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之贾赦 >

第96章

红楼之贾赦-第96章

小说: 红楼之贾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紧接着,贾母史氏病倒了,她的年纪虽然不轻了,可是身体一向不差的,所以众人也只当是平常的病症,请了太医,抓了汤药,吃上几顿,好生地照顾着,也没有太过在意。

    可是史氏的这次病症却是来势汹汹,没几日的功夫她整个人就病的起不了身,下不了床了。

    这个时候贾府上下才算是重视了起来,请了已经不出诊的王君效老爷子出手,调整了药方,这才算是稳住了病情。

    作为老太太最疼的儿孙,贾政回到了府上,元春则衣不解带地守在了老太太的病榻前,比谁都精心,惹的不少人感慨。

    至于贾政,虽然回来了,可他也不是个会伺候人的,在府上忙着吃吃喝喝的,毕竟这里的伙食可比庄子上强多了。

    史氏前前后后地在病床上躺了两个多月,并未见好转,贾府众人这才算是接受了老太太不行了的事实,悄然地备下了后事需要的一切。

    起初是元春在伺候老太太,后来贾敏将林府各项事宜交给了儿媳妇,自己回到了府上,和元春一起照顾老太太。

    史氏虽然病着,可意识却是清醒的,自然是知道儿孙的作为的。

    这一日,她说要是荷叶莲蓬羹,景氏急忙地打发人去库房找模子去了,太医已经说了,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用什么用什么了,吃喝上自然是会各种满足的。

    吃了小半碗的荷叶莲蓬羹,史氏的精神难得的不错,可是众人心下一沉,完全没有欣喜之色,贾敏已经忍不住地要哭出来了。

    “敏儿,别哭,迟早都有这么一日的,我瞧着这样也挺好,至少儿孙都在身边,我也没有什么遗憾。”

    史氏环视了一圈儿屋子里,除了嫡长孙贾瑚之外,还真是都在的。

    “老太太……”

    “母亲……”

    贾赦带头跪了下去,其他的女眷晚辈们忙不迭地齐齐跪倒在地。

    “老大,虽然你不待见我,可到底你还得为我披麻戴孝!”

    史氏丝毫不遮掩自己的恶意,瘦的颧骨高高凸起,看上去有几分似鬼魅。

    “……”

    所有人都很是无语,这老太太果然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二是个没出息的,这一辈子最大的本事就是有了珠儿这么个出息孩子。至于元丫头,你现在这样很好,人一辈子最要紧的是看清自己,你如今过的自在就好。”

    “敏儿女儿双全,夫君敬重,我儿有福。”

    “母亲……”

    贾敏泣不成声,若不是黛玉在旁边扶着,只怕早就撑不住了。

    “不哭,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

    史氏虽然对着老大是毫不遮掩的讽刺,可是对着贾敏,慈和至极。

    许是说的急了,史氏一口气没换过来,迎来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声,似乎是要将肺腑都咳出来一般,令人揪心不已。

    元春喂了她半口的温水,这才稍好些。

    “我的私房,除了敏儿三成之外,其余的都给孙辈,老大家的,包括太子妃,个人的东西我都让人分好了,待我走后直接去库房抬吧。老二家的孩子多,珠儿和宝玉多分些,其他的几个少分些,女孩儿以后做嫁妆,男儿就是安身立命的本钱了。”

    想不到她还有这份儿慈心,贾赦倒是无所谓,王氏和贾政最为欢喜,毕竟二房的人口多,负担重,单单是嫁娶就能让人愁坏了。

    没个顶事儿的男人,王氏也不想让儿子太过劳累,二房的事情基本上都压在她的身上,如今有了老太太的这笔私房,王氏总觉得心情好了很多。

    “就这样吧,其他人出去,老大留下,我有话要说。”

    众人面面相觑,然后悄声地退了出去。

    贾赦对于这老太太也是心情复杂,等所有人都退出去了之后,史氏才扣扣索索地从自己的床头匣子里拿出了一个锦盒,交给了贾赦,然后半靠着阖上了眼睛,看都不看贾赦一眼。

    贾赦没着急着打开,半天了发现她似乎是没有什么交代一般,手里捧着匣子走了出去。

    史氏想想老大看到那些东西时的表情,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来,却不带温度。

    当天夜里,史氏病逝在女儿怀中。

    至于史氏给贾赦的那个锦盒到底是什么,谁都不知道,永远都不会知道的。

    史氏病逝,因着府上早有准备,倒也不乱,贾府上下告假,皇帝准了,为难的就是贾瑚回不回来的事情了,他毕竟是嫡长孙,按规矩是要为祖母守孝三年的,可是现在与鞑靼人的战事正处于紧张关头,贾瑚能否回来就要看皇帝的意思了。

    皇帝也为难啊,孝道大于天,这便是两难的选择。

    不过最后还是景旭做出了决定,让贾瑚回来,过犹不及。

    他信任贾氏,自觉地能驾驭这些人,可是别人不一定是这个想法,现在的贾瑚什么都有了,也该回来了。

    至于和鞑靼人的战争,不可能只是贾瑚一个人的功劳。

    战争是人的战争,是钱粮的战争,是国力的战争,所以他不着急。

    贾瑚回京,看着黑黝黝的他,还真没有人能将这人和玉面将军的诨号联系起来,可是身上的那股子肃杀气还真是让人屏了气息。

    贾瑚的长子看着眼前这个陌生人,小脸绷的紧紧的,不敢上前。

    “先回府换衣服吧,去给老太太上柱香。”

    虽然贾瑚紧赶慢赶,可还是没有赶上送老太太最后一程。

    史氏的灵柩停留在铁槛寺,就是在等着贾瑚回来,然后送去金陵。

    至于以后,他死了之后就不送回这金陵了。虽然祖籍金陵,可他却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完全不想离了这里。

    史氏去了之后众人在按着她留下的清单清点库房时才知道这位的私房到底有多丰厚了。

    说实话,完全比府库要有钱的多。

    老太太想的的还挺周到,几乎每个孙子孙女儿,包括庶出的都有,这基本上就算是对着儿孙们以后的保障了。

    不过谁也没想都的是,她留给元春的东西最多,自己的首饰除了贾敏之外,剩下的都给了元春。

    这是她应得的,别人也没意见,有意见的也在贾赦这些日子的低气压中憋着了。

    况且,元春这一辈子吃喝都在府上了,以后这些东西,指不定最后是谁的呢。

    有活泛些子的诸如探春之流,往元春那儿跑的可比以前勤多了,元春人精子一样的人物,如何就看不出来这些人的这么点儿小心思呢?

    不过是装作不知道,不揭穿也就是了,都是孩子,她又何必呢?

    带着一种长辈的慈和的元春如今魅力十足,没多久这几位本来抱着其他心思的孩子们就成了元春的崇拜者,尊敬着,喜欢着这个姐姐了。

    可惜的是,她除了黛玉和贾琏所出的大姐儿之外,其他的妹妹子侄们都淡淡的。

    宝玉的东西王氏都替他收着,她的私房这些年扣的紧,虽然有不少,可是将来这些都是老大的,他要养着元春和宝玉俩,不补贴老大,王氏怎么能忍心?如今的王氏还在担心另一件事,那就是分家。

    毕竟老太太已经走了,三年后贾赦若是要分家的话,二房还真是没有任何的理由再赖在荣国府了。

    分出去,和那些穷酸族人们一样靠着族中给的那点子出息过日子,王氏想想都发愁。

    可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毕竟可没有一辈子不分家的兄弟。

    也许有,可是这里头却绝对不包括贾赦兄弟就是了。

    她最是知道大房到底和有多厌恶贾赦的,所以这真是分家的话,二房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

    可是王氏也说不出来让大方不分家的话来,这些年大房虽然厌恶丈夫,可是对于自己,对于几个孩子,人家已经是仁至义尽,尽到了责任了。

    王氏的忧心在贾珠与元春看来完全不值得一提。

    “太太,其实早点儿分家才好,而且我们主动提的话更好,等老太太烧周之后儿子就会提出分家了,这样的话,彼此之间能多留点儿余地,多几分情分,日后即便是儿子有了麻烦,大伯也好帮衬的。”

    听着长子之言,王氏也知道挺有道理的,可还是下不了决心。

    “再等等看吧,总得老太太三周之后再说。”

    这是她心理预期最快的分家时间了,

    “也好,正好趁着现在不忙,儿子先寻摸宅子,一大家子,搬出去总得有个大院子,尽管不能和国公府相比,五进总得有,而且需在内城,这样的宅子可不是价钱的问题了,而是有价无市。两年多的时间倒也够了。”

    贾珠对于这个处处为自己着想的母亲他很尊敬,很大的程度上也愿意与她商量,听她的意见的。

    “好,如果为难的话就去求了你大伯,他不会嫌你麻烦的。”

    王氏理所当然地吩咐道。

    听着她这话,贾珠更是坚定了要搬出去的决心了。

    贾珠的小动作和小心思瞒不过贾赦父子,他能有这个心思,贾赦觉得很欣慰,好歹地自己拉拔了这孩子一回,跟亲儿子没差,他出息能干了贾赦当然高兴。

    他也没想过要养着老二一家子一辈子的,不过也没这么快就分家的打算,总得先将小一辈的嫁娶完成了再说。

    二房还有三个儿子,两个闺女没成家呢,年纪这都差不多,三年后基本上也都差不多了。

    听了父亲的安排之后,身为长子的贾瑚持赞成意见,二房负担重,又有那么个二叔在,遭罪的只有贾珠,这个弟弟从小爱黏着自己,他当成是嫡亲的兄弟的。

    而且上次父亲出了意外之后也是他稳住了府上,精心照顾父亲的,比起愣头青的琏儿强了不知道多少倍,这样的一个好弟弟,他怎么能不心疼他?

    “我同意您的意见,最好就是一起地分家,直接一步到位,也省的累着了珠儿,分开了各过各的,即便是帮衬,到底有限,您觉得呢?”

    贾瑚对着贾赦建议道。

    “让我想想,左右不急,你去账房上支上三万两银子给珠儿,让他寻摸好一点儿的宅子,别委屈了那孩子。”

    贾珠在拿到这银票之时,很没出息地哭了一鼻子。

    “别担心,也别怕,以后我们兄弟齐心,总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你被人欺负的。”

    这算是承诺了,贾珠虽然感动,可也不好意思厚颜之人。

    “大哥,我只是不愿意离开伯父,并不是不想分家。”

    听着他这话,贾瑚哭笑不得,这也好办啊,分家不分府可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吗?

    “不行,还是分家吧,迟早有这么一遭的,早点儿分我早点儿适应。”

    贾珠想想,迟早还是要分的,早点儿搬出去也好,让伯父减轻些负担。

    “老爷说了,最快也是三年后的事情了,你也别着急,宅子也慢慢找,总要找上合心意的,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尽管开口。”

    贾瑚完成了任务,剩下的就让贾珠自己看着办了,也算是锻炼了。

    安葬了史氏之后,贾府就安静下来了。

    贾赦将史氏留下来的那个锦盒一起地埋在地下,再也没有人知道那个秘密了。

    史氏想说什么?他一点儿也不关心。

    送走了史氏,府上贾赦继续守孝,贾珠,贾琏夺情,两个小字辈儿的成了贾府的两个上班族。

    贾珠的岳父李守中高老还乡,带着子孙回金陵去了,皇帝没有挽留,让这个疑似墙头草的人物回去了。

    李守中如今悔不当初的同时又在庆幸,得亏自己这是有个强力的亲家,不然的话,想想当今的手段,他不心寒才怪。

    贾珠带着妻儿去送李守中一家回乡,听着他明示暗示地让自己多在太子面前提携李家时,贾珠的脸色就有些不好。

    这都叫什么事儿啊?

    最后还是李纨看出了丈夫的不悦,制止了父亲的言语,谁知道这场送别宴会闹成什么样子。

    李家虽然是书香之族,可作为族长的李守中迂腐至极,将女儿看的太轻,与李家相比,贾府的姑娘们简直就活在天堂的。

    贾珠虽然心疼妻子,可到底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他也不好再追究,不过内心到底是有些不喜的。

    现在听了这话,能高兴才怪,得亏以后不会多往来了,不然还不知道得憋屈多久呢。

    送走了李家,轻松了的只有贾珠,李纨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神思不属的,显然是在担心离开的父母。

    人之常情,贾珠也不强求,索性地随她去了。

    其实李纨也不过是在偶然闲下来之后才会有这样的反应,平常她忙着照顾丈夫孩子,哪儿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胡思乱想?

    时间过的很快,史氏三周之后,贾府出孝,国公府难得的热闹了起来。

    贾赦并未现出现在众人的面前,一切都是贾瑚带着两个弟弟的接待的。

    对于贾赦的心思,孩子们已经明白的不能再明白了,之前也劝阻过,现在倒是已经可以接受了,既然他不愿意,那就算了吧。

    左右他们兄弟如今已经长大了,可以为家人撑起一片天了,让他休息也好的。

    贾赦的告老折子皇帝已经压了有一阵子了,不过他还是有些犹豫,虽然觉得贾赦这样挺识趣儿是不错,可总觉得心里是有些不痛快的,这人未免也太识趣儿了些,总是让人觉得有些郁闷的。

    到了最后没办法了也就答应了。

    贾赦彻底地成了老太爷了,过上了自己一直追求的生活,看着他成天地瘫在榻上,完全是一副没骨头的样子,张氏有些担心,所以重新地提起了他之前的话题,要带着自己四处走走看看的。

    贾赦想想也有道理,顿时来了兴致,使人打点行装,安排行程,然后离开了京城。

    这一次离开,彻底地远离了京城的风风雨雨,他自己高兴,索性地乐不思蜀起来,去了山清水秀之地住上三五个月,吃喝玩乐彻底地满足了,厌倦了之后就离开此地,去下一处。

    贾赦时常地也会写上一些文字,点评自己的行程,聊聊当地的特色,然后将这些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