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龙啸大秦 >

第11章

龙啸大秦-第11章

小说: 龙啸大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么一望,只见远处高岗之上,联军阵地都是遍野的旌旗营帐,层层叠叠,寻常军马便是插翅也以难飞过。

    而这大河,联军却是没有派一兵一卒看守,恐怕六国主将死也想不到,他会乘水路出发,更不会想到,他要出使齐国!

    此时联军大帐之内,孟尝君与春申君强攻函谷武关无果,兵力损失惨重,便在魏赵韩三国大将吵吵嚷嚷中重新分派了驻扎序列,

    李牧带领赵国八万大军任前军,驻扎渑池,距函谷关三十余里开外;魏韩两国十六万大军任后军接应,驻扎郊野的伊阙山口,距前军百里之遥;齐军楚军燕军共四十二万,任中军主力,驻扎在宜阳城外的洛水北岸原野,距前军三十余里,距后军不到五十里。

    孟尝君决定大军休养三日,三日后对武关,子午谷发起猛攻,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武关、大散关,打开通往咸阳的出口。

    而此时函谷关内,蒙骜满是担忧,长安侯只是让他坚壁清野,守城不出,说七日之内,联军自动便散。

    蒙骜心中是惊恐交加,不明白长安侯去了何处?也不明白为何七日之内联军会自动退去?

    此时他看着联军在关下新布置的阵营,眼中担忧之色更加浓郁。

    这一番的分派,从大军态势看去,无疑对函谷关形成了三面包围:那赵军正面对敌,齐楚主力展开于东南,恰好严严实实地兜住了秦军从崤山东出的通道,魏韩后军在正西,实际上便是第二波猛攻与包抄秦军的主力。

    而伊阙乃是通往函谷关的主要大道,几乎是一马平川,任由那魏韩两军把持,实在是难以攻破,一旦韩魏铁骑参战,放马冲锋,一个回合便可直抵渑池战场,前来支援。而后方那齐楚两军的宜阳驻地也是一片山原,骑兵驰骋便减了速度,却是进可攻退可守。

    庞媛孟尝君军事才能,果然敏锐。

    蒙骜一声叹息,只能希望一切如长安侯之言,七日联军自行退去,否则,函谷不保,只能退守铄阳了!

第1卷 第二十五章 铄阳夺权,兵不解刃() 
第二十五章铄阳夺权,兵不解刃

    函谷关闭门不战,任楚赵如何叫阵,巨门始终紧闭,气的庞媛愤怒不已,加紧了武关的攻势,希望从武关突破,攻入咸阳。

    那武关雄城十余丈,披山带河,坚石千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齐、燕、韩三国主力连攻三日,居然没能前进寸尺。

    武关守将王翦父子,夜夜和衣而眠,不敢少有懈怠,有时更是夜半三更,便被外面铜锣惊醒,却是齐国夜半攻城。

    此时成喬却不在函谷关,而是听闻嫪毐居然驻扎在了铄阳,扣押了从咸阳奔来的十万新军,领军的正是昌平君芈启。

    当年白起攻楚,楚国郢都被破,楚王被俘虏到秦国,屈原死,楚国半壁而亡。

    这昌平君便是楚王之子,现在的新楚王的兄长,却是在秦国做了大官,被吕不韦封为昌平君。

    年过三十七的昌平君,如今已经不希望归楚了,就算归楚了又能如何,他那刻薄薄情的弟弟,难道还能拱手让出王位不成吗?

    所以也就一心仕秦了……

    此时,成喬快马加鞭,赶去烁阳,便是为了昌平君而去。

    不多时,成喬已经可以望见那如凶兽一般匍匐在荒野上的烁阳城了。

    只见那铄阳坐落在渭水的一条小支流旁的北岸。而这座小城堡便是秦立国五百年以来的第三座都城。

    当初秦国始封诸侯时,周平王已经东迁到洛阳。那关中的镐京、沣京已经在戎狄入侵中化为焦土废墟,根本不可能做秦国的都城。

    所以秦国第一任国君秦襄公,便将都城设置在靠近自己西部根据地的陈仓山东口,小城便被称为西豲。

    到了第二代国君秦文公又将都城东迁三百里,设在了渭水北岸的雍城,从此一直稳定了三百多年。但是到了战国初期,秦国被魏国屡次攻城陷地,秦献公壮怀激烈,决然将都城东迁到距离魏国华山军营不到三百里的栎阳小城,便是为了向天下宣示,从此他誓死不向西后退一步!定要血战大魏,誓死不降!便以这座栎阳小城作为都城,实际上也是最前方的军事要塞。

    别看城方虽然小,每边只有一里,方方正正四里多,但却是春秋战国时代常说的那种典型小城。

    素有“三里之城,五里之廓”的美称。

    而这铄阳全城都用大石条砌成,城墙也比寻常城墙高出三丈有余,连箭楼也是石板垒砌的。

    那作为进出口的城门,则是两块巨大厚重的山石。整个城堡的外部防御构造没有一寸木头,寻常的火攻根本无法攻破,坚如磐石。

    成喬望着,漆黑的小城,那城墙黑亮光滑,非但威猛可怖,却是根本无法攀岩。

    这座高高耸立在栎水岸边的险峻城堡,因为临近魏国的华山大营,所以防范很是严密。在这暮色苍茫的时分,高高的城头上已经吹起了呜呜的牛角号,城门外原本稀疏的行人已加快了脚步。三遍号声之后,栎阳城门就会隆隆关闭。

    成喬一马加鞭,冲进了铄阳城中……

    可是成喬入目一望,心中却是一震,只见这栎阳城内,街市萧条冷落。和咸阳城繁华锦绣的夜市相比,这里简直就是荒凉偏僻的山村。

    四周街道两旁的店铺灯火星星点点,街边行人疏疏落落。幽幽摇曳的灯火下,可见市人衣着粗简,时有担柴牵牛者在街中缓步穿过。

    在这条直通秦国国府的短街上,没有一辆简陋的牛拉轺车,也没有一个衣饰华贵的人物。

    如果说老秦人聚集之地,铄阳当之无愧了,这里的老秦人便是三百年前老秦人应该有的风貌,那个时候老秦人贫苦,连肉都吃不起,历代国君奋发图强,才有了如今的强秦。

    而如今的烁阳却依然保留了三百年前老秦人的朴素,踏实,任干的心性。

    成喬下马,沿着凄冷的街道走去,只见四周店铺前汇聚寥寥的几人,进行着简单的交易,一次便是钱货两清,物物交换,都在默默进行,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争执。

    这小城短街,静而有序,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但却没有一点儿慌乱。所有这些都在无声的表示,这座小城经历了无数惊涛骇浪,已经不知道恐惧为何物了。

    突然,骑术娴熟的金令箭使者纵马从街中驰,那马不嘶鸣人不出声,也没有任何一个市人高声呼喝,街中行人迅速闪开,一副司空见惯的坦然神色。

    这才是边城重镇应该有的本色,六国百万之师压城欲催,我自坦然,面不改色,尽显老秦人的气节。

    成喬不多时已经走到了铄阳府,只见黑盔黑甲的新军肃然站立,护卫灯火通明的铄阳府。

    而那府中却是莺歌燕舞,传来觥筹交错的憨笑,女子的嗔怒。

    成喬眼中杀意如刀锋一般凛冽,函谷将士夜不能寐,百万敌军压城灭国,而这里居然莺歌燕舞,欢声笑语。

    真是秦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笑后庭花……

    “铿锵”一声,戍卫府门的士兵拔刀拦下成喬,毅然喝道:“来者何人?”

    成喬冷哼一声,手中举起大秦虎符。

    士兵们见虎符,脸露惊色,急忙跪倒在地,

    成喬不发一言,步如铄阳府内,却见大堂之上,一面如春花,谄媚邪气的男子,抱着美姬,憨然大笑,不是那长信侯嫪毐,更是何人。

    而坐陪的正是一中年儒雅男子,不恭不敬,坦然坐在下首,独自饮酒。

    成喬握了握手中圣道之剑,迈步走入大堂之内。

    顿时,欢笑的秦乐戛然而止,美姬们惶恐的跪倒在地,昌平君脸色一变,急忙匍匐在案旁。

    嫪毐眉头一挑,脸色阴沉下来,心中却是三分胆颤。他往日都是狐假虎威,仗着赵姬的威严,呵斥侍女宦官,如今见到少封侯的成喬,看着那满是杀气的双眸,心中居然不自主的打颤起来。

    成喬没有理会嫪毐,而是看向昌平君芈启,喝道:“大胆芈启,函谷不过一箭之地,六国之师压境,你不督军前去增援,反而屯兵铄阳,是不是意图谋反!”

    昌平君闻言,脸色大变,额头之上当下布满密汗,却不知如何解释,他是有苦说不出,他几次催促嫪毐进军蓝田,可是都被嫪毐推辞,他只是一个君,不是侯,如何能抗命!

    成喬自然知道是嫪毐之意,心中虽有不满,却也无从去说,当下转身喝道:“击鼓聚将,大堂议事!”

    “诺!”

    远处传令兵一声答道,转而锣鼓齐鸣,顿时远处众将疾行而来,八名大将,依次跪倒堂下。

    齐声喝道:“末将参见长安侯!”

    成喬点了点头,转身看着惊疑不定的嫪毐,喝道:“宦官不得听政,滚出去!”

    嫪毐闻言脸色青黑,惊怒交加,喝道:“大胆,本侯乃是太后亲封长信侯,更是太后钦点的十万大军统帅,你敢如此说话,来人,拖出去斩了!”

    可是堂下却只有通明的烛火,鸦雀无声,众将低眉顺眼,站立一旁。

    嫪毐心中一惊,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成喬冷笑一声:“本侯乃是秦庄襄王子孙,大秦王族,更是手持陛下钦赐虎符,三军统帅,你一宦官,安敢在本侯面前称侯!来人,将嫪毐逐出铄阳府!”

    话音刚落,数十名兵甲冲进,长剑烁烁着寒光,遥指嫪毐。

    嫪毐脸色大惊,怒哼一声:“本侯回到王城,定当太后之面,告你一状!”

    “滚——”

    嫪毐见成喬发怒,急忙跑出了铄阳府,向着北面奔去。

第1卷 第二十四章 誓死灭赵,不死不休() 
第二十四章誓死灭赵,不死不休

    这一战,损失了五千铁骑,伤者八千,可谓是伤亡过半了,但是相比秦兵的伤亡,楚国八万精锐铁骑殆尽,等于是断了楚国一臂。

    此时联军大营内,庞媛与一白发老者说笑,那老者儒雅之中带着三分英气,正是号称门客三千的齐国孟尝君,也是这次亡秦的密谋者。

    他一手导演了五国亡秦的合纵,又派阴阳家徐福来秦,彻底鼓动吕不韦死战之心,让秦国与五国没有机会止戈熄战,最后等秦国举国大战,他在背弃秦齐盟约,给合纵亡秦加上最后一把大火。

    可谓步步为营,机关算尽。

    第二天一早,函谷关顿时陷入无边的悲伤呜咽之中。四门箭楼插满了白旗,垂下了巨大的白幡。面向华山的北门悬挂起几乎要掩盖半个城墙的白布横幅——痛西羽公千古高风!

    出丧的这天,将士无不身穿麻衣头裹孝布,在通向华山北阪的大道两边夹道祭奠。痛哭之声,响彻山野。

    秦兵对这位维护了大秦尊严的老将,有着神圣的崇敬。无论老小,几乎人人都能讲出西氏一族为国杀敌,精忠报国的故事来,对老者的惨死,秦兵有着发自内心的悲痛。

    没有人发动,秦兵也素来不太懂得繁冗的礼仪,他们只以自己特有的质朴敦厚送行这位老将军。

    大道两旁,排列着函谷关后各县民众自发抬来的各种祭品,牛头羊头猪头,都用红布扎束着整齐的摆在道边石板上。

    闻言的蓝田大营附近居民,送来面人、面兽、面饼、干果、干肉,连绵不断。

    函谷北门到山坡的一百里道上,祭品摆成了一道长河。每隔一段,就有老人们圈坐草席,手持陶埙、竹篪、木梆、瓦片,吹奏着悲情激越的《秦风》殇乐,令人不忍卒听。

    日上山巅,简朴隆重的送葬行列出了函谷北门。最前方阵是一个白衣白甲高举白幡的步兵千人队。

    之后是六列并行的西氏一族的哭丧孝子。

    老将的灵车覆盖着大秦王旗的黑色的大布,由四匹战马拉着缓缓行进。

    王翦亲自披麻戴孝,手扶棺椁前进。蒙骜与蒙恬在灵车后左右扶棺痛哭。

    四名红衣巫师散发持剑,低沉悠扬的反复长呼:“公归来兮,安我大秦——!”“公已去兮,魂魄安息——!”

    巫师后面是四辆满载陶俑的兵车。俑车之后,便是身穿白衣的成喬,紧紧跟着,他一路走来,心中的压抑也到达了极点,毕竟老将军是因为救他而死。

    走在最后的是白色方阵,乃是王贲率领的三千铁鹰骑士。他们全部高举着白杆长矛,恍若一片白色的枪林。

    良久,送葬的长龙堪堪行进到北山塬下。突然之间,晴朗的天空乌云密布,雷声隆隆,沙沙雨幕顷刻间便笼罩了华山原野!

    而那华山高坡又长又陡,瓷实的夯土路面顿时油滑明亮。探道骑士的马蹄一滑数尺,竟连续跌倒了七八匹战马。

    雨大路滑,灵车如何上得这十里的黄土高坡?

    士兵们束手无策,心中乞求上苍开颜。

    而在远处高山之上,道家天神二宗与墨家剑客们,作壁上观,望着秦军出丧的一幕。

    此时,只见二十多名士兵,在蒙骜父子的带领下,脱下了重甲,赤膊上前。

    “嗨!”的一声,四排手持大杠粗绳的秦军大汉肃然出列,迅速站到木架四面。

    “咵——!咵——!咵——!”

    三声大响,整齐划一的摔下了大绳,结紧了木架,大杠插进了绳套。连环动作,整齐利落!

    蒙骜等军人,就这样赤膊抬着老将的灵柩前进,冒着大雨,一脚一脚的走上了长坡!

    此时,雨幕无边,天地肃穆。西氏新族长向灵车深深一躬,成喬上前,肃穆的举起令旗,猛然一脚跺下,浓浓的秦腔,哀声喝道:“白马素衣挥别泪,碧海青天寄哀思——!”

    话音刚落,军中壮汉们跟着一声哭吼,木架灵车稳稳的升起,沿着大雨泥泞的山坡开始走去。

    随之队伍传来浓浓的哀声秦腔:

    “老秦人哟——!”。“送老将哟——!”

    “壮西公哟——!”。

    “去得惨哟——!”

    “赵国灭哟——!”

    “公何在哟——!”妇孺挽手,童子噤声。

    ……一声声号子,让老秦人泪水纵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