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26章

帝国海权-第26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此时德国陆军有正规军49万人(注3),这么大规模的订单量仅靠HK一家肯定吃不下来。所以最终普鲁士和巴伐利亚的多家国营工厂介入,并且有一部分私营承包商也参与进来,这些工厂每生产一件产品就要从利润中抽出一部分作为专利费交给HK公司。

    这些装备首先交付阿尔萨斯-洛林的第15、16军装备使用,紧接着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的军队也陆续换装。随着装备陆续交付使用,陆军内部反响良好。而陆军大佬也感叹,皇太孙殿下在Gew。81步枪之后,终于肯把自己的才华放一部分到陆军上了。一直以来约亨一直以来只关注海军技术,而且还跑去海军学院上学,这让这帮老顽固颇有微词。而现在也算暂时赌上他们的嘴了。陆军部一段时间内也和当年的海军部一样,内部称赞皇太孙殿下天资聪颖了。

    至于拉链,虽然此时已经制作出了样品,不过一方面工艺还不完善,使用起来有些费力,HK公司内部正在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这些拉链用来做什么,殿下也没有指示,所以倒也并不着急。

    而此时的远东硝烟弥漫,和历史上一样,1883年12月14日,法国对越南北部山西地区(注3)进行了攻击,中法战争爆发。不过所幸的是,定镇两舰已于1883年10月4日返回大沽口,所以倒也不用担心战争爆发,法国人半路劫道。11月8日,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会同津海关道台周馥前往大沽接收军舰,定镇二舰加入北洋水师。刘步蟾任定远号管带,林泰曾任镇远号管带。

    而发生在远东的这场战争也吸引了欧洲的眼球,当然,毕竟是一场遥远的战争,所以除了各国政府首脑密切关注外,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1885年6月9日。随着《中法新约》的签订,远东这场持续了1年半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当然这些都和远在欧洲的德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但是,这场发生在远东的战争中牵动德国人的神经并且令德国人欢欣鼓舞的是,由德国伏尔铿船厂建造的两艘定远级铁甲舰之后成为了清国海军的擎天之柱!

    1884年8月23日,马江海战如期爆发,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自此法国海军获得了在清国南部海域的绝对控制权。

    1884年10月,法军进攻基隆,但由于登陆受阻,于10月23日对台湾进行海上封锁。而这次有定镇二舰在手,北洋水师决定驰援基隆。由定远、镇远、超勇、扬威这四艘北洋水师绝对主力组成的舰队于基隆港外与法国远东海军司令库伯特中将(注5)所率舰队发生交战,虽然法军舰艇数量远在北洋水师之上,但是交战中北洋水师军舰表现出了巨大的技术优势。定镇二舰遭到法军集火攻击,然而两舰接连中弹却无一发击穿装甲。而交战中虽然定镇的305毫米巨炮并未击中法舰,但是2舰共8门150毫米后膛炮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定远号先后击沉法军炮舰野猫号、蝮蛇号,镇远号命中铁肋木壳巡洋舰迪盖·特鲁安号多发150毫米炮弹,令其重创。305毫米主炮虽然没有取得命中,但是在装甲巡洋舰巴雅号身旁的两发近失弹溅起的巨大水花却把法国舰队吓得够呛。而超勇号的254毫米主炮命中木壳巡洋舰费勒斯号一发,造成其失去航速,为防止被清军俘虏,法军随后将其自沉。扬威号则用120毫米副炮击沉杆雷艇都拉号。孤拔见势不妙随后带领法国舰队撤退,台湾之围随解,史称基隆海战。

    1884年12月4日,朝鲜发生“甲申事变”,清政府随抽调邓世昌率超勇、扬威两舰迅速开赴朝鲜马山浦,平定朝鲜政变,并防御日本。由于基隆海战刚过,携大胜之势的超勇、扬威二舰到来立刻威慑了日本海军,不敢直撄其锋。

    而1885年2月13日,得知南洋水师从上海前来支援的孤拔决定找回场子,认为超勇、扬威已远在朝鲜,而定镇二舰航速缓慢,又无友舰护卫,必然不敢出港应战。遂率领舰队北上拦截由开济、南琛、南瑞、澄庆、驭远5艘军舰组成的舰队,由于迪盖·特鲁安号伤势过重,所以未能随行。双方于浙江大陈海域相遇。南洋水师由于受基隆大胜影响,勇敢与法军接战,但是法国海军拥有装甲巡洋舰巴雅号、拉加里桑尼亚号、凯旋号,木壳巡洋舰伏耳达号、德斯丹号、炮艇益士弼号以及杆雷艇都装号。双方差距明显,澄庆、驭远两舰交战中被击沉,南瑞号重伤掉队被法军追上后击沉,开济、南琛则轻伤逃窜。而此时由基隆出发的定镇二舰全速赶往救援,航行中甚至跑出来16。2节的高速。没有料到北洋水师驰援如此迅速的法军舰队被迫应战。此时对脚下巨舰充满信心的北洋官兵面对优势敌人依然面色从容,发挥出色。定远号主炮命中凯旋号两发,凯旋号立即丧失战斗力撤出战局。镇远号主炮命中法军旗舰巴雅号一发,舰队司令库伯特被当场炸死。失去指挥的法军舰队陷入混乱,镇远号随后用副炮重创益士弼号,益士弼号后因伤势过重,被迫自沉。丧失战意的法军立即撤离。而北洋水师不依不饶尾随攻击,而老旧的伏耳达号掉队被清军追上,被定镇两舰围攻后沉没,史称大陈海战。此战过后法国远东舰队元气大伤,巴雅号、凯旋号、迪盖·特鲁安号重伤,法军可用之船仅剩装甲巡洋舰拉加桑尼亚号、木壳巡洋舰德斯丹号和杆雷艇都装号。而定镇二舰虽然受到法军239毫米主炮多次命中,但是受创轻微,战力不损。

    刚刚得到马江海战大胜消息欣喜若狂,认为对清国的战争马上就能胜利的法国人,在自己的兴奋劲还没过去的时候就被基隆惨败给狠狠的抽了一个耳光。而在陆地上,法国进攻凉山,清军守将不战而退,法军将镇南关付之一炬。再次提起精神认为海上吃了亏也没办法了,陆地上就要取得“重大突破”,马上就要一战定乾坤的法国人,没等几天就得到了远东舰队丧失战斗力的消息,而且还赔上了自己的舰队司令。接着原本被认为是取镇南关已如探囊取物之势的法国陆军被冯子材这个67岁的老将给打的抱头鼠窜。

    两战过后,中法战争法国败局已定,清国海陆皆胜势不可挡。法国国内大受震动,法国总理朱尔·弗朗索瓦·卡米尔·费里被迫下台。而法国国内甚嚣尘上的宣扬要出动世界第二海军远征“碾碎那些黄皮猴子”。不过此时已经因为中法战争开销过大导致紧缩的法国财政自然不能支持这种不用脑子的提议。

    然而清政府以大胜之势却积极求和,最后签了一个实则类似战败条约的《中法新约》,该条约唯一和历史上不一样的就是在越南边境开放两处通商口岸如今变成了一处,只开放了保胜,而谅山则没有出现在条约上。

    当然这就不是德国人关心的了,不过偶尔暗骂几句“打输了也有得赚,老子怎么碰不上这种好事”也是情理之中。德国人只关心两件事:第一,该死的法国人吃瘪了,远东舰队被打的丢盔卸甲,要不是还剩一艘装甲巡洋舰颇具战力,否则法国远东舰队真的是谁都可以鄙视一下了,而更重要的远东舰队司令被炸的粉身碎骨了,这可真是大快人心。第二,就是自己建造的铁甲舰大发神威,所有战果全是定镇二舰取得,而且揍的还是自己最讨厌的法国人,不能更兴奋了有木有。而且德国战舰通过战争得到了强有力的检验,这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金字招牌。对此海军部和德国国内各家船厂都开始盼望订单能源源不断的到来。

    而且这场遥远的战争也开始对德国海军建军思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尔海军学院内的年轻学员们不断的讨论着两场海战,并且追捧主力舰决战思路。对于这点,约亨乐见其成。毕竟未来德国人是要在家门口和英国佬主力舰决战的,要是未来会成为海军力量中坚的这些海军学员们受到现在流行的法国海军新学派的影响可就不好了。

    注1:赫尔穆特·卡尔·贝恩哈特·冯·毛奇。人称老毛奇,与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和阿尔布雷希特·冯·罗恩并称帝国三杰,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总参谋部的建立者。一战初期的德意志总参谋长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是他的侄子。

    注2:就是八国联军后期的统帅瓦德西,实际上他的姓应该是瓦尔德泽,瓦德西算是我国近代特有的翻译吧。

    注3:这里的数据使用平均值算的,1874年德国陆军正规军42万人,1893年是55万人,所以这里算出来是49左右。实际上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实际上1886年德国有一次增长幅度超过10%的扩军。不过作者这里实在查不到资料。大家见谅。顺带一提,虽然军队增长幅度看上去不高,但是实际上大幅增长的是动员能力,1872年德国动员人数是130万,到了1893年动员人数高达340万。

    注4:现如今是河内直辖市下辖的山西市

    注5:和瓦德西一样,孤拔也算是我国近代特有的翻译,至于还有一种翻译为科尔贝的,那是按照英文发音来翻译法文的结果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a>;手机用户请到qidian阅读。<;/a>;

第22章 德意志是霍亨佐伦的德意志() 
当德国人对远东的战事慢慢失去关注的热度之时,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则让德国人充满热情。柏林西非会议的完结,这场肮脏的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将整个非洲从此拖进了强占和掠夺的时代。而这也标志着德意志帝国正式介入非洲开始发展殖民地了。而德意志势力范围的主要三块区域:德属东非、德属喀麦隆、德属西南非,这三块区域加起来接近300万平方公里。德国人兴奋的是,德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殖民地了!而这代表着市场,代表着商机,代表着财富!

    然而历史上德国人并没有像所期盼的那样,从殖民地得到大量的财富。虽然约亨知道,这些地方有着非常丰富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并且有着相当数量的矿产资源。然而由于老顽固俾斯麦的阻挠,德意志对这三块殖民地的投入低的可怜,不仅投入低,而且管理差,初期殖民地管理几乎都是民间组织完成,没有官方机构。而投入低自然产出也低,在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出口总额中销往殖民地的只占0。1%,而进口来自殖民地的只占0。2%,到了1905,德国海外投资总额中投向殖民地的只占2%,甚至到了1910年,德国本土与殖民地的贸易额也只占全部贸易额的1%!

    而且由于没有政府管理和引导,殖民地发展缓慢,由于对殖民地开发的无计划性和掠夺性,也导致殖民地人口上升缓慢,德国殖民地人口仅相当于本土人口的20%。连小小的比利时王国的殖民地人口都比德国高29%,而且德国人愿意去殖民地发展的也少的可怜,1905年时在殖民地生活的德国人仅有6000余人,到1914年为止,也只有2。4万人,这简直不能忍啊。

    当然,约亨也不是什么好人,这个时代你去同情殖民地的遭遇?所有人都会来摸摸你的额头看看你有没有发烧。而且为了德意志的发展,这个大殖民时代你不去抢地盘简直是脑抽的表现。

    所以再次放假回家的约亨找到自己的父亲,开始兜售自己的殖民地管理计划。

    “父亲,柏林西非会议结束后,我们帝国终于拥有了自己殖民地,但是我并没有发现帝国有出台任何的我们所获得的区域的管理和利用的计划。”

    “约亨你怎么突然关心起海外市场了?难不成你还想将你的HK公司的产品卖到那里去?那里的人可买不起你的产品。”腓特烈皇储开玩笑说。

    “父亲,我不是在开玩笑。我们现在获得的区域都是能给德意志带来巨大利益的。”

    “你的观点可是和宰相阁下正好相反啊。他可是认为这些地方都是赔钱的。”

    “我知道,俾斯麦阁下早在1881年就说过‘只要我当一天宰相,德国就不会有殖民政策。而且我也知道。他认为这些地方要开发需要花钱。而且一旦发生战争又会守不住。但是宰相看不到的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这些地方的确十分落后和贫穷,所以要开发他们的确要花很多的钱,但是有投入才能有产出,这些地方有着广阔的区域和良好的自然资源。在那里发展农业,种植业都有着非常良好的环境。而且我在学校也研究过一点非洲的地理。我虽然不是很专业,但是我相信这些区域也应该有相当丰富的矿产资源。”约亨毫无顾忌的瞎扯“当然,无论是农业、种植业还是开采业。在那片区域想要发展起来肯定要花钱,但是如果政府出面引导民间资本流向这些区域,那么不仅有了丰富的开发资金,而且在政府的引导下这些资金的利用也会更有效率。这样的话我们能看到回报也会越快。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殖民地真的无用,英国人为什么要维系自己那百倍于本土的殖民体系?而老宰相一直担心法国的报复,然后在外交领域上不断努力,但是他为什么看不到法国人之所以在普法战争被我们狠狠的教训了之后,靠着他那20倍于本土面积的殖民地快速恢复呢?”

    “虽然你说的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你这样可说服不了国会哦。”腓特烈皇储向来和俾斯麦不对付,见到儿子批评俾斯麦目光短浅也不生气。而且儿子的观点也的确很有吸引力,但是这样还不够,因此起了考校儿子的心思。

    “父亲,我是这么考虑的。首先,这些区域现在不管怎么说都已经是我们的了。那么与其让民间自发性的去那里折腾,帝国以官方名义管理起来是很顺理成章的,我们可以说是维护帝国的所有权,保护在那里的德国人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行使帝国管理权。这样首先以官方的形式先将框架搭起来。其次派出专业的考察队去考察人文,气候,地理,资源等等环境,既然是帝国的控制区,帝国当然要搞清楚自己的控制区是什么样的吧。而这些考察团带回来的消息,则会成为如何发展和开发这些区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