让柳侧妃去了六个丫鬟,四个使唤婆子。

    王妃是厚待人,被南漳郡主踢掉的丫鬟,应该都没犯什么错,便没卖了,打发去庄子上。

    转眼,大半个月过去了。

    这一天,是王妃搬进牡丹院的日子。

    王妃本来是打算直接搬进去的,李总管还请了钦天监测了日子,合着王爷、王妃的八字,选在了今天。

    王妃一直住在外院王爷的院子的事,知道的人不多,只有来拜访过王妃的人知道。

    王妃搬进牡丹院,苏锦告诉了唐氏,唐氏和南安王妃她们提了一下。

    这不,玩的好她们来道贺了。

    她们都是进过牡丹院的人,看着重建的牡丹院,不论是从布局还是景致都比之前高雅几分。

    王妃肚子挺大了,苏锦招待南安王妃她们的。

    闲来无事,就在牡丹院支了两桌麻将。

    来道贺的人不少,除了南安王妃她们外,崇国公府大太太和冀北侯府两位太太也来了。

    还有云王妃、豫亲王妃以及右相夫人。

    这些夫人背后就是大齐朝一半的势力了。

    搓搓麻将,在一起吃了顿饭,意犹未尽,又上了桌。

    到了申时,方才想起来要回府。

    她们来道贺,苏锦也没有让她们空着手回去。

    这些天闲的无聊,调制了不少的养生丸还有香膏,一人送一份。

    没让苏锦送她们出府,一群夫人有说有笑的走了。

    王妃摸着肚子,她是出行不便,不然没事和她们去美人阁逛逛倒也不错。

    苏锦看着牡丹院,道,“母妃住在外院靠近书房,有暗卫护着,可确保无虞,如今搬进牡丹院住,父王可安排了暗卫护着您?”

    王妃没说话,李总管道,“世子妃放心,王爷离京之前都安排妥当了。”

    清秋苑被烧过,王爷心有余悸。

    若非怕被人背后非议,王爷倒是宁愿王妃住在外院。

    王妃面露疲色,苏锦知道她累了,便起身道,“母妃好好歇息,我先回去了。”

    “你也忙了一天,好好歇息,别累着了,”王妃叮嘱道。

    苏锦轻颔首,带着杏儿离开。

    南安王府。

    南安王妃从软轿内出来。

    丫鬟抱着苏锦送的锦盒跟在身后。

    刚进府,小厮就道,“王妃可算回来了,王爷都派人问了您好几回了。”

    南安王妃也没问小厮,直接去了书房。

    如果是有什么急事,早派人去镇北王府寻她了。

    南安王妃推门进书房,南安王看她进来道,“怎么去道贺,到这会儿才回来?”

    “打了会儿麻将,”南安王妃道。

    “你不是去狩猎了吗?”

    就是因为狩猎了,南安王才这么急着南安王妃迟迟未归。

    他今儿运气好,打了好几只狐狸,没有伤毛皮,可以给南安王妃做一件狐毛斗篷。

    急着回府给她看,结果一等再等,迟迟不见南安王妃回来。

    高兴的心情都被磨灭的差不多了。

    南安王妃心底甜如蜜,问道,“那狐毛呢?”

    “你一直没回来,我让人拿去处理了,”南安王道。

    南安王妃揉着手腕道,“我的狐毛斗篷不少了,今年风儿在边关,要不给他做一件新的送去御寒?”

    “给风儿做,怕是小了点儿,”南安王道。

    “那给瑶儿吧,”南安王妃道。

    南安王妃是真心喜欢聂瑶。

    南阳侯远在边关,留她一个女儿家在鄞州,南安王妃实在不忍心。

    送件狐毛斗篷去,也让聂瑶知道,他们还记挂着她。

    南安王妃这么安排,南安王没有意见。

    南安王喜欢打猎,每年至少要给南安王妃添两件斗篷。

    什么东西一多,就不稀罕了。

    不过喜欢打猎的不止南安王一个,皇上也喜欢打猎。

    尤其是入了秋之后,一地落叶,带着百官进狩猎场打猎,乃人生一大快事。

    只是近来,皇上很是不愉快。

    因为皇上一有打猎的想法,福公公就劝他打消这念头。

    齐王逃了,崇国公下落不明,出宫不安全。

    只是皇上想打猎的念头越来越强烈,福公公已经劝不住了。

    没办法的福公公,只能给苏锦递消息了。

    苏锦进宫劝皇上,只是她还没开口,就被她爹东乡侯给抢了先。

    边关送来战报,东乡侯说了边关情况,末尾捎带了一句:皇上有闲情逸致打猎,不如多给边关筹集点军饷和粮草,这一仗打的时间可能会比预料的要久。

    东乡侯了解皇上,每年都会出宫打猎,雷打不动。

    要是以往,东乡侯不会说什么。

    男人嘛,都喜欢打猎,尤其是箭术好的,得找个机会显摆下。

    但崇国公和齐王没有伏法,实在叫人不放心。

    尤其二皇子的事……

    如果皇上和大皇子一起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东乡侯拿军饷和粮草压皇上,直接把皇上压的没脾气了。

    打猎?

    他现在更想打人了。

第八百九十三章 冻疮() 
为了让劝说皇上放弃打猎劝说的更像是不经意,苏锦是特意做了糕点,拎着食盒进宫的。

    当然了,这也是福公公千叮铃万嘱咐的,他怕皇上发现是他跟公主告的状,回头给他穿小鞋。

    现在皇上为东乡侯劝他放弃打猎而动怒,苏锦的顺带送糕点成了专门送糕点。

    皇上想到东乡侯远在边关打仗,他坐在皇宫能享受到女儿做的糕点,登时怒气全消。

    尤其苏锦做的糕点进步不少。

    苏锦陪皇上待了一刻钟,去看了看九陵长公主的腿,便出宫了。

    皇上打消了狩猎的念头,但有大臣不知道,投皇上所好,在早朝上提狩猎的事。

    这一下,直接戳痛了皇上的痛脚。

    他不想打猎吗?

    如今边关战事紧张,将士们奋勇杀敌,抛头颅洒热血,他这个皇帝去打猎,这不是寒将士们的心吗?!

    皇上劈头盖脸一顿痛骂,直接把那两个建议皇上狩猎的大臣给骂懵了。

    皇上觉悟怎么这么高了?

    然而皇上的觉悟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高的多。

    皇上一怒之下,把那两大臣贬去看狩猎场了。

    两大臣,“……。”

    文武百官,“……。”

    皇上直接用这种极端的方式绝了狩猎的念头。

    再没有大臣敢提狩猎。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苏锦,坐马车出宫后,没有立即回府,而是在街上溜达了一圈。

    已经入冬了,一天冷过一天。

    现在不逛街,回头天冷了,风呼呼的吹,想逛街都没法出门。

    在街上逛了大半个时辰,买了一堆用得着用不着的东西,然后才回府。

    一路回沉香轩,苏锦直接去了后院。

    刚迈进后院,走了没几步,就闻到一股子烤鱼香。

    杏儿嗅着鼻子道,“谁在烤鱼啊?”

    话音未落,就听到沈小少爷的声音传来,“谁放的盐啊?一块淡一块咸的。”

    说完,还附带两声“呸呸”。

    “是小少爷他们,”杏儿欣喜道。

    这时候,身后有脚步声传来。

    苏锦回头,就看到碧朱端着一盘子鱼过来。

    往前走了十几步,就看到远处太阳底下,苏小少爷四个围着火堆烤鱼吃。

    九皇子眼尖看到了苏锦,高兴道,“皇姐回来了。”

    苏小少爷扭头看了苏锦一眼,很不高兴的继续烤鱼了。

    苏锦挑了挑眉头,道,“这是生我气了?”

    她好像什么都没做吧?

    苏小少爷没说话。

    苏锦看着九皇子,九皇子道,“我们来王府找皇姐,被告知皇姐进宫了,我们又追进宫,结果守门侍卫说皇姐出宫了,我们又回了王府,已经等皇姐大半个时辰了。”

    苏小少爷不是个有耐心的人。

    等的实在是无聊,又不敢走。

    怕他们前脚走,后脚苏锦就回来了。

    只能耐着性子等,好在后院看到杏儿搭的石碓,想起来烤鱼,便让碧朱去给他们拿鱼烤着吃。

    苏小少爷望着苏锦道,“姐,皇上吃你做的糕点没拉肚子吗?”

    苏锦,“……。”

    苏锦扶额。

    杏儿道,“没拉肚子,皇上还很喜欢吃呢。”

    说着,杏儿小声补了一句,“虽然不是很好吃。”

    苏小少爷登时高兴了,“看吧,你不了解你的父皇,我还是了解我姐的。”

    这话听得杏儿心咯噔直跳,恨不得捂苏小少爷的嘴才好。

    她怕姑娘听见她说糕点不好吃,受不了打击,回头不做了。

    然后皇上吃不到姑娘做的糕点,一生气砍了她脑袋。

    苏小少爷不高兴,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苏锦给皇上送糕点。

    苏锦做的饭菜,东乡侯府上下那是避之不及。

    但碧朱说苏锦已经给皇上做过好几回糕点了。

    九皇子说皇上吃惯了御膳,要是糕点不好吃,他父皇肯定不会吃的。

    苏小少爷觉得他说的有那么点道理,然后就生气了。

    苏锦做的难吃的糕点,还骗他吃过,还拉过肚子。

    现在糕点做的好吃了,却没想着他,却送了好几回给皇上吃,伤心了,再加上等这么久,就更生气了。

    现在知道糕点不好吃,苏小少爷心底的阴霾消散,又阳光灿烂了。

    不过杏儿说的小声,苏锦没听见,她更好奇他们四个怎么来镇北王府了,而且还追着她跑。

    “可是找我有急事?”苏锦问道。

    急事是肯定没有的。

    他们四个小屁孩,能有多大的急事?

    不过是一点小事,借题发挥,磨着唐氏放他们出府玩。

    只是玩的并不痛快。

    苏小少爷想着要不要当没看见他姐,明儿再来?

    苏小少爷看着赵小少爷的手道,“他手长疮了,有点痒,来找姐姐你医治。”

    赵小少爷把手伸出来。

    苏锦一眼就看出那是冻疮了。

    苏锦看着赵小少爷的手,问道,“什么时候开始长冻疮的?”

    “就是前几天,”赵小少爷道。

    赵小少爷虽然是在街上遇到苏锦的,但他毕竟是赵家小少爷,上街的时候不多。

    要是在赵家,天转冷,肯定是没法上街玩,多待在屋子里。

    如今住在东乡侯府,跟着苏小少爷,天冷天热都一样在外面。

    这一冷,就生了冻疮。

    起初还以为是走梅花桩摔的,结果手指长了包还痒,赵大太太见了心疼,想接儿子回去,赵小少爷不愿意。

    自己家都住多少年了,住在东乡侯府有人陪他玩多好,虽然他也陪人家挨罚,唯一不好的见不到爹娘大哥,但娘会来看他,他也会回府请安。

    赵大太太说把手上的疮养好了再来,苏小少爷道,“我姐医术高,我让我姐给他治。”

    赵小少爷连连点头,赵大太太能怎么办,只能随自己的儿子了。

    杏儿看着冻疮,同情道,“这疮治不好,还会年年长。”

    赵小少爷一脸惊吓,都快哭了。

    他可不想手上年年都长疮,还痒。

    想到痒,赵小少爷忍不住想挠了。

    苏锦敲了杏儿脑门一下,“不要吓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