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绸岭之北 >

第5章

绸岭之北-第5章

小说: 绸岭之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到了曹新民这一代,形式开始发生了变化。

    曹新民父亲不想让孩子继续学这门不太吉利的手艺,但又请不起教书先生,在勉强让孩子读了几年私塾后,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让曹新民跟着绸岭口上汪村的能人汪四海去外边闯闯!汪四海所在的汪村是当地有名的徽商聚集地。汪四海早在同治六年就跟随著名徽商汪海洋走过秋浦水路到达江宁和苏州,后来自立门户,在芜湖、江宁、苏杭等地置有多处房产和店铺,主要经营木材、茶叶、中草药和山菌等。曹新民13岁就到汪四海在江宁的茶庄作学徒。因为头脑灵活,勤奋好学,深得掌柜喜爱,15岁就被正式录用为伙计,18岁提拔为店面副理,21岁调任芜湖店掌柜,不到10年时间,从一个一开始端茶送水的学徒快速成长为汪四海手下最年轻的掌柜,独当一面。汪四海有心将女儿秀容许配给他,从而让曹新民彻底为汪家所用。

    谁料,曹新民人穷志不短,竟然婉拒了这门亲事,从而也彻底得罪了秀容。汪四海后来因病患藏身,将东家的位置交给了女儿秀容。秀容遂处处挤对曹新民,迫使曹新民一怒之下,离开汪家,只身来到芜湖,与人合伙创办了碧云天茶庄。

    由于曹新民为人诚信、善于经营,很快碧云茶庄就在芜湖站住了脚,与汪家的四海茶庄、许家的金诚茶庄、胡家的庆余茶庄并称为芜湖四大茶庄。

    曹新民23岁时,娶芜湖四丰米行的掌柜刘同江小女儿刘苏馨为妻,夫妻二人夫唱妇随,协力同心、共同操持,生意越做越火。到曹新民五十大寿时,生意已经拓展至安庆、九江、扬州、苏州等商业重镇,总店面数达到六家。曹新民成为江南茶庄行业的商界名流。

    然而,让曹新民耿耿于怀的是还有两个最重要的城市没有拿下。一个是自己曾经的东家四海茶庄的总部所在地江宁,一个是清朝末年兴起的中国最大通商口岸上海。江宁没有开店,是因为他当年离开汪家时有过承诺,即不在江宁与四海作同业之竞争;而上海没有开店,是因为他还没有务色到合适的能做洋庄茶生意的人才。

    曹新民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第十四章 剑走偏锋(求推荐票)() 
曹新民与刘苏馨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取名曹正茂,女儿取名曹风华。曹风华是姐姐,6岁进芜湖本地的大江女子学校,13岁考到江宁女中,毕业后送到英国留学,目前在英国的学业将满,拟于11月回国。儿子正茂从大江完小毕业后,就读皖江中学。皖江中学起源于乾隆30年两江总督李世杰创办的中江书院,光绪29年始名皖江中学堂,次年,聘天演论译者、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严复先生担任学堂校长。此后几年陆续由多名有革命倾向和进步思想的著名人士接掌。皖江中学成为安徽省内与安庆高等示范学堂(严复于光绪32年担任校长)齐名的进步学校。

    这天是个周末,曹新民和刘苏馨二人端坐正堂,儿子曹正茂立于堂下,正在与父母就其学业方向进行家庭讨论。曹新民家风甚严,在父母面前孩子只能垂手站立。眼看着儿子就要从皖江中学毕业了,下一步是继续选择国内名校攻读,还是出国,他想听一听孩子自己的意见。毕竟现在时局不稳,宣统皇帝退位后,各派力量此起彼伏,国家形势还不是很明朗。他不想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从内心里他是希望儿子也像他姐姐那样出国,待形势明朗后再回国。

    曹正茂虽然年岁不大,但思想有点与实际年龄不相称,属于那种早熟或者说有主见的青年人。他对父母说,“爹、娘,你们不用为我操心,我也不想出国,我想好了,考军校!”

    曹新民板着脸,斥责到:“瞧你张狂的!考军校,你以为很容易吗?”

    曹正茂回答,“我想考保定讲武学堂或者天津、云南的讲武学堂!”

    曹新民叹了口气,“依我的意思,你还是出国读几年再回来,这年月,兵荒马乱、时局不济啊!——”

    刘苏馨在边上也跟着叹了口气,但显然是想替儿子求情,“我说,孩子有想法也好,也算是有追求!好好准备吧,真考不上,大不了回来帮你爹开茶庄,你爹不是还一直打算着把茶庄开到江宁和上海吗!”

    曹新民还没来得及表态,管家过来禀报,“老爷,外面有两个外乡人求见!”

    曹新民一愣,“什么外乡人?”

    管家回“他们说是您老家来的!”

    “老家人?快请进来!”

    管家很快把这两个老家人带进了客厅。领头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后面跟了一个四十多岁的高大壮汉,满脸络腮胡子。这两人正是曹三和侯司令。他们这次来,在军装外面套了普通百姓的衣服,乍一看,还真是两个乡下人。

    曹新民站起来相迎,待二人坐定后将两人从头到脚看了一遍,才开口,“不知两位乡亲来自哪里?看我曹某人,有什么能帮助你们的?”

    曹三忙站起来行了一礼,“曹叔叔,我是曹来发的三伢子!我大说您是咱村最有出息的人,这次特来打扰!”

    曹新民想了会,一拍大腿,“哦,来发家的啊?你家是住村东头乌榉树下吗?”

    曹三大喜,“是啊是啊”,没想到这么快曹新民就想起来了,一直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

    曹新民忙让夫人刘苏馨和儿子曹正茂过来相见,“你们看看,几十年没有回家乡,没想到打小一起玩大的来发都有这么大孩子了!”

    介绍到侯司令时,曹新民愣住了,“不知这位兄弟怎么称呼?”

    曹三忙说,“这是我我一起共事的候候大哥!”

    曹新民笑了“一起共事,你们都做什么呢?

    侯司令抢过话头,说“俺们贩运粮食!这次来芜湖主要是想找曹老板讨份生意,不知道曹老板肯不肯行个方便?”

    曹新民问:“你们能做什么呢?想让我怎么帮你们!”

    侯司令大声说“俺们想接管碧云茶庄今后所有茶叶的货运生意!”

    曹新民哈哈大笑道“就你们?口气不小!碧云茶庄货运生意二十多年前就与吴家的马队合作,从未出过差错!今天不是你们想换就换的!何况目前兵荒马乱,不是我吓唬你们,没有几下硬手,还真揽不了这活!”

    侯司令不耐烦了,逐渐露出了兵匪的习气,指着曹新民道“你敢小瞧俺们!”,说着扯开外衣露出军装,随后从屁股后面摸出一个盒子炮“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俺们不仅有马队,还有枪!”。

    “咦!”刘苏馨等人吓了一跳!

    曹新民不动声色,微微笑着,拿起盒子枪,拉栓上膛,突然瞄准侯司令,道“好枪啊!要不要试试?”

    侯司令急了,忙起身来夺。

    曹三一个箭步冲上去按住侯司令,给曹新民赔礼道歉“曹叔误会误会!”

    曹三见双方谈僵了,只好将实情全盘托出,从离开杨村,独闯蟠龙潭,一路艰辛,幸运被侯司令搭救,到侯司令队伍缺粮缺饷,这次特意来找曹叔,想请求指点一条筹粮筹饷的路子等等,唯独刻意漏掉了自己跟四姨太那点事情。

    曹新民笑了,“我说嘛,哈哈哈!年轻人做事不要冲动嘛!”,说着将盒子枪还给侯司令,端起茶杯抿了口茶,正色道“不过话说回来,你们还真不赖,能独闯蟠龙潭活着出来的三十年来今天还是第一个!但不是我不愿意帮你们,实在是这确实让我为难,因为碧云茶庄与吴家那可是签的有长期合作契约的,咱们生意人靠什么,靠的就是诚信两字!你让我说毁约就毁约,这我实在做不到!”

    侯司令怒了,手指曹新民,“******这么多繁琐,曹老板你给个痛快话吧,到底能不能帮这个忙?”

    曹三忙一个劲地给侯司令使眼色,劝他不要着急。

    曹新民思索良久,突然一拍桌子,大声道,“有了——”

第十五章 山重水复() 
这次侯司令让曹三陪着来找曹新民,确实是早有谋划。那天听曹三说要去太平府找堂叔,他刚开始没怎么留心,后来听说他堂叔叫曹新民,在芜湖开茶庄的,他一下子想起来了。三年前侯司令奉山东督军靳云鹏之令率领千人新军南下,拟在直系的地盘上埋下伏笔,为皖直两大派系摊牌时留出胜负手。侯司令的队伍从济南南下,在徐州遭到直系军阀的伏击,队伍损失大半。后从庐州到无为过江到达芜湖,在芜湖外围的弋江驻留数月,对芜湖地面上的绅士名流多所知晓。但因芜湖离直系控制的江苏过近,怕引起直系猜忌,奉靳帅之命移驻深山稠岭北麓,借助稠岭地锁四州的山川险胜,既利于藏军修养,又便于在当地招兵买马,一旦直皖交战或发生其他变局,可领军出稠岭,沿江南下,直抵金陵。

    不料再好的谋划,其能否最终成事,关键取决于谋划者本身能否图存。靳云鹏虽有雄才大略,但跻身袁世凯与段祺瑞两大枭雄之间,却也多受掣肘。尤其是在袁世凯意图称帝、段祺瑞意图武力统一中国情况下,他深感难有作为。遂在军务之余,大办实业,除经营济南的鲁丰纱厂等数家企业外,还囤购了2。5万余亩土地,成为山东巨富。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当奇兵使用的侯司令这支人马也就失去了历史价值,安徽督军是段祺瑞的嫡系,自然不愿意援手。侯司令只得直接向靳云鹏去电,请示粮饷及今后走向,靳云鹏均回以“时事维艰,弟当自处”。

    前些日子,侯司令正在焦头烂额之际,突然听说曹三要去找芜湖商界名流曹新民,一下子计上心来,心想,真乃天助我也!于是策划了这次芜湖之行。

    起初见曹新民屡屡推三阻四,这让他十分恼火,几次都要发作。突然听曹新民猛地一拍桌子,忙跳起来手紧紧握住盒子炮,怒视曹新民。

    曹新民道“有了有了真有了!办法有一个,就看你二位敢不敢干了!”

    侯司令和曹三异口同声忙问“什么办法?”

    曹新民道“我要在江宁和上海再各开一家分号,目前直皖两军常有冲突,无论水陆,货运常遭扣押。”

    曹三问“曹叔,您老是想让我们负责这两个新开分号的货运吗?”

    曹新民回道“是也不是!”

    侯司令急了“你别跟俺们打哑谜了,直说吧,让俺们干啥?”

    曹新民道“我确实想让你们负责新号的货运,但是我不想与你们直接做劳务合作,更想让你们以货运之劳入股新号,成为新号的股东,共同经营共负盈亏!你们合计一下,看是否愿意?”

    侯司令抓了抓脑瓜,一时不知所措,只好望向曹三,“兄弟,你看——”

    曹三想了想,回道,“曹叔,我看这个办法好!可以两不相欠,一起出力一起分账!”

    曹新民笑了,“但我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江宁分号由三伢子你来操持!”

    曹三大感意外,道“曹叔,我啥也不会,干不了买卖!”

    曹新民道“我会派老成持重之熟手从旁扶持你!”

    曹三还待拒绝,这时不料侯司令插话了“俺看可以,曹三你有勇有谋,没有什么干不好的!你就代表俺,进驻江宁,我负责调集人力和马队接管江宁和上海的货运,你要尽快让俺们队伍有粮有饷!”

    曹三赶鸭子上架,被抬上了经商之道。他不知道,这既是曹新民对他的良苦用心,也是金枝对他设下的伏笔!

第十六章 一石三鸟(求月票!)() 
曹新民作为曹村第一代走出去获得成功的徽商,也与其他徽商一样,爱惜人才,尤其愿意培植乡里。见曹三为人忠厚,有胆有识,虽然读书不多,但稍加磨砺,必成大器。因此有心将曹三延揽入碧云茶庄,重点考察培养,这才提出了要求曹三到江宁店操持的想法。而之所以提出与侯司令合股经营,则是想借助侯司令的名义,压住汪家,以免汪家借此生事。此外,上海滩三教九流,帮派成群,借助侯司令的队伍,可以稳定局势,确保上海店平稳顺利经营。可以说,姜还是老的辣,曹新民这个安排一石三鸟,用心良苦!

    侯司令呢,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是目前队伍确实缺粮缺饷、人心惶惶,急需寻找出路,这次能与曹新民合作开分号,也算是无奈之中的办法,至少有利于稳定军心;二是观察目前中国之时局,直皖两系相互侵轧、全国各省拥兵自重,今后很有可能还是枪杆子说了算,因此,隐忍图存、保留实力乃当务之急;三是就连靳帅这样当今国内军界举足轻重的人物,都重心转向实业,以实业为支撑,等待时机,这未必不是上策。既然曹新民主动提出合股经营,何不顺水推舟,各取所需?

    至于曹三,他有喜有忧,喜的是终于顺利地被曹新民接纳并有机会加入茶行,开辟新局;忧的是今后如何在侯司令与曹叔之间取得平衡,而不致引起冲突。

    总的来说,这个安排三方都能受益、因此三方也都能接受。

    侯司令遂与曹新民约定,二人先返回军队处理相关事务,以半月为期,曹三即到江宁报到。临行前,侯司令提出能否先向曹新民预支部分红利以补军中空缺,曹新民爽快地开了一张五万银元的钱票,交给侯司令。

    带着现取出来的银元和合股经营茶庄的契约,回到军中,当天侯司令就召开全体大会,在会上宣布了一面练兵强军随时待命,另一面利用当地资源积极支持经济发展的的基本思路。会上给全体士兵发放了当月军饷,侯司令承诺,下个月补齐士兵全部军饷,一时群情振奋。最后,侯司令宣布了一个任命,任命勤务兵曹三为军需处副官,协助粮饷物资供应,直接向司令本人汇报。同时派驻江宁,半月后到任。

    曹三没有想到自从穿越绸岭后,自己的命运短短时间内能发生这么大的转变。从一个替地主老财放牛的长工摇身一变,竟成了腰挎盒子枪、头戴大盖帽、身扎黄皮带、脚蹬黑军靴的军官!而且更令人向往的是下一步还有可能进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