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国师贾敬 >

第11章

(红楼同人)红楼国师贾敬-第11章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国师贾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赶着马车开开心心的跟着太爷,一行人到了皇帝赐给贾敬的宅子门口。
  
  皇帝赐给贾敬的宅子位置并不很好,自从开国到现在刚刚才三代,封了不少的爵位,也有了不少的官一代和官二代。开国时封的四王八公以及那时的丞相将军等人,占据了京城里最好的一块地方,交通方便,环境清幽,宅子大,离皇宫也近。就像宁荣二府,主人身上还有爵位,当初挣下的家产还能维持一大家子的日常生活,因此这些宅子并没有被收回去或者卖出。
  
  除了当官的,还有经商的。当然,这一部分人很少能有人住在内城区,京城对于这部分的管制还是很严格的。
  
  因此贾敬作为荣恩伯得到的第一个宅子,虽然也是靠近主干道,但是离皇宫的距离大概是宁府的两倍,宅子也只有宁府的三分之二。
  
  不过宅子是贾敬一个人的,他也不会让贾珍贾蓉那些宁府的人住进来,而且这处地方宅子之间的空地极大,方便以后扩建。
  
  贾敬拿着戴公公给的图纸,跟着侍卫一间间看着。一进门就是正堂,左边是个马厩,右边是仆人院,后半部分是内院,又分成了三个小院子,户型很是方正,布局合理,也没什么忌讳,总得来说还是不错的。
  
  贾敬从醒过来到现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有了房子,有了金子,心情几乎可以用飞扬两个字来形容了。原谅他作为一个世外高人还如此的看重房子和金子,因为在穿越之前,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均价超过三万一平米的江山,不是人人都能消受得起的。
  
  看完了宅子,贾敬和侍卫各回各家。
  
  李顺今天高兴,将原本赶车的马夫撵到了后面的货车上,他自己拿起了自打十六岁就没摸过的马鞭,甩的噼啪乱响。荣恩伯府,他过不了多久就又能当上管家了,还是只管太爷一个人的家。
  
  新宅子的门口还没题词,方才侍卫好像说过这事归礼部管,那会贾敬光顾着窃喜了,谁知道他究竟说了什么。但是在那侍卫眼里,荣恩伯荣辱不惊,不管他怎么夸奖,都只是淡淡的一个“嗯”,不愧是宁国公的后人,见过大世面。不过侍卫还是有点后悔,他家里的长辈都对名满整个京城的养颜丹很是好奇,他陪了荣恩伯一路,硬是没找到机会问上一问。
  
  贾敬是一大早被宣进宫里的,这一番折腾下来回到宁府刚好吃午饭。
  
  只是这午饭也没那么容易吃到嘴里,先是贾珍贾蓉和贾蔷三个给他磕头,再下来是宁府的下人。
  
  老天爷,宁府一共七百多人,就算五个人一拨,没一个时辰他磕不完的。谁想的坏主意?存心不让他好好吃饭么。
  
  于是大约磕了五六拨人的样子,赖升还在喊:“赏五百钱。”的时候,贾敬起身直接走了。
  
  看着他爹远去的背影,贾珍有些恼羞成怒,因为这招儿是他想出来的。不知怎地,自从贾敬从玄真观回来,虽然还是冷冷的不爱理人,不爱说话,但是贾珍本能的感到了危机感,再加上他爹似乎又有被重用的趋势,所以他无比渴望能跟他爹的关系缓和一下。
  
  或许骂他一顿也成,至少别这么不说话就走了。
  
  嘴角微微上翘,尤氏借口去安排饭先走了,贾珍一脚踢在贾蓉屁股上,直接将人踢了个踉跄。“不争气的逆子!”
  
  饭吃到肚里,贾敬心情稍微好了些。在他的一再强调下,这饭吃的让他总算觉得自己长牙还有用了。看着贾珍也觉得稍微顺眼了些。
  
  “府上一共多少下人。”吃完饭,两父子端着清茶消食,贾敬问道。
  
  “七百多。”贾珍想了想,“具体记不得了。”
  
  贾敬把茶杯放下,手还搭在杯子上,说:“就算七百好了,五人一拨,一共要磕一百四十次。”
  
  贾珍这么大年纪了,早已过了能用“懵懂”二字形容他此刻脸上的表情的时候。现在的他,只配得上“无知”两个字了。
  
  手扶额,贾敬实在是不喜欢和这种什么都要说透的人相处。“算上你和蓉儿两个,方才快到一刻钟的时间只磕了八回。你算算,这一百四十次要磕多久。”
  
  大约要三、四个时辰?得从午时一直磕到申时。这真不是个好主意。
  
  “你也总算不是太笨,还知道先让各院管事的先磕头。”贾敬的语气里第一次带上了点情绪。甭管是好是坏,贾珍总算是将心略略放了放下了一些。
  
  “不过你爹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见的。”话锋一转,贾敬开始说贾珍的不是来。“你看看谁家里那些看马厩、浆洗衣服砍柴烧火的人能见到太爷的?”
  
  贾珍一思量,确实是这么回事。记得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爹中了进士,他爷爷也只让几个大丫鬟合并管事的长随等人磕了头,剩下的人是怎么说的?
  
  一是怕那些人没规矩,没见过世面,怕惊了爷,二来身有不洁,也怕污了爷的眼。
  
  “你只将赏钱发下去就是,灶上多加两个菜,比什么都强。”贾敬扒拉着记忆里那点东西。宁府现任的主人不争气,续娶的尤氏也没管过这么大的家,更何况她手上还没实权,还有管家赖升,当初管管贾珍的小院还行,硬把他扶到管家的位置上,可真是难为人了。
  
  他虽然不敢肯定原主会不会跟儿子讲这些,但是宁府过的好,别把自己作死,他不也少点事儿么。
  
  父子俩说完话,贾敬叫了两个人去会芳园准备药材,后天就是初一了,当初跟皇帝说的义诊什么的也该开始了。
  
  贾珍则去了尤氏的小院,将父亲的意思一转达,同时感叹了一句:“当初只知道袭爵是个好事,没想到管家也有这么大学问。”
  
  尤氏的脸色顿时变得不好看起来。不过没等她准备好说辞,贾珍头一扭,又去了佩凤屋里。
                      

☆、十七

  没多时便到了义诊的日子,贾敬选了宁府一间不好不坏的药堂,也没事先宣传,估摸着一天不会超过二十个病人。除了他,还有药堂原本的两个大夫一起出诊,不过老太爷亲自上阵,那两个就只有打下手的份了。
  
  毕竟用的药材是御赐的,义诊也是禀过了皇帝。
  
  贾敬到药堂有些早,还没开始营业。这次他只带了玉山出来,李顺被他派去采买下人了。偌大的一个荣恩伯府,除了内务府派来看门的几个人,连个扫地擦桌子的都没有。贾敬又不打算用宁府那帮子被养刁了的下人,只得一个个买了。
  
  贾敬从后门进去,玉山麻利的拿着皇帝赏的茶叶,又拿了滚烫的开水沏好了茶,给贾敬摆到了左手边,又拿了纸笔砚台等物放在右边,袖子一卷,开始磨墨了。
  
  茶还没泡好,就见药堂里的一个学徒急匆匆跑过来,说:“太爷,门口已经聚集了四五十人了。掌柜的不敢贸然开门,让小的先来跟太爷说一声。”
  
  不仅是掌柜的,小学徒也很是诧异。贾敬虽是宁府的太爷,京中又盛传他修道有成炼丹有术,但是治病救人这种事情,就光拿号脉来说,没个三五年的经验,都不一定能将滑脉诊出来。就算太爷看着再年轻,药堂里的大夫也是忐忑多于信任。因此今日贾敬义诊,那两个名义上是帮手的大夫,都是做好了给病人看第二次的准备的。
  
  现在门口一下子聚了这么多人,掌柜的压力更大了,他甚至私底下差人去了宁府其他的几间药堂,看能不能再找两个空闲的大夫以备不时之需。
  
  贾敬也愣了,说:“既然这样,你带我先去看看。”
  
  这一看就看出问题了,这四五十人里真正来看病的不过三五人而已,其余的虽然都穿着浆洗得已经发白的粗布衣服,但是一个个身材浑圆,面色红润有光泽,衣服半点污渍也没有。
  
  这些人,肯定是冲着他的丹药来的,这个机会可得好好抓住。
  
  “你去跟掌柜的说,让过半个时辰再开门。”贾敬吩咐道,之后又拉着玉山细细嘱咐一遍,才在心里默念和尚道士的名字,将两人唤了出来。
  
  别说,这两个勉强说是仙人的和尚道士还是挺听话的,这次出现,两人身上收拾的干干净净,和尚头上的头发也长出来了,道士原本脸上有块疖子也长好了,贾敬点点头,总算能放心让他们办事了。
  
  贾敬提笔写了张单子,问道:“你俩还能将这个复制几份?”
  
  和尚虽然疑惑这种不过举手之劳的事情,仙君为何不自己做了。但是转念一想,仙君原本居于三十三天之上,伺候他的仙人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比他俩法力雄厚,仙君自然是不用自己动手的。况且仙君答应提拔他俩,这会正是献殷勤的时候。
  
  于是和尚大手一挥,只见那纸张金光一闪,顿时从一张变成了一摞。
  
  “嗯。”贾敬面色淡淡的点了点头,说:“不错。”心里却想,刚才和尚施法的时候,他莫名的觉得经络里精气流转,仿佛要是他做起来,要比和尚轻松得多,也要容易得多似的。等到晚上没人的时候试一试。
  
  和尚见仙君夸他,开心极了,只恨不得再变个十摞八摞出来。
  
  药堂还没开门,玉山得了贾敬的吩咐,打开侧门出去。门口的人见到侧门打开,也不拥挤,只是相互看看,使了使眼色。
  
  李大人,门开了,您还不上去?
  呵呵,张大人,您早上来的可比我早得多了。
  
  玉山手上拿了一叠小纸片,说:“今日大人义诊,只有二十个名额,大家排好队,到我这儿来领号码。”
  
  没错,贾敬想的就是发号,想他第一个病人是五皇子,第二个病人是皇帝,接下来的自然不能太落了架子。义诊还好说,可今天来的有九成都是朝廷官员和富商,自然不能都看了。
  
  要说贾敬这个职业,原本就是服务于有钱人的,他自然是把有钱人的心理摸得透透的。首先得清高,找个什么一月只看一回风水,或者最近不利出行的理由,再不济还可以说什么行程已经排到下半年了,现在预约得等六个月,至少得让人约个三四次才能出面。一来是显得他生意好,二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人趋之若鹜。
  
  第二又不能太清高,要是遇到什么特别有钱或者特别有权的,逼急了人万一来横的呢。那个时候就得适时的松松口,说什么本来是不打算看的,但是您面相和善,给您看看病是积阴德。这话人人都爱听,也因此,贾敬的生意一直都不错。
  
  玉山开始发号了,这会没人谦让了。原先使眼色,现在是使眼刀了。
  
  呵呵,张大人,您不是不着急吗?
  您这不讲笑话么,我要是不着急,早上来那么早干嘛?
  
  号码很快发完了,玉山点点头,说:“我家大人说了,再过一刻钟开始,一个一个进。”
  
  玉山刚要转身,袖子被人拉住了。一个看着跟他家太爷原先差不多年纪的老头问:“这位小哥,我们这些没排上号的怎么办?”
  
  微微一笑,玉山道:“大人每月初一看诊,您老人家下月早点来就是了。”
  
  那老头刚想再说些什么,玉山道:“我还得去准备东西,可不能耽误了大人看诊。”
  
  这下可是那老头的袖子被拉住了,老头回头一看,得,拉住他的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只得罢了。
  
  玉山转回大堂,手还有些微微发抖,外面那些可都是朝廷命官,平常见了都得磕头的,碾死他跟碾死个蚂蚁似的。今儿看着太爷的面子,全都求着他。可真是……太难形容了,玉山想了半天也没找到个词儿形容自己的心情。
  
  过不多时,大门开了。
  
  贾敬坐在最中间,面前摆了张桌子,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拿屏风隔出的小间。
  
  头一个进来的人看着跟原本的贾敬差不多大,只是整个人要圆润许多,脸上红光满面,隐隐的还有点反光。贾敬献丹药的时候见过他。贾敬出宫的时候刚好他进宫,戴公公对这个人态度很是恭敬,想必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不仅如此,在原主的记忆里也有这个人,姓李,当时是户部的郎中,正五品。现在怕是又高升了,能见到皇帝,至少也是正三品。
  
  贾敬指指他面前号脉用的垫枕,说:“李大人,请。”
  
  李大人将手摆在枕垫上,一言不发。他今天来多半是试探,皇帝对这个人赞不绝口,说吃了丹药之后神清气爽,但是当日被落了面子的太医跟他又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关系。
  
  李大人自然不会跟皇帝对着干,但是小小的找茬还是做得到的,所以他一言不发,看贾敬准备怎么办。
  
  “大人今日早起之时可有感觉身体僵硬?头晕目眩?”年纪大了这些毛病都有,刚才把脉,这人吃得又多又荤腥,高血压高血脂,可能还有点高血糖,再加上平时不活动,不过在门口站了小半个时辰,额头就冒汗了。号了脉之后,贾敬就更加确定了。
  
  这人左手寸关处血管隆起,脉弦而细,一摸就是高血压的脉象。
  
  李大人点头的幅度稍微有些小,显得很是矜持。
  
  贾敬虽然不晓得他跟太医的关系,但是十几年跟人打交道下来,对他的心理也知晓一二,无非就是拉不下面子之类。于是贾敬笑的很是和蔼,说:“您随我进来。”
  
  李大人跟着贾敬进到了用屏风隔出来的小间,和尚已经在里面等着了。当然现在叫和尚已经有点不恰当了,毕竟头发都长出来了。
  
  隔间里一张软榻,一个小茶几。李大人在贾敬的示意下躺到了软榻之上,贾敬将李大人的耳朵一捏,用银针在耳尖上一刺,放了半滴血出来。
  
  李大人只觉耳尖一烫,刚想发火,但是头似乎没那么晕了,笼罩在脑子里的迷雾似乎也消失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