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146章

帝国海权-第146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殊处理的防水布,缝合处也必须经过封胶处理。

    不过因为此时氦气被人类发现也不过4年时间,工业制造氦气的方法根本不存在,想要用实验室手段制造足够飞艇使用的氦气,那么约亨就等着破产吧,所以气囊内填充的依然是不安全的氢气,这也是没办法的无奈之举。

    不过虽然只能选择氢气,不过为了避免像历史上的兴登堡空难那样因为被雨水打湿,然后被静电引起的火花点着,然后放了一个世纪大礼花的悲剧,飞艇外部蒙皮上用树胶涂料来隔绝电流。

    虽然这样做依然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氦气生产的问题不解决,飞艇将永远是个随时会点燃的大礼花,不过约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要知道工业制氨对德国来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兴登堡空难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德国人没有工业制氨的能力,而美国出于考虑到自身安全,害怕德国将飞艇向一战那样投入军事用途而禁止氦气出口,所以不得不继续使用氢气而造成的。而就算是拥有工业制氦能力的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那20余年时间里建造的氦气飞艇也少的可怜。

    对此约亨只能很不负责任丢下一句,用氦气比较安全,至于氦气从哪里来,你们自己想办法外,也没有别的选择了,氢气也只能现在先凑合着用了。

    当然,约亨把自己能想到的飞艇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都总结给了飞艇研究团队听,然后让他们尽可能的想办法解决,因此现在的这些玩意虽然依然危险,但是在1899年已经算得上是安全有保障了。

    两个发动机吊舱悬在飞艇后部的左右两侧,里面安装的两台BMW的60马力发动机推动两个螺旋桨让这个庞然大物获得每小时85千米的速度,飞艇携带的燃料可以飞行1300千米,留空时间17个小时。

    这样的大家伙在约亨看来已经有了一定的实用价值,虽然约亨最想要的还是飞机,不过一想到在航空技术实验室里的那几堆木头架子,算了,短时间内还是不要指望它们了。

    由于之前已经完成了低空的短距离飞行和操控试验,这些飞艇将进行它们的第一次长距离飞行试验,斯图加特至柏林的往返1200千米的长途旅程。(未完待续。)

第201章 飞艇的使用价值() 
1898年4月12日,4艘巨型飞艇在飞行了近8个小时后抵达了柏林的上空,在飞行途中飞艇编队一直保持着在1000米高度上,然而进入柏林市区后,通过控制内部的调节气囊下降到300米高度的飞艇编队引起了整个柏林的巨大轰动。

    人类首次见到如此壮观的飞行物体,巨大飞艇悬停在人们的头顶,所有柏林市民走上街头,聚集在街道上,纷纷仰头看着这些庞然大物的降临,场面蔚为壮观。

    虽然约亨想亲自登上飞艇直接飞回柏林,不过被所有人以君子不立危堂,皇储殿下怎么能做这么危险的事情给劝阻了,不过约亨还是能想象到在飞艇下面人山人海,所有人仰着脑袋瞠目结舌的看着飞艇缓缓驶过的滑稽场景。

    约亨政治能想象到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整个欧洲的报纸都会对这种全新的航空器进行全方位的跟进报道,甚至连报纸标题约亨都能猜个大概,什么人类航空技术的奇迹啦,什么天空的霸主啊,什么德意志,掌握核心科技啦。

    不过老百姓估计也就看看热闹,但是很多人会对这种全新的航空器感兴趣,而约亨也准备好了在暗中推手,让这些人的兴趣变成实际的投入。而德国军方的采用,则是会成为最佳的广告,也是最好的催化剂。

    在后世人的眼中,飞机才是天空的主宰,飞艇这种玩意,貌似也就是在城市上空用来播播广告,做做宣传。但是实际上,即使到了21世纪,飞艇在军用领域依然没有完全被淘汰,其远超飞机的留空时间和经济效益让这种航空器依然有着一定的用武之地,而其巨大的运载能力,也让很多人对使用巨型飞艇进行战略运输的研究项目很感兴趣。

    当然飞艇也的确有很多问题,首先就是速度过慢。发展到极限的飞艇其飞行速度也不过200千米/小时左右,虽然有着巨大的经济优势,但是对于军用航空器来说太过缓慢。

    其次是防护能力差,巨大升力气囊就是攻击的最好靶子。就算是使用多个气囊,填充氦气,面对射过来的子弹也依然没有丝毫的安全可言。

    不过在20世纪初,约亨认为飞艇,还是有相当的价值的。这也是它决定花巨资研究飞艇的原因。

    首先就是飞机这种航空器的不成熟,这个真正的天空霸主在前期的给力给了飞艇极大的生存空间。

    在人类拥有了飞上蓝天的翅膀之后,飞机这种小玩意在很多人的眼中也就是个新奇的玩具而已。操纵困难,毫无载重能力,让它们装上武器去作战,在有射击协调器前甚至会打坏自己的螺旋桨,让它们去侦察,却没有将信息传回的手段,不得不让飞行员写个小纸条装在金属筒里把情报扔到己方的阵地里去。

    所以飞机在诞生初期的十年内,也就是个人类为了追求速度和翱翔于蓝天的乐趣才不断发展的竞速工具而已。

    而飞艇则不同。除了飞行速度慢、防护力差,受到攻击基本就是死路一条这是个硬伤外,无论是载重、可操控性还是留空时间都远胜飞机,因此就让缺点十分明显的飞艇有了用武之地。

    约亨对飞艇的未来规划大致定为四点。

    第一点当然是作为武器投入战斗,这当然是最危险的一种使用方法,但是却是没办法的选择。因此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比飞艇更有效的炸弹载具了。

    高空轰炸在约亨看来是比集群炮击更有效、更有威胁的攻击手段,首先是威力问题,炮弹要承受火药推动的力量必须保证足够的弹体强度,这必然导致弹体厚度的增加。留给炸药的空间必然缩小。

    以一战最强公路机动攻城巨炮大贝尔莎为例(注1),420毫米口径的大贝莎发射的炮弹重达820千克,然而装药却只有50千克,装填系数不过6%出头。这种巨炮轻松摧毁了烈日要塞的可以抵挡210毫米重炮轰击的穹顶,为德国人打开比利时的通道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大贝尔莎自重42。6吨,两门大贝尔莎所组成的重炮连需要283人的庞大部队来支撑它的应用。由于重量巨大,因此必须拆成数个部分才能进行运输,必须使用吊车才能进行组装,到达炮兵阵地后的准备时间就需要6个小时。

    而这两门炮从装上火车。到在列日准备完毕耗时3天,加上因为只有两门炮,所以彻底摧毁列日总共12座堡垒又花了3天,这让德军被挡在列日6天完全没有推进。

    然而就在这被浪费的6天内,法国人获得了足够的时间来加速他们的动员行动,为之后的马恩河战役的奇迹打下了基础。

    然而如果使用航空器进行攻击情况则会大不一样,只需要进行前期准备,航空器完全不需要在运输—部署—准备—攻击这系列环节中浪费时间,而且航空器的速度也快得多。从而有着重炮集群难以企及的机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

    二战初期德国人的闪电战能打得如此顺畅靠的可不是重型古斯塔夫这种超级巨炮,而是靠着斯图卡的有效支援,德国人才能够长驱直入,地空协同打的法国人和苏联人找不着北。否则就凭德国人手上那一点点可怜的装甲力量,真的等重炮部署完再进攻,到时候就是被法国和苏联人的装甲优势和兵力优势教做人的节奏。

    而且航空炸弹可不像炮弹那样有诸多限制,不需要过分强调弹体强度,其装药量可以达到近乎丧心病狂的70%,因此对无防护目标,炸弹的威力是同等重量炮弹的10倍以上。即使是对有防护目标,从高空下落的重力加速度也足以让一些不那么坚固的目标被砸个粉碎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飞机实在是太不给力了,那些所谓的所谓重型轰炸机的载弹量实在惨不忍睹,就算是二战末期,堪称经典的汉德利?佩奇公司1918年制造的V/1500 四发重型轰炸机载弹量也不过只有区区3。4吨,在飞艇动辄5吨以上的载弹量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让飞艇带着数吨重的炸弹从对方的头顶倾泻而下,巨大的爆炸在敌人的堡垒上绽放,宛如世界末日般的情景足以瓦解最坚定的士兵的抵抗精神。

    当然了。这种使用方式显然是危险的,因为为了保证轰炸精度,飞艇的飞行高度不可能太高,因此面对高射火力或者是战斗机都是相当危险的。毕竟飞艇的军事应用的确催生出了防气球炮这种早期防空武器。

    因此如果不想让飞艇变成天空绽放的礼花,飞艇的应用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大。像威廉二世那样想着组建什么天空战列舰队然后对英国进行轰炸的蠢念头约亨根本不会考虑。

    战略轰炸不成规模根本除了吓唬人以外没有任何战略价值,而且还很容易变成送肉,一战中德国无论是使用飞艇还是使用轰炸机,除了一开始给英国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后。然后就变成帮英国国土防空力量刷经验的小怪了。

    所以约亨对飞艇的作为武器应用的规划就是取代超级重炮当成对城宝具来使用的,对于有着极高的防御能力的要塞堡垒,用重炮慢吞吞的轰效果太差,飞艇要是带着一枚数吨重的傻大黑粗的玩意往下扔,就算扔下去的是个实心的铁疙瘩,估计也能给对方砸个大窟窿出来。

    至于如何保障制空权,那么到时候还是得靠现在实验室里的那堆木头架子,在德国人有着更强力的发动机,更好的气动外形设计,更完善的空战战术的时候。相信获得制空权将不是一个问题。

    另一种使用规划就是侦查,一战的飞机留空时间短,这意味着他们往往飞不了太远,而且也飞不了太高,飞艇有着长达数十小时的留空时间和上千千米的航程,更有着接近8000米的升限。

    早期的防气球炮和升限撑死2000米左右的早期飞机对这样的目标是无能为力的,而飞不了几个小时就得下来加油的飞机,而且没有将信息回传手段的飞机,在执行侦查任务的时候受到的限制太大了。

    那么让飞艇带着无线电台,然后飞到高空做战略侦察也是极为可行的用法。而这也是飞艇得以不被淘汰,做的最长久的工作,在二战中,美国海军也依然有使用飞艇进行海岸线的巡逻。即使到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无人飞艇也依然被用于长时间空中监视。

    第三种使用方法自然是运输,当然想要用飞艇进行战略运输什么的是完全不靠谱的,无论是运载能力还是运输速度都不达标,而且数量也会是一大瓶颈,但是如果用来进行小规模战术投送。那么飞艇的运载能力是一战时期的飞机绝对难以做到的。

    至于最后一种规划当然就是用来坑人,德国人的飞艇部队曾经让英国人吓得每天出门前都要先抬头看看天空,生怕这些飞行巨兽出现在自己的脑袋上。

    那么只要宣传得当,让英国也对飞艇产生兴趣从而投入巨大的物力财力来研究制造巨型飞艇,最好能挑起一轮的欧洲飞艇竞赛,让各国为飞艇投入大量资源之后,那么飞机的研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

    如果再能误导他们将飞艇作为战术对地支援的主力,作为对人宝具来使用,然后投入到双方交战最为激烈的地段,当这些慢吞吞的庞然大物带着炸弹来做中低空轰炸的时候,面对取得制空权的德国战斗机,那么将会是漫天火海!(未完待续。)

    PS:  注1:铁道机动最强攻城巨炮是和大贝尔莎同样口径的“伽马设备”,重量为150吨。虽然巴黎大炮更有名,射程也更长,但是炮弹威力远远不如“伽马设备”

第202章 亲,这玩意你卖不卖?() 
齐柏林的飞艇编队取得了成功,不是一般般的成功,是非常大的成功。历史上1900年齐柏林飞艇在腓特烈港第一次展示可没有这次这么成功。

    那一次飞艇只不过是在腓特烈港附近进行了短距离中低空飞行,而且由于动力系统的限制,飞艇的速度不过是14千米每小时。

    而这一次4艘飞艇组成的编队飞行六百多千米从斯图加特直奔柏林,飞行高度一直保持在2000米左右,而进入柏林市区后降低高度以8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从人们头顶经过,这种行动立刻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

    几乎每个有识之士立刻意识到这种新式航空器的价值,在低阻力环境下行驶,速度不慢,不受地形和路线的影响,拥有可观的飞行高度,用来在高空乱扔垃圾是多么有前途啊!军方立刻对其表现出了巨大的兴趣。

    因此就在4艘飞艇从柏林又飞回斯图加特后没多久,航空技术研究室就立刻迎来了参观者,在看到厂房里正在建造的木质框架的飞艇,并且知道有装备4个发动机吊舱,可以将飞行速度提升到100千米每小时以上的设计后,军方立刻就产生了购买的念头。

    当然,军方也不会老老实实你给什么我就要什么的,陆军方面要求飞艇的留空时间必须达到24小时以上,用军方的话就是:“你至少要能给我飞一天吧,一天总要的吧?”

    不过陆军方面还是决定先购买一艘铝合金框架的飞艇用来做使用评估,不愧是财大气粗的军方,要知道飞艇价格可不便宜,20世纪20年代末的齐柏林飞艇的造价超过200架汉德利?佩奇公司的4引擎重型轰炸机。

    虽然现在的这个玩意的水平远远比不上堪称当时技术巅峰的格拉芙?齐柏林号(这可不是德三的逗比载机巡洋舰),但是一艘要你3万英镑还不带还价是绝对没有宰人的。

    德国军方能够认识到这种玩意的价值自然别人也可以。

    飞艇在德国掀起了渲染大波,其他国家也纷纷得到了消息,接着,英国、法国、俄国、美国都纷纷开始宣传德国人造出了一种超级航空器。其中对其反应最大的是法国人,而英国人则开始有些担忧。

    法国人反应过激自然是有理由的。法德可是世仇,虽然近几年德国人在欧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