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136章

帝国海权-第136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86章 让你扩军一倍怎么样?() 
索尔兹伯里担心的问题自然是英国人对德瓦士兰共和国已经有些没有耐心了,而这个由荷兰、法国和德国移民后裔布尔人组建的非洲国家在血统上和德国人天然的亲近。

    因此大英帝国要和德瓦士兰玩硬的还要考虑考虑德国人的态度,所以现在德国人又要花精力去解决菲律宾的那摊子破事,索尔兹伯里还是很愿意看到的,这意味着德国现在那数量上仅次于俄国,实力上则远胜之的陆军得抽调不少人前往远东了,对此大英帝国是喜闻乐见的。

    其实索尔兹伯里多心了,德国人就算要给英国人在非洲的行动下绊子也肯定是暗搓搓的,向中二皇帝威廉二世那样明目张胆的说出来,然后让英国人树立成靶子打的蠢事腓特烈三世和约亨这两个平稳性子的人是肯定不会干的。

    你看当时全世界都看大英帝国不爽,荷、比、德、法、美、俄、爱尔兰都在支援布尔人,为什么只有德国人中枪?而且威廉二世这次虽然中二了,但是人家说的话是正确的,你英国人本来就是侵略者嘛,就准你做,不许我说啊。

    而现在这个时空,面对1895年英国人干出的那些破事,德国人很谨慎的一句话没说,装聋作哑的做着人畜无害的家里蹲。不过1896年后向非洲流出了相当一批数量的毛瑟M1893的去向德国人表示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什么?你说德瓦士兰共和国装备了大量的M1893?拜托,西班牙、土耳其、瑞典、巴西、智利、乌拉圭都是毛瑟步枪的用户,枪卖出去后有没有转手我怎么知道?这种事情也来怪我咯?

    不过正如索尔兹伯里所猜想的一样,德国人在托管菲律宾之后,准备向远东增兵了,不过派多少人去?派哪些人去?这些人谁指挥?这成了争论的焦点。

    “殿下,您应该知道,我们现在仅仅派了两个师前往远东就已经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而且日后还要继续保持对远东部队的后勤。这对我们的海上运力已经是非常大的压力了,而且也是一笔额外的军费支出。我们现在在不对其他财政支出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最多只能继续增兵两个师前往菲律宾。”

    卡普里维对大规模增兵是持反对意见的,毕竟作为帝国宰相还要考虑财政问题。德国人不是没有兵力可以派。也不是掏不出这笔钱,但是在和平时期以不影响本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进行局部战争那就要考虑花费的问题了。

    约亨也是能够理解的,且不说后世的世界警察满世界的打局部战争搞得年年国家财政赤字,就算是历史上美国人镇压菲律宾猴子也花费了10亿美元,相当于40亿马克。

    这可不是后世区区10亿美元小意思。一年后爆发的布尔战争,英国人在为期3年多的战争中花费了2。2亿英镑,相当于11亿美元,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英国人被这2。2亿英镑的战争消耗弄的精疲力竭,要知道1899…1902年整整4年的皇家海军军费总和也不过才1。3亿英镑。

    德国人要是因为一场战争影响了原本上升态势迅猛的经济发展速度就得不偿失了,所以约亨倒也是能理解卡普里维的想法,不过约亨依然认为应该派重兵前往远东。

    “宰相阁下,我赞同您的在不影响我国财政良性收支的情况下进行战争的想法。但是菲律宾的情况很复杂,我们要尽可能的快速恢复西班牙人在暴乱中被破坏的社会稳定,这样才能尽快的对菲律宾进行建设。以缩短其产生利润的时间。

    我们不能和那些烦人的菲律宾猴子在雨林里纠缠,然后浪费上3~4年时间才把他们摆平,那么我认为战争持续产生破坏和浪费造成的经济损失比我们投入更强大的力量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所要消耗的资金要少得多。”

    拖得越久花的越多,这就是约亨对局部战争的认知,因为拖的时间长了你还是不得不继续增加投入,最后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抽身不得的泥潭。

    越南战争把美国的经济拖得一塌糊涂,阿富汗战争干脆把苏联的财政送进了墓地。相反海湾战争开展初期投入的花费让全世界吓得瞠目结舌,但是其对美国的经济影响带来的伤害却远比之后的伊拉克战争要好得多。

    而且海湾战争美国人是完完全全的胜利者,而伊拉克战争美国人虽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是撤军时的美国人更像是逃离这个吞噬军费的无底洞一般。

    所以长痛不如短痛。德国人现在干脆趁着财力有富余快刀斩乱麻赶紧把菲律宾猴子打服帖了,不然真拖上3~4年搞不好就要和英国佬对着干了。

    “宰相阁下,我们投入5万军队和投入10万军队在菲律宾的效果可不仅仅是乘以2那么简单,10万军队意味着我们能将任何菲律宾抵抗活动迅速掐灭。只要我们速度够快,手段够狠,就是猴子也是会怕的。

    如果我们能用两年时间就彻底解决解决菲律宾问题,那么虽然短时间内财政压力的确比较大,但是从长远来看也是比较有利的。

    而且菲律宾到底由有西班牙人留下来的底子,我认为我们需要投入的建设费用也会比从头开始要低。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菲律宾的社会秩序尽快恢复。”

    “殿下,要派往菲律宾的部队必然是整编师或者常备师,我们不可能动用简编师,这意味着我们要从国内抽调至少6个整编或者常备师前往菲律宾,加上已经在菲律宾的1个师,这意味着我国常备作战力量减少近22%,这是不能接受的!”

    就在卡普里维被约亨的话所动摇的时候,总参谋长施利芬出言反对,在施利芬眼里,德国陆军要同时应付法俄两国,不扩军就已经难以忍受了,现在要把常备作战力量派出去近四分之一这简直是要了施利芬的命。

    对于这个问题约亨还真没办法好劝,开玩笑。德国不是周围没敌人的灯塔国,能安安心心的派10万陆军去菲律宾,然后再慢悠悠的打上3年,而之后的收尾工作更是到1906年才完全结束。

    但是不派还不行。西班牙人在菲律宾有超过4万军队,打到现在也没见菲律宾彻底安定下来,德国陆军就在再能打,5万军队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起什么作用的。

    “参谋长阁下,您说的的确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不派重兵前往菲律宾,那么我们可能就要面临长时间和菲律宾人纠缠的不利现状,这点我想您也能够理解。要解决菲律宾问题,只派3~4个师是没法在短时间内结束的。

    现在帝国并没有战争的威胁,所以……”约亨没办法向对卡普里维那样摆事实讲道理,只能把自己的困难摆给施利芬看,现在就这么个情况,大佬你自己给想个办法吧。

    不过约亨的话被施利芬断然拒绝:“殿下,我能够理解菲律宾的重要性,但是帝国的安全比菲律宾问题更重要。帝国现在的确没有战争威胁,但是我们在菲律宾的战争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结束的,我们不能冒着帝国四分之一的常备军力处于一旦帝国发生战争却抽调不回的危险状况下。

    当然,如果宰相阁下同意陆军再组建6个师的话,倒是可以先将部队派往菲律宾。”施利芬慢悠悠的开口提出自己的要求。

    这些卡普里维炸了毛:“绝对不行!要支撑8个师在海外作战就已经让帝国财政吃紧了!还要继续扩军?这绝不可能!我不会同意,内阁不会同意,国会也不会同意!”

    “殿下,那请恕我无能为力了。”施利芬一脸这不是我的错的表情向约亨道歉到。

    “殿下,如果总参谋长认为如果不扩军就不能往远东大规模增兵的话,那么我们也没办法了。”虽然被施利芬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的态度气得不轻。不过卡普里维倒也愿意借坡下驴,你把皮球踢给我,那我也踢回去就是了。

    这两个人一开始踢皮球,这事还真办不成了。这怎么办?

    这个时候腓特烈三世开口了。也算自己的宰相、总参谋长和儿子一个台阶下:“要不我们折中一下,增兵3个师如何,加上原本就在菲律宾的1个陆军师和一个海军陆战队师,这样也有5个师的兵力了,这样如何?”

    皇帝都这么说了,卡普里维和施利芬都表示同意。卡普里维表示财政可以挤一挤,施利芬也表示军队可以累一累,但是约亨却依然在思索。

    作为有着光荣的陆军传统的霍亨佐伦家族的继承人,约亨绝对是个异类。他对陆军的了解真的只是皮毛,也许懂点装备,也许懂点战略,但是你要真给他一个师,打起仗来估计一天内就能给你败家掉。

    所以他只能靠历史上的一些数据来对比,美国人在菲律宾不计算之后的零零散散的收尾,正式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持续了3年,出动兵力11万人,死亡四千余人,受伤接近3万人,伤亡比例接近30%。

    就算美国陆军是一群废柴,但是德国人只投入美国陆军一半的兵力能打成什么样子也还真是不太好说。

    因此最少要投入和历史上和美国人一样的兵力成了约亨的思维认知里的一种定式。也许这种定式不一定对,但是最起码不会有更坏的结果。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让卡普里维和施利芬同意自己的计划,要怎么做?一个是不扩军不出兵,一个是要扩军不给钱,怎样能即扩军又不给钱?

    突然一个例子在约亨的脑海里一闪而过,约亨满面笑意的抬起头来对施利芬说到:“总参谋长阁下,如果让陆军规模增加一倍的话,您应该能支持向菲律宾增加6个师的计划了吧?”(未完待续。)

    PS:  这一章总算是写完了,不过22号那章估计是真来不及了,先请假吧,能补上最好,补不上大家就见谅吧

第187章 射击俱乐部和驾校() 
“陆军规模扩军一倍?殿下,这是不可能的,请您不要开这样的玩笑。”施利芬回应到,扩军6个师都不能得到卡普里维的同意,扩军一倍?皇储这是在说胡话是不是?

    卡普里维在一旁没说话,但是也显然面色不善,腓特烈三世对儿子的乱说话也不是很高兴:“约亨,这里不是开玩笑的场所。”

    “抱歉,父亲、宰相阁下、总参谋长阁下,我是出言轻佻了。”约亨很坦率的道了歉,腓特烈三世脸色稍霁,不过约亨话锋一转:“不过我的确是认为现在帝国陆军的规模可以进行扩大。”

    在自己老爸脸色又变差可能会发火的情况下,约亨也不卖关子了,立刻说道:“当然,这里说的规模扩大并不是指陆军现在的现役人数的扩大,这样我们的财政养不起,而且我以前也是说过和平时期陆军兵力过多是占用生产力的。

    我所说的规模扩大是指军队编制的扩大,战时可迅速组建规模的扩大。”

    “殿下是向继续增加简编部队的数量?不不,就算是这样依然也会让军队的兵力大幅上升,难道您是想增加基干部队的数量?”确信皇储殿下不是在耍自己玩的施利芬开始考虑起来。

    “就算是基干师我们也无法承受增加一倍的规模。”卡普里维反对到:“现在国防军一共接近70个师,就算是只保持10%的基干也相当于扩军7个师,这还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而且如此一来我们将拥有超过100个基干师,这样对军队整体的结构来说也很不平衡。”

    这些问题约亨当然有办法应对:“的确,增加基干部队并不是很好的办法,而且组建基干部队也会让我们的部队番号数量大幅增加,这样也会让其他国家有所警惕。所以我并不准备增加陆军的番号数量,而且也会尽可能让增加的部队人数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不增加部队番号如何扩军?三个人都有些惊讶,腓特烈三世咳嗽了一下,催促道:“别卖关子了。快点说。”

    “是,父亲。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给每个部队的所有正职军官多配属2个副职,让这些副职军官在平时就能进行管理工作。了解部队的组织、管理、运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能力,也可以帮助军事主官分摊行政工作的工作量。

    如果到了战时,直接将两名副职抽出,一名担任正职。这样我们直接就有了一个熟悉部队整体运行的军官架构,然后往里面填充士兵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部队。这样既不会让我们的番号增加,也不会让陆军兵力变得过于庞大。”

    这招是历史上苏联人用过的,隐性扩军,在战时可以迅速拉出一支在数量上可以踏平整个欧洲的庞大军队,而且在和平时期还不太容易被人看出端倪。

    其实有更极端的扩军方式,纳粹德国在凡尔赛体系限制下的德国常备军数量被限制到不能超过10万,不能超过10万这怎么打?所以纳粹德国干脆全部10万人都是军官,士兵到需要时再进行填充。

    不过这对现在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来说没有必要,毕竟还没惨到这个德行。而且全部都是军官,那么这些人的能力培养会因为岗位经验的不同而有所差距,将更多的军官安排到副职岗位上,拥有的经验也会完全满足部队需要,所以毛子的那一套显然更合适。

    不过这个提议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人接受的,就像现在,施利芬在听到了这么好的想法后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在进行沉思。

    卡普里维虽然看得出有些意动,但是也没有立刻开口。

    其实他们有所犹豫的就是德国容克军官团的的成分在这种方式下就要受到严重挑战。

    在部队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军官数量增加近一倍,无论从哪点看都是对军官团不利的。这意味着,只要部队数量不扩张,贵族军官的升迁就会有困难,也会面临更多的来自非贵族军官的竞争。

    但是想要拒绝又没有什么太好的理由。而且这也的确是对军队整体能力是有利的。看到他们如此纠结约亨绝对继续给他们添把火。

    “我国现在如果不计算国民警卫队,共有68个师,战争时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动员的作战部队超过100万人,但是我国现在的人口超过6000万,在战时可以动员的总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