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 >

第73章

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第73章

小说: 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部政策的新风格 
  2000年3月,弗拉基米尔·普京在总统选举中获胜以后,许多观察家都期待着政权人员组成方面大规模的解职与变动。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只是到了2001年春天,弗拉基米尔·普京才对政府的强力部门进行了重大改组与任免,他也以此站稳了脚跟,巩固了自己的班子。人们预料,俄罗斯政府与总统办公厅将在夏秋发生人员变动,俄罗斯各类报纸也充满了各种人事变动的传闻。但事际上的变动是最小程度上的。伊戈尔·尤素福夫被任命为俄罗斯能源部部长,填补了从2月份起就一直空缺的部长职位。在此之前,伊戈尔·尤素福夫一直担任俄罗斯国家资源储备委员会主席,这个部门掌握着国家在战争时期或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动用的战略储备物资。阿·格里高利耶夫被任命为国家资源储备委员会的新领导,他也是特工部门出身。在俄罗斯人所共知,国家的战略能源在20世纪90年代遭到严重掠夺,这一现象到了该终结的时候了。俄罗斯自然资源部部长亚尔采维奇被解职,接替他的是曾任交通部副部长的维塔利·阿尔秋霍夫。这些变动几乎没有引起报界的反应。 
  但是,俄罗斯最大的公司——“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领导机构的人员变动却引起了很大反响。有关这个公司总裁维亚希列夫可能辞职的口头和书面传闻早就出现了,不过对许多人来说,这次人事变动仍是出乎意料的,接班人的人选也出人意料,居然是阿列克谢·米勒。他不久前任能源部副部长,而且显然是“普京提拔的人”。 
  国家对“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及其子公司“伊特拉”公司很有意见,而且也是有根有据的,公司老总维亚希列夫的离职在天然气领域还属于非常“缓和”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控股权归国家,按照普京的建议,在维亚希列夫的合同到期之时不再和他续签雇佣合同,而是与总统办公厅推荐的新的企业管理者签订新的雇佣合同。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对维亚希列夫在困难时期保护这一部门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向他颁发了“祖国功勋” 勋章。普京对“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前任领导工作的不满不仅仅表现在,这枚勋章既不是二级、也不是三级、而是四级勋章,同时,维亚希列夫被安排就任“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荣誉董事长的职位。在这类大公司里,这往往被看成是顾问性质的机构。 
  尽管从2001年初起关于政府改革的谈论就沸沸扬扬,但这一改革终究未能真正启动。取代这一做法的是2001年10月16日宣布的政府“微调”。普京签署了关于完善联邦权力机构结构的命令。此命令取消了联邦事务、民族与移民政策部,民族政策部的部长阿·布洛欣也丢了职位。决定还包括,工业与科学技术部部长由副总理克列巴诺夫兼任,因此前科技部部长东杜科夫也丢了职位。《政权》杂志在评论政府的这些变动时,将其称为“微小变动”与“微小清除”。西方报界甚至没有对这些改革的“小举措”做评论。 
  巴伦支海的“库尔斯克”号沉没的悲剧事件调查结束后,武装力量的变动也很微小。按照国防部的推荐与陆军检察院和海军检察院的审查资料,北方舰队司令波波夫及舰队参谋长莫察克被解职。同时这两名海军上将得到了重新任命,但他们担任的官职被降低了。 
  所有观察家与媒体都用很大的注意力关注叶利钦的亲信之一、交通部部长尼古拉·阿克肖年科的命运。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铁路系统是个巨大而且十分富有的垄断部门,围绕这个部门产生了众多非常可疑的商业机构。阿克肖年科不无根据地被认为是“家庭”集团的成员,但他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还是在2001年9月末10月初,阿克肖年科几次无视检察院对他的传讯。但是到了10月末,他还是不得不到最高检察院,倾听关于他给国家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超越职权指控。在专门召集的新闻发布会上,阿克肖年科对所有针对他的指控都愤怒地失口否认,并扬言要找普京。但普京的外交活动太繁忙,最终阿克肖年科不得不递交辞职书,而且这份辞职书很快就得到了批准。交通部最权威的人物法捷耶夫被任命为新的交通部长。2002年2月,按照卡西亚诺夫的建议,在政府机构中缩减了一个副总理职位。这一情况下涉及的是克列巴诺夫,他被免去政府总理职务,但保住了工业与科学技术部部长的职位。 
  2002年3月之前的一年,弗拉基米尔·普京在政权高层没有进行任何值得一提的变动。这段时期的变动都是在加强总统的垂直权力方面,是在州长一层。在这年3月初,俄罗斯总统进行的强力部门改组是许多人并未预料到的。联邦边防局改为隶属于联邦安全局,而联邦政府联络与信息署分别划归联邦安全局和国防部管辖。联邦税务警察局被取消,它的职能转交给内务部。普京宣布专门成立监控非法使用毒品与麻醉品的国家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领导由维克多·切尔克索夫担任,此前不久他是总统在西北联邦区的全权代表。被解除职务的大将康斯坦丁·托茨基和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分别被任命为俄罗斯常驻北约与欧盟的全权代表。瓦连京娜·马特维延科改任总统驻西北联邦区全权代表,她以前的职务是主管社会问题的副总理。瓦连京娜·马特维延科腾出的职位由卡西亚诺夫推荐的加琳娜·卡列洛娃接替。卡西亚诺夫还推荐鲍里斯·阿列申担任分管工业与军事技术合作的副总理。很有可能,到2004年初之前,在政权的高层不会再有任何新的变动。   
  在克里姆林宫执政的第四年(8)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干部政策与俄罗斯整个20世纪其他领导人的风格有很大区别。尼古拉二世常常更换自己的宠臣与总理大臣,而这种更迭往往是宫廷斗争的结果或是皇后的喜好。最终,皇帝左右就没有什么有实力的人物了。 
  在列宁执政时期,1905年革命前入党的老布尔什维克觉得,他们将终身担任领导职务,直到世界革命胜利为止。列宁看重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是懂行的专家,职业革命者也不可能是经济、财政或军事等任何一方面的专家,而是看重他们对革命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忠诚。新的统治阶层还很薄弱,其内部的斗争可能毁灭布尔什维克,所以列宁时期联共(布)党中央所有成员,在1924年1月之后也仍然掌握政权,只是不包括牺牲或死亡者: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斯捷潘·沙乌缅、费奥多尔·谢尔盖耶夫(阿尔焦姆)、莫伊谢·乌里茨基。 
  斯大林执政时期,在1937~1953年间,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往往是担任职务直到去世。生前就被撤职的例外也有过,如1939年的马克西姆·利特维诺夫和1946年的格奥尔吉·朱可夫,但这种例外也是屈指可数的。 
  赫鲁晓夫没有对自己的反对派加以身体上的毁灭,只是贝利亚除外。但赫鲁晓夫坚决将他不喜欢的人调离莫斯科,让他们担任地方上一些不重要的职位。比如在斯大林死后担任苏联政府总理的、斯大林的亲密战友格奥尔吉·马林科夫就被任命为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的水电站站长,苏共政治局成员拉扎尔·卡冈诺维奇被任命为斯维尔德洛夫州阿斯别斯特市的一个工厂的厂长,外交部长德米特里·谢皮洛夫成为吉尔吉斯共和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被任命为苏联驻蒙古大使,而1957~1960年任苏共中央书记的阿列克谢·基里琴科在1961年成了罗斯托夫州一个集体农庄的主席。 
  勃列日涅夫通常仍旧让自己的反对者们身居高位,也尽量不剥夺他们在住房、医疗与休假方面已经习惯的特权。如亚历山大·谢列平,丢掉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与书记处书记的职位后,被任命为苏联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的领导;克格勃领导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成为乌克兰部长会议的副主席。但勃列日涅夫更经常的做法是将党的高级领导人派到外国去当大使。 
  戈尔巴乔夫喜欢让被他从党和国家高级领导职位上撤下来的人退休。这往往是一些老人。叶菲姆·斯拉夫斯基90岁左右,安德烈·葛罗米科80岁,景穆罕默德·库纳耶夫74岁。只有戈尔巴乔夫的主要对手鲍里斯·叶利钦是特例,他被从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职务上撤下来,但仍被留在莫斯科,任相当于苏联部长级别的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叶利钦不再是苏共政治局候补委员,但他仍是苏共中央委员。后来戈尔巴乔夫常常遗憾地说,他应当把叶利钦派到西方国家去当大使,当时这样的空位子是不少的。 
  叶利钦常常出人意料而且毫无原因地解除自己亲近人物的职位,而且被撤职者几乎从来不被任命新职位,叶利钦也不想再与自己不久前的宠臣见面。 
  普京做出的几乎所有任命与人事变动也都非常突然,通常也不做任何解释工作,从来没有事先向媒体走漏任何风声。甚至在普京最亲近的亲信中,知道即将进行重要任命的也就是三四个人。在很多情况下,普京往往是先宣布这样或那样的人员变动,然后再签署相应的总统令。在上面列举的所有例子中,普京的做法非常谨慎,他不想在干部政策上制造新的麻烦与新的敌人。他尽可能不感情用事,也不使用贬低的手段。普京对那些工作干得多、而且干得好的官员极为爱惜,但他也并不忽视那些能力稍差一些人的贡献,他尽量不与那些反对他的政治家与商人们发生正面冲突。但毫无疑问的是,普京将在自己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对政权进行实质性的变动。 
  普京与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 
  2000年1月10日,弗拉基米尔·普京签署了第一个关于政府人员系列变动的总统令。此前一天,他曾把财政部长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叫到克里姆林宫,并建议其担任政府总理。当时普京本人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事实上,仍然是俄罗斯政府总理。“我建议您试一试。”普京如此说道。卡西亚诺夫同意了,于是第二天就被任命为惟一的一个第一副总理。在后来的几个月中,普京仍旧主持政府最重要的会议,但政府许多例行会议就由卡西亚诺夫来主持。 
  俄罗斯报纸当时很少评论对卡西亚诺夫的这个任命,人们觉得这只是临时的技术性任命,而当时所有人都在关注的是弗拉基米尔·普京本人的个性与他的竞选活动。只有几家报纸刊登了卡西亚诺夫的简历。这位未来的总理1957年出生于莫斯科州的松采沃市。《政权》杂志对此嘲讽道:“卡西亚诺夫的惟一缺点是他出生在莫斯科州的松采沃市,而不是圣彼得堡。” 
  卡西亚诺夫毕业于莫斯科汽车公路学院,论专业他是工程与建筑师。大学毕业三年级后,他去部队参了军,曾在莫斯科军区服役。此次服役的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克里姆林宫仪仗队度过的。卡西亚诺夫在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工作过几年,从1981年起,他调到俄罗斯联邦国家计委对外经济联络部工作,逐渐把精力集中在对外经济联络与财政方面。俄罗斯国家计委被取消以后,卡西亚诺夫继续在俄罗斯经济部工作。从1995年起,他开始担任俄罗斯财政部的副部长。   
  在克里姆林宫执政的第四年(9)   
  俄罗斯的部长几乎每年都要更换很多,但卡西亚诺夫一直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他主管国外贷款与外债问题。1999年2月,卡西亚诺夫开始担任俄罗斯财政部第一副部长。众所周知,在普里马科夫下台以后,谢尔盖·斯捷帕申被任命为俄罗斯政府总理。斯捷帕申本来对财政部长一职有自己的人选,但叶利钦在1999年6月坚持任命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担任财政部长。在普京接替谢尔盖·斯捷帕申担任俄罗斯总理以后,他没有对俄罗斯政府的人员做任何变动。 
  普京竞选俄罗斯总统获胜以后,在他正式就职之前,俄罗斯报界就任命新总理问题做了很多推断和猜测。曾经被提到的人选有:谢尔盖·斯捷帕申、阿列克谢·库德林、尼古拉·阿克肖年科,但提得最多的却是米哈伊尔·卡西亚诺夫的名字。在那个冬春季节,他有条不紊地、很内行地管理着政府的事务,很快进入了白宫主要工作的轨道。作为财政方面的专家,卡西亚诺夫以前就熟悉几乎所有行业的弱项与强项,并且与俄罗斯工商界的头面人物也很熟悉。西方金融中心也很熟悉卡西扬诺夫这个人。所以就毫不奇怪,2000年5月17日普京向国家杜马提名通过的总理人选正是他。杜马很快而且几乎是以一致通过的结果确认了这一人选。325个国家杜马议员投票赞成卡西亚诺夫担任政府总理,有55票反对,15票弃权。俄罗斯以往的任何一任总理都未在杜马中获得如此之多的支持票。2000年5月17日这一天,国家杜马认真聆听了卡西亚诺夫本人在杜马发表的长篇发言。卡西亚诺夫谈到要在经济与社会领域的所有部门理顺秩序,不偏重于任何一个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纲要。新总理候选人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认为我们准确知道,哪条路是最佳选择。哪怕是最强有力、最内行的政府,没有全社会的支持,也无法解决全国性的问题。国家杜马民主选举的议员们能够代表社会所有成员的利益。所以你们的支持与配合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全社会对选定的发展方向的支持。” 
  5月17日以后,各家报纸才纷纷刊登关于卡西亚诺夫的报道。很显然,无论是普京还是卡西亚诺夫,都没有考虑过、也没打算建立联合政府或党派政府。但还是有不少猜测说,克里姆林宫近年来不仅是国家建设、对外政策及对内管理的中心,而且也将是制订所有经济问题重要决策的中心。因此政府将是“纯粹技术性的”,而领导如此狭窄功能的内阁,卡西亚诺夫是完全胜任的。他是一名勤奋的执行者,他将遵从任命他的那些人的利益与指挥。 
  《生意人报》指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