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52章

帝国海权-第52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备新式88毫米30倍径管退炮,航速提高到25节的航速,我相信足以满足对抗鱼雷艇的任务。”在座的都是造船领域的专业人员,所以立刻就给出了当下最合适也最容易实现的设计。

    但是约亨的目的显然不是单单为了对付鱼雷艇,虽然在专业领域上和这些真正的专家比不知道差了多少,但是来自后世的见识让约亨知道驱逐舰的发展历程,这种小玩意显然是不合适的。

    可惜约亨的蝴蝶翅膀影响了德国海军的发展计划,否则历史上德国海军建造的两艘960吨的流星级通报舰是非常好的平台,取消15毫米厚的防护甲板,去掉水下鱼雷发射管增加水上鱼雷发射管,安装更强劲的动力系统倒是非常符合约亨心目中理想的早期驱逐舰设计。

    不过现在约亨只能老老实实的从鱼雷艇基础上进行放大。不过就算都是在鱼雷艇基础上放大,放大多少也是有区别的。约亨可不愿老老实实的从两三百吨的小家伙玩起。

    “S-10的确是非常出色的设计,120吨的排水量,航速24。2节,3具350毫米鱼雷发射管,如果放大的确是能够对当前的大多数鱼雷艇造成巨大威胁,这个思路非常的好。”约亨首先肯定设计师们的思路,然后话锋一转:“不过我们应该看得更长远一点。如果这种鱼雷艇捕捉舰吨位只有200余吨,其续航力、适航性都不会太高吧。而我觉得,只能在近海对抗鱼雷艇这样过于单一的定位太过浪费,让其拥有一定的远航能力,可以伴随主力舰队进行机动,在大洋上可以伴随轻型巡洋舰一起作为机动侦查力量,遇到敌方轻型舰队可以有一战的能力,面对敌方主力舰队可以进行鱼雷突击。而进入近海后又可以对敌方的鱼雷艇造成巨大打击,这样的多用途舰艇的效费比可能会更好一些。而我觉得,将排水量提升到400吨,航速提升到26节,适当加大长宽比,使用前倾舰艏。火力上选105毫米35倍径管退炮,我记得帝国现在已经有双联装旋转鱼雷发射管了吧,安装在舰体中轴线上。还有,为了高航速,肯定需要不少锅炉,注意不要在甲板上插满烟囱,参考一下一下萨克森级的烟道合并,增加甲板空间,这样可以有地方多布置几部旋转鱼雷发射管。”

    英国人在1893年建成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驱逐舰哈沃克号不过270吨,德国人直接从400吨级起步,约亨可算是一下子将舰体的规格提升到了1900年。这样做的坏处是对动力系统的要求提高了,而好处是增加的鱼雷发射管可以满足让驱逐舰队拥有远高于这个时代的鱼雷攻击能力,从第一级开始,约亨就要让德意志海军的驱逐舰一直拥有压倒其他国家的鱼雷攻击能力,岛风酱什么的最有爱了。

    此时期的鱼雷艇,为了航速航行时舰艏上浪快速排水都采用龟背状舰艏甲板,而这样做的结果就导致舰艏没有可用的甲板空间,加上舰艏上浪对舰炮的影响,往往是采用在舰艏甲板上建造一个增高的平台来安装火炮,但是这种设计有诸多的不便,因此后来驱逐舰慢慢演化成短艏楼型。不过短艏楼型依然存在着后部干舷较低,高速航行时后部甲板潮湿的问题。而解决办法自然是要尽可能的增加舰体干舷,但是单纯的加高一层甲板又会导致重心升高。因此约亨的解决办法就是学前世二战美国海军弗莱彻级驱逐舰的倾斜平甲板设计。整个甲板成为一个斜坡,这种设计虽然给水兵的日常甲板作业带来一些不方便,但是对于舰体适航性帮助极大。约亨曾经也考虑过类似前世共和国海军65型火炮护卫舰的长艏楼+荷兰坡的设计,但是出于省事的目的,最终还是选择了弗莱彻级的设计。使用前倾舰艏,取消龟背,舰艏拥有一定程度的外飘形成V字型剖面,从而增加了舰艏甲板面积,从而将主炮直接安装在舰艏甲板上,并且在主炮前设置V型防浪板。不过增高的平台约亨并没取消,而是让其和舰桥连成一体形成阶梯状布置,而平台上则安装小口径火炮。

    “可以执行远洋鱼雷攻击任务的舰船,这个设计估计会很符合提尔皮茨上校的兴趣。”蒙茨笑着说到。与历史上不同,由于约亨一直强调近海鱼雷艇防御策略,此时的德国海军对鱼雷攻击战术并不被轻视。因此提尔皮茨也没有被调往巡洋舰队。也许是1887年和约亨的交流,也许是希佩尔苦心钻研雷击战术,总之现在提尔皮茨对希佩尔极为看重。对于约亨曾经提出的雷击战术,在提尔皮茨的领导下北海鱼雷艇支队对此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不过由于没有合适的作战平台,一些纯理论性的结果无法得到验证。所以约亨准备等新舰完成后进行干预,优先配备给北海形成规模让他们进行编队实战研究。

    “新舰的名称就叫做远洋鱼雷艇,殿下您看如何?”

    “很形象,就叫这个名字好了。”对于400来吨的船约亨还真是认为她们只能被称为鱼雷艇(Schnellboot),想要变成驱逐舰(Zerstorer),等什么时候过千吨了再说。

    注1:S-10是福建水师在在中法战争后订造的福龙号鱼雷艇,也是德国建造的第一艘突破百吨的大型鱼雷艇,后来因为福建水师重建无望,福龙号被北洋水师调走。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59章 高动力输出和低航速() 
无论是装甲巡洋舰还是远洋鱼雷艇,这两种舰船都是靠航速吃饭的。但是单单通过提高功率,使用性能更好的主机。德国海军依然面对一个必须要面对的严重问题——输出功率转化为航速的低效率。这个问题不解决,德国人将在未来的战争始终无法获得对英国人的速度优势。

    于是约亨对海军部长蒙茨提出了一个问题:“蒙茨阁下,您还记得今年2月我们送走清国海军舰队的致远级吗防护巡洋舰吗?”

    “当然记得,伏尔铿船厂的优秀作品。您为什么突然提起她?”蒙茨对约亨没头没脑的提起一艘外贸巡洋舰感到十分讶异。

    “致远级的性能指标和主要作战对手是日本海军的浪速级防护巡洋舰,所以我特意了解了浪速号的性能后就有了一个疑问,不过当时因为各种事情比较多,而且艾琳级的性能也让人十分放心,所以问题并不算紧迫。但是现在我国建造的舰艇对航速性能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的时候,这个疑问就必须提出来了。”

    “殿下请说。”对于战舰的性能对每一个设计师来说都是十分敏感的话题,而且一直被认为在舰船设计领域有着非凡才华的皇储殿下对舰船设计有疑问,让所有人打起了精神,那一定是非常重要的疑问。

    “致远级和浪速级吨位接近,致远比浪速大约轻了400吨,而致远级输出功率接近6000马力,航速17。5节,而浪速号输出功率7000马力航速18。5节,如果致远级要达到浪速的航速其输出马力要接近8000。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舰船要达到和别人同等的航速需要输出比别人高的多的马力?这就是我的疑问。”

    “这……”听到了约亨的疑问,在场的设计师立刻面面相觑,皇储殿下的疑问代表着德国舰船在动力利用率上有大问题,这是十分严重的,甚至是要命的疑问。一时间所有人不知该如何回答。

    没有理会在座众人的神情,约亨继续说到:“不仅如此,今年刚建成的英国皇家海军的奥兰多级装甲巡洋舰,5500吨的排水量,只需要5500马力就能达到17节的航速,而这是他们第一艘用三缸三胀往复式蒸汽机的装甲巡洋舰。也许现在我们还能够通过增加输出功率来达到和其他人一样的高航速,但是当舰船越来越大,航速越来越高的时候,你们准备比别人多塞多少锅炉?”

    这个问题在座的众人没人能回答,也没人敢回答,虽然皇储殿下一直展现在人们眼中的形象是博学而温和的。但是作为一个可以和铁血宰相争执的皇储,没有人愿意去尝试一下面对他的怒火。

    见所有人都不说话,蒙茨只能硬着头皮,组织着语言,小心翼翼的向约亨解释到:“殿下,请不要责怪这些设计师们,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提升舰船的性能了,不过我们的造船经验和技术积累的确没有英国强大,因此在提高舰船性能的同时,一些细节上的处理的确没有英国人出色。”

    蒙茨的话说到点子上了,技术积累,这一点德国人拍马都追不上英国人,想要达到和英国人相同的性能,德国人往往就要做出适当的牺牲。就比如,占用更多的空间来塞锅炉。在吨位较小航速较低的时候这种差距还不明显,但是当进入无畏舰时代后,吨位的快速上升,和航速超过21节后每上升一节所要付出庞大马力,让这种差距被成倍放大,而最终体现出来的航速差距差距简直要了德国人的命。

    德国人在热机上所拥有的技术水平远高于英国人,桑尼克罗夫特水管锅炉早在1900年就装上了俾斯麦号装甲巡洋舰,而经过舒尔茨公司改良后的舒尔茨-桑尼克罗夫特弯管锅炉,又称海军型锅炉在1904年以后就已经成为了德意志帝国海军的标准配置,而英国人首次使用亚罗小水管锅炉则是在1916年开工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上。不仅如此,锅炉过热器,超压锅炉也都是德国人率先使用的。虽然在蒸汽轮机的应用上德国人慢了一步,这的确是德国人对蒸汽轮机过于保守导致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德国人在三缸三胀往复式蒸汽机上的出色造诣让其面对早期蒸汽轮机并没有不可逾越的性能差距。

    然而,在德国主力舰的输出功率往往比英国人高出不少的情况下,德国人的输出功率优势并没有变成航速优势,反而面对英国人在航速上处于劣势。

    比如1914年完工的标准排水量25390吨的国王级战列舰,其中大选帝侯号的12台海军型混燃水管锅炉和3台海军型燃油水管锅炉在试航时为其提供了45100马力的强劲动力,然而在如此强劲的动力系统输出下,大选帝侯号的试航航速只有21。2节,而4舰中最快的****号依靠46200马力的输出也不过就比大选帝侯号快了0。1节。而同年完工的英国铁公爵级同样是25000万吨的排水量,其中三号舰本鲍号只用了32500马力就达到了21。25节的航速!

    而同样于1916年完工巴伐利亚级和复仇级,其航速也一样差距明显,标准排水量28600吨的巴伐利亚级实际输出功率高达55900马力,但是只有22节的航速。而标准排水量29100吨的复仇级战列舰只需要40000马力就能达到23节。

    建成的战舰实际航速面对英国人占不到优势,未建成的战舰设计航速也高不到哪去。30000吨的马肯森及战列巡洋舰,输出90000马力,航速28节,而英国人在1914年就完工的28500吨的虎号战列巡洋舰只需要85000马力就可以达到同样的航速。

    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就是德国战舰要实现足够的航速必须使用比英国人更强的动力系统,而安装更强的动力系统必然导致占用舰内空间和增加重量,而占用空间和重量增加又必然导致必须削减舰上的其他性能指标。因此就算德国人在战舰上采用了小水管超压锅炉,其动力输出远高于英国同类舰船,造成的性能浪费也不可估量。想想一下,假设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能达到24节,那么一战最好的战列舰的名头还需要在巴伐利亚和伊丽莎白女王之间争执不休吗?

    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约亨通过前世所了解到信息可以总结为三点: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舰体水下线形不够优化。德国主力舰相对英国舰艇长宽比较小,而且方形系数较大,自然会影响航速。约亨前世所了解到的说法,德国舰艇的水下线形也的确不够优良。而破冰艏的设计本身就不利于高航速,并且导致舰艏浮力不足,一旦埋首恢复性极差。加之德国人还更加坑爹的在破冰艏上安装水下鱼雷发射管,进一步破坏线形。

    当然德国人选破冰艏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因为当时德国除了要在北大西洋和英国人争锋外,还要在波罗的海提防俄国人,而一战时正值小冰期,因此高海拔地区会有浮冰,所以德国人才选择这种设计,但是实际上这种设计意义不大。整个一战,毛子的波罗的海舰队主力基本都是宅在港内。而和英国人的几次交锋也都不在冬季。因此为了对付浮冰这个根本没多大机会用得上的需求而降低舰艇性能的设计根本就是浪费。至于鱼雷发射管,只能说看到大家都这么干,德国人又随大流了。

    第二点,螺旋桨效率不高,关于这一点约亨前世则完全是道听途说,据说被拿来对比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螺旋桨效率高于巴伐利亚级,约亨也不知是真是假。不过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这一条也要加以重视。

    第三点,德国战巡因为舰尾宽度不足,全都使用串列舵,因此约亨也怀疑因为舰艉宽度不足有可能导致螺旋桨扰流之间互相干扰从而对航速造成影响。

    其实不仅德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是一样,即使到了二战,工业能力早已甩开英国人1条街的美国人,在动力利用率上依然不如英国人,想要达到相同的航速美国人一样需要更高的输出功率。但是美国人和德国人不同的是,工业能力爆表的美国人往往能拿出吓死人的超强动力组来,我不是只比英国人高一点,我是比英国人高一倍!二战时期建造的衣阿华级战列舰那22万马力的动力系统面对只有13万马力的英国同级别战列舰前卫号也的确高出了近一倍。靠着这套超强动力系统,越南战争时期美国人通过过载输出25。4万马力将当时处于正常排水量下的新泽西号推出35节的骇人航速。与冷战时期老毛子在航空领域所奉行的“动力不足气动补”相反,有着强大动力制造能力的美国人则坚信着“只要动力足,板砖也能飞上天。”这等土豪宣言显然不是德国人能喊得出来的,所以约亨只好在舰体上去想办法了。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