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论衡全译 >

第135章

论衡全译-第135章

小说: 论衡全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贤了。

  【原文】

  52·11狱讼有是非(1),人情有曲直,何不并令屈轶指其非而不直者,必苦心听讼(2),三人断狱乎(3)?故夫屈轶之草,或时无有而空言生,或时实有而虚言能指。假令能指,或时草性见人而动。古者质朴(4),见草之动,则言能指;能指,则言指佞人。司南之杓(5),投之于地,其柢指南(6)。鱼肉之虫,集地北行,夫虫之性然也。今草能指,亦天性也。圣人因草能指,宣言曰:“庭末有屈轶,能指佞人。”百官臣子怀奸心者,则各变性易操,为忠正之行矣。犹今府廷画皋陶、觟■也(7)。

  【注释】

  (1)狱讼:诉讼,打官司。

  (2)原文校注“讼”字上“一有狱字”。

  (3)人:据《说文解字》卷七上“叠”字引扬雄说,应改为“日”字。三日断狱:传说上古司法官断案后,还要等三天才定案执行。参见《说文解字》卷七上“叠”字引扬雄说、《国语·齐语》。

  (4)质朴:这里指思想单纯。

  (5)司南之杓(biāo标):古代一种辨别方向的仪器,原理与指南针相同,用磁铁制的小勺放在方盘上,勺柄指南。杓:古代指北斗柄部的三颗星。这里指勺柄。

  (6)柢(dǐ底):柄。

  (7)■:当作“。。”。本书“虒”旁,多坏作“虎”。下文“■”字同此。觟。。(xièhì谢志):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羊,能用角去抵触有罪的人。

  【译文】

  打官司总有对有错,就人的情理来说也有理亏与理直,为什么上天不让屈轶直接指出那个有错而理亏的人,而一定要费尽心思去听取双方的申诉,判决以后还要等三天才定罪呢?所以屈轶这种草,或许根本没有而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或许真有这种草而捏造说它能指出佞人。假定这种草能指人,也可能是这种草生来见了人就会动。古人思想单纯,看见能动的草,就说它能指人,能指人,就说它能指出佞人。司南之杓,把它放在地上,它的柄能指向南方。鱼肉腐烂后生的小虫,落在地上后往北爬,这是虫的本性如此。现在草能指人,也是天性如此。圣人因为草能指人,就宣扬说:“殿堂阶下有屈轶,能够指出佞人。”百官臣子中有怀奸诈之心的人,就各自改变品性和操行,变为忠诚正直的品行。好比现在衙门里画着皋陶和觟。。来威吓罪人一样。

  【原文】

  52·12儒者说云:“觟■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1)。皋陶治狱(2),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斯盖天生一角圣兽,助狱为验,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3)。此则神奇瑞应之类也。”

  【注释】

  (1)有罪:指犯有罪行的人。

  (2)治狱:审理案件。

  (3)起坐:一起一坐之间,时刻。

  【译文】

  俗儒说道:“觟。。是一只角的羊,天生就能识别有罪的人。皋陶审理案件,对那些怀疑有罪而难以肯定的人,就让羊去触他,如有罪羊就抵触,无罪羊就不抵触。这大概是天有意生下来的独角怪兽,帮助法官检验疑案,所以皋陶很敬重羊,时刻都要侍奉它。这就是神妙奇特的瑞应一类的东西。”

  【原文】

  52·13曰(1):夫觟■则复屈轶之语也。羊本二角,觟■一角,体损于群,不及众类,何以为奇?鳖三足曰“能”(2),龟三足曰“贲”(3)。案能与贲不能神于四足之龟鳖,一角之羊何能圣于两角之禽(4)?狌狌知往(5),乾鹊知来(6),鹦鹉能言(7),天性能一,不能为二。

  【注释】

  (1)以下是王充本人的观点。

  (2)能:《尔雅·释鱼》:“鳖三足,能。”邢昺疏:“鳖龟皆四足,三足者异,故异其名,鳖之三足者名能。”

  (3)贲(bēn奔):《尔雅·释鱼》:“龟三足,贲。”

  (4)禽:这里指羊。古文禽兽通用不别。

  (5)狌狌知往:参见22·12注(4)。

  (6)乾鹊知来:参见22·12注(5)。

  (7)鹦鹉:俗称鹦哥,经训练,能模仿人言的声音。鹦鹉能言:《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译文】

  王充说:有关觟。。的说法仍旧是重复有关屈轶的说法。羊本来有两只角,觟。。有一只角,形体上与一般的羊有所残缺,还不及同类,有什么神奇呢?三只足的鳖叫“能”,三只足的龟叫“贲”。考察能与贲并不比四只足的龟和鳖神奇,一只角的羊怎么会比两只角的更神圣呢?猩猩能知过去的事,喜鹊能知未来的事,鹦鹉能学人言,这些禽兽天生各有一种本领,不能再有第二种本领。

  【原文】

  52·14或时觟■之性徒能触人,未必能知罪人,皋陶欲神事助政,恶受罪者之不厌服(1),因觟■触人则罪之(2),欲人畏之不犯,受罪之家没齿无怨言也(3)。夫物性各自有所知,如以觟■能触谓之为神,则狌狌之徒皆为神也(4)。巫知吉凶(5),占人祸福,无不然者。如以觟■谓之巫类,则巫何奇而以为善?斯皆人欲神事立化也。

  【注释】

  (1)厌服:厌通“餍”。饱,满足。引申为心服,满意。

  (2)因:借助,依靠。

  (3)没齿:终生,一辈子。

  (4)徒:类。

  (5)巫:以舞降神的人。也特指女巫。

  【译文】

  也许觟。。的天性只能触人,不一定能知道谁是罪人,皋陶想把事情神化来帮助他处理政务,又讨厌判刑的人不心服,就借助觟。。用角触人来判人的罪,意思是让人畏惧它而不犯法,判了刑的人终生不会有怨恨的话。动物的天性各自有所知道的东西,如果认为觟。。能触人就说它神奇,那么猩猩之类都应该神奇了。巫师能知道吉凶,是替人预测祸福的,没有人不是这样看的。如果把觟。。也说成是巫的一类,那么巫有什么神奇之处值得赞美呢?这都是人们想把事情神化以便施行教化。

  【原文】

  52·15师尚父为周司马(1),将师伐纣,到孟津之上(2),杖钺把旄(3),号其众曰:“仓光(4)!”仓光者,水中之兽也,善覆人船。因神以化,欲令急渡,不急渡,仓光害汝,则复觟■之类也。河中有此异物,时出浮扬,一身九头,人畏恶之,未必覆人之舟也。尚父缘河有此异物(5),因以威众。夫觟■之触罪人,犹仓光之覆舟也,盖有虚名,无其实效也。人畏怪奇,故空褒增。

  【注释】

  (1)师尚父(fǔ斧):指吕尚,也称姜太公。参见1·4注(1)。西周初官太师(武官名),又称师尚父。司马:参见9·5注(4)。

  (2)孟津:黄河南岸的一个渡口,在今河南孟津东。《艺文类聚》七十一引《六韬》云:“武王伐殷,先出于河,吕尚为后将,以四十七艘船济于河。”

  (3)钺(yuè月):古代的一种兵器,形状像大斧而略大。旄(máo毛):用牦牛尾装饰杆顶的大旗。

  (4)仓光: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五、《太平御览》三百七及八百九十引《论衡》文作“仓兕(sì四)”,《史记·齐太公世家》亦作“苍兕”,应据改。以下诸“仓光”同此。仓兕:传说是水中的一种怪兽。(5)缘:因为。

  【译文】

  师尚父任周代的司马,率领军队讨伐纣王,到达孟津渡口上,执钺握旗,号令他的部下说:“河中有仓兕!”仓兕是水中的一种怪兽,善于弄翻人乘坐的船。师尚父要借助神力来鼓动将士,想叫他们尽快渡河,说不快渡河,仓兕要祸害你们,这也是重复关于觟。。一类的说法。河中有这种奇异的动物,有时浮出水面扬起身子,身上有九个头,人们又害怕又厌恨它,其实它不一定会弄翻人坐的船。尚父因为河中有这种奇异的动物,就借它来威慑众将士。觟。。能触有罪的人,如同仓兕能弄翻船一样,大概徒有虚名,并没有什么实际效验。人们畏惧怪奇之物,所以就凭空把它夸大。

  【原文】

  52·16又言太平之时有景星。《尚书中候》曰(1):“尧时景星见于轸(2)。”夫景星,或时五星也(3)。大者,岁星、太白也(4)。彼或时岁星、太白行于轸度(5),古质不能推步五星(6),不知岁星、太白何如状,见大星则谓景星矣。《诗》又言:“东有启明(7),西有长庚(8)。”亦或时复岁星、太白也。或时昏见于西(9),或时晨出于东,诗人不知,则名曰启明、长庚矣。

  【注释】

  (1)《尚书中侯》:纬书名。《隋书·经籍志》记载有《尚书中候》五卷,汉代郑去注,已佚。(2)见:同“现”。出现。轸(hěn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3)时:是。五星:指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镇星)五星。

  (4)岁星:参见43·11注(11)。

  (5)轸度:轸宿所在的位置。

  (6)质:朴实,单纯。推步: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

  (7)启明:启明星。天刚亮时出现在天空东边最亮的一颗星,实际上就是金星。

  (8)长庚:长庚星。傍晚出现在天空西边最亮的一颗星,实际上也是金星。引文参见《诗·小雅·大东》。

  (9)昏:黄昏。

  【译文】

  俗儒又说太平之时有景星出现。《尚书中候》上说:“尧的时候曾经有景星出现于轸宿所在的位置。”景星,或许就是五星。其中最大的就是木星和金星。或许那个时候正是岁星、太白星运行到了轸宿所在的位置上,古人头脑单纯不能推算出五星运行的度数,也不知道岁星和太白星是什么样子,出现大而亮的星就说是景星了。《诗经》上又说:“东边有启明星,西边有长庚星。”或许也是再次出现的岁星和太白星。或是黄昏时出现在西边,或是清晨出现在东边,诗人不明白,就叫做启明星、长庚星了。

  【原文】

  52·17然则长庚与景星同,皆五星也。太平之时,日月精明。五星,日月之类也。太平更有景星,可复更有日月乎?诗人,俗人也;《中候》之时,质世也,俱不知星。王莽之时(1),太白经天(2),精如半月(3),使不知星者见之,则亦复名之曰景星。

  【注释】

  (1)王莽:参见9·5注(15)。

  (2)经天:横贯天空。

  (3)半月:半弦月。《汉书》本传未见此事。《北堂书钞》百五十引《东观汉记》曰:“光武破二公,与朱伯然书曰:交锋之月,神星昼见,太白清明。”

  【译文】

  然而长庚星与景星相同,都在五星之中。太平之时,日月分外明亮。五星,与日月同属一类。如果太平之时会另外出现景星,可以再另外出现日月吗?诗人,只是平常的人;《尚书中候》所记的时代,是质朴的时代,都不明白星的运行。王莽的时候,太白星横贯天空,明亮得如同半弦月,假如不明白星的运行的人看见它,就又再会称它做景星。

  【原文】

  52·18《尔雅·释四时章》曰(1):“春为发生,夏为长嬴(2),秋为收成,冬为安宁。四气和为景星(3)。”夫如《尔雅》之言,景星乃四时气和之名也,恐非着天之大星(4)。《尔雅》之书,五经之训故(5),儒者所共观察也(6),而不信从,更谓大星为景星,岂《尔雅》所言景星与儒者之所说异哉!

  【注释】

  (1)《尔雅》:“十三经”之一,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由汉初学者缀辑周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后世经学家常用以解说儒家经义。《释四时章》:当是指《尔雅·释天》。

  (2)嬴(yíng营):通“盈”。有余,旺盛。

  (3)四气和为景星:《尔雅》作“四时和为通正,谓之景风。”引文出自《尔雅·释天·祥章》王充失检,误为出《四时章》。

  (4)着:依附。

  (5)五经:参见25·17注(1)。训故:即“训诂”。解释古文音义。

  (6)观察:这里指仔细阅读认真研究。

  【译文】

  《尔雅·释四时章》上说:“春天万物开始生长,夏天万物兴盛,秋天收获农作物,冬天万物安定宁静。四季之气调和就称为景星。”按照《尔雅》上的说法,景星是四季之气调和的名称,恐怕不是指依附在天空的大星。《尔雅》这本书,是用来训诂五经的,是儒者共同钻研的书,反而不信服它,另外称大星为景星,难道《尔雅》上说的景星与儒者说的景星不同吗!

  【原文】

  52·19《尔雅》又言:“甘露时降(1),万物以嘉,谓之醴泉(2)。”醴泉乃谓甘露也。今儒者说之,谓泉从地中出,其味甘若醴(3),故曰醴泉。二说相远,实未可知。案《尔雅·释水泉章》(4):“一见一否曰瀸(5)。槛泉正出(6),正出,涌出也。沃泉悬出(7)。悬出,下出也(8)。”是泉出之异,辄有异名。使太平之时,更有醴泉从地中出,当于此章中言之,何故反居《释四时章》中(9),言甘露为醴泉乎?若此,儒者之言醴泉从地中出,又言甘露其味甚甜,未可然也。

  【注释】

  (1)时:适时,及时。

  (2)醴泉:这里指及时之雨。《尸子·仁意篇》:“甘雨时降,万物以嘉,高者不下,下者不多,谓之醴泉。”引文参见《尔雅·释天》。“甘露”作“甘雨”。

  (3)醴:甜酒。

  (4)据递修本,“泉章”二字应互倒。文句为《尔雅·释水章》:“泉一见一否曰瀸。”《尔雅》“一见”上正有“泉”字。

  (5)瀸(jiān尖):泉水时流时止。

  (6)槛泉:喷泉。槛:《尔雅》作“滥”。《说文》:“滥,濡上及下也。”(7)沃泉:从上往下流的泉水。悬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