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大唐帝国 >

第110章

南北大唐帝国-第110章

小说: 南北大唐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是那位年轻的燕王不愿撤军,只得前往长安奏请唐国皇帝处置了。

    河内鲸的使船离开金田城港口,在港外与到达的开拓北海道的舰队察身而过。河内鲸等倭国使团众人吃惊于这支舰队的庞大,自己的坐船放在舰队里,竟连唐国舰队最小的船只都比不过。

    河内鲸望着檫身而过的舰队不禁感叹:“幸好天皇陛下没有发兵收复对马,不然倭国以何御此强军?”

    回望驶入金田港的唐军舰队,河内鲸不禁又有些担心,难不成安东都护府向对马增兵,有向倭国用兵之企图?

    “快,快调转船头,咱们回金田城……”

    纠心不已的河内鲸急忙下令使船回航金田港,探清唐军舰队来到对马的真实目的。诺是唐军有意攻倭,河内鲸心知自己需第一时间将消息传回去,令驻守壹岐、九州等地的倭军准备御敌。

    郑六奇接待完玄菟海探险队与开拓北海道的舰队高层后,属下禀报倭使又回来了。郑六奇不禁好奇这倭使河内鲸干啥呢?

    跑到码头来,郑六奇老远就看见停在码头的倭国使船,河内鲸等倭国使团的人在码头上东张西望,寻人问话,打量停在港湾内的舰队。

    “河使君,你不赶紧去平壤拜见我家殿下寻问故因,怎么又回来了?”

    河内鲸回头瞧是唐军驻守对马的守将郑六奇,微笑着上前恭敬回道:“郑都尉,某观贵国舰队千帆竞技、百舸争流,实乃一生难得一见之盛景,特回航一赏。”

    “哈哈哈!原来河使君是没见过大场面啊!”郑六奇哈哈笑道,“那何使君到达平壤拜见我家燕王殿下后,可得去旅顺港好好参观下蛟龙海航,港内桅杆林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可比之眼前这支舰队要震撼的多。”

    “呵呵!郑都尉推荐某定当前往一观。”河内鲸心中一震,皮笑肉不笑的回道。

    “那河使君好好参观,某有公务就不奉陪了。”

    “郑都尉慢走。”

    郑六奇转身离开,心里却冷笑:这是担心我大唐攻伐汝倭国,特地跑回来打探消息的吧。

    望着郑六奇离开的背影,河内鲸等一众倭国使团松了口气。唐军诺真是攻伐本国,那他们跑回来打探消息定难逃一死,但愿唐军的目标如郑六奇所说,占据对马是为了对付新罗。

    舰队在金田城再度补给了一路消耗的淡水和一部分从当地百姓收购来的海鱼,两天后便离开了对马朝东北方向驶去。

    唐军舰队载有三千多人,绝大部分是运载开拓北海道的犯人,停泊的两日内上岸休整,根本不可能瞒住外人这支舰队的目的。

    当唐军舰队离开金田城,目的地不是倭国而是去开拓一座远在东北方向海外万里之遥,被燕王命名为北海道的大岛后。河内鲸等一众倭国使团成员大松一口气,紧张了两天,第三天愉悦的驾船离开了对马朝平壤而去。

    唐军舰队离开对马后,先后在倭国隐岐国、佐渡国登岸进行食水补给,历时一月半到达北海道石狩平原,驶入石狩河靠岸。

    舰队历时两月的海上远航最于画上了句号,三千余押送至此的犯人心情激动又复杂的下船踏上了这片深处蛮荒的处女地。

    袁佐环顾四望,目光所及是一望无际的莽荒森林,鸟鸣兽吼不绝于耳,一百二余丈宽的石狩河从密林中蜿蜒而出。清澈的河水游鱼成群,不远处的河滩,数以百计的丹顶鹤优雅的迈动高高的双腿逐水草觅食。

    “这里是一片长两百余里,宽百余里的平原,我们称其为石狩平原。一条石狩河贯通平原南北,四方支流汇集,可通行舟船来往平原其间。因少有人烟而森林广布,林中野兽众多,河内鱼获甚丰,仅靠打鱼狩猎就能保证数百人不缺食。此地的土壤经我们验证可谓沃土,开垦出来种粮,以此地的水土在第一年也不至于欠收。”

    做为年初乐浪海探险队总管,亲自率人勘探此地的胡安君娓娓道来,言语间不时表达对石狩平原的赞美之词。

    “石狩平原除西面和东南一隅通海外,其余三面为高山峻岭所环绕,山中物产甚丰,上次我们来的时候,还有人在林中发现几十株灵芝,百颗山参……”陆元庆易是赞美道。

    “诺是殿下给某分配土地,某定请求殿下在北海道的石狩平原和此地群山以东的那块平原分一块地给某便足以。”

    袁佐一听二人对此地的溢美之词,心生好奇。诺此地真如二人所说这般美好,绝不能给姓陆的留块好地。

    探清此地虚实后,定将陆元庆口中所说的两块平原赶紧划分完毕。到时殿下想给你分,也没好地给你分了。

第205章 开化蛮荒() 
玄菟海探险船队在石狩平原停留五天后便离开北海道,向北朝玄菟海驶去,探清大海之北的广大地域是怎样一番景像,贞观年间不远万里前来朝贡的流鬼国又在何地。

    石狩平原这片未经开垦沐浴文明之光的蛮荒之地,处处都是古木狼林,在秋风的洗礼下,广袤的森林呈现出金黄的盛秋之景。林中成熟的野葡萄、龙葵、蓝莓、酸浆果等众多野果一串串的挂在树枝藤蔓上,吸引着发现它们的人和动物采摘食用。

    树根枯枝、朽木边,更是以香菇为首的各种可食用菌类昂然生长,被派出来采摘野菜的人员逐一采走。

    石狩河西岸,一座用土和原木搭建起来方方正正的城池以初见成型,城墙以垒至一仗多高,连护城壕都挖了出来,壕沟里则插满了削尖了的木桩。

    “袁使君,城墙以经够高了吧?”

    “不行,还得再往上垒六尺。那一队的,是猪吗?干起活来慢吞吞的,什么时候才能把城池筑好?都给我听好了,干的最慢的一队,中午只准吃一小碗饭加咸菜,肉和汤就别想了。”

    袁佐每天都巡视城池建设、伐木开荒进展,属下人中干活稍有不足就劈头盖脸的一顿骂。为了激励这些犯人干活,将他们按军队编制以五十人为一队,每天干的最差的,只能吃个四分饱,干的最好的,那自然是肉管够。

    “真是上头一句话,下面跑断腿。”见袁佐走远了,几个队正凑一块唉声叹气道。

    “干的还是太慢了,这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如诺不能在入冬前将城池房屋建好,这个冬天大伙就难熬了。”逛了一圈工地回来的袁佐忧心道。

    开拓北海道仅有三千余犯人加三百名从辽八军中抽来护卫的军士,靠这点人手抢在入冬前筑起一座城确实有点够呛。何况袁佐要求还那么高,城墙要建到十八尺高,还得挖九尺深的护城壕。

    三百名军士乃监督犯人工作,防备当地毛人袭击之用,基本不参与建设。三千犯人修建城墙仅有一千三百人手,一千伐木,五百建房,二百人负责狩猎、采摘野菜煮饭等杂物,人手可谓稀缺到了极点。

    “经过我们这十几日的摸索,当地的毛人并不多。按胡安君等人提供的数据,石狩平原及周围山岭的毛人村落不过十数余,人口万余罢了,分布于方圆几百里山野,对我们不足以够成威胁,不防让将士们也参与到筑城中去?”身为石狩县尉,主掌军事的柏水衡建议道。

    “不可。”袁佐摇头否决道:“被殿下运来开拓北海道的三千人都是作奸犯科之辈,被朝廷叛流放之刑的囚徒,运来这里本身就是来接受刑法赎罪的。里面还有不少人甚至是杀人越货的江洋大盗,诺是让监督的将士筑城去了,靠谁来震慑他们?一个不甚,里面那些凶狠之辈抓住机会反起来,咱们开拓北海道的事业恐怕就要泡汤了。”

    “唯今之计,唯有赶快将城池建好,有了城池遮挡北风,房屋建差点也挨的过去。”

    县丞则担忧道:“可咱们的粮食省吃检用预计仅够八月之需,能不能挨到明年秋收都是个问题。诺是北海道冬季过于严寒,衣被也可能不足以御寒。大伙光吃粮还不行,还得要有肉食蔬菜,需要多派些人手去野外打猎采集来节省粮食。”

    所带来的粮食能否撑到明年秋收,袁佐、柏水衡等县官眉头深皱。指望安东派遣补给船队,还不如指望赶紧砍伐掉一大片森林开出广袤耕地用于明年春耕,等待秋收。出发前,燕王可是明确说了,他们开发北海道,要等到第二年秋季都护府才会再派船队运来一部分移民和补给品。

    “报袁使君、柏县尉……经某数日观查发现,石狩河正处于鲑鱼群洄游时段,咱们只需派人追寻河道上游水浅区设网围捕,短时间内可获得数之不尽的鲜鱼。”

    水阳兴致冲冲跑来禀报,出身于卑沙城渔民的他对鲑鱼等海中洄游型鱼类的习性异常了解。本抱着看看北海道石狩河内在秋季会不会有鲑鱼洄游的心态于河畔查看了数日。没想竟让他撞着了鲑鱼群洄游的主力,诺飞渔民出身,常人还真难在河宽水深的石狩河下游河段发现鲑鱼群洄游的迹像。

    “鲑鱼洄游?”出身江东吴郡的袁佐第一次听说这件事,不明所以。

    柏水衡等一众土生土长的辽东人则大喜,鲑鱼洄游意味着食之不尽、捕之不竭的鱼群正在向自己招手。

    柏水衡为袁佐讲解了一番鲑鱼洄游的自然现像,辽东居住于河畔的百姓在鱼郡洄游的这段时间庆祝到来的捕鱼旺季。

    袁佐一听,顿时大喜,拍手道:“水阳,某给你权责,立即组织五百人沿石狩河北上,寻水浅之处设网围捕。能捕多少就捕多少,吃不完的晒成鱼干储存。”

    “喏!”水阳心中大喜过旺,没想禀报一件可获鱼货的事就受重用。

    水阳带着人经过几天勘察,确定了几处石狩河浅滩及有鲑鱼洄游的支流浅水区。五百人分成好几波于各处浅滩手持几日赶制出来的渔网围捕。

    鲑鱼急于洄游到河流上游,它们的出身地去产卵,即使前面再坚难险阻危险重重也一头扎进去而不回头。

    此时又正处于鲑鱼群集中洄游期,在河流浅滩处拥挤着密密麻麻普遍在七斤左右的鲑鱼,人徒手扑进水里都能捉住一条,一网下去往往是数十上百条往岸上拉。仅第一天,水阳等人就捕得七百余斤鲑鱼,有了足够的网后,捕得的鱼更多,每天都能捕获千斤以上。

    随着捕获大量鲑鱼,草创下的石狩县军民赢来了难得一遇的好子日,每天每人都能分到半条鱼。

    捕获量如此巨大,袁佐等县官高兴坏了,又增加了三百人去捕鱼,而每天吃不完的鱼则全部制成鱼干储存。

    待鲑鱼渔汛结束,水阳等人足足捕捞了数万斤鲑鱼,大部分无法及时食用制成了鱼干。

    水阳还嫌发现的太晚,没能捕得更多鲑鱼。

    不过鲑鱼所产的卵则是一种比鱼肉更为珍贵的美味,每枚卵的个头直径约7毫米,营养价值极高,7粒鱼籽就相当于一个鸡蛋大。

    当水阳将这个消息告知袁佐后,袁佐高兴的都不能自给,没想北海道仅鲑鱼洄游就能带来两样丰富的食物来源。

    再令水阳探察鲑鱼群产卵情况,待其产卵完毕,立即组织人手打捞鱼籽。

    时间在袁佐率领众人披襟斩棘的忙碌中快速流逝,寒冷的北风悄然中带着漫天雪花降临石狩平原。

    一月前石狩河南岸还是广袤的丛林,如今却空出了一块足有一万五千多亩空地,空地的中央则矗立着一坐拥有18尺高城墙的正方形城池,城下则是壕沟环绕。城楼上的木匾则书写着苍劲有力的“石狩县”三个大字。

    犯人们经历一月开垦出来的空地上到处堆集着一根根粗壮的圆木,不时有人冒着大雪出城将堆集在城外的枯枝托进城内。

    城内一排排十字布局的房屋正冒着滚滚炊烟,饭香从每栋小屋内撩撩传出。

    诺不是这些房屋实在太简陋,毫无美感,仅是在地上挖坑,上搭木外敷泥赶制出来类似靺鞨人居住的地穴似小屋,还真有一股中原繁荣小城的景像。

第206章 悄然出现的海外奇闻录() 
咸亨二年走到了末尾,长安百姓都在忙着准备过年的年货和节日庆典。

    馨香殿做为唯一的综合性大商场,无疑成为年关长安生意最火爆的商业场所。殿内每日人流不息,商场内驻场的各家商铺收钱收到手软,还不用担心恶吏、地痞来敲诈勒索,各商号的掌柜们不由感叹生意还从来没有像当今这么好做过。

    从馨香殿购物出来的不少人会在在殿门口报刊亭选一份自己喜欢的报社出版的最新一期报刊,或边走翻阅,或带回家看,而皇家周刊则是大多数购报者必选报刊。

    这是因为皇家周刊是报道时事刊物中真实性最高,最值得阅览的报刊。

    年初自皇家周刊开办以来,长安城内出了不少跟风办报的报社。

    不过像报纸这一新鲜事物刚出现还不满一年,突然间冒出这么多报社难免会出现不少乱像。

    除了像道家、佛家创办的“道学、登仙、佛光”等宣扬宗教学说和刊载诗词作品的报刊外,其余刊登时事的报刊大多报道不实、捕风捉影,甚至标题党,广告泛滥,只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提高销售量。

    皇家周刊虽是李煜与几兄弟和小妹合资创办,但他们基本不管经营如何,有需要时就亲自或令人撰写一篇文章、诗词刊登。如太子监国时,有何涉及百姓的政令,就令皇家周刊刊登。

    正因皇家周刊代表着皇家喉舌,又有李煜严令不得刊登言不符实的内容,才有了皇家周刊如今的口碑。

    口碑好了,所刊登的内容就有更多的人信,自然而然吸引众多读者购买,使得皇家周刊成为大唐刚刚兴起的报界大哥。

    旗下又有报刊亭助攻,令众多跟风创办的报社为了自家报纸能有更大范围的销售渠道,不得不仰皇家周刊的鼻息存活。

    只是今天长安城中的百姓按例去报刊亭买最新一期报纸时,在报刊亭摆放的诸多报纸中发现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报纸。

    确却的说不叫报纸,因为它的尺寸仅有报纸一半大,但却比报纸厚,足有十页,更像一本薄装书。

    封面还是蓝彩色的海天一景,一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