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论衡全译 >

第39章

论衡全译-第39章

小说: 论衡全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巳浜没埃鹦蔷鸵贫巳龅胤剑绻盗耸浜没埃腔鹦瞧癫皇且贫龅胤铰穑炕鹦瞧冉乃蓿蛭妇浜没熬屯巳ィ撬尉肮馗此党鋈浠祷埃鹦腔岢缘粜乃蘼穑恳蛭没岸巳ィ蛭祷岸福藓没坝治藁祷埃鹦蔷突岚捕ㄔ谖恢蒙喜恍卸穑炕蛐砘鹦瞧冉乃奘呛翟值脑ふ祝皇蔷饕赖脑ふ住W游げ恢溃腿衔蔷鹘赖脑只觯阆嘈帕耸浪字脸夏芨卸咸斓乃捣ā;鹦抢肟A舻牡胤剑欢ㄊ撬∏杀纠锤美肟尉肮纠匆膊桓盟溃廊嗽蛩底游さ幕叭肥担尉肮某弦飧卸松咸臁R不蛐硎亲游ぶ阑鹦前丛诵械亩仁『帽纠匆肟匀灰源死聪允咀约旱牟胖牵锼蔷枷嗷ネ迫迷斐傻摹K阑鹦窃诵械墓媛擅恳贫淮我咝牵虼怂祷鹦且贫龅胤剑谑撬尉肮值枚凰辏馐峭ü鹦且贫胤嚼此愠鲅幽甑氖俊U庥肫牍奶访挥惺裁床煌F刖肮侍返溃骸澳愕牡朗跄芨墒裁矗俊碧坊卮鹚担骸澳苷鸲亍!标套踊峒刖肮肮担骸拔椅侍罚骸愕牡朗跄芨墒裁矗俊卮穑骸苷鸲亍!鼗嵴鸲穑俊标套幽徊换卮穑鋈ヅ黾匪担骸耙郧拔铱醇窃诜克蕖⑿乃拗洌鼗嵴鸲穑俊碧匪担骸岸浴!标套油獬觯放苋ゼ刖肮担骸俺甲硬皇悄苷鸲兀堑卦唇约赫鸲!笨蠢醋游に祷鹦且贫胤剑拖裉匪祷崾沟卣鸲谎5乇纠唇约赫鸲吩蛩底约耗苁顾鸲换鹦潜纠唇约阂贫游ぴ蛩邓尉肮苁顾贫<偈龟套硬凰邓窃诜克抻胄乃藜涞氖拢敲雌胩菲燮缘幕卮鹁筒换岜环⒕酢K喂挥邢耜套友胁胖堑某甲樱宰游ひ凰担腿衔幕笆钦返摹?疾臁蹲游な槁夹蜃唷芬菜底游そ补骸熬魉盗巳浜没埃鹦怯Ω靡贫S谑鞘睾蜃牛鹦枪嬉贫说胤健!钡挥兴狄贫龅胤健;蛐砘鹦歉米远肟游ひ源俗魇匝椋鹦侨肥狄贫肟嗽吹牡胤剑廊吮憧浯笏狄贫巳龅胤健U饧绕究湛浯笠贫龅胤降氖浚中楣股龆荒甑氖倜!


异虚篇第十八
  【题解】

  本篇类似《变虚篇》,在于驳斥天有意志能用灾异对君主进行赏善罚恶,君主能行善消除灾异的虚假说法,故篇名“异虚”。

  解释灾异者说,殷高宗时宫廷里长出二抱粗的桑树和穀树,是一种凶兆,象征天要惩罚高宗,由于高宗“修政改行”,结果桑树和穀树死了,远方诸侯来朝,而且,“享有百年之福”。王充则认为:“此虚言也”,于是他举出近十个例子,证明其对每件事,每种灾异都有吉凶两种不同的解说,简直“驳议不同”,自相矛盾。这些荒谬的说法,为什么会“传世不绝”,“到今不能实”呢?王充指出,是缺乏具有特殊才智的人的缘故。至于“桑穀俱生于朝”,王充也认为确实是一种奇异的预兆,而且一旦出现,就如黄河入海一样“不可禁”,“善祥出,国必兴,恶祥出,朝必亡”,是人力无法支配的。

  【原文】

  18·1殷高宗之时,桑穀俱生于朝(1),七日而大拱(2)。高宗召其相而问之(3),相曰:“吾虽知之,弗能言也。”问祖己(4),祖己曰:“夫桑穀者(5),野草也(6),而生于朝,意朝亡乎!”高宗恐骇,侧身而行道(7),思索先王之政,明养老之义(8),兴灭国,继绝世,举佚民(9)。桑穀亡。三年之后,诸侯以译来朝者六国,遂享百年之福。高宗,贤君也,而感桑穀生(10),而问祖己,行祖己之言(11),修政改行,桑穀之妖亡,诸侯朝而年长久。修善之义笃,故瑞应之福渥。此虚言也。

  【注释】

  (1)桑穀俱生于朝:参见7·5注(4)“桑穀之异”条。

  (2)拱:两手合围般粗细。参见《汉书·五行志》、《说苑·敬慎》。

  (3)相:商代官名,相当于后代的宰相。

  (4)祖己:殷高宗武丁时的贤臣。

  (5)穀:上下文皆言“桑穀”,故疑系“穀”字形近而误。

  (6)野草:这里泛指野生植物。

  (7)侧身:这里是形容小心谨慎。

  (8)明:阐明,弄清。

  (9)佚(y@易)民:隐居不做官的人。以上三句参见《论语·尧曰》。

  (10)而(n6ng能):通“能”。

  (11)行:用。

  【译文】

  殷高宗的时候,桑树穀树一齐在朝廷生长,七天就长成两手合围那样粗。高宗召见他的相来问,相说:“我虽然知道这件事,但不能说。”于是高宗问祖己,祖己说:“那桑树穀树,是野生的东西,而现在长在朝廷中,意味着王朝要灭亡了!”高宗感到恐惧、害怕,就小心谨慎地治理国家,思考求索前代圣王的政治措施,讲求敬养老人的道理,复兴频于灭亡的国家,延续中断了世袭权利的贵族世家,起用了隐居的人。于是桑树和穀树消失了。三年之后,远方诸侯通过翻译来朝拜殷高宗的有六国,他终于享受了百年的福分。殷高宗是个圣贤的君主,能感触到桑树和穀树生于朝廷的异常现象,而问祖己,按祖己的话,修改政治措施,改善操行,于是桑树与穀树生于朝的凶象消失,诸侯来朝,在位时间长久。修善的意思诚心,所以吉祥的福多。这是靠不住的话。

  【原文】

  18·2祖己之言,朝当亡哉!夫朝之当亡,犹人当死。人欲死,怪出;国欲亡,期尽。人死命终,死不复生,亡不复存。祖己之言政,何益于不亡?高宗之修行,何益于除祸?夫家人见凶修善(1),不能得吉;高宗见妖改政,安能除祸?除祸且不能,况能招致六国,延期至百年乎!故人之死生,在于命的夭寿,不在行之善恶;国之存亡,在期之长短,不在于政之得失(2)。案祖己之占,桑穀为亡之妖,亡象已见(3),虽修孝行(4),其何益哉!何以效之?

  【注释】

  (1)家人:指老百姓。

  (2)于:疑当在上句“期”之前。与上文“在于命之夭寿”文例相同,可证。

  (3)见(xi4n现):同“现”。

  (4)孝:疑“教”之坏字。上文言殷高宗修行改政,与“孝”无涉,故疑之。

  【译文】

  照祖己的说法,商朝应当灭亡!王朝该灭亡,如同人该死一样。人要死,凶象就会出现;国家将亡,是期数已到尽头。人死与国命终止,人死不能再活,国亡就不会再存在。祖己讲改善政治,对于避免商朝灭亡有什么好处呢?高宗修善操行,对消除灾祸又有什么帮助呢?老百姓出现凶象修养善行,不能得吉祥;殷高宗出现凶象改善政治,怎么就能消除灾祸呢?消除灾祸尚且不能,何况要招来六国朝拜,延年到百岁!所以人的死活,在于生命的早亡与长寿,不在操行的好坏;国家的存在与灭亡,在于期数的长短,不在政治的得失。考察祖己的预言,桑树和穀树在朝廷长出是商朝将亡的凶象,灭亡的预兆已出现,即使修政改行,又会有什么补益呢!用什么来证明?

  【原文】

  18·3鲁昭公之时,鸜鹆来巢。师己采文、成之世童谣之语(1),有鸜鹆之言,见今有来巢之验,则占谓之凶。其后,昭公为季氏所逐,出于齐,国果空虚,都有虚验(2)。故野鸟来巢,师己处之,祸意如占(3)。使昭公闻师己之言,修行改政为善,居高宗之操,终不能消。何则?鸜鹆之谣已兆,出奔之祸已成也。鸜鹆之兆,已出于文、成之世矣。根生,叶安得不茂;源发,流安得不广。此尚为近(4),未足以言之。夏将衰也,二龙战于庭,吐漦而去,夏王椟而藏之。夏亡,传于殷;殷亡,传于周,皆莫之发。至幽王之时(5),发而视之,漦流于庭,化为玄鼋(6),走入后宫,与妇人交,遂生褒姒。褒姒归周,厉王惑乱(7),国遂灭亡(8)。幽,厉王之去夏世,以为千数岁(9),二龙战时,幽、厉、褒姒等未为人也(10),周亡之妖,已出久矣。妖出,祸安得不就?瑞见,福安得不至?若二龙战时言曰:“余褒之二君也(11)。”是则褒姒当生之验也。龙称褒,褒姒不得不生,生则厉王不得不恶(12),恶则国不得不亡。征已见(13),虽五圣十贤相与却之(14),终不能消。善恶同实:善祥出,国必兴;恶祥见,朝必亡。谓恶异可以善行除,是谓善瑞可以恶政灭也。

  【注释】

  (1)师己:春秋时鲁国大夫。文:鲁文公,名兴,春秋时鲁国国君,公元前626~前609年在位。成:鲁成公,名黑肱,春秋时鲁国国君,公元前590~前573年在位。童谣之语:参见10·3注(6)。

  (2)都:都城。有:通“为”。虚:同“墟”。以上事参见《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意:根据文意,疑“竟”字形近而误。

  (4)近:指预言与灾祸应验相距的时间短。

  (5)幽王:《史记·周本纪》作“厉王”,可从。

  (6)玄:黑色。鼋(yu2n元):通“蚖(yu2n元)”,蜥蝎。

  (7)厉王:《史记·周本纪》作“幽王”,可从。

  (8)国遂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进攻西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参见《史记·周本纪》。

  (9)以:通“已”。

  (10)未为人:未成为人,这里是还没有出生的意思。

  (11)余:我们。褒:古国名,也称有褒。姒姓。在今陕西省勉县东南。褒之二君:褒国的两位君主,即褒国姒氏的两位祖先。

  (12)厉王:《史记·周本纪》作“幽王”,可从。

  (13)根据文意,疑“征”前夺一“亡”字。上文“褒”、“生”、“恶”皆迭,可证。

  (14)五圣十贤:形容圣贤很多。却:这里是阻止的意思。

  【译文】

  鲁昭公的时候,八哥到鲁国筑窝。师己取鲁文公、鲁成公时童谣中的话,有关八哥的传言,见如今有八哥来筑窝的应验,就预测说是凶象。那之后,鲁昭公被季平子所驱逐,出走到齐国,国家果然空虚,都城成为废墟,应验了童谣。由于野鸟来鲁国筑窝,师己作出判断,灾祸竟同他预测的一样。假使鲁昭公听到师己的话,修善操行改良政治,具备了高宗的操行,也终究不能消除灾祸。为什么呢?因为有关八哥的童谣已是征兆,出奔他国的灾祸已经成就。可见八哥的征兆,已在鲁文公、鲁成公的时代出现了。根已长出,叶子怎么能不茂盛;水源已发掘,水流怎么能不广阔。这个预言和应验的时间还相距太近,不足以说明王朝的灭亡早就注定。夏朝快要衰亡,二条龙在宫庭中争斗,吐了口水就离开了,夏王用木柜藏起它。夏朝灭亡,传给殷商;殷商灭亡,传给周朝,都没有把它打开。到周厉王的时候,打开来看,龙的口水在宫庭中流淌,化作一只黑蜥蝎,跑进后宫,跟女人交合,终于生下褒姒。褒姒嫁给周幽王,使幽王迷惑混乱,国家终于灭亡。厉王、幽王距离夏代,已经有一千多年,二龙争斗的时候,周厉王、幽王、褒姒等还没有出生,周要灭亡的凶象,就已经出现很久了。凶象出现,灾祸怎么能不成就?吉兆出现,福分怎么能不到来?就像二龙争斗时说的:“我们是褒国姒氏的两位祖先。”这就是褒姒该出生的应验。龙说是褒国姒氏的祖先,所以褒姒不能不生下来,褒姒生下来那么幽王不得不作恶,周幽王作恶那么国家就不得不灭亡。灭亡征兆已经出现,即使许许多多圣贤来帮着阻止灾祸出现,始终不能消除。好坏都是同样的情况:好的征兆出现,国家肯定兴盛;坏的预兆出现,王朝必定灭亡。说凶兆特殊可以用好的操行来消除,这等于说吉兆也可以用坏的政治来消灭。

  【原文】

  18·4河源出于昆仑(1),其流播于九河(2)。使尧、禹却以善政(3),终不能还者,水势当然,人事不能禁也。河源不可禁,二龙不可除,则桑穀不可却也。王命之当兴也,犹春气之当为夏也。其当亡也,犹秋气之当为冬也。见春之微叶(4),知夏有茎叶。睹秋之零实,知冬之枯萃(5)。桑穀之生,其犹春叶秋实也,必然犹验之(6)。今详修政改行(7),何能除之?夫以周亡之祥,见于夏时,又何以知桑穀之生,不为纣亡出乎!或时祖己言之(8),信野草之占,失远近之实。高宗问祖己之后,侧身行道,六国诸侯偶朝而至,高宗之命自长未终,则谓起桑穀之问,改政修行,享百年之福矣。夫桑穀之生,殆为纣出。亦或时吉而不凶,故殷朝不亡,高宗寿长。祖己信野草之占,谓之当亡之征。

  【注释】

  (1)河:黄河。昆仑:昆仑山。古人认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

  (2)播:分散。九河:古代黄河从孟津向北便分为九条河道。

  (3)却:使退却,使倒退。

  (4)叶:根据文意,疑“芽”之误。下文“春叶秋实”之“叶”,亦“芽”之误。

  (5)萃(cu@脆):通“悴”,憔悴。

  (6)犹:根据文意,疑是衍文。

  (7)详:审慎。

  (8)言之:根据文意,疑是“之言”之误倒。

  【译文】

  黄河的源头出于昆仑山,它的流水向九条河道流散。即使尧、禹想用他们好的政治使河水倒流,也终究不可能返回的,河水的流势该这样,靠人的好政治是不能阻止的。黄河的源头不可能堵住,二龙不可能消除,那么桑树和穀树所预示的灾祸也是不能避免的。王朝命数该兴旺,就像春天应当顺变成夏天一样。它该灭亡,就像秋天应当顺变成冬天一样。看见春天小小的叶芽,就知道夏天它会具有粗茎茂叶,目睹秋天凋落的果实,就知道冬天它们会枯萎。桑树和穀树的生长,那就像春天出芽秋天结果一样,它所预兆的事情是必然要应验的。如今即使认真修改政治措施,改善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