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帝国海权 >

第97章

帝国海权-第97章

小说: 帝国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伐利亚的军队在名义上依然属于巴伐利亚,效忠巴伐利亚国王,但是将指挥权交到总参谋部的手中吗?”腓特烈三世沉吟到。

    “是的,陛下,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已经这么做了,那么有奥地利做出榜样,巴伐利亚人没有理由拒绝。”施利芬自信满满。

    奥地利军队现在依然是效忠于奥地利女王玛丽的,从名义上仍然是有着高度独立性的军队。但是阿尔布雷希特大公让总参谋部参与到奥地利军队的整编中实际上将指挥权移交了。

    只要玛丽不和约亨离婚,又或者未来莱因哈特成为普鲁士国王、奥地利国王、德意志皇帝,奥地利军队的效忠对象和指挥权属于总参谋部将不会有任何冲突。

    不过这种情况用在巴伐利亚身上却不太一样,因为如果巴伐利亚军队的效忠对象巴伐利亚国王和总参谋部效忠对象普鲁士国王发生了冲突,巴伐利亚军队该听谁的?

    但是奥地利军队毕竟在名义上还是奥地利国王的军队,有了这个名义,施利芬自然可以理直气壮的提出要巴伐利亚遵循奥地利的做法。

    如果敢不听话,现在手上握着12个整编师,15个常备师的总参谋部还担心这个?这也是施利芬毫不担心巴伐利亚人敢反抗的底气。

    对于腓特烈三世来说当然也希望能够彻底解决军队指挥权的问题,而且一旦全德国军队都统一到一个体系下,在行政效率、指挥效率、后勤效率甚至换装效率上都有所提高。但是万一巴伐利亚人脑子不开窍呢。

    德国刚刚兼并了奥地利,捷克人那边还在实施高压政策,这边再和巴伐利亚人打一场内战,哪怕施里芬保证一旦开战,1周就能攻占慕尼黑,2周彻底消灭巴伐利亚所有军事力量,腓特烈三世还是担心搞不好要出乱子的。

    “如果巴伐利亚人能答应那么当然最好,哪怕使用威逼的手段。但是如果发生内战,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腓特烈三世说到。

    “我认为路特波德摄政王殿下应该还不至于如此不智吧。”一旁的卡普里维插嘴到。

    如果总参谋部能让巴伐利亚按照奥地利的形式回收军队指挥权,那么帝国政府也同样可以要求巴伐利亚交出外交和铁路的权力,因此对施利芬的计划也是支持的。当然,卡普里维也不希望看到内战。

    “路德维希二世陛下曾经在1886年6月10日试图传达路特波德摄政王篡权,自己受到迫害的信息,虽然这些信息因为巴伐利亚政府的拦截没有泄露,不过我们手上可是有原件的,而且3天后路德维希二世陛下就因为‘意外’身亡,路特波德摄政王殿下如果不想我们质疑他的摄政资格的话,甚至指控他谋杀国王的话,那么他最好能配合一点。”

    卡普里维企图通过掌握的巴伐利亚黑材料来迫使路特波德摄政王就范。

    1886年6月10日,路德维希二世被巴伐利亚政府宣布为精神失常且已经无法处理公务;路特波德亲王被任命为摄政王。

    然而住在新天鹅堡的路德维希二世曾试图向公众传达以下信息:路特波德亲王在违背我意愿的情况下擅自摄政,他是要篡权。我的大臣们听信关于我健康状况的虚假报告并准备对我所热爱的人民施行****。我需要每个忠诚的巴伐利亚人的帮助……

    这些话于1886年6月11日被刊登在班贝格的一份报纸上。但是政府截获了报纸,并禁止其发行。路德维希二世给其它报纸和朋友发的电报也大都被截获。

    6月12日早晨,一支部队抵达路德维希二世藏身的新天鹅堡,把他抓了起来。他被转送到慕尼黑南郊的贝尔格的一座城堡中。

    6月13日,在施塔恩贝格湖里发现了路德维希二世的尸体,官方说是自杀,但尸体被发现的地方的水只有齐腰深。

    也因此后世历史学家大都认为路德维希二世可能死于谋杀。

    也许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只是个推论,然而现在作为德意志帝国皇储的约亨却知道,不是可能死于谋杀,而是就是死于谋杀。

    后人作为路德维希二世死于他杀的证据是验尸报告上暗示路德维希二世肺部没有进水。但是约亨看过的普鲁士王国的内部机密报告中明明白白的写着路德维希二世的确死于窒息,但是面部有挫伤。

    溺死总不可能有面部挫伤吧,因此路德维希二世被人闷死后再抛进水中的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敢这么做的,除了摄政王路特波德外还能有谁?如果一旦揭露出去,路特波德就会面临篡位,谋杀国王的指控。

    “事情都已经过去7年了,现在再拿出来说路特波德也能矢口否认,说我们是栽赃嫁祸。而且我们还试图得到巴伐利亚军队的指挥权,更是会被指责为居心叵测制造谣言。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在巴伐利亚的统治根深蒂固,路特波德摄政7年来在巴伐利亚有着极高的声望,而他的儿子路德维希热衷农业,重视水利,在巴伐利亚的贵族中同样有着极高的威望,指控路特波德弑君我们有可能弄巧成拙。”腓特烈三世反对到。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也只能用武力解决了。”施利芬说到。

    “巴伐利亚人不就是担心军队不再是巴伐利亚的军队,而是变成了普鲁士的军队吗?那么就让普鲁士也将军队交出去好了。”一旁的约亨开口了。

    “殿下?”施利芬惊讶的喊了出来。

    “如果巴伐利亚不愿意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普鲁士,那么就让他们将军队交给德意志帝国吧,作为榜样,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军队也同样交给帝国。从此以后各邦国不允许拥有自己的常备军,所有军队都属于德意志帝国,这样他们总没有怨言了。”

    约亨盯着施利芬一字一句的说道:“虽然普鲁士王国没有了军队,但是德意志帝国的军队依然会效忠于德意志皇帝的吧。”

    “德意志帝国的军队将永远效忠于德意志皇帝。”施利芬立刻的两腿一并大声的回答到。

    “只要德意志帝国的军队还是效忠于德意志皇帝,那么把普鲁士的军队变成德意志帝国的军队又有什么关系呢?让军队属于帝国,而帝国的军队效忠于皇帝,也许是让德意志皇帝变成德国皇帝的第一步呢。你说是吗,总参谋长阁下。”约亨淡淡的说到。

    虽然皇储的口气淡淡的的,但是不敢随便接口的施利芬紧张的背后直冒冷汗,一时间房间里的气氛冷的吓人。

    想要继续表决心的施利芬被腓特烈三世略微有些疑惑的打断了:“约亨,你先把话说明白一点。”

    “总参谋部想要拿到巴伐利亚军队的指挥权是为了将全帝国的军队整合到一个指挥体系下,不仅有利于提高战斗力,也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但是不管怎么说,巴伐利亚军队效忠的对象依然不是我们。”

    约亨慢慢的解释到:“那么如果路特波德摄政王殿下下达的指示和总参谋部的命令相反,军队应该听谁的?那么既然如此,干脆让他们的效忠对象换一个。但是很显然他们不会接受这个效忠对象是普鲁士国王的,那么就让他们效忠德意志皇帝吧。

    虽然德意志皇帝并不是德意志帝国的皇帝,但是毕竟在名义上,德意志皇帝是全体德意志人的皇帝,是德意志帝国的代表。那么当军队属于整个帝国的时候,效忠对象就只能是德意志皇帝。

    为了让他们没有任何反对的借口,普鲁士和奥地利也将自己军队的效忠对象从自己的国王改变成德意志皇帝。如此一来,不仅是巴伐利亚,其他所有邦国军队都必须这么做。那么总参谋部将会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全德国军队的整合问题。

    普鲁士王国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军队,但是只要总参谋部和军官团继续效忠德意志皇帝,那么情况依然没有任何的改变不是吗?”

    “是的,总参谋部和军官团会永远效忠于德意志皇帝。”施利芬立刻回应到。

    “而且议会也会愿意看到军队不再是各个国王的封建私军,而是一支属于整个帝国的军队。议会、国民都会愿意看到这一点,哪怕只是名义上的。那么巴伐利亚就不能对抗这一要求,不然就是和整个德国做对。”卡普里维兴奋的说到。完全属于整个帝国的军队,实现这一计划对自己来说是多么巨大的功绩。

    “没有人可以拒绝这个提案,这将是普鲁士国王做出的巨大让步,让整个德意志可以更加紧密的联合在一起的让步。我们站在了舆论的制高点上,放弃自己的权力去建立一支属于整个帝国的军队。”腓特烈三世同样十分高兴。

    “一支国防军(Reichswehr)。”约亨插了一句。

    “帝国防卫(注1)?我喜欢这个说法。”腓特烈三世笑了。

    注1:德国的国防军分成了三个阶段,魏玛共和国时期的Reichswehr,纳粹德国时期的Wehrmacht,和联邦德国时期的Bundeswehr,字面意思上也都略有差异,分别为国家防卫、防御力量、联邦防卫,因此也都可以叫做国防军。

    Wehrmacht在现在特指纳粹德国军队,因此不用。而Reich含有德意志帝国的含义,因此帝国防卫军简称国防军也是可以的。

第127章 效忠皇帝() 
将军队交给议会,也许对普鲁士王冠的分量是有影响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却增加了德意志皇帝的皇冠的分量。

    威廉二世的一生中都没有真正掌握整个德国,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作为德意志皇帝的他却要用自己普鲁士国王的身份来拉帮结派维持对整个帝国的统治。而在一战爆发后他更是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对帝国的控制。

    德意志第二帝国从来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统一的、强有力的完整国家。

    因此约亨提出的建议实际上是放弃德意志皇帝保持自己权威的最大倚仗,普鲁士王国的军事力量。

    将军队交给帝国,就算军队的效忠对象是皇帝,也会受到议会的诸多掣肘。但是这样做却能将整个德意志帝国统一到一个真正强有力的政权之下,哪怕这个政权是帝国议会。

    但是只要军队依然效忠皇帝,帝国宰相依然必须由皇帝来任免,那么霍亨佐伦家族将依然是欧洲最有权势的家族。

    而且随着奥地利的加入,霍亨佐伦家族对帝国的控制能力不降反升。

    德意志帝国的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分享。联邦议会由各个邦国的代表组成。普鲁士原本虽然在联邦议会席位中有巨大的优势,但是如果其他各邦都反对的话,那么普鲁士也无能为力。

    但是现在奥地利加入了进来,联邦议会的席位变成了普鲁士17个,奥地利8个,巴伐利亚6个,萨克森和符腾堡各4个,巴登和黑森各3个,其他公国、侯国、自由城市拥有1-2个席位不等。

    而考虑到奥地利现在和普鲁士之间的关系,等同于拥有25个席位的普鲁士将完全可以操控整个联邦议会。

    同样对身为德意志皇帝,但是还要靠着自己头上的普鲁士王冠来统治帝国的腓特烈三世来说,如果真的能得到自己的父亲,威廉一世大帝一直梦寐以求的德国皇帝的皇冠,那么现在拿出全部身家赌一次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得到了腓特烈三世的同意,卡普里维和施利芬开始联手推行一系列计划来达到目的。

    施利芬首先致信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将计划告知了大公,并且用词谦恭的请求大公的支持。只要奥地利摄政王点了头,整个计划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很快施利芬就收到了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回信,信中同意了施利芬的计划,并表示将会坚定的支持这次改革。另外大公殿下还修书一封寄给了腓特烈三世,用真诚的语句盛赞了普鲁士国王为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所作出的努力和让步。

    有了奥地利的态度就一切都好办了。施利芬很快给巴伐利亚总参谋长传达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家的态度,并且希望巴伐利亚从大局出发对这次改革予以支持。

    而卡普里维则在议会开始推动修宪的准备工作,并且准备将财政、外交、铁路等等问题一并解决。

    议会对这种好事当然持支持态度,无论是哪个阶层都对这种既不会影响到自身利益,又能加强自身权利,而且还不用多花一分钱的政策大为欢迎。

    而且在各方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帝国政府的报纸开始鼓吹权利集中的好处,普鲁士的报纸开始宣扬普鲁士做出了多大的让步,奥地利的报纸开始称赞摄政王的贡献。

    但是巴伐利亚人却表示沉默。

    巴伐利亚人一直对强硬蛮横的普鲁士没什么好感。虽然前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对于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十分支持,因此在普奥战争中巴伐利亚军队虽然站在了奥地利一方,但是打起仗来却相当划水。

    在德意志帝国建立时,路德维希二世也写信请求威廉一世成为皇帝,当然这里面俾斯麦和路德维希二世的私下交易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巴伐利亚人不给普鲁士人好脸色看。

    德意志各邦国都是军事起家,统治阶级各个都是军功贵族,现在要剥夺自己的军队,作为原来的德意志邦联仅次于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强大邦国,现在要沦落到丧失军权的地步了,这让巴伐利亚人十分恼火。

    但是普鲁士和奥地利也将自己的军队交出去了,整个德国现在都是一片赞誉,巴伐利亚当然不能明着反对,那么他们只能一句话不说,用沉默来抗议。

    当然,沉默不能解决问题,以前还有个维也纳,现在没有人能帮着巴伐利亚从中说情,居中周旋了。在巴伐利亚不给出明确回答,用无声的抗议来回应的时候,施利芬开始用强硬的态度来表示自己的决心了。

    普鲁士的满员师开始提升战备等级,并且开始向南调动。作为回应,巴伐利亚的也同样提高了战备等级,并且开始补充两个常备师兵员,使其达到满员状态。

    眼看就有可能会爆发内战,各邦国的王公贵族们一方面频繁穿梭在柏林和慕尼黑的宫廷之间,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