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1章

帝国海权-第1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海权是神圣的,挑战海权是邪恶的,挑战海权的下场是悲惨的。这是一战德意志公海舰队给后人留下的启示。而在这之后,所有新兴国家对海权的涉足都谨小慎微。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国家的发展为什么需要海权?新兴强国又如何从老牌霸主手上得到海权?这对每一个飞速发展的国家都是需要认证思考的问题。架空一段一战历史,希望那巨舰大炮的轰鸣,能带来一点点关于海权的启示。书友群:大洋舰队聊天室群号:
 10655

德国机枪发展史() 
自MG90马克沁机枪装备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以来,德国军队对机枪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摆在德国陆军面前的问题是,在尝试突击队战术时,MG90的重量成为了拖累机枪手的罪魁祸首,德国陆军迫切的需要一种“较轻”的机枪来解决着一问题。

    作为MG90机枪的设计厂商,HK公司自然对这一要求十分重视,他们希望能够继续保持自己在机枪领域的霸主地位。

    然而只是安装了两脚架的设计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它不过是少了一个笨重的三脚架而已,抱着沉重枪身的主射手依然是个拖累,不带三脚架的副射手总不能自己一个人跑在前面,因此这样的设计自然遭到了否决。

    而此时,刚刚加入HK公司没多久的勃朗宁决心研制一款结构和原理完全不同于马克沁的全新的机枪。

    不过也许是因为马克沁系列机枪作为HK公司的拳头产品的影响,勃朗宁设计的新枪虽然在结构上与马克沁完全不同,但是在新枪的外观上,依然尽可能的让其看上去是马克沁机枪的衍生品。

    因此新机枪诞生后,在外观上依然是熟悉的马克沁机枪的方形机匣,但是却采用了气冷枪管和导气式自动结构,并且将原本的拨片式击发机构改成了扳机式。这款机枪被命名为HK1903。

    而这种机枪因为不需要加装冷却水,因此重量大幅减轻,这让HK公司看到将其改装成“轻”机枪的可能。因此取消三脚架,安装两脚架、枪托和提把后,一款重量只有15千克的新式机枪出现了。而且为了进一步减轻主射手的携带重量,原本重机枪的300发弹袋被减少到75发。

    更重要的是,这款轻机枪在零部件上和重机枪完全一致,只需要拆装3个部件就可以实现两种枪型的转换,而重机枪型号上用于安装在三脚架上的部件被取消,由三脚架上的适配器来完成枪身的固定。

    如此一来,在大规模生产上,新枪有着绝对的优势,而15KG的重量,陆军也表示可以接受,因此两款机枪被陆军选中,分别命名为MG3和MG4。

    不过在战争中,随着战争的扩大,前线对机枪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MG4被进一步简化生产,原本做工复杂的木质枪托被取消,而改用钢管+弧形托板的设计。简化了工艺,还与此同时减轻了1KG的重量。

    虽然MG4勉强可以满足一线部队的使用,但是特殊部队依然对MG4怨声载道。

    首先MG4基本只能卧姿射击,其结构对握持行进非常不友好,而且行进间射击也十分的困难,后座力太强也影响了射击精度,一线部队由于火力压制任务对此不敏感,但对特殊部队来说却显得十分致命。

    因此HK公司调整了扳机和握把的位置,并且在前段安装了木制护木,并且安装枪口制退器来降低后座力,这款机枪被特殊部队采用后并命名为MG15。

    当然,MG15依然只是应急产品,相比于MG4战时生产版,它的重量不减反增,15KG对特殊部队来说难以接受,不过德国方面在战时也没有太多的精力研发新机枪了。

    直到战后,一二战的间战时期,德国陆军才开始反思一战中陆军轻兵器使用的经验教训。

    而由于使用中间威力弹的突击步枪开始列装,德国陆军终于找到了解决重量的办法。

    使用中间威力弹的机枪被定义为轻机枪,而使用全威力弹的机枪则被重新定义为通用机枪。

    HK公司在对MG15战时使用的反馈信息上,决定在沿用自动原理的情况下对内部结构进行了全新设计,新枪的质量得到了降低,全枪12KG的重量也被陆军所接受,新枪被德国陆军作为标准通用机枪采用,命名为MG34,并且以此型号衍生出车载/航空用型号。

    而使用中间威力弹的型号则考虑到步兵的使用情况,大量运用塑料部件和铝合金部件进行减重,不过由于研发时间与MG34同步,因此班用机枪也大量借鉴了MG34的设计成果。因此最初的原型枪极像缩小了的MG34。不过再一系列改动后最终定型的班用机枪在外观上和MG34有着较大的差别,而班用机枪型号被采用后,被命名为MG36

    而此后德国陆军的机枪体系基本定型,而MG34和MG36虽然在二战,乃至冷战时期经过多次改进,但是依然作为值得信赖的武器而被德国陆军一直使用

德国海军条约及后条约战列舰发展史() 
反正我也不会写二战,随便编着玩的,真到完本的时候就算提及也未必会按照这个套路来,不过总体上大概是这么个感觉,里面的内容涉及部分剧透。

    时间到了1934年,随着海军条约到约期越来越近,德国海军面临着是否还要续约的考量。

    由于在间战时期对380炮的大型巡洋舰的现代化改装工程中得到的经验,德国海军认为很难在海军条约限制下建造出理想的战列舰。

    因此退出海军条约的呼声比较高,加上日本、意大利、法国也都有这方面的动态,更让德国海军认为续约是非常愚蠢的。

    不过皇帝陛下认为,是否退出海军条约对于德国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德国海军战列舰吨位总额是和美国英国一样的,而且德国也不愿意背上挑起军备竞赛的恶名,因此条约不能退出,但是在战列舰建造方面却可以采用一些下流手段。

    因此要求德国海军立即设计新型战列舰,在海军条约基础上可以适当放宽来达到海军心目中的理想性能。

    于是海军立刻开始了新战列舰的设计。当然,新舰技术指标都不能比原本大型巡洋舰差。

    因此一开始的设计就是在进行全面现代化大改的大巡基础上来设计新舰,除了主炮被要求使用更长倍径的新式380毫米舰炮外,其他指标要求不高,只要求不低于现代化大改后的大巡即可。

    首先,4座主炮塔较为浪费吨位,因此新舰改为3联装主炮塔3座,并且为了缩短装甲带,采用了和英国人纳尔逊级一样的全体前置设计。

    不过立即遭到海军的反对,而理由却是从英国同行那里听来的“纳尔逊那奇怪的造型严重挫伤了水兵的士气”,因此该方案立即废弃。

    重新回到前2后1传统布局后,该舰的装甲带被拉长,不过海军也说了吨位指标可以放宽。因此新舰的设计并没有在节约吨位上花费太多时间,当然,虽说海军并没有要求提高该舰的其他技术指标。

    不过海军设计局依然以假想的英国纳尔逊级的406炮的数据进行了防护上的强化(他们并不知道纳尔逊的406炮是个垃圾)。

    设计完成后新舰吨位超过4万吨,严重超标。不过海军决定继续建造,并且做了在吨位上做手脚的准备。

    按照计划,新舰完工后原定的12座双联装120毫米高平两用炮将会只安装6座,剩下的炮塔座圈全部用钢板焊死。并且,37毫米机关炮仅象征性的安装4座双联装,但是舰上各部位均留好4联装型号的安装位置,20毫米机关炮一门都不装,如此一来,这些未装的高炮和全部弹药将会节约下2000吨左右的吨位。

    并且继续在舰体续航力上做文章,减小载油量和淡水储备量,可以继续节约1000吨左右,如此一来,该舰吨位将会被压缩到3。8万吨左右,勉强过关。

    而且有35年1月就开工新战列舰的法国背锅,德国建造新式380毫米主炮完全没有舆论压力。

    不过随着36年日本退出海军条约,意大利虽然在德国的建议下并不准备退出,但是也提出了必须提高战列舰总吨位,以及战列舰火炮口径的要求,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陷入僵局。

    由于英国方面想要抢跑,所以在35年其实已经选定了14英寸主炮,因此最后不得不同意意大利可以建造装备15英寸级别战列舰,并且战列舰总吨位增加3。5万吨,也就是一艘条约战列舰的条件换取意大利续约。

    同年,德国开始建造2艘自己的超标条约战列舰。

    不过很快,条约规定的日本不在37年续约,战列舰吨位将会被自动放宽到4。5万吨,16英寸口径舰炮开始生效。

    美国方面将装备406毫米舰炮,英国方面也有这方面意向的消息让德国准备开工更强大的战列舰。但是火力配置怎么办?显然不能学美国人那样直接换炮。

    而且放大正在建造的战舰也会导致进度缓慢。皇帝建议,干脆增加一座炮塔以提高火力密度。

    由于原本英美的12门356毫米舰炮的设计也是这一理念下的产物,因此海军觉得,德国海军全部使用380毫米的炮的配置将胜过英国人的356+406的配置,而且这样新舰设计工作将会非常简单

    于是舰体拉长,增加一座主炮塔的方案十分简单粗暴的只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

    不过该舰由于十分简单粗暴的设计导致航速和续航力还不如条约型号。

    海军表示的性能指标不提高可以,但是下降是不能接受的!

    于是再次在该设计上继续拉长舰体,增加锅炉舱。不过防护标准因为原本就是以防护406炮为标准的(因为德国人不知道纳尔逊的炮是个辣鸡,因为很重要所以说两遍),所以新舰防护标准并没有提高。

    如此一来设计速度依然很快,该舰在37年下半年就已经通过了设计方案。并且在38年立即开工。

    不过十分讽刺的是,这级建成后欧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战列舰,根本没有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

    由于海军航空兵早早的搞定了英国人,德国海军看着这两艘耗费巨资的战列舰欲哭无泪。

    最终不得不在皇帝陛下的脑洞下,将该舰………………

    后面就不剧透了

    就说这么多,里面透露的信息够多了。

    大家可以瞎猜了。

    图的话哪里看,我之前时说过的。

维多利亚。路易泽级重型巡洋舰() 
维多利亚?路易泽;德意志第二帝国装甲巡洋舰下水1892

    维多利亚?路易泽号基尔日耳曼尼亚造船厂1890开工1891。6。25下水1892。5。17完工

    玛丽?瓦莱丽号威廉港皇家造船厂1890开工1892。8。11下水1892。6。24完工

    排水量:

    6;663吨空载;6;893吨标准;7;547吨正常;8;070吨满载

    尺寸:长(总长/水线长)x宽x吃水(正常/最大)

    (414。73英尺/410。11英尺)x52。49英尺x(22。31/23。53英尺)

    (126。41m/125。00m)x16。00mx(6。80/7。17m)

    武器:

    4-5。91〃/150mm32。4倍径火炮-88。18磅/40。00千克炮弹;100每门炮

    速射炮安装装甲炮座的旋转炮塔;1891Model

    2双联炮座在艏艉中线,均匀分布

    12-5。91〃/150mm32。4倍径火炮-88。18磅/40。00千克炮弹;100每门炮

    速射炮炮郭炮座;1891Model

    12单个炮座在舷侧均匀分布

    8船体上在炮郭-深海限制使用

    8-1。46〃/37。0mm45。0倍径火炮-1。57磅/0。71千克炮弹;200每门炮

    速射炮甲板炮座;1892Model

    8单个炮座在舷侧均匀分布

    船侧重量1;423磅/646kg

    装甲:

    -装甲带:厚(最大)长(平均)高(平均)

    主体:1。97〃/50mm352。36英尺/107。40m12。14英尺/3。70m

    艏艉:0。79〃/20mm57。71英尺/17。59m8。69英尺/2。65m

    上部:0。79〃/20mm352。36英尺/107。40m8。01英尺/2。44m

    主装甲带覆盖132%正常长度

    -火炮装甲:正面(最大)其他炮室(平均)炮座/输弹机(最大)

    主体:3。15〃/80mm1。18〃/30mm1。18〃/30mm

    第二组:3。15〃/80mm--

    -保护甲板-单层:

    前后甲板:1。97〃/50mm

    首楼:0。79〃/20mm尾甲板:0。79〃/20mm

    -指挥塔前部1。97〃/50mm;后部0。00〃/0mm

    机械:

    燃煤锅炉;联合往复式蒸汽机;

    直接传动;3轴,;16;048指示马力/11;972Kw=21。00节n航程3;200海里在12。00节

    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1;177吨(100%煤)

    人员:

    404-526

    花费:

    £0。700百万/2。801百万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207吨;2。7%

    -火炮:207吨;2。7%

    装甲:1;112吨;14。7%

    -装甲带:439吨;5。8%

    -军备:122吨;1。6%

    -装甲甲板:534吨;7。1%

    -指挥塔:16吨;0。2%

    机械:2;866吨;38。0%

    船体,配件和设备:2;478吨;32。8%

    燃料,弹药和补给:884吨;11。7%

    其他重量:0吨;0。0%

    整体的生存力和适航性:

    生存性(击沉船只所需要的非致命贯穿炮弹):

    5;753磅/2;610K千克=55。95。9〃/150mm炮弹或者0。9鱼雷

    稳性(如果低于1。00为不稳定):1。30

    稳心高3。0英尺/0。9m

    横摇周期:12。7秒

    坚固性-作为火炮平台(平均值=50%):100%

    -反冲效应(如果反冲效应大于1。00):0。51

    海船质量(平均值=1。00):2。00

    船型特征:

    船体有一个平甲板;

    一个普通船首和巡洋舰形船尾

    方形系数(正常排水量/水线长。宽。吃水)):0。550/0。558

    长宽比:7。81:1

    ‘船长的自然速度:20。25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49%

    调整(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50

    首舷角(船头朝前为正):10。00度

    船尾外伸:0。00英尺/0。00m

    干舷(%=甲板长度所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