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111章

帝国海权-第111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日本想要彻底击败清国,他的国力还做不到,而且无论英国还是俄国也都不会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

    英国人在清国的利益最大,也许这场战争后他们会认识到清国无法遏制俄国转而对日本另眼相看,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容许日本过多损害他们在远东的利益,所以当战争继续到一个日本人获取的利益过大的时候,英国人就会出手。

    而且如果日本人下一步主要目标是奉天,并且最终攻占了这里,那么俄国人是不会坐视不理的,因为这里阻碍了他们南下的道路。一个温暖的不冻港是俄国人梦寐以求的,旅顺我认为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因此俄国人不会就这么让日本人夺走的。

    所以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在外力接入的情况下,日清和谈,然后清国割地赔款。因此我认为向清国提供贷款是可以考虑的。”约亨说到:“这场战争的败者必将付出巨额贷款,我不认为清国能够在短时间内拿出这么一笔资金。那么我们可以向他们贷款。而贷款给失败者,自然可以向他们提一些要求。“

    历史上《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库平银,再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3千万两,一共2。3亿两库平银,清国向法俄总计贷款4亿法郎,随后又分两次向英德共借款3200万英镑。

    按照当时清国分两次向英德联合借款3200万英镑,年息分别为5厘和4厘5,要求45年还清,按照德国占一半来计算也有接近350万英镑的利息,当然了约亨肯定不会要求45年还清,这是要还到猴年马月啊。

    当然利息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可以通过政治贷款继续扩大德国商品在清国境内的贸易活动,德国现在对远东贸易的航程缩短了4000多海里,成本继续降低,如果能扩大对德国的商品输出,必将会增大市场的占有率。(未完待续。)

第147章 大家一起来分蛋糕() 
“如果要向清国提条件的话,要看日本人到底能将战争进行到什么地步,清国是否能继续将战争坚持下去的时候再说,现在还为时过早。”卡普里维说到。

    “列奥你说的对,现在谈的确为时过早,不过我们要早做准备,我们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介入,应该怎么介入,介入之后能获得哪些利益。”腓特烈三世吩咐到。

    “是, 陛下。”

    “我认为我们可以去串联一下各国一起去做调停。”约亨建议到:“日本人现在正逢大胜,无论谁去调停终止战争都会被拒绝,而且我们,英国、俄国还有其他有兴趣的国家也都有自己的打算。

    因此战争不可能因为一个两个国家的调停而结束,既然如此,不如各国达成协议;一起来进行调停,而且在我们谈判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战争形式的变化来商议对策,我相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能获得的,比我们单独能获得的更多。”

    历史上英国人第一次调停就无功而返,如果当时,德国、俄国能一起参与,日本估计也不会蛮横拒绝了。

    “由我们串联各国一起调停吗,那么各方都能达成一致的条件和要求就很重要了。”卡普里维沉吟到:“恐怕各方之间的利益调和回事相当麻烦的事情。”

    “这就需要您的努力了,宰相阁下,我相信您能说服他们,一致比松散能得到更多。能够说服各国达成一致,这又是您伟大的外交成功。”约亨拍马屁到。

    “我会竭尽所能的,殿下。”卡普里维对约亨的恭维很是受用,微笑着回答到。

    “另外不要忘记联系美国人。”约亨加了一句。

    “美国人?为什么要叫上他们?”卡普里维有些疑惑,此时的美国人在太平洋上几乎没有存在感,如果英、德、俄还有可能要加上法国,四国出手就足够了,为什么还要叫上美国人?

    “因为美国是个快速发展的工业国,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强大的工业产能。因此他们同样对清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感兴趣,那么在如何让清国更大的敞开自己的市场,他们和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而且由于美国人的国内市场比我们更大,因此他们在向外寻求市场的起步比我们还晚。在清国的利益和影响力也是最小的,这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相信美国人自己也在插手这件事上有着小算盘,与其让他们背着我们做小动作,不如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坐上谈判桌。”

    “只要我们4国可以达成一致,那么美国就算做一些小动作也没有任何意义。”大多数欧洲人对美国这个暴发户是不屑一顾的。卡普里维也是如此。

    “问题我们能否达成一致。另外我们可爱的意大利人现在可没有精力管远东的事情,如果我们拉美国人进来,那么我们和美国人能达成利益一致的话,至少有个能说得上话的帮手,因为我想法国人一定会和我们唱反调。”

    约亨也只能这么解释,要想把美国人看成太平洋上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最早也得到到美西战争,现在没有哪个欧洲列强会把美国人当回事。

    “约亨说的有些道理,列奥,将联络美国作为一个选择,如果有这个必要的话。那么就联系他们。”腓特烈三世还是决定先看看情况。

    “是,陛下。”卡普里维答应了。

    约亨这么建议有几个小算盘,首先英国人在历史上干涉未果后就没有继续插手了,而美国人则十分积极,最终因为日本无力将战争继续下去的时候促成了和谈,美国从中必然能得到好处。

    但是现在如果欧洲四国决定干涉,那就没美国人什么事了。因此把美国拉过来,美国同样能得到好处,而对于过来拉自己的德国,美国人自然会抱有善意。

    另一方面是为了分散目标。历史上三国干涉还辽,让日本和俄国的敌对关系迅速尖锐化,德国参与进来的目的除了一方面想要获得租界、通商口岸、海军基地以外,还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拉拢俄国。

    法国在清国的主要利益都在南部。在东北实际上没有什么利害关系,如此大力度的支持俄国无非是为了缔结法俄同盟罢了,德国自然不能让其如愿。

    但是这么做的结果不仅没有真正拉拢俄国,反而得罪了日本。德国当然不用担心和日本人爆发战争,要开打也是毛子,但是日本人的商品市场和大宗工业品交易开始向英国倾斜却是巨大的损失。

    英日关系的靠拢除了英国人遏制俄国的需求。同时也有双方贸易上联系紧密的成分在里面。现在如果把所有人都叫上,俄国人还是会要求日本人归还辽东半岛的,大家达成了一致,日本人面对5国,他会把主要目标放在谁身上?

    俄国肯定是第一位的,其次应该就是同在太平洋的美国了。德国躲在人群中目标很小,而且因为德国是串联者,俄国自然也要承德国的人情,法国则没有了自己一个人力挺俄国的那份仗义,一石数鸟。

    由于德国的主动联络,英国人首先加了进来,格莱斯顿首相一直希望清国可以保存实力遏制俄国,但是随着日本人取得大胜,英国人开始质疑清国能否承担起遏制俄国的重任。因此在干涉问题上态度**不清。

    现在德国人主动联络,那么表明德国人想插手,英国不可能坐视不理,因此先探探口风,看看德国人想干什么,于是格莱斯顿决定先和德国人谈谈。

    俄国人其次响应,朝鲜全境被日本控制后俄国人就意识到俄国想要南下日本就成了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坚信日俄不可能友好的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认为对日干涉是刻不容缓的,现在既然英德已经开始谈了,那么俄国也应该加入进去。

    见到俄国人参与了,法国人也要求加进来,法国总理迪皮伊表示不能被英、德、俄排除在外。

    而可怜的意大利人虽然被承认为欧洲列强,不过此时深陷埃塞俄比亚战争泥沼中的面条根本无力管远东的事情,因此被排除在外。

    四国在柏林展开会谈,很快在目的上达成一致,即在用调停的手段终止战争,让战争的结果停留在一个清国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并以此谋求清国的“感谢”和“报酬”。

    不过各方的诉求就相当的不一致了,英国人的要求尽快促成双方停战,尽可能保证清国的领土完整,保证自己在清国利益不受损害,当然如果可能的话,降低进口关税子口税那就更好了。

    俄国人则同样要求保持清国领土完整,另外希望可以在清国租借港口作为海军基地,而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太平洋舰队移到这里,北洋水师建设完善的旅顺基地是俄国人的首选。

    法国人则表示要求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同时希望获得清国南部的矿产开采权和铁路的建设权,而且希望可以在广州湾获得一处基地。

    德国人则要求在清国拥有租界,同时降低进口关税。

    法国人首先反对德国人的要求,因为现在在清国拥有租界的只有英法,爱面子的法国人对德国想要拥有和自己同等的待遇表示很不爽。

    德国人则表示投资铁路等于将清国南部的命脉控制在手,清国肯定不会同意,法国你提出这个要求是想让大家的努力白费吗?我不同意!

    而英国则不希望俄国和法国在清国拥有海军基地,旅顺基地是北洋水师精心建设的要塞,英国人都没这个条件怎么能给俄国人?而在香港旁边有一个法国海军基地更是想都别想,因此表示强烈反对。

    俄国人则很不高兴,你都有了香港做基地了,我借一下旅顺怎么了?而且你英国人原本就占了清国贸易的大头,而且控制清国海关那么长时间,现在还要降低进口子口税,我反对!

    法国人则跟着俄国人以同样的理由和英国人抗议。

    然后大家自然是吵成一团。

    四方会谈还没有达成共识,美国人坐不住了,要是欧洲人达成了一致,那么就没自己什么事了,因此开始积极的表示也要参与进来。

    这个时候卡普里维见谈判陷入僵局,想要快速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同意美国加入到这个谈判中来。见德国人伸来橄榄枝,美国人立刻就抓住了,并且十分急迫的参与了进来。

    英法俄对德国人叫上美国暴发户表示不满,不过既然是德国人叫大家来的,那么德国人愿意叫美国人来自己也不好说什么。

    好在美国人也知道自己面对欧洲四大列强,自己那几斤几两也没什么好拿捏的,要求很简单,希望可以得到对清国的贸易权,并且能够享受进出口优惠政策。

    对于美国人的要求,除了在清国占有最大市场份额的英国略有抵触外,其他各国都不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反对俄国和法国,法国力挺俄国反对英国,法国又单独反对德国,德国支持美国,不过德国又反对法国,英国为了反对俄国和法国又开始支持德国

    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谈判的进展不大,只在保持清国领土完整,通过赔款给日本来结束战争。而五国联手向清国提供贷款支付战争赔款,并且拥有在清国内部投资办产的权利的共识。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去世了。(未完待续。)

第148章 圣彼得堡之行() 
站在码头上,约亨狠狠的跺了跺脚,呼出的空气形成一团团白烟。

    前来码头迎接的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迎了上来,微微弯腰行礼:“欢迎来到圣彼得堡,约阿希姆殿下,对于您的到来,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本来应该由尼古拉皇储殿下来迎接您,只不过因为非常时期,殿下不能亲自前来,如有什么怠慢之处,请您见谅。”

    约亨还礼道:“公爵阁下,对于亚历山大陛下的去世,我深表惋惜,也带来了我父亲最深切的慰问。尼基表弟现在承受着丧父之痛,让他来迎接我就不合适了。公爵阁下不必介怀。”

    “感谢腓特烈陛下的慰问,也感谢殿下您的谅解。您先前往冬宫下榻,然后再安排您和尼古拉殿下的会面。”罗拔诺夫说到。

    “全由您来安排。”约亨点头表示谢意。

    和罗拔诺夫聊完,一同前来迎接德国驻俄大使拉度林笑着迎了上来:“欢迎您的到来,殿下,您先前往冬宫休息,明天我将会去拜见您,主要是关于我们在清国问题上如何和俄国达成共识,希望可以听听您的意见。”

    “辛苦你了,拉度林阁下,不过我这次来完全是礼节性的,关于政治和外交问题我可不管,具体的问题你还是要找罗登汉阁下呢。明天还是我去大使馆看看你们的工作环境吧。”

    “好的,殿下,那么明天我就等待您的驾临了。”

    亚历山大三世在10月20日去世,为了表示慰问,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和俄国人在清国问题上达成一些共识,因此约亨乘坐新建成的皇家游艇霍亨佐伦(二代)号,从基尔港出发,通过波罗的海,走海陆抵达圣彼得堡,同船抵达的还有德意志帝国外交副大臣罗登汉。

    虽然说约亨此次前来完全是礼节性的。具体事务全部由外交副大臣罗登汉来进行交涉和谈判,不过并不代表约亨不能和自己的表弟在见面时拉拉关系,如果尼古拉能表示希望德国和俄国达成一致,那么和罗拔诺夫的谈判的难度就会小得多。

    圣彼得堡。自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至此以来,这里一直都是俄罗斯帝国的中心,彼得大帝迁都至此,也显示了俄罗斯一直渴望获得出海口的野心。

    波罗的海舰队也是俄国此时实力最为强大的舰队,在基尔运河开通之前。德国海军还不得不分兵,来应对来自波罗的海舰队的压力,而这个问题,在1900年以前将会一直持续。

    德国别看在约亨的干涉下,德国海军现在的实力远比历史上强,但是看看俄国人的扩军速度,约亨也不得不承认,海军现在有些力不从心。

    1884…1892年,俄国人开工了4艘叶卡捷琳娜级战列舰,1887年…1889年开工了2艘亚历山大级战列舰。

    而同时期德国人仅建造了2艘奥尔登堡级战列舰和2艘大选帝侯级战列舰。现在两艘奥尔登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