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229章

帝国海权-第229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一步来说就算英国从一开始就表明自己对法国的支持,德国依然可以毫不在意,英国10万人的远征军在德国陆军面前毫无意义,皇家海军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但是不用两线作战,并且本身就惧怕战争的法国就算鼓起勇气来抵抗,在前期遭受巨大损失后也不得不乞求和平。

    只要战争的时间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内,并且德国的战略目的也适当降低,只是进行一次预防战争,而不谋求施利芬所计划的进行灭国战争,那么皇家海军的封锁对德国来说同样毫无意义。

    而且现在的德国皇家海军也不是英国人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就算水面舰艇决战还处在下风,但是让英国人吃些暗亏的能力还是有的,那么为了摩洛哥这么个和自己关系不大的地方赔进去10万陆军和几艘宝贵的主力舰,这样的亏本买卖英国人也要好好掂量掂量,更何况德国皇家海军还有4张底牌马上就能翻开,到时候皇家海军敢不敢轻举妄动还是个未知数呢。

    这样的话就算打上一场也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所以约亨有着强硬的底气。(未完待续。)

第328章 针锋相对() 
“德国政府很难同意德国在摩洛哥只有经济利益,法国既然觉得以政治协约的方式联合英国和西班牙而不将协约的缔结通知德国的做法是合适的,那么德国可以随时自由行动而不受约束。”在得到来自柏林的指示后,德国驻丹吉尔代办屈尔曼就向法国代办转达了德皇在此事上的态度。

    在随后的议会演说中,德国首相马沙尔态度十分强硬的表示不接受任何有损德国在摩洛哥利益的举动,“摩洛哥必须保持现状。”

    并且为了进一步表明德国的态度,约亨亲自乘坐皇家游艇抵达摩洛哥的丹吉尔港,受到了此时进退两难的摩洛哥政府的狂热欢迎。为了进一步支持摩洛哥政府,约亨难得的穿上了自己的海军军服,十分张扬的在所有关注着事态发展的各国记者的面前发表了一次演讲。

    “今天我是想具有独立君主身份的苏丹进行访问。我希望在苏丹的主权下,一个自由的摩洛哥仍然向一切国家开放,这些国家应该在以一种绝对平等的立足点上和平竞争。我访问丹吉尔所抱的目的就是要让人知道:我决定作出我的权力所及的一切,来有效保卫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

    德皇的保证极大地鼓舞了摩洛哥苏丹,有德国的保证的摩洛哥政府随后断然拒绝了法国的“改革方案”。

    然而情况并没有向历史上那样走向法国人服软的方向,得到了英国人私下许诺的法国人十分强硬的表示德国人无权干涉法国在摩洛哥的“合理”行动,并且反咬一口称德国的行为才是在破坏摩洛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紧接着,英国和西班牙表示在摩洛哥问题上支持法国立场,并且称德国的强硬和霸道是其想要独吞摩洛哥的野心的表现,奉劝德国不要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德国可以通过多边会谈来解决问题。

    这种颠倒黑白、倒打一耙、贼喊捉贼的行为约亨重生前见得多了,英法两国那无耻的举动颇有某灯塔国宣布 “世界三大流氓国家”的风采。

    对于英国人提倡的多边会谈,早已打定主意的约亨根本不予理会。很快德国陆军就开始调动。所有整编师开始向西部边境开拔,原本边境上的常备师开始补充兵员。数量庞大的德军预备役接到随时待命,准备前往简编师和基干师报道的指令,武器弹药粮食燃料的运输调度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然而德国人这一副准备动真格的态度并没有吓住法国人,面对德国人的咄咄逼人。英国人虽然并没有向法国承诺派遣10万远征军,但是却明确表示如果德法开战将会为欧洲地区带来巨大的混乱和动荡,而且有可能对北海和英吉利海峡的英国航运线造成危害,因此皇家海军有义务保证这两片海域的安全。

    北海一封死德国人的海军就成了瓮中之鳖,而英吉利海峡封死对法国人根本没影响。出了比斯开湾就是大西洋,至于地中海德国海军根本不成气候,法国人有着绝对优势。

    这种赤裸裸的拉偏架态度让法国人有了底气,因此争锋相对的同样开始进行动员,大举向德法边境增兵,战争一触即发。

    “这些法国人真是有了英国人撑腰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了。”约亨对于法国人的反应并不吃惊,历史上那种不看清形势就主动挑衅德国,结果德国一撂狠话就立刻怂了的态度才不可理喻。现在这种我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你叫我不做我就不做我岂不是很没面子的态度才是正常的。

    “英国人并没有明确表示会介入战争,但是他们对法国的偏袒助涨了法国人的气焰。否则就凭法国人那混乱的政府怎么可能由胆量和我们正面对抗?”虽然对英国人的态度早有预料,但是实际看到英国人的无耻嘴脸的时候,马沙尔还是感到气愤不已。

    “英国人就算直接参与战争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阿道夫,现在我们只要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就好了。”约亨对与英法有什么反应并不在乎,现在英法德都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也没有进行全面战争的能力,就算打起来也不大可能演变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进行一场局部战争德国是能干净利落的达到战略目的,还是会变成一个消耗德国国力的泥潭:“现在国民们的反应如何?我们的准备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

    “陛下。对于法国人在摩洛哥的肆意妄为,大多数国民都表示气愤,因此对于帝国政府在摩洛哥问题上采取的强硬态度感到振奋,并且对与可能爆发的战争表示支持。”马沙尔回答到:“因此现在国内社会局势比较平稳。向战备状态的转变也十分顺利。而且根据您的吩咐,我们也做好了应对可能的金融冲击的准备,必要时会采取强制手段确保不会出现可能造成社会动荡的隐患。”

    对于国内民众的情绪约亨并不是很担心,一个国力不断处在上升阶段的国家的凝聚力是足够强大的,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能极大的促进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提升,在这两者的作用下。对于对外战争获得胜利并且继续提升国际地位民众是没有太多的抵触心理的。而如果此时这个国家本身还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这种倾向性则更为明显。

    德国现在扮演的是英法西秘密协定的利益牺牲者的身份,因此民众对与法国开战大都持支持的态度,所以只要前线能一直获得胜利,国内局势就不会出现什么大的波动。

    约亨担心的是经济,历史上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中当英法联手与德国针锋相对,战争同样一触即发的时候,英国人和法国人在金融上玩了一手对德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英法两国金融界开始看空德国债券和股票,柏林股票交易所创下单日30%的跌幅,对战争的恐惧导致人们纷纷开始用马克挤兑黄金,帝国中央银行黄金储备在一个月内减少了20%,德国马克面临脱离金本位的危险,导致德国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

    因此在威廉二世坚决反对开战,而且德国的确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再次以德国外交失败告终时,德国除了金融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国际话语权遭到严重损害外一无所获。

    所以约亨在一开始就要求德国政府做好对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应对准备,好在经历过上次金融危机的德国政府在总结了约亨当时提出来的一些列措施后,完善了一套处理突发状况的应急机制,因此现在不至于手忙脚乱。,

    “那就好,随时留意社会动态,我不想在战争爆发后,帝国的局势变得和现在的俄国人一样,一味的高压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要有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听到马沙尔的挥发,约亨放下心来:“我不希望有任何可能影响我们达到最终目的的问题存在。”

    “陛下,不过还是有一些人有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的。”马沙尔有些犹豫的说到。

    “哦?有人认为我们不应该和法国人开战?”约亨的口气略微提高了一点,约亨对于开战的态度是能不打最好不要打,但是真要打也不是什么问题,这一切都要看法国人是不是识相。但是直接反对开战这就是在质疑自己的决定,这让约亨感到不满。

    发现皇帝陛下口气不善,马沙尔急忙解释到:“不,陛下,并非有人反对与法国开战。不过议会中有人对一旦开战,英国皇家海军对北海进行封锁可能会导致的结果感到担忧。他们当然相信我们的陆军可以轻易的击溃法国人的军队,再次重现色当战役的辉煌,让法国人对我们俯首称臣。

    但是对于海军无力大破北海的封锁可能导致的损失他们认为可能无法承受,毕竟一旦北海被封锁,我国的对外贸易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我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哪怕皇家海军只封锁北海一个星期,那些经营海外贸易的资本家和运输货物的商船主们就要蒙受上千万马克的损失,封锁的时间越长他们的损失就越大。

    即使我们并不准备和法国人打一场全面战争,没有数个月也是没有办法让法国人屈服的。他们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也无法冒着丢掉自己已经拥有的市场的风险,也许这样的损失对于帝国来说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对他们来说那就是灾难。”约亨有些讥讽的说到:“仅仅英国人的一个封锁宣言就让他们如此惊慌失措,如果英国人正式参战那么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就是世界末日了?

    恐怕现在他们才意识到海军的实力还不足以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利益吧?”(未完待续。)

第329章 英国的决定() 
“俄国人现在忙于镇压国内的暴乱,根本没有精力去管摩洛哥的事情,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则明确表示美国在北非的利益还没有大到让美国政府卷入此事的程度。德国人最有可能拉拢的两个国家已经确定不会站在德国人这边了,所以现在在外交上我们有着绝对的优势。”外交大臣格雷向首相亨利?甘贝尔…班纳曼爵士汇报到。

    然而这样的外交成果并没有让他显得开心:“然而德国人对于我们召开多边会谈的提议根本不做理睬,我们所做的努力起不到任何作用。”

    “德国政府显然并不打算屈服,他们不仅不准备接受我们和平解决问题的提议,反而还在加快对法国的军事威胁,现在德法边境已经聚集了德国陆军的大量部队,虽然我们无法得知德军调动的具体情况,不过德国人并没有全面动员,所以他们的简编师应该没有得到补充人员。我们认为德国人只调动了他们的满员师和常备师,我们保守估计德国陆军中总共31个满员和常备师中的20个以上已经在德法边境上部署完毕了。”英国陆军大臣霍尔丹向班纳曼爵士汇报到。

    “也就是说现在德法边境有至少32万德国陆军随时都可以进攻法国是吗?”班纳曼爵士想了想后问到:“如果是这样的话似乎并不是很大的问题,法国人现在不也在向德法边境增兵吗?大概也有接近20万人了吧?依托法国人的堡垒群,抵挡32万德国军队的进攻似乎并不是太难吧?”

    “问题是,现在德国人显然不准备在摩洛哥问题上让步,现在的兵力部署显然只是以打一场短期战争逼迫法国让步为目的的,但是如果战事升级,德国人可以很快集结更多的军队。”霍尔丹有些头疼的说到:“以法国人的速度,到时候德国人的优势就会被扩大。更重要的是,德国人一旦攻入法国境内,并取得一定的进展,我很担心法国政府继续坚持在摩洛哥问题上的态度的信心。”

    “现在法国国内就已经有了对法国政府不满的声音。法国民众对德法双方在边境部署超过50万军队的现状感到担忧,认为这种对峙很可能导致冲突升级。”格雷同样十分为难:“法国民众似乎认为政府因为摩洛哥问题和德国开战十分愚蠢。我担心法国政府态度可能会发生变化。

    法国政府内部已经传出了要求外交部长德尔卡塞辞职,让平息德国人的怒火,并且让总理罗维埃来和德国人谈判的消息。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恐怕就是最糟糕的状况了。”

    此时的法国还不是历史上那个在两次摩洛哥危机中尝到了协约的甜头的法国,历史上两次摩洛哥危机最终都以德国惨遭耻辱性外交失败而告终后,法国意识到在英国的支持下自己就能够对抗德国。想要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洗雪色当和凡尔赛的耻辱就必须激化德国和英国的矛盾。因此法国开始倾向于在各种事务上对德国采取挑衅性的态度,而德国的每一次强硬回应都会导致英国对德国的警惕和针对日益加重

    不过现在刚刚缔结协约,双方之前的恩怨还未完全消散的情况下,法国对英国的依赖和信任还远达不到历史上的水平,而法国政府内虽然有大量仇德势力,但是对于和德国开战持不乐观态度,并且希望可以缓和矛盾的势力同样有着相当的力量,因此这就导致了法国政府政策的蛇鼠两端。

    “你的意思是法国政府可能会处于国内民众的压力,从而希望缓和现在的冲突,并且和德国谈判是吗?”班纳曼爵士问到:“如果是这样的话。德国人的目的很可能就得逞了。”

    “这些无能的法国人,自己挑起来的事端却没有能力解决,被德国人的军队一吓就怕了,当年拿破仑三世好歹还敢和那帮德国人开战!而那帮没教养的德国人除了会用战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还会什么?他们难道不用用脑子吗?”格雷恼火的说到,原本格雷认为英法联合,以及皇家海军的威胁足以让德国人知难而退,但是现在德国人如此不识时务,除了让他感到棘手外还有一丝因为判断德国人的反应出现偏差的恼羞成怒。

    “生气也没用,子爵阁下,现在重要的是如何坚定法国人的信心。让他们能在德国人面前不退缩。”班纳曼爵士向格雷压了压手掌,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向其他人询问到:“难道我们要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