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141章

帝国海权-第141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月初。美国远征军登陆波多黎各,8月中旬再已无力抵抗的西班牙政府向美国求和,8月底,美国承诺停止军事行动。9月。西班牙政府与德国签订协议,将菲律宾、关岛等地区转让给德国。12月10日在巴黎,美国和西班牙签署停战协定,西班牙承诺古巴独立,将波多黎各转让给美国。

    至此,西班牙帝国丧失了自己的全部海外领地。彻底沦为欧洲末流。而从西班牙身上瓜分走了的殖民地的美国在惋惜德国人抢了自己嘴边肉的同时,也对自己得偿夙愿而有些沾沾自喜。

    而德国人则在10月,派遣两艘装甲巡洋舰护送第一批3个师的陆军前往菲律宾,开始正式接收菲律宾后的恢复社会安定行动。

    就在这个时候刚刚改组完成不久的帝国海军办公室就准备在即将到来的1899年初搞出一个大动作。

    虽然约亨与1895年末就提出海军行政系统的大改革,不过实际工作却是从1897年才开始的,期间也受到了相当大的阻力。

    首先是来自帝国总参谋部的反对,海军军事内阁从行政体系上位于海军总参谋部之下,这意味着海军总参谋长有权管理海军军官的任命。这种权利是陆军总参谋部所没有的,要不让当年瓦尔德泽也不用和帝国军事内阁长官冯?阿尔贝迪尔建立密切关系了。海军拥有陆军都不曾拥有的权力,这点让容克军官团极为抵制。

    其次是来自议会的反对,整个海军总参谋部对皇帝直接负责,那么这是至首相于何地?从法律上德国可只有一个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官员,那就是首相。陆军总参谋长就算有直接面见皇帝的权力,但也不是说可以把首相抛到一边去的,因此议会将这项改革看作是对帝国宪法和对首相权威的冒犯。

    受到各方阻挠后,约亨意识到自己有些操之过急想当然了,虽然有皇帝的支持,卡普里维本身也没有反对,不过就算强行推行下去难免会和陆军和议会产生裂痕。德国内部的旧势力就算是皇帝和首相也要掂量掂量要不要对着干啊。

    于是计划被重新调整。为了安抚陆军,将帝国军事内阁降级,并入帝国总参谋部,帝国总参谋长因此有了对陆军军官的任命的管理权。

    不过如此一来陆军的权力就会大增。那么约亨提出,建立帝国战争部压到帝国总参谋部头上去。原本普鲁士王国军事机构中是有个普鲁士战争部的,不过现在已经没了。

    普鲁士战争部实际上就相当于普鲁士国防部,管理军队的行政事务,不过在有了海军部以后。战争部实际上就相当于陆军部了。不过因为普鲁士总参谋部的权利越来越大,普鲁士战争部的意义就越来越低了。

    自从1870年以后普鲁士战争部就一直被总参谋部所把持,实际上名存实亡。在组建国防军时普鲁士总参谋部变成帝国总参谋部后,普鲁士战争部就没有意义了,然后被腓特烈三世取消。

    而现在德国军事行政体系分成帝国总参谋部和海军部这两个互不统属的部门。约亨提出,既然如此,不如组建帝国战争部,将帝国总参谋部降格为陆军总参谋部,和海军总参谋部一起被帝国战争部管辖。

    并且参照海军,将军需总监从总参谋部中分离出来。学习海军那样组建独立的陆军办公室,而原本的总参谋部的职能变成了陆军总司令部的职能。各军种军事内阁这个名称被取消,改为各军种人事部。

    各军种负责自己内部的人事任命,装备采购,后勤等任务,但是行政体系上是隶属于战争部之下的,各军种编制规划等一些工作需要通过战争部长批准,不过战争部长没有作战指挥权,只能对帝国的国防政策进行规划。

    战争部长由文职担任,作为首相内阁的国防政策顾问。这样一来打压了陆军总参谋部的权利。将海军提升至和陆军相同的地位,加强了首相的权威,也符合议会的要求。

    当然,德国军队内部的旧势力对于这种削权行为肯定是抵触的。因此保留了军种的作战指挥权、人事独立、装备采购独立,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军官团们的权利。

    腓特烈三世对当年瓦尔德泽和军事内阁联手让战争部被总参谋部把持一直感到不满,因为帝国总参谋部的职能范围已经超过战争部而被取消,也让腓特烈三世认为是有违传统的。在这种形式下建立一个可以协调陆海军之间的军事行政部门是有必要的。

    但是此时的陆军总参谋部的权力很难削弱,因此新的战争部的权力只能说比1947年的美国国防部长那种是“各有一套人马的军种部的人质”的情况好上那么一点,还不如1949年《国家安全法》通过后的美国国防部长的权力。至少这个时候的美国国防部长有了管各军种预算的权力了。

    总的来说,皇帝失去了人事任免的权利这对皇帝掌握军队是不利的;陆军总参谋部则获得了军官任免权,但是其不能再影响首相和皇帝的国防政策了,不能利用军队绑架国家政策,这是有利的。

    首相对军队的干涉能力增加了,作为内阁成员,战争部长是由首相挑选的,因此首相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对军队的干涉能力,这也是有利的,至少像历史上总参谋长兴登堡要将两任帝国首相免职的难度可就大得多了。

    衡量利弊之下,约亨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说实话,就算皇帝掌握了军官任免的权利,总参谋部权利大了不是照样架空你。

    改组的方案在1897年末才在议会通过并立法,所以到1898年中旬才基本完成改组和组织架构的搭建。在皇帝、首相、议会三方面的推行下,陆军也只能接受这个改组。

    不过因为此时德国军事力量叫做国防军,因此战争部也被改名为国防部,首任国防部部长原本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施里芬这个原帝国总参谋长,不过这样就会导致施里芬原本正在进行的工作的中断,因此被施利芬拒绝。

    结果一时之下居然找不到比施里芬更有资格接任这一职位的人,无奈之下卡普里维最终选择了快要退休的普鲁士首相霍恩洛厄…希灵斯菲斯特亲王来暂时担任这一职务。

    虽然对一个不是军队出身的人担任国防部长陆军颇有微词,不过面对普鲁士首相,而且有着担任外交部长和阿尔萨斯…洛林区行政长官经历的霍恩洛厄…希灵斯菲斯特亲王在资历上倒是无可指摘。

    由于腓特烈三世对卡普里维的信任,因此卡普里维能在帝国首相的位置上坐到现在,而霍恩洛厄…希灵斯菲斯特亲王则失去了成为帝国首相的机会。成为帝国国防部长,帮助稳住这个新机构的根基,也只有霍恩洛厄…希灵斯菲斯特亲王这个老资格才能镇场子了。

    原海军部长亚历山大?冯?蒙茨担任海军总参谋长,不过由于身体原因,蒙茨已经准备在1899年初辞职,这只有短短半年的任期也不过是让第一任这个头衔戴到这个为帝国海军工作了10年的老海军的头上。

    11月,远东舰队司令提尔皮茨少将回国述职,担任海军的新部门,海军办公室的第一任办公室主任。他刚上任,就有两个重要的工作等着他。(未完待续。)

第194章 我们要造主力舰() 
“组建大洋舰队?这正是我一直所期盼的,殿下。”新人海军办公室主任提尔皮茨兴奋的说到:“它终于可以实现了。”

    “是的,组建它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基尔运河预计1900年可以投入使用,帝国海军将不用再来回奔波疲于奔命了。而我们旧的海军计划即将结束,新的计划就要展开,新舰的舰船设计也基本完成。海军系统也完成了改组,一切条件都具备了,所以的确该实现海军多年的夙愿了,不是吗?阿尔弗雷德?”约亨满面笑意的问到。

    “是的,殿下,是时候完成我们多年的夙愿了。”提尔皮茨同样满脸笑意。

    “那么,阿尔弗雷德,作为帝国海军办公室主任,对于大洋舰队的规模、构成和战略,我想听听你的意见。”约亨问到。

    “殿下,关于战略战术,您应该去问海军总司令部部长的克斯特阁下,而不是来问我这个海军办公室的主任。”提尔皮茨开玩笑到。

    在海军总参谋部改组完毕后,约亨被安排在了海军人事部部长的职务上,虽然作为原海军部参谋长,根据职能,约亨应该担任新的海军司令部部长,不过只有30岁的约亨个资历和经验都不足,以前海军部架子小,上头有蒙茨,下头有波尔,约亨挂个名没什么问题。

    不过现在海军总参谋部显然要更加专业化,让约亨这个只有坐办公室经验的参谋军官掌管整个海军总司令部就不合适了。

    所以约亨主动要求不担任海军总司令部部长职务,因此蒙茨让自己的继任者克斯特先担任这个职务。不过让原海军部参谋长去给克斯特或者提尔皮茨打下手都不太合适,于是蒙茨提议让约亨担任人事部部长,这样一来不让约亨无事可做,另外也算是海军向皇帝的表态,海军军官的任免权,还在皇室的手中。

    不过说是说作为海军人事部部长,约亨因为其身份特殊,有过作参谋长的经历。在海军建设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准备组建大洋舰队原本就是约亨还是海军部参谋长时就有了计划,因此这里和提尔皮茨讨论也不算越权。所以约亨叫来了这个刚上任的海军办公室主任,来询问他的意见。

    “这没什么不合适的。大洋舰队的规划建设都是你的工作。装备的建设是服务于战略的,

    总司令部当然有自己的计划,但是没有办公室的配合,有计划也没法实现,所以你这个办公室主任的意见很重要。”

    “那我就直说了。殿下,您以前提出来的风险舰队的理论我有过一些研究,如果海军总司令部准备将风险舰队的理论贯彻到帝国海军的建设当中去话,那么首先帝国海军的定位就很明确了。

    这是一支防御性的海上力量,一切都以自我保护为中心,一切任务、建设方向都必须围绕着这一点来展开。无论是海军内部的哪一种战略战术都必须服务于这一点。因此舰队规模的最低标准应该是以世界最强海军都无法承受对其进攻可能面临的损失为基准的。

    因此我国原本海军以法俄为假想敌的舰队建设标准必须改变,我们应该以这个世界上最强的海军,英国皇家海军为着眼点。

    当然,我们是一支防御性海军力量,我们并不是以和英国开战为前提建设海军的。但是我国的海上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所需要的海军力量必须以英国作为衡量标准。

    正如老毛奇阁下曾经对那位远东俾斯麦说过的那样:‘所谓万国公法者,惟小国之事尔,大国之间唯有实力。’,因此我国现在的海军规模是远远不够的。

    并且要实现这一目的,海军的主要任务是能够在舰队决战中能够给予敌人重创,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以主力舰为核心,而要想贯彻和实现我国自保的舰队规模,我国所要拥有的主力舰必须要达到英国人能够投入进攻我们的主力舰的一半以上,最好能达到2:3或者是10:16。

    也就是说,新的大洋舰队就必须拥有如此规模。再加上地中海舰队也需要加强,我国的未来的海军建设压力将会很大,因此不能过于分散资源,一切都应该以主力舰为主要建设方向。然后才是一些必须的其他舰船的建设。”提尔皮茨直言不讳的将德国海军建设的目标直指世界第一,正如他历史上所做的一样。

    这也是日后很多人做指责的,提尔皮茨的鼓吹和威廉二世的狂妄相结合,将德国海军的目标定在了一个试图挑衅英国人的标准上从而导致了英德对抗的根源。

    对这种言论约亨嗤之以鼻,舰队可不是皇帝满足虚荣的昂贵玩具,而是服务于国家利益、获得更好的安全环境的工具。可不是一个“中二皇帝”和一个“邪恶军棍”两个人就能打造出来的。它必然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出于需求予以支持才能够完成的庞大工程。

    在某些人眼中德国想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就应该干脆不建设海军,全心实意的拜倒在世界第一的强者的脚下,向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证明自己的无害,从而奢求强者施舍他们的怜悯、赏赐他们的和平。

    滚蛋去吧,维持2:3的实力比才能保证德国的安全?在约亨看来这怎么够?只有把英国人彻底揍趴下才能保证德国的安全。

    当然现在想要在前无畏舰数量上和英国人进行竞赛纯属脑子抽了,不过约亨也没有反驳提尔皮茨,但是对于原本是正论的“主力舰核心”理念提出了一些建议,毕竟以后帝国海军造舰计划是要经过提尔皮茨之手的,要是他全力反对其他舰船的研究和建造,那么无疑是会照成不良后果,导致两人工作上的配合出现问题的。

    “我们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的主力舰队,这一点我赞同。不过阿尔弗雷德,新生技术兵器的出现往往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当然我并不是说像法国人样完全就钻研旁门左道去了。

    不过我认为,对新装备、新技术、新理念,我们要有更多的敏感性和更高的包容性。太过保守,太过小心对完全由技术装备来形成战斗力的海军来说可不见得是好习惯。”

    “这是当然的,殿下,加大对新技术的关注,这将会是海军办公室未来的重要工作之一。”提尔皮茨保证到。

    “对了,殿下,我听说过您是在筹建一个民间性质的海军宣传机构是吗?叫做海军同盟会?”提尔皮茨问到。

    “是的,这个组织未来将会经常和你们海军办公室多打交道,阿尔弗雷德你可要多花花心思。”约亨笑着说。

    “那么我有一个想法,为了配合海军同盟会的工作,我想是否可以在海军办公室下面在建设一个新部门,毕竟海军同盟会就算和军方联系再紧密也只是民间组织。我们需要一个官方性质的机构来通过更加正规的渠道来宣传海军。

    比如和新闻界的记者们建立交流渠道,将新闻媒体的记者们打造成掌握详尽海军知识的权威,然后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