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83章

帝国海权-第83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报很快就转了一圈回到了腓特烈三世的手中,不过所有人都没有说话,全都在考虑在这次机会中自己能争取些什么。

    卡普里维最先开口:“陛下,帕尔瓦莱索被攻占,智利战局已定。议会派的胜利已经近在眼前。帝国和智利人的谈判可以开始了。正如我之前向陛下您建议的,智利因为硝石贸易有着雄厚的资本,而我国现在正身处经济危机之中,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一点,来帮助帝国度过困境。

    所以智利必须和帝国缔结贸易协定,扩大我国的工业品出口,以维持帝国的工厂的正常运作。这一点必须得到满足,这是我们的底线。

    而且智利以往对外采购工业品更多的是依赖英国和法国,我认为利用这次机会我们可以抢走属于法国的那部分份额。而法国现在同样深陷经济危机,如果丢掉了智利的市场,对他们也是一个打击。

    在确保签订贸易协定后,其他条件都好说。比如智利要增加在我国的贷款,这也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运转,以及加大智利对我国的依赖。硝石贸易我们则要尽可能的争取,在以不刺激到英国人的情况下拿到尽可能多的硝石矿开采权,这样也有利于我国在硝石进口上避免英国人的控制。”卡普里维从经济角度上提出建议。

    也的确,现在欧洲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德国虽然没有变的向法国那样哀鸿遍野,但是总体也是萎靡不振,对宰相卡普里维来说在自己的任上出现这种事,尤其是自己这种被皇帝陛下火线提拔的宰相,政治根基不稳,很容易成为政治对手的攻击的借口。因此刺激德国经济复苏是他现在唯一考量的事情。

    而对于参与硝石贸易,之前的意见就已经相当统一了,德国人要插手,但是不能手伸的太长刺激到英国人。

    “我们现在不用太担心硝石贸易的事情。”约亨在一旁开口到:“由于我们的插手,智利的局势发展的比英国料想的要快得多,因此他们根本没有来得及做任何反应。而我们只是插手硝石贸易,并没有向巴尔马塞达那样试图完全控制硝石贸易,英国人依然拿大头。所以就算有所不满,英国人也不会有什么反应。”

    原本的历史上现在蒙特还在为攻占安托法斯加特头疼呢,内战后期连英国海军都来到智利帮助蒙特封锁海岸线。现在战争结束已经近在咫尺,英国人也一定在目瞪口呆了。所以德国在智利出了这么大的力,就算在硝石贸易上稍微占点便宜,英国人也不好做出什么动作。

    “殿下所言甚是,只是从硝石贸易中分走一小块蛋糕,总比整个蛋糕被巴尔马塞达拿走好。我们无论如何也是帮英国人解决了巴尔马塞达,英国人如果不想和我们翻脸的话就必须默认我们获得的利益。”卡普里维赞同到,能获得更多的硝石贸易份额也是他愿意看到的。

    “对了,宰相阁下,我希望在和蒙特谈判的时候加上一条,对德国前往智利投资的企业,智利政府能给予特别优惠政策,我想这应该不难。”

    卡普里维也是人精,一下子就知道皇储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殿下您要去智利投资?”

    约亨也不隐瞒:“我对埃斯康迪达和安托法斯加特附近的铜矿很感兴趣,准备去那里投资。”

    对于约亨的请求卡普里维自然答应,铜矿而已,又不是硝石。既不会刺激到英国人,又能讨好皇储,何乐而不为。

    卡普里维不知道的是,安托法斯加特附近的丘基卡玛塔铜矿是世界最大的露天开采的斑岩铜矿床,铜储量6000万吨。而埃斯康迪达铜矿是世界上第三大铜矿床,南北两个矿床铜储总量4500万吨。

    超过1亿吨的铜储量一旦被勘探和开采,智利因为硝石贸易而对英国的依赖会瞬间瓦解,智利对德国的靠拢将会成为必然的趋势,德国将会在南美拥有一个极有分量的盟友。

    经济问题可不是总参谋长和海军大臣所关心的。他们更关心的是军事上的问题。

    “既然在智利的战争已经没有我们可以插手的余地了,我认为我们的军事顾问团也可以撤回来了。让他们赶快回国,然后把战争中的经验带回来,这对陆军的下一步的军事改革极为重要。”施利芬建议到。

    对于在智利德国军队参加的三场大规模战斗,沃尔希都有电报发回。不过电报很难将事情交代清楚,因此一线作战人员的经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智利的战争中,机枪、迫击炮、******、手榴弹使用效果;精准射手和狙击手的出色表现;城市攻坚战和敌后渗透特种作战的尝试对德国陆军的震动是巨大的。甚至是钢盔在防御流弹和破片的效果上都远胜德国陆军原本普遍装备的皮盔。而海军显然走在了陆军的前面,这是注重新技术应用和军事改革的施利芬所不能接受的。

    海军陆战队和KSK的组建、训练计划施利芬从腓特烈三世手中得到过一份,原本对陆军是否也要按照这种标准进行改革也有所犹豫。最终也只是现在普鲁士陆军里增加了机枪数量,采购了一些迫击炮来增加连排级的火力支援,就连钢盔都只是少量试用看看效果。

    而现在部队在实战中的表现让施利芬已经打定主意,准备学习海军陆战队的标准来强化陆军装备,增加新的兵种,提高训练强度,补充训练课目。这次回国的德国士兵哪怕和蒙茨撕破脸也要争取到陆军里面来帮助自己完成军事改革。

    KSK是皇储的心头肉,不能动。但是陆军大量采购HK公司生产的新式装备,获得了陆军大量订单的情况下,自己出面请皇储殿下卖个面子从KSK里抽调一些人帮助陆军也组建这么一支特殊部队应该没有问题。

    蒙茨也不傻,一听施利芬的话就知道他要抢人,当即反驳到:“陆军想把人都捞去啊?想都别想,我海军陆战队的人谁也别想动!这些人我还要作为种子来培养呢!你陆军这次去智利的人本来就比我们多,还想动我的人?做人别这么贪心!”

    一看蒙茨不给面子,施利芬也怒了:“你海军陆战队也就一个师,要那么多种子干什么?我陆军几十万人,这有经验的教官当然是越多越好!而且KSK的人我也没动,你有他们不就够了?!做人别这么自私!”

    “没动KSK那是你没胆子动!别说的那么大义凛然。KSK表现的确出色,但是他们执行的任务和海军陆战队又不一样,你少打我海军陆战队的精准射手和迫击炮手的主意。”

    眼看两人又要掐起来,腓特烈三世在一旁制止到:“行了,别争了。一个总参谋长,一个海军大臣,像菜市场卖菜的一样成何体统?”

    “抱歉,陛下,臣失态了。”两人立刻弯腰致歉。

    “我看这样吧,陆军说自己数量多需要更多人也是事实,但是全部把人拿走也的确太过吃相难看了。这样吧,海军陆战队自此派去部队中留一半人,剩下一半交给陆军。两位觉得这样如何?”腓特烈三世决定到。

    “是,陛下。”见到腓特烈三世发话了,两人偃旗息鼓。施利芬占到了便宜,自然开心,蒙茨被坑了,自然不爽。

    约亨在一旁发话帮海军要好处:“父亲英明,的确我也认为有经验的部队对陆军的帮助更大。不过海军这次表现出色,让他们吃亏下面的人也会不服气的。所以我认为也应该给他们一些奖励。”

    “你觉得给什么样的奖励比较合适?”腓特烈三世一听,觉得也对,于是问到。

    “我觉得海军陆战队在这次战争中的表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我觉得可以再给他们一个师的编制,这样我想海军也就没有怨言了。”

    “是这样吗?蒙茨?”腓特烈三世问到。

    “是的,陛下,海军表示十分乐意帮助陆军解决问题。”能扩军当然好了,那一点点不满早就被蒙茨抛到脑后去了。

    帮海军争取了利益后,约亨也不忘给自己的盘子里拔拉:“另外KSK也证明了在非正面作战中这样的特殊部队的能力,我认为将KSK扩编至一个营。”当然约亨还记得给陆军一点甜头。

    “我听说陆军也对组建特殊部队有兴趣。我认为可以从KSK部队中抽一个排交给陆军作为种子。海军陆战队和KSK的人到了你们那边,陆军可别亏待了。”

    “这是当然,请皇储殿下放心。”这还用说,来了以后还不都得当大爷一样供起来?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a>;手机用户请到qidian阅读。<;/a>;

第106章 机枪的时代来临了() 
讨论完这些有经验的士兵的去留,两个人又考虑了一下伤残士兵的安置。

    这次前往智利的参战部队中阵亡27人,其中19人是陆军,8人是海军陆战队,残疾17人,其中10人是陆军,6人是海军陆战队,1人是KSK。

    蒙特也很大方,作为雇佣德国军队的佣金,拿出了25万英镑。另外给每一名阵亡士兵的抚恤金是500英镑,而残疾士兵每人200英镑。在现在这个时代算是巨额了。

    对于金钱上,海军陆军也不小气,阵亡士兵除了智利方面发的那500英镑外,再由佣金里拿出500英镑,凑足1000交给其家属。残疾士兵的那200英镑也是足额发放,但是如何安置是个问题。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只要愿意留在军队,陆军全包了。不能当成种子还能当教官嘛,陆军现在正愁人不够,如果想要退役的,军队再给200英镑退伍安置费。

    至于对蒙特提出来的要求,海军表示自己懒得插手,陆军你自己看着办吧。

    智利内战结束,智利陆军基本上就是要重新建设了,大部分陆军都加入了总统派,对于那些战败投降的家伙议会派也不放心,而临时组建的议会军战斗能力也不怎么样。见识到了德国军队的能力后,蒙特要求帮助战后重新训练智利陆军。

    这个要求自然不能拒绝,能够将智利陆军刻上德国的烙印可是好事。就像智利海军刻上了英国人的烙印一样,军事装备,训练体系,连政治倾向都靠向英国。而未来的智利领导人想要把持住陆军,就不得不考虑德国人的利益。

    当然,蒙特表示,新陆军的武器装备也全部从德国采购,最好能将在智利的这些部队留下来做教官。

    对于这事海军不感兴趣,数量少不说,自己的看家本领怎么能交给你。被陆军掏走了已经相当不爽了,你智利人还伸手?门都没有!

    陆军也兴趣缺缺,在智利的部队自己还急着要呢,怎么能留给你?不过买陆军装备,也正好淘汰老货,看在这个面子上还是答应了,不过教官就直接从德属新几内亚的殖民地军队中抽调了。那些顾问团部队,赶紧给我登船回家,急着用呢!

    至于购买武器那当然是无比欢迎,再次感叹智利人的慷慨,为了武装新陆军,蒙特向德国提出了要购买德国现役装备的请求。当初急着要现货,德国人提供的是淘汰的Gew。81蒙特也没计较,现在这些老货智利人可看不上了,开口订购4万支Gew。86。

    追加订购200挺马克沁机枪,加上之前的100挺,总计300挺。不过智利到底不是重视陆军的国家,德国想推销迫击炮和手榴弹的愿望破产了。不过4万支Gew。86和300挺MG88以及配套的弹药也能带给德国35万英镑的资金。

    不过蒙特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他还提出了从智利海军陆战队中挑选出一部分人,请德国训练成KSK那样的特殊部队。很显然,马上就要成为智利总统的蒙特也不忘增加自己手中的砝码。如果他手上有一支出身海军,忠于他的特种部队,很多人就要稍微担心一下如果反对蒙特的话,自己的人身安全是否有保障了。

    对于这种请求约亨断然拒绝,KSK的训练是绝对的机密,给了智利人就等于英国人也知道了,这怎么行?没商量。

    定好了方案,外交部派出外交官前往智利和蒙特进行谈判。而就在外交官出发后不久的5月27号,传来了巴尔马塞达在圣地亚哥的阿根廷大使馆自杀的消息,智利内战结束了。

    历史上的巴尔马塞达也是在阿根廷使馆内开枪自杀的,见到大势已去,这个希望带领智利变得更加强大的强人政治家,为了避免战争继续进行下去,做出了一个果决的选择。现在虽然时间不同,但是巴尔马塞达做出的选择却是一样的。

    相比于出卖智利利益,勾结利益群体发动军事政变登顶权力巅峰的蒙特,巴尔马塞达才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只可惜,这个世界永远是强权的世界。巴尔马塞达为了自己的国家选择了一个他根本无法战胜的对手。

    虽然约亨曾经考虑过是否要让KSK秘密将巴尔马塞达接出,一方面是因为巴尔马塞达本身是亲德的,德国这次的确做的是背后捅刀子的不厚道行为,另一方面就是担心巴尔马塞达一死,在英国人的压力下,德国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化为泡影。

    不过很显然德国人这次在智利的表现太过完美,英国人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就结束了一切,这个时候英国也不好指手画脚。约亨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危险系数太高的计划。

    这场战争中,德国陆军的实力再次震惊了整个欧洲,英国人不得不先调查一下德国人到底是全国的军队都是这么能打还是这有这些人这么能打。如果是所有人都这么能打,英国人表示还是先不要去刺激德国人了。

    英国这边暂时偃旗息鼓了,法国人可就不一样了,处在经济危机中国内动荡不安的法国人唯恐德国人这个时候打过来,那么到时候又将重演普法战争的惨败了。于是被吓得下巴都掉在地上的法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打压仇德主义的高峰期,不断强调两国良好的外交关系。

    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则纷纷跑到柏林来抱大腿,重申两国之间的传统盟友关系,三国同盟一荣俱荣共同进退。

    还是俄国人最实在,符合毛子简单直接的风格:“你那个马克沁机枪,来200挺,老顾客了,亲,打个折呗?包邮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