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村头那棵樟树 >

第32章

村头那棵樟树-第32章

小说: 村头那棵樟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伐了,包括毛主席的接班人华国锋。
  “四人帮”是被抓起来了,但具体是怎么回事,这在当时除了高层知道的细节以外,下面的基层是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一个是没有其他的渠道,再一个很多机密那个时候是不可能公开的,蔡书舟也是以后从学校的图书馆、省城里的图书馆以及书店的一些杂志中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才真正熟悉了那段历史。
  “四人帮”覆灭最大的功臣当然属华国锋和叶剑英了,李先念、汪东兴等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华国锋当时是名义上的接班人,但政治局里“四人帮”占了四个,而且军权掌握在叶剑英的手里,所以实际上国家在高层的领导中是有派系的,华国锋是从湖南省委书记任上被毛主席拔到中央给委以接班人重任的,当然在中央的根基很浅,也没什么威信,也没有自己的嫡系,而“四人帮”是经过了十年的经营,在各个领域都安插和培养了不少自己的亲信,再加上与毛主席的不同寻常的关系,当然优势是很明显的,唯一的问题是军权不在他们一边,部队是在以叶剑英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的老同志的手里的,这样的牵制中,谁要想真正的达到控制全国的目的,那难度是很大的。所以毛主席逝世以后不久,华国锋就明显的感觉到力不从心,以及“四人帮”抓紧夺权的各种动向也非常明显,于是华国锋就慢慢通过试探和接触叶剑英,看看他们的想法,而叶不知道华国锋的深浅,通过李先念熊向晖的中间人的穿针引线,最后双方才达成了一致意见,尽快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但至于采取什么办法,经过商讨,最后确定了两条,第一,通过举行政治局会议,把“四人帮”选下去,但把握不大,也不容易操作,而且涉及面很广,第二,采取非常手段,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名义,直接对“四人帮”主要成员进行隔离审查,这样既避免的了“政变”的嫌疑,把握性又大一些,而且外界影响不会太大。就这样,在汪东兴的8341部队的协助下,在人民大会堂抓了“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在江青的住地直接抓了江青,其他“四人帮”的一些党羽都被抓了。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四人帮”的头目和主要党羽都被抓了,“四人帮”的一些分散全国的那些乌合之众也就分崩离析,土崩瓦解了。就这样,政权就回到了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的手中,几个有功之臣力挺邓小平上台,在一系列的策划之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结束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掀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不同于毛、华的时代,叫做改革开放。




39 “四人帮”的覆灭与文革

  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1976年,对于老蔡来讲,不光是“三颗巨星”的陨落,唐山大地震的发生,“四人帮”的覆灭,华国锋的上台,关键的是老蔡在这一年“四人帮”垮台不久,玉桂又跟他生了个姑娘,听说是期盼已久的,也据说是老蔡曾经算过了。不是说老蔡一直有想生儿子就生儿子,想生姑娘就生姑娘的秘方么。这个姑娘这个特殊时候的到来,不知道能为老蔡带来些什么,是带有某些期待还是真的只是调剂一下男女比例呢。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总会带来一些新的希冀,寄托一些将来的愿望,妄想当女皇的江青的倒台,而这边女儿的到来,是不是预示着某种意思?还是不去牵强附会的联想了,不过老蔡还是赋予了她很大的祈愿和涵义,譬如,从名字上,老蔡是费了很大心思的。
  前面几个孩子老蔡延续了“书”和“舟”的思维,表达了书海里乘风破浪,或者大海里出航远行的愿景,但这一次,由于是姑娘的原因,当然会风平浪静一点,再结合时政,老蔡给取了个“蔡锋清”的名字,跟前面的两个儿子的风格完全不一样。“锋”嘛,肯定是跟华国锋上台有关,以表纪念或者沾点伟人的光芒了,就像文革初期的时候,老百姓爱取“卫东”“向东”,表达根毛主席一条战线的愿望之意一样,用了英明领袖华主席的“锋”字。不过这要在过去封建社会,皇帝的名字那可是要避讳的,谁要是沾上了,哪怕是谐音,都有可能要掉脑袋的。不过现在都什么时候了,社会早就进步了,不会有什么杀身之祸了,而且还有大力欢迎之意,所以老蔡还是想跟领袖靠拢,至于“清”嘛,当然还是跟水有关,可能是五行缺水吧。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是为了阴阳平衡,“锋”字阳气太重,对于女娃嘛,怕是承受不了,所以选了一个带水字旁的“清”字,做些平衡。“清”嘛,有了结之意,譬如“清君侧”,也有廉洁清明之意,清澈见底,两袖清风。至于在这两个字的顺序的排列上,老蔡也是动了很大的脑筋,大费了一番功夫的,如“清”在锋的前面,则是锋字当劲,明显一个男孩的名字,不太合适,再者取个“清锋”嘛,那就失去了当初拥护华国锋之本意,清除什么的,怕是以后惹上麻烦,于是就倒过来了,最后一个字是清字,这样就是两全其美了。无论老蔡在这女儿的名字上下多大功夫,都只是一个寄托,至于后来的事情的发展,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英名领袖华主席的“两个凡是”被推倒,国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政治历史时期。。。。。。那蔡锋清小姑娘后来在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老蔡实在是没有能力去支持她们读书,于是随着滚滚的洪流南下广东走进了那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工厂,收获着微薄的希望。。。。。。




40 老蔡参加了高考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好多事情也逐渐明朗起来,老蔡还是一如既往的搞着他的教书育人,但是这个时候群众的思维倒是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首先是毛主席的逝世,“四人帮”的覆灭,让大家已经感觉到毛主席一大二公的时代的结束,而这个时候,华主席领导下的国家政策到底是个什么形势,国家何去何从,还不是很明朗,反正有一些猜测了,那就是邓小平可能要复出,重新上台,那就意味着有可能要走“刘邓”路线,可老蔡是管不了那么多的,只能是老老实实的教着他的那些学生,挣着全队最高的工分,养家糊口,因为村里的那些赊账读书的越来越多,每家都好几个孩子了,都想读书,又不想给钱,都欠着老蔡的,你老蔡不是工分高嘛,还有寒暑假的,又是个杂姓,不坑你坑谁,反正大家都欠着,又不是我一家,账嘛,先挂着,说不好什么时候来了个运动,一笔勾销了都有可能的,而老蔡天生是一个为毛主席而生的知识分子,在变革时代各种思想蠢蠢欲动的农村,老蔡还不去相信人心会变得那么快,会真的一夜之间不认账,于是还是硬撑着倒贴自己的工分去供养全村小孩的上学。就连这刚来的高考,老蔡也没有意识到他的重要性,还是一板一眼的继续着他的一到六年级的教学,他的一些学生都开始参加高考了。关于这一年的恢复高考的消息,是在老蔡生下了那蔡锋清姑娘之后不久获知的,也是《人民日报》刊载的。
  就这么一个高考的消息,来的也是太突然,大家根本没什么准备,老蔡也是丢了十多年,再加上那繁重的教学任务,还有三个孩子的拖累,老蔡也没多少时间去复习了。不过那玉桂倒是很支持的,别看她大字不识一个,但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玉桂心里明镜似的呢。中国自古几千年来,历来就是读书做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这一点,对于挣扎在最基层的封闭的农村里,老百姓是很明白的,只不过是看谁家有没有好风水,是不是读书的料,能够读的进去了。老蔡应该是一个典型的能读书的能有机会靠读书跳出农门的人才了,有了这种机会,玉桂当然不想再次错过了,上次那个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的机会被赵恢柏给顶替了,后来赵恢柏上了农业大学,听说马上就要毕业了,出来后就要转户口,吃国家商品粮的了,一辈子就不用操什么心,看病报销,退休后国家养老,多好的事啊。
  所以玉桂是一百个支持老蔡去重新捡起高中课本,去安心的认真复习,准备高考。可谁知道那老蔡此时的心情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了,一者是年纪大了的原因,看着那课本,心里就乱糟糟的,根本安不下心来,特别是那数学公式,老蔡算起来总是不对路。其次,就是那几个孩子,特别是那刚生下不久的蔡锋清小丫头,无论玉桂怎么样的哄,就是一天到晚的哭,搞的老蔡完全沉不下心来。还有就是那繁重的课业,白天100多个学生的教学,晚上各个年级的备课,还有那么多学生的作业,总也忙不完,何况这个时候老蔡一直年年是优秀,上面也有很多的考核和要求了,一刻也不能放松。
  最关键的当然还是老蔡的心态此时已经完全变了,是啊,教了差不多10多年了,老蔡虽然付出了很多,但同时也获得很多的荣誉以及附近这一带的尊重,对于这些学生和家长也有了很深的感情,还有那满分的工分,以及稍微可以放松一下的寒暑假,老蔡觉得有一些满足了,更何况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爹了,说白了就是已经在农村生根发芽了,不想再过分的去折腾了,只要共产党的政策不变,教一辈子的书这样下去还是可以的,至少在农村是中上等人家了,所以这多方面的原因,老蔡参加高考的补习不是真正的那么拼命,偶尔有个什么打岔,老蔡就放弃了,就这样,真正高考来临的时候,老蔡心里是一点底都没有,不管怎样,这一年的冬天,停了10多年的全国高考还是来了,参加人数之多,盛况空前的规模,考场上的那个热闹,老蔡是见识过了的,而且老蔡在考场上还见到了自己的学生大牛,一起参加高考。。。。。。
  考试这一天,天还没亮,玉桂起了个大早,特意跟老蔡煮了几个荷包蛋,用一块一小红布条子包着,放进老蔡的书包里,满怀希望的送老蔡出了门,那个虔诚那个期望,老蔡估计压根儿都没想明白当初玉桂的那个满怀期待的眼神的。不说别的,就说那块小红布吧,还是玉桂在回娘家史家庄的时候,亲自偷偷的去父亲的坟前磕头作揖给求回来的,在赵家湾村头的那棵老樟树底下也是祈祷过了的,至于老蔡的亲生母亲大脚女人的坟前,玉桂的眼泪不知道流了多少,连门前那青山河月亮湾的深水潭,村里的土地神的神龛,玉桂也没放过,真可谓殷殷期盼、用心良苦。
  当时的高考好像是分为文理科的,老蔡文革前学的是理科,恢复高考后,老蔡理所当然还是报的理科了,一共好像有四门课,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外语专业好像才加考外语。老蔡文革前是学了外语的,好像学的是俄语,但这次考试不考外语。
  考试是结束了,老蔡一回来,玉桂就连忙问考得怎样,老蔡说一般,特别是数学和理化,有很多都忘记了,好多题目几乎不会做。老蔡这一说不打紧,把玉桂倒是急坏了,问他有没有把握,老蔡说是说不好,看运气,于是,玉桂总是抱着很大希望似的等着分数出来。。。。。。
  没多久老蔡的分数终于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然后又是漫长的等待分数线的划分,经过两个漫长的等待之后,老蔡的命运最终还是没有改变,好像差了10多分,老蔡倒是没有什么感觉,最多只是有些遗憾,但毕竟好像是在意料之中的事,但对于玉桂来讲,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玉桂是抱了很大的希望的,这个善良、要强的女人,虽然自己没读过书,没进过一天学堂门,但对于功名的那种欲望,特别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种极有可能成就功名的事,终于是被自己的男人给彻底放弃或者糟蹋了,玉桂前所未有的那种绝望,有时候都对老蔡恨铁不成钢,终于是伤心至极,不由得号啕大哭起来,玉桂一点一点地哭诉着自己的苦命,首先是碰到了个后来婆子,对自己不好不说,还百般刁难,然后是连续生了三个孩子的痛楚,再就是生产队那种没日没夜的超劳动强度的折磨,偶尔也有赵家湾的女人的歧视和欺负,让玉桂是想一阵就伤心一阵,伤心一阵就哭诉一阵,最后把所有的怨气都算到了老蔡的头上,说是千不该万不该,真是不该嫁到这个鬼地方来,真是不该找了个小户小姓,真是不该找了个假读书的老实坨子或者是书呆子,听后无不让人动容。
  老蔡只是默不作声了,任由着玉桂发泄着,毕竟自己就那个能耐了,考不取大学那有什么办法,反正自己好像是尽力了,考试也是绝对公平的,谁有本事谁考上,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当着自己的民办教师吧,好歹总还算是个知识分子的。不过赵家湾的人这个时候已经不那么想了,因为老蔡没考上大学嘛,说不准是个水货,特别是那老蔡的学生大牛,更是有点瞧不起老蔡,“还当什么老师,我看连我都不如,考得比我还少”。
  你说气不气人,难怪人家叫他大牛了,真是个大水牛,说起话损起人来,毫不含糊,何况还是自己的恩师呢。
  这就是老蔡的高考,十年文革后恢复的第一个高考就这样被老蔡浪费了,老蔡也是无奈的回到了他的照常的艰苦的教书育人当中,坚持着自己认为还能够坚持下去的教书生活了。




41 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正儿八经的全国性的公平竞争的高考,老蔡确实是没有考好,没能考上,以至于老蔡破罐子破摔了,第二年夏天的第二次高考,老蔡更是懒得参加了,玉桂是怎么动员,老蔡都干脆不干了,彻底死了心,一条心去教他的学生,没什么非分之想了。最多是看哪一天,时来运转,上面会不会来个民办转公办的指标,把老蔡给转正了,也吃上国家的粮食,老蔡就算是修成正果、功德圆满了,老蔡也就心满意足了的。
  玉桂见老蔡确实死了心,八头牛也拉不回的决心了,也就彻底放弃,只好认命了,也许这东西上辈子都定好了的,跟她玉桂没什么关系,只有老老实实种庄稼的命,那就算了呗,自己大字不识一个,何必强求别人呢。但对于老蔡的教书,玉桂是隐隐约约感到有些不对劲了,毕竟女人天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