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青天侠义传 >

第167章

青天侠义传-第167章

小说: 青天侠义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拯他们已经进城了?”不必抬头,赵珏便已经知晓来的是哪一个。他一挥手写好最后一笔,嘴角满意地勾了勾,才抬起头看向自己的儿子,“所以你沉不住气了?”

    赵卓眉毛一挑,忙答道:“包拯和公孙策今天带着一队人马,将庞统的囚车押进了襄阳城。可是他们并没有来我们王府的方向,而是直接回了知府衙门。”

    “公孙策也有三年没回来了。儿子回乡,先去见老子,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对吗?”襄阳王似笑非笑地端详着自己的儿子。

    赵卓一皱眉,忍不住道:“可是皇上不是早就给父王发来圣旨,说是让父王主审庞统谋反一案。他们把人押到襄阳,就应该送到王府关押,怎么可以私自做主,把朝廷钦犯直接带回自己家里。这难道不是欺君之罪吗?”

    赵珏看着赵卓眉头紧锁的样子,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叹道:“卓儿,你还是没看明白这里面的名堂啊。”

    “父王此话何意?”赵卓不解地道。

    “很简单。”襄阳王笑道,“皇上的圣旨说让为父审理庞统谋反一案,但是却并没有说让我们负责此案的全部事宜。为父虽然是一个王爷,但王府并不是衙门。赵祯的意思只是让为父在府衙审案的时候,坐镇主审的位置而已。”

    “怎么会这样?”赵卓眉头一紧,不悦地道,“赵祯难道是想借父王的名头,再找茬寻我们父子的麻烦?”

    赵珏笑道:“你能想到这一点已经算是不错了。其实赵祯的想法也好猜,他一方面不想让包拯那个愣头青直接用龙头铡铡了庞统,另一方面又想借着这件事打击一下庞太师那一班老臣,进一步收拢手中的权力。

    但是这几年八贤王渐渐淡出朝堂,庞太师一家独大,想要压制住这老家伙本来就不容易。赵祯需要包拯,但是又舍不得庞统,所以只好找个借口把庞统弄到襄阳来,借助本王来帮他压制包拯。我想,赵祯的意思是希望本王与包拯彼此制衡,最后将庞家入罪,但是最好不要立刻就宰了庞统。最后管他是真谋反假谋反,只要名正言顺地把人押回京城,落在赵祯的手里,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这个赵祯,为了庞统也算得上是煞费苦心了。”赵卓冷笑道,“只可惜庞统就算是知道了他的打算,恐怕也不会领受他这份苦心。若我是庞统,堂堂一个男人被另一个人如此耍弄,甚至弄得家破人亡,家族尽毁,就算不杀了对方,这辈子也不会愿意再看他一眼的。”

    “所以我一直说,赵祯这个人虽然心思还算聪明,但是性格太过软弱。患得患失,当断不断,根本不配做大宋天子。”赵珏冷笑道,“更何况三年前的那桩案子,我总觉得包拯和赵祯对外界隐瞒了什么。赵祯到底是不是先帝的儿子,我还是心存怀疑。”

    “父王,你的意思是,赵祯的血统有问题?”赵卓眼睛一亮,忙道,“我们可不可以在这上面做文章?”

    赵珏摆了摆手,淡淡地道:“时机不对。三年前我们没有及时得到消息,一鼓作气将赵祯推翻,现在再旧事重提,杀伤力已经远远不及当初。现在赵祯已经收拢了以前掌握在刘太后手中的大部分权力,依附八王的那群大臣也已全部为他所用。再加上包拯这样的少壮派,想要在朝廷上用这种流言动摇赵祯继位的合法性,已经不可能了。”

    “真是可惜。”赵卓皱眉道,“若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放过他!”

    “机会一定会有的。”赵珏笑道,“等我们父子举事之后,这些流言就可以发挥它们的作用了。”

    “父王的意思是,在起兵之时,可以借助这些流言动摇那些居中派?”

    赵珏满意地看了一眼赵卓,笑道:“我的世子果然聪明绝顶,一点就透。没错。现在你我父子虽然有西夏和辽国两方的承诺和帮助,若想成事,真正的阻力却在大宋内部。真正忠君爱国的官员并非没有,但是大多数人却并不在乎到底哪一个姓赵的人当皇帝。人都是怕死的,人也都会顾忌自己的利益。

    但是毕竟赵祯才是现在的皇帝,除了一门心思忠于他的人之外,其他人在选择的时候,也会顾虑他皇帝的身份。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父子给他们一个动摇的理由。不管这个理由是真是假,只要拿出去,总有人会因此转变态度。等到支持我们的人多于支持赵祯的人,这天下,便会最终落在我们的手中。”

    说到这里,赵珏盯着自己的长子,一张苍老的脸上竟然浮现出一抹异常热切的光芒。赵卓突然觉得这样的父亲狂热得让他感到有些不安,但是对权力的渴望还是很快令他也被这种狂热所感染。父子两个相视而笑,赵卓激动地道:“那么,父王打算怎么处理庞统这件事呢?”

    赵珏眼珠一转,冷笑道:“其实在今天之前,我还真的曾经担心过包拯会顾忌赵祯的想法,一进襄阳城就把庞统给我送来。现在看来,包拯似乎是要跟赵祯对着干了,非要刚正不阿一把。卓儿,你要记住,现在这个时候,比起你我父子举事的这件大事,任何事都是小事。不要因为包拯的动作而分心,庞统的生死更不重要。眼下最好不要引起赵祯过多的注意。为父猜测,赵祯对我们的动作已经有所察觉,现在他是在隐忍,就是不知道他愿意忍到什么时候。我们的动作要加快,无论是西夏,辽国,君山,王府,还有你笼络的那些江湖门派和各州府的地方官。让他们统统做好准备,只等到合适的时机,我们便一起举事!”

    说到这里,襄阳王的脸上再次浮现出一抹异样的激动,他紧盯着自己的儿子,冷笑道:“至于庞家,就扔给包拯去折腾又如何?让他杀了庞统,正好逼得庞籍那老家伙对赵祯彻底失望。要说起来,这老头也是可怜,原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贵为皇妃,两个儿子更是侯爵之尊,但是最后却落得无人送终的下场。呵呵,想必这一次他算是恨死赵祯了。”

    “那么父王,我们要不要按照原计划,继续蛊惑庞太师,把他也拉进来呢?”赵卓眼神闪烁地道。

    “不必了。”赵珏摇了摇头,“当初你派那个刘璋去蛊惑庞昱,我本来就不太赞同。但是现在看来,这个行动最终除掉了庞统,也并非一无是处,收效尚可。但是现在我们大事在即,庞籍那老家伙虽然脾气暴躁,但为人还是有那么几分愚忠,此时拉拢他搞不好会适得其反,还是算了。”

    说着,赵珏突然皱了皱眉,盯着赵卓道:“那个刘璋已经处理掉了么?”

    赵卓急忙答道:“是,是夏煊亲自动的手。”

    “没有留下什么破绽吧?”赵珏皱眉道。

    “夏煊做这些事从来都是手脚干净,父王放心,不会有人把一个在庞昱身边当师爷的人跟襄阳王府扯上关系的。”

    “这样就好。”赵珏点了点头,“为父只是有一种不太好的感觉。这次夏煊回来,一直也没有过府,反倒天天呆在襄阳府衙,跟展昭和白玉堂那两个臭小子在一起,我就怕这里面会有什么变化。”

    “父王若是担心,不如我传他回来一趟?”赵卓看父亲脸色略缓,又说道,“其实他的举动也说明,开封府的人对他很是信任倚重,这对我们打探消息也是好事。”

    “既然如此就先不要叫他了。”赵珏点了点头,“今日开封府众人进城,也住进了府衙。让夏煊就近打探一下开封府的动静,看看包拯和公孙策这一对小娃娃到底要怎么应对庞统这件事。另外,他们到底对本王的大事有没有察觉,又打算如何应付。”

    赵卓笑道:“父王放心,这件事儿子一定会办好。”

    “快去吧。”赵珏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淡淡地道,“我还真是很感兴趣,那个从来假清高的公孙策,听说自己的妹妹就要嫁给本王的儿子,脸上会有怎样精彩的表情?”

    襄阳王的期待并没落空,此时在襄阳府衙内,公孙策脸上的表情的确十分精彩。他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得意洋洋的老爹和一脸幸福的妹妹,只觉得欲哭无泪。

    站在一旁谨慎围观的展昭和白玉堂对视了一眼,同时在对方的眼底捕捉到了一抹无奈。不是他们不想帮忙,只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没看到连包大哥都蹭到墙边去了,生怕被公孙策的怒火波及无辜吗?

    天地良心,他真的很无辜啊,为什么公孙伯父您惹下的祸,阿策却要罚我写大字呢?包大人表示,比起阿策,更心累的那个是他啊。

第6章 。回襄阳(14)() 
掌灯时分,公孙策终于数落完自家老爹,怀着郁闷惆怅的心情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推开房门,却发现房间里早已有另一个人静候在屋内。

    “你怎么在这里?”公孙策看了一眼正站在书桌边凝神写字的包拯,皱眉道,“这是我的房间。”

    包拯微微一笑,抬起头瞄了公孙策一眼,又低下头写好最后一笔,才笑道:“你刚刚罚我写字,不写完我可不敢睡,所以特意来你房间写给你看。”

    公孙策一怔,猛然回想起包拯说的这回事,紧锁的眉头也忍不住一松。他慢慢踱步到包拯的身边,眯着眼睛端详了一下那书桌上的宣纸,嘴角明显上翘,显然还算满意。但是在面对包拯的时候,公孙策却是从来都不吝惜自己的言语打击。他冷冷地瞥了包拯一眼,哼了一声,评价道:“嗯,还好没有浪费我十两银子一刀的上好宣纸。”

    “这么贵?”包拯一怔,忍不住瞪圆了眼睛。

    见公孙策不置可否,可见说的是真的。包拯有些心疼地看了一眼被自己写了好几张的宣纸,叹道:“阿策,你可不能怪我。你知道我从小家里穷,没见过什么好东西。刚才我是随手拿了几张,知道你家里都是好东西,还故意挑了看上去普通的那种。没想到——”

    “我为什么要怪你?”公孙策好笑地瞥了包拯一眼,捻起桌子上的宣纸,笑道,“多名贵的东西也是给人用的。宣纸就是用来写字的,只要你没拿它来糟蹋,我怎么会怪你?”

    包拯微微松了口气,端详着公孙策的心情似乎比刚进门的时候好了一些,便赔笑道:“你不怪我自然是好。不过看你这房间里的陈设和你使用的这些东西,就知道你从小就是锦衣玉食。这些年跟着我在开封府里,还真是委屈你了。”

    “委屈?”公孙策眉毛一挑,淡淡地看了包拯一眼,“你今天突然这么说话,难道是烦了我了,不想让我继续跟着你、管着你了?”

    “怎么可能?!”包拯一惊,急忙紧张地道,“我怎么可能烦你!我喜欢你跟着我、管着我!我就希望你能管我一辈子才好呢!”

    “一辈子?”公孙策又是一怔,眯着眼睛盯住了包拯。

    包拯心中一惊,想起自己刚才情急之下都说了什么,黑脸上便腾地一下子发起烧来。好在他黑,就算烧得发红也不会让人看出来。但是以公孙策对包拯的了解,又如何看不出他此时表情上的不对劲呢?

    三年的相处,几番生死关头的维护,其实令他们两个人的心中,多多少少都已经明白了对方的那份情谊。但是他们并不是展昭和白玉堂那样的江湖人士,再加上包拯的身份,公孙策身上的功名,自幼熟读的圣贤书,都让这两个人在面对这份情谊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掩饰和回避。

    但是感情这东西,有时候越是回避反而却越鲜明。再加上他们这几年来从未分开过,那种时间累积酝酿而来的感情只会像醇酒一样越来越深。就算是想要压抑,回避,都会不自觉地在什么时候突然冒出来,提醒着这两个装鸵鸟的家伙,原来感情已经这样深了。

    但是每当这样的时刻,短暂的触动之后,他们又会很快同时清醒过来。就仿佛现在,包拯所说的一辈子,何尝不是公孙策心底的想法?然而,他们可以心照不宣地给出对方这样的承诺,却不敢继续深想,这一辈子到底要怎么度过,要怎么解决将来那些必须面对的烦恼。

    于是,公孙策很快清醒了过来。他微微一笑,点头道:“你还想缠着我一辈子?让我一个堂堂的进士老爷给你当一辈子师爷?你这位包大人还真有面子。”

    “嘿嘿。”包拯笑道,“我就是看出你这几年在开封府过得开心么。其实谁给谁当师爷又有什么关系?要是你喜欢,等到这次襄阳王的事解决以后,我去跟皇上说,让他解了当初不让你做官的禁令。你当大人,我给你当师爷,就是离开京城,一起去一个偏远小县我也奉陪。”

    “好你个包黑炭。”看着包拯嬉皮笑脸的样子,公孙策忍不住笑骂道,“你当官就是个龙图阁大学士开封府尹,到了我这里就成了偏远小县的县令?”

    包拯嘿嘿笑道:“到时候有我这个龙图阁大学士给你这个公孙县令当师爷,你不是更有面子?”

    公孙策含笑看着包拯,一双清澈的眼睛里竟浮现出一抹温柔的光芒,良久,却答道:“好,就这么说定了。我等着你给我当师爷的那一天。”

    包拯也微微一笑,低头瞄了一眼手边的宣纸,又想起今日公孙策与公孙大人的争执,便笑道:“说起来,你到底有没有跟公孙伯父透露我们这次襄阳之行的目的?”

    “我哪敢说?”公孙策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了一僵,不悦地道,“我这个老爹,果然不出意料地糊涂,比三年前还让人不放心。我要是告诉他,我们这次回来是要找他那位亲家王爷的麻烦,再告诉他我们连皇上也带来了,他说不定会立刻吓晕过去。”

    听公孙策说的好笑,包拯却有些担忧,“可是听展昭他们打探到的情况,如果想要剿灭君山上那群人,必须借助军队的力量。到时候大张旗鼓的调兵,再想瞒住伯父就不可能了。与其到那时候再说,还不如早一点把所有事都说清楚,也可以避免让静儿过早嫁过去,到时候投鼠忌器,就不好了。”

    公孙策目光一沉,点头道:“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只是我那个老爹。唉,算了吧,还是明天再想个什么办法慢慢跟他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