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沉睡的上帝 >

第32章

沉睡的上帝-第32章

小说: 沉睡的上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ye。”

    出门等出租车的时候,伍哲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后半夜的两点多。但他现在却没有多少困意,出租车到了以后,他直接上车,给出了冬眠区的地址。

    伍哲之前,只是在网上看过一些冬眠程序。在国内,冬眠需要本人提前数天,正式跟冬眠区申请,冬眠区管理部门还需要核查一下申请人的身体以及财务情况,或者是否被列入国家的禁止冬眠名单。

    但是在荷兰,一切都非常的方便,只要你能给钱,冬眠就像是过去,医生给病人打一针那么简单,甚至在一些极端的冬眠区,还制造出了自动冬眠机——只要人先给自己打几针,包括麻醉剂以及防冻剂之类的东西,然后乘着意识清醒的时候走进冬眠柜,就能自己给自己冬眠。

    但伍哲现在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他只是来到自己居住宾馆所在的医护室,和值班医生说明了情况。

    医生给了他一份电子合同,让他写上冬眠最重要的两个东西——苏醒方式,或者苏醒权授予,以及财产托管。

    伍哲不太清楚这两样东西该怎么填,他拨打了公司控制室的电话,联系了可乐。

    “都填公司的名称吧,”可乐说,“荷兰法律允许把冬眠权利托管给公司,当然,如果你信的过我的话。”可乐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在他这个董事长不在的时候,可乐几乎掌握着全部的权力。

    这句话让伍哲觉得有些……讽刺,——在这个时代,他唯一能够相信的,竟然不是一个人类。

    “你准备冬眠多长时间?”可乐在电话里,听到了医生的声音,“我该什么时候叫醒你。”

    “100年吧……或者你需要我的时候,”伍哲说,他最后看了一眼时间,2149年,12月19日,凌晨3点20分,“再见了,可乐。”

    “再见,伍哲。”可乐说出这句话,伍哲就挂断了。

    医生已经准备好了麻醉剂,在注射之前,最后一次提醒伍哲:“你还有什么要做的事吗?最好想清楚。”医生见过不少像伍哲这样,临时起意来冬眠的人,往往合同都签好了,却发现还有一大堆该做的没有做,该了的事还没有了。

    伍哲问:“一般来说,冬眠的人都有哪些事,也许你可以提醒我。”

    “亲人都交代了?”

    伍哲回想起自己的父母,回想起自己的女朋友,他们如今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伍哲点了点头。

    “有没有养宠物,有没有正在贷款的东西?可能在未来,等你还钱的银行已经倒闭,更可能的,是一张巨额的清算账单。”

    伍哲摇了摇头,他的财务问题已经全部都托管给了可乐。

    医生又想了想:“那……其实这个问题不该问,但我还是要多一句嘴,冬眠的托管人,真正可信吗?”医生看过不知道亲眼见过多少冬眠的故事,富翁把所有财产托管给亲人,等他苏醒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成了穷光蛋。

    伍哲闭上眼睛,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当医生将冰冷的针头刺进皮肤时,伍哲想起自己曾经对着另一个医生,问过同样的,类似的话,而那个医生的回答让伍哲印象深刻:“你说的这种信任,真正存在过吗?”

    在时间面前,有什么东西能够真正可信?

058 咨询() 
陆长青走进门的时候,发现房间里三四个人全都在盯着自己看。除了院长,其他人他都不算认识,只是偶尔见过几面,现在乍一看到,都叫不出名字。

    “你们好,”陆长青笑着打了个招呼,然后看了看院长,“我是不是等你们谈完了再……”

    “不用,陆教授,”来人当中的一位笑着说,“我们就是特意让院长请你过来的,就是要来找你谈谈。”

    “找我?”陆长青仔细看了看眼前的这个人,努力想从记忆中找到对方的身份。但还是失败了。

    院长给在座的几个人都倒了杯茶,然后说:“你们聊,我出去有点事。”

    “先坐吧,教授,”来人说,“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国家智能信息公司的董事长,年平。”

    第二个稍显年轻的人说:“我是总经理,王成岗。”

    第三个女性说:“我是董事长助理,宋初。”

    陆长青还没有反应过来,国家智能信息公司……他这几天似乎接触过这个名词,但不敢肯定。

    对方马上主动解释了:“就是烛火公司,欧文现在还是主要股东之一,但是运营权已经交给国家了,也是他,向我们推荐的你。”

    “推荐我?”陆长青问,“干什么?”

    “作为公司的首席技术顾问,”年平说,“不要推辞,陆教授,这项技术最初,是从你和欧文俩人手里出现的,没有人比你们更了解它。”

    陆长青摆了摆手:“技术是在我们手上出来的是没错,但对我来说,那不过是年轻时的作品,而且在这之后,我再也没接触过。我只是接触过最初阶段的开发,以及原理设计,而这项技术之后的管理,应用,以及商业化,整个过程都是欧文在运营……你们应该也知道,他以前邀请过我,但我没有答应。”

    “我们从欧文那里,听说了你们的故事,你当初离开公司,只是因为担心这项技术可能产生的后果,”年平说,“欧文对我们说过,您是这个职位的最佳人选,我相信他这样的建议是有理由的。”

    年平说的是担心,但陆长青自己知道,他当时是害怕——欧文当时不怕,但是现在……

    陆长青低着头,沉默了一会之后,点头说:“好吧,我没有理由拒绝。”之前陆长青在网上,看到烛火被收购的新闻,就想过可能会有这么一天。

    三个人相互看了一眼,他们都没有想过此行会这么顺利。在叫陆长青来之前,年平已经找了很多关系,如果陆长青坚持不答应,他会考虑动用自己的一切人脉来劝说他。

    但现在似乎都用不着了。

    宋秘书拿出一块平板电脑,上面有拟好的合同,她把平板电脑递给陆长青,顺便说:“陆教授,这是……”

    陆长青只是看了一眼,就把电脑推了回去,直接问道:“先说说你们现在遇到的困难吧,我听完才能做决定。要是在我能力之外的,那我也爱莫能助。”

    王成岗拿出前几天,在烛火公司内部的技术会议上,搜集到的资料,打开这些资料最终结论那块,放到陆长青的面前。

    陆长青仔细看过了结论,然后又从头开始,开始仔细看资料的原文和原始数据——这份资料是烛火公司在几十年的经营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东西。

    其中不仅包括烛火卖出去过多少产品,回收过多少,中间损失了多少,还从使用方那里,得到了几乎所有产品的详细反馈——包括使用方究竟用AI从事什么工作,工作量多大,配置的服务器水准,以及AI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

    在公司最初的时候,因为欧文也不懂自己这种程序具体能干什么——当时他和陆长青刚刚把AI程序开发出来的时候,只是觉得这是一种“智能”程序,但是究竟智能到什么程度,能够从事什么工作,这种智能的稳定性又如何,他们是没有数的。在学校的时候,曾经想把这套系统免费提供给一些小企业使用,用来搜集数据,但没有人接受过他们的建议。

    欧文做成的第一笔生意,是在网络游戏领域,因为当初欧文和陆长青都是玩游戏的,但是他们又都感觉,现有的游戏NPC太过弱智——欧文想到的,最直接简单的,就是让AI去专门负责NPC与人之间的对话。

    最初他的程序是免费供应给游戏方,然后根据游戏玩家的反馈情况收取费用。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玩家发现了这种改变,并通过游戏公司的渠道找到烛火,希望跟烛火买一些程序,自己当作单机的聊天游戏来玩。

    所以最早那一批次的产品,其实是被当作试验性的“电子玩具”被卖出去的,而且价格很低——几乎不足现有5年租价的万分之一!

    但这批产品到了买家那里,立刻被挖掘出了价值——许多玩家开始发现,这种玩具甚至可以胜任他们当前的工作,于是大量的订单朝着烛火蜂拥而来,当时的欧文并没有在销量面前昏头,冷静的考察了市场之后,他选择了终止出售。

    最初的那批产品大概卖出去三四万个,KL3300,也正是那个时候,陆长青从市场上偶然接触到的。这些产品中的绝大多数,后来都成为在黑市上,不断转手的东西,5年的时间到了之后,烛火方面收到了近一半的返货,剩下的一半当中,烛火内部曾经做过专门的调查评估,评估结果是,大概有百分之40左右损毁了,其中包括用户的误操作(很多第一次接触智能程序的用户,会自作聪明的去复制程序,造成的结果就是,所有被复制过的程序,几乎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个功能,然后会在以后行为中,不断去尝试,而每一个新的又会接着尝试——在电脑中,这种连续的复制行为很容易堵塞电脑,让每一个AI不能分配到足够的计算资源不说,还会招致反病毒软件的清除,以及引起后来和反病毒公司达成合作的,烛火公司的注意),剩下的百分之六十被转卖或者逃去了互联网。

    随后欧文开始改变了策略,他通过先前累积的第一桶金,对AI的功能进行了更为详细、专业的训练,当时主要针对的,是最容易想到,也是对智能程序接受程度最大的制造业。

    因为第一批产品的教训,在后来的销售中,欧文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管理策略——以前他为了防止程序自己跑掉,只是编织一套谎言,用类似宗教的手段控制AI的想法。但是在这之后,烛火公司在物理上也采取了保险措施,所有的程序都要跟客户方面签订严格的合同,保证使用期结束后,烛火能够得到顺利的回收,否则对面将承受天价的赔偿责任。

    因为几乎为0的成本,而几乎无限的回报,烛火公司迅速的膨胀起来,创造了22世纪初,一个从不融资,却也能飞速崛起的,高科技奇迹。但让所有人奇怪的是,随着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欧文的商业策略却越来越保守——许多烛火内部的技术人员都跃跃欲试,希望可以开发AI更多,更新的功能,但所有的这些提议,都让欧文一概否决了。

    眼前的这份资料是烛火上一任的技术总监写的,本来是准备呈报欧文,再次建议欧文改变经营策略——因为这位技术总监发现,AI的工作效率,似乎和计算机的计算性能,存在着某种正相关的联系,而不是和之前大家所想象的,跟AI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性质相关——之前烛火绝大部分技术人员都觉得,AI有擅长工作的领域,也有不擅长的领域。

    这位技术总监建议,以后不再出售AI的使用权,而是应该把现有的AI再经过一波筛选,选出工作效率最高,道德感最强的几个,然后赋予他们大量的计算资源,把这些经过“智能化”的计算资源,以分工作量的形式出售出去——就和过去,出租服务器一样,只是在烛火,租出去的将是“智能计算能力”——这种做法,几乎就是将AI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至,而原先需要不断关注的风险问题,也被降到了最低。

    因为这样一来,烛火公司唯一需要关注的,就是计算机中心而已——这个模式就和之前,烛火把AI租给一些大型制造业集团,本质上是一样的。不同的区别只是在于,如果租给对方,对方可以只用一个项目的名义租来AI,然后给它足够的计算资源,去干10个项目的事情,但是给烛火的钱,却只是一件事的钱。

    如果让烛火管着AI,按照干多少事,收多少费来计算,公司的业绩将在这个基础上,提升上去一大截。

    简单的来说,如果把AI比作人,过去烛火只是把按照人头,把人租给别的公司使用,收取使用费。但是新的方法,就是挑几个最能干的,把过去所有人的活都干了,按照这几个人具体干了多少事情来收费——后者的管理更高效,更精确,也能更深入的掌握市场信息。

    年平接手烛火,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眼前这个,究竟是沿袭欧文原先的做法,还是采取报告上,建议的新做法。

    原先的烛火只是一家私营企业,欧文只要有钱赚,就没必要关心其他更多的方面。但是现在,它是一家国有企业,显然后面这种方式更方便国家控制这项技术的风险——但前提是,它得行得通。

059 笼子() 
“从技术原理上来说,这是可行的,但也有坏处,”陆长青说,“其实这种想法在我项目研究的早期,就曾经这样设想过――我们设立一种绝对严格的标准,把孵化池中产生的所有程序,按照这个标准筛选,最后只选出一个最优秀的我们把所有的资源都投放在这一个ai身上”

    王经理问道:“那后来是出什么问题了吗?”

    “严格来说不是什么技术性的问题,”陆长青解释,“只是观念,当初我们都还是大学生,很年轻,脑子里全都是形而上的概念和理想。当时在我和欧文打算用这套算法,是用来产生某种思维形式――我们当时不知道将会研究出来什么,事实上,只要能出来任何成果,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压根就没想到过会成功。

    制造出一个最优秀的思维生命,这是欧文当时的想法――他是信仰上帝的,当然也相信完美。但我是个彻底的无神论者,我只相信所有的生命,包括我们的思维,都是进化的产物,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上帝,按照他自己想象的模样,造出了我们,我们的智慧是大自然的意外――我们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尽可能的模拟这个意外的产生。所以我们当时达成了妥协,只进行某种程度的筛选,但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一概放出孵化池,不根据数量来限制。

    不过后来我们观察制造出的第一批ai,发现被孤立,或者被关禁闭的ai――这是我们当初对ai的一些研究办法,就是不让ai和同类接触交流,或者让他们接触任何信息。发现他们的‘思维模式’,或者说,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