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似锦 >

第370章

似锦-第370章

小说: 似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然把鸿胪寺官员道破卢楚楚身份的事一说“微臣已经查过,北齐郡主在那家香露铺做事有两年了。”

    景明帝脸色微变,喃喃道“北齐莫非有什么动作——”

    韩然赶紧道“香露铺是太子妃的。”

    景明帝手中茶差点泼出来。

    “太子妃可否知道北齐郡主的身份?”

    韩然一脸为难“微臣尚无机会请示太子妃。”

    景明帝起身又坐下,想到一个严重问题“这么说香露铺伙计是北齐郡主的事已经传开了?”

    韩然垂眸道“不止如此,还有人把香露铺与太子妃的关系喊了出来。”

    景明帝眼神微闪。

    鸿胪寺官员无意中认出北齐郡主这种巧合不是没有,可大庭广众之下敢把太子妃扯上,事情是不是有蹊跷?

    如果没有先前那些糟心事,景明帝必然震怒,恼怒太子夫妇吃饱了撑着开香露铺,而现在他的第一反应是怀疑。

    这事究竟是巧合,还是又冲着算计太子去的?

    “潘海,把太子与太子妃叫来。”

    潘海领命而去。

    这个时间郁谨已经读过书回到了寝宫,正与姜似闲谈,听闻景明帝传召,对来传口谕的小乐子道“乐公公稍后,本宫换一身衣裳。”

    这点方便小乐子不会不给,老老实实等在厅中。

    郁谨换着衣裳,放轻声音对姜似道“父皇同时传唤咱们,估计老妖婆又作妖了。”

    姜似噗嗤一笑“不是就等着她出手么。”

    郁谨微微蹙眉“咱们一直老老实实待在宫中,能让她出手的地方最可能就是你那间香露铺子。”

    姜似为救姜湛去南边途中遇到两个北齐男子,得知他们是来大周寻找郡主的,把这二人好一通吓唬,离开时晨光留下人手悄悄跟踪二人。

    这一跟就跟回了京城,亲眼瞧着二人四处逛荡,最后被露生香给留住了。

    露生香的二掌柜楚楚姑娘居然就是北齐绮罗郡主!

    那一刻,可想而知晨光的手下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两名属下忙把这惊人消息报给晨光,晨光又赶紧向郁谨禀报。

    郁谨与姜似商议过,选择按兵不动。

    卢楚楚在露生香一直很安分,能看出真的享受这样的日子,抛弃北齐郡主之尊来大周许是有着自己的难处。

    对姜似来说卢楚楚是朋友,单单因为对方北齐人的身份就避而远之,未免凉薄。

    当然,卢楚楚身份特殊,此后会派人悄悄留意在所难免,这样也算把隐患控制在手中。

    “这不是在预料之中么,你为何皱眉?”

    郁谨伸手抚了抚姜似的发,语气无奈“把你牵扯进来,有点后悔了。”

    姜似白他一眼“莫要说这些有的没的,咱们是夫妻,难不成遇事只有你一个人扛着,我明明有更合适的机会也坐享其成?”

    郁谨赶紧低头“太子妃教训得是。”

    二人换过衣裳走出去。

    “让乐公公久候了。”

    小乐子忙道“殿下折煞奴婢了,请随奴婢过去吧。”

    见郁谨二人进来,景明帝抖了抖嘴角,没好气道“知道朕为何叫你们过来么?”

    “儿子(儿媳)不知,请父皇明示。”

    景明帝扫二人一眼,想想香露铺是老七买来送给媳妇的,说起来麻烦是老七惹出来的,老七媳妇纯属无妄之灾,于是火气直奔郁谨而去,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才放人离去。

    由始至终,姜似连一句骂都没挨。

    灌了一耳朵骂,回到东宫后郁谨叹口气“真怀疑我是大风刮来的,你才是亲生的。”

    姜似懒得跟他贫,叹道“露生香不能再开,真是可惜了。”

    郁谨瞄一眼御书房的方向,平静道“无妨,早晚有重新开张的那一天。”

    “嗯,还是先把眼前的麻烦解决再说。”

    提及眼前,郁谨冷笑“太后连连折损人手,又与乌苗决裂,已是慌不择路。甄大人会好好查一查那位鸿胪寺官员,还有躲在人群中攀扯你的人也被咱们的人盯住了,能不能拔了萝卜带出泥很快就能知道。”

    姜似微微点头。

    太后出宫不便,宫外很可能有一批人专门负责替其制造流言,从而达成某些目的。

    揪出这些人,或许就能抓住太后把柄。

    这种猜测是姜似提出来的。

    她对废太子的事一直存疑。

    前世她能知道废太子与杨妃有染,是因为这则流言突然从民间传起,很快传得人尽皆知,废太子很大可能是因为这个压力铤而走险谋逆,才落得二次被废身死的下场。

    而今生,废太子的这件事并没有被揭露。

    姜似怀疑是因为她与郁谨提前步入了皇权争夺漩涡令废太子屡屡受挫,从而使躲在背后算计废太子的人改变了选择。

    现在可以确定那个背后之人是太后。

    在民间,太后极有可能养着一批人,专门负责散布流言。

    “就是要委屈你一阵子了。”郁谨叹道。

    姜似扬唇笑笑“无妨。”

    正如二人所料,京城里很快出现太子妃与北齐奸细勾结的声音,再后来开始提及太子妃曾退过亲一事。

    。

第817章 施压() 
太子妃关乎皇家脸面,更关乎储君,景明帝对宫外这些传言十分关注。

    为了平息流言,他原本打算让锦麟卫指挥使韩然把卢楚楚好生生送回去,不管这位是真郡主还是假郡主,一句认错人了好歹先把百姓们的议论平息。

    京中八卦层出不穷,想必百姓们用不了太久就会忘了这一出。

    谁想到住在使馆的北齐使臣听到了风声跑过来认人,扑到卢楚楚面前就哭开了,彻底坐实了她北齐郡主的身份。

    这样一来,景明帝不但要捏着鼻子认下,还要答应北齐使臣的要求:请大周派出将士护送绮罗郡主回北齐。

    论综合国力,大周自然更胜一筹,可北齐人好战,真打起来往往是大周吃大亏,出大钱。

    好在多年来两国虽小摩擦不断,大规模战争却没爆发过,这也给了大周全力对付南兰的精力。

    这种局势下,景明帝当然不愿得罪北齐,略一琢磨就点了姜湛护送绮罗郡主回北齐,赶紧把这烫手山芋送走。

    护送绮罗郡主的队伍没有大张旗鼓,可还是被眼尖的京城百姓发现了。

    这样一来,谣言更烈。

    无人注意的是,已经关了门的露生香大掌柜秀娘子一纸状书告到了顺天府。

    状子有些古怪,告的是流言挑起者,指控散布流言者居心叵测,损害露生香东家的名声,连累露生香关门。

    可状子并无具体的被告者。

    就是这么一纸状书,顺天府尹甄世成居然收下了,还认认真真办起案来。

    转眼又是一个多月过去,已到了阳春三月,连三年一度的春闱都过去了。

    照理说这个时候京城百姓最关注的该是状元游街,探花折花,或者谈论一下东平伯府大公子琼林宴后喝得醉醺醺回府的路上大意落马摔断了腿,从此与仕途绝缘才是应该。

    可偏偏太子妃的风波不但没过去,反有愈演愈烈之势。

    太子妃与北齐奸细勾结是第一罪,太子妃退过亲名声有瑕是第二罪,现在还出了第三罪:去岁开始多地出现旱情,到现在连京城地界都滴雨未落,这是上天不满太子妃降下的警示。

    姜似听到这个传闻都乐了。

    阿蛮气得跺脚:“您怎么还笑呢,也就是在宫里不方便出去,不然婢子非撕了那些人的嘴!”

    姜似睇她一眼,淡淡道:“你一双手还能撕了天下人的嘴不成?”

    “那怎么办呀,难道就由着他们诋毁您的名声?婢子还听说已经有御史上朝时弹劾您了……”

    “你倒消息灵通。好了,这些事不是你该操心的,沉住气。”

    阿蛮见姜似如此,只好作罢。

    景明帝确实开始头疼上蹿下跳的言官与蠢蠢欲动的百官勋贵。

    他心中清楚,这少不了当初突然定下储君遗留下来的问题。

    当时圣旨一下,百官敢怒不敢言,后来太子避开了天狗吞日被认为天命所归,就更没人敢吭声了。

    可不吭声不代表没想法。

    到现在太子妃遇上事,就一个个磨刀霍霍。

    不能拿太子开刀,还不能拿太子妃开刀么?

    再说了,太子如此年轻英俊,眼看皇上把一群皇子收拾得没剩几个了,太子的位子应是稳稳当当。要是把太子妃干掉了,自家闺女(孙女、侄女)可不就有机会了。

    这么一想,群臣更是动力十足。

    景明帝坐在龙椅上,听一名言官唾沫横飞弹劾太子妃听得昏昏欲睡。

    无他,这些日子这种话听太多,耳朵都起茧麻木了。

    景明帝心中不是没有气。

    太子妃与北齐奸细勾结?

    据说那个绮罗郡主喝口凉水都塞牙,北齐要是派这样的人当奸细早亡国了。

    还有太子妃退过亲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居然也翻出来堵心他,这帮蠢材难道忘了老七还是燕王的时候婚事就是他点的头?

    难道那个时候他不知道太子妃退过亲?

    他认可的姻缘现在拿出来说事,这是针对太子妃吗?这是打他脸!

    至于出现旱情就更可笑了,说得好像年年风调雨顺似的,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等到第三个言官站出来罗列太子妃差不多的罪名,景明帝忍无可忍插了一句:“太子妃不过一名弱女子,如何与北齐人勾结?爱卿多虑了——”

    谁知那名言官是个急性子,都没等景明帝把话说完就撞了柱子。

    更没想到的是言官身边站了一群人,竟没有个反应快的把人拉住,言官当即头破血流,竟这么撞死了。

    出了这样的事,景明帝再想把太子妃的事糊弄过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到了这个时候,太子妃有没有与北齐人勾结已经不重要。

    众口铄金,人言可畏,都说你有罪,那你就有罪。都说你害得天下大旱,那你就是天下大旱的罪魁祸首。

    景明帝扫一眼金砖上的血迹,黑着脸拂袖而去。

    言官弹劾太子妃在大殿上碰柱而亡的消息很快传开。

    慈宁宫来了人,请景明帝过去。

    见到太后,景明帝压下烦闷扯出笑容:“母后找儿子何事?”

    太后面前放了一杯茶,仍冒着热气。

    她把茶盏端起,声音低沉:“哀家听说有御史因弹劾太子妃触柱而亡——”

    “母后也听说了?”景明帝提起这个,很是心塞。

    别以为他不清楚,那些言官动辄寻死觅活真是因为刚正不阿?

    呵呵,不过是踩着他这个君主博一个美名罢了。

    想想就气,可偏偏人都死了,他还能怎么办?要是发作言官家族,一顶昏君的帽子立刻扣上来。

    太后眼神闪动:“太子妃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哀家又不是聋子,如何会一点风声没听到呢?”

    景明帝叹了口气:“又让母后担心了。”

    太后啜了口茶,淡淡道:“哀家担不担心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打算怎么办?”

    见景明帝不语,太后把茶盏放下,语重心长道:“皇上才刚刚选定储君,太子妃就惹出这样的风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想要平息天下人的议论恐非易事啊。此事如何收场,皇上还是好好想想吧。”

    “儿子知道了。”景明帝心事重重离开了慈宁宫。

第818章 大长老来京() 
京城的酒馆茶楼从来都是热闹的,正是听消息的好去处。

    一名老妪坐在临街茶棚一角,默默听茶客们闲聊。

    来这种茶棚的往往都不宽裕,以平头百姓居多,这样的人谈起流言来就更毫无顾忌。

    “啧啧,这时候了竟还滴雨未落,再这样下去庄稼都得旱死,别想有什么收成了。”

    “可不是,到时候不知要饿死多少人,日子难过啊!”

    “你们听说了没,之所以大旱都是因为太子妃咧——”

    老妪耳尖微动。

    不少人纷纷嘲笑那人“这谁没听说啊,可人家是高高在上的太子妃,咱们也没办法不是。”

    “咱们没办法,贵人大人们难道也没办法?总不能因为一个女子害得大家受苦吧?”

    ……

    老妪在长桌上放下两枚铜板,面无表情起身离去。

    谣言传到现在,关系到民心安稳,已经不是能轻易破除的,太子妃地位恐怕难保。

    前不久东平伯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很是风光得意了一阵子,不知惹来多少人艳羡。而今太子妃惹上风波,再加上器重的大孙子仕途意外被毁,冯老夫人听了一些风凉话,双重打击之下一下子病倒了。

    姜似借着这个理由向皇后请示回东平伯府探望祖母。

    皇后轻叹口气“探望祖母是应有的孝道,不过你眼下正在风口浪尖上,出宫定要小心谨慎。”

    “母后放心,儿媳明白。”

    “那你去吧。”

    姜似向外退去。

    皇后动了动嘴角,再喊一声“太子妃。”

    姜似微微屈膝,面容沉静“母后还有什么吩咐?”

    皇后笑笑“没有什么吩咐,就是告诉你莫要压力太大,你父皇不会因为一些谣言就动摇,难关总会过去的。”

    进了这深潭般的宫中,谁没遇到过难关呢,她相信这场风波不会击垮太子妃。

    姜似心头微暖“多谢母后宽慰。”

    出了宫看过冯老夫人,妥当安排之下,姜似与老妪见了面。

    老妪仔细打量姜似,悠长叹了口气“我早就猜测你或许才是我乌苗真正的圣女,只是想不通圣女为何会出自大周。而今知道你有乌苗血脉,一切豁然开朗,乌苗终于有圣女了。”

    说到最后,已是难掩感慨。

    先前姜似虽答应乌苗需要时会以圣女的身份出现,可那毕竟是利益的交换,是合作,与现在截然不同。

    姜似有乌苗血脉,就证明天不亡乌苗,圣女的传承没有断。

    可以说,大长老这才真正松了口气。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