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海图志 >

第75章

大明海图志-第75章

小说: 大明海图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灵素还不知道郑冲主导了与荷兰人的议和,其实这件事才算是近期郑冲最大的成就。

    便在灯火阑珊之下,清香帷幔之间,夫妻二人同在桌案旁,大有举案齐眉的意思。便一个口述,一个认真书录,转折之间,忍不住呢喃旋妮,寓教于乐,办正事仍然不忘亲昵一番,当中撒狗粮细节也羞于启齿。

    花了两个时辰,洋洋洒洒数千字的章程才书写完,郑冲生怕官府挑刺,便连安平会内部的管理条例也都书明,更将官府如何监管也都书写明白。当然郑冲是用白话文说的,而张灵素则将其文言化,才女就是才女,做个女秘书还是很称职的。

    想到后世关于女秘书的梗,灯火下见张灵素那妖娆的身姿,郑冲差点又冲动起来,但正事没办完,他强压下欲念,还是收敛心神,先做正事。一个强者若能控制自己的各种欲念,那他将更加强大而且难以击败。

    书完之后,校阅数遍,郑冲连夜便送到徐光启住处。徐光启正在捣鼓那台显微镜,想不到也就几天功夫,徐光启还真按照郑冲所绘图样把显微镜大致模样弄了出来,只是镜片难磨,现在装上去的镜片总是看不清楚。

    徐光启看了章程之后赞道:“面面俱到,有此章程,官府定然会同意,老夫也乐得出把力,救济灾民。”当下徐光启让郑冲找来文书先生,照样誊写了几份,看来他是打算分别投送几处。

    随后徐光启提笔给福建巡抚沈犹龙写了封书信,又将章程附后,交给郑冲。郑冲自命施福将信连夜派人送往福州去了,另外几份徐光启自己留下,便是要带去泉州给泉州知府樊维城看的。

    “我命人多备几份,明早你与我去黄老太傅家中送去一份,你与我去泉州坐镇开办安平会,安平这里就要请黄老太傅出面了。”徐光启缓缓说道:“此等善举,有黄汝良黄老太傅参与,定能成事。想来我两个老家伙加起来的分量,也该是足够了。”

    郑冲又惊又喜,他差点忘了安平他还认识一个黄汝良,总觉得从前郑大调戏了人家闺女,见面有些尴尬,但现在为了大事,也顾不得许多了。的确,有徐光启和黄汝良两个重量级人物出面,此事想办不成都难了。

    说完正事后,徐光启指着显微镜道:“此物倒是大样做成,只是总是看不清楚,也不知何故。”郑冲凑上前看了后道:“还是镜片焦距有问题,上下两块镜片都要焦距合适才能成像。也只能多试几次,总能选到焦距合适的两块镜片出来。”

    徐光启不动声色的嗯了一声,也便不再提了,郑冲说得轻巧,徐光启自然知道是镜片出了问题,只是他这几天已经试验了不下一百多块琉璃、水晶镜片了,可见科学试验是要失败多次才会成功一次的。只是徐光启没有抱怨而已,他的科学精神就是只要坚持,总能成功,反正磨坏的镜片都是郑冲掏钱。郑冲不知道这几天为了镜片,就已经花费了三千多两银子了,三千多两啊!

    次日一早,郑冲便与徐光启、艾儒略一道赶往黄府。街面上垃圾成堆,淤泥遍地,房屋倒塌极多,碎砖烂瓦、残梁断柱横七竖八,便连城内许多的树木也都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上。

    这些却无人搭理,百姓们都在自家的倒塌房屋内翻找有用的东西,各自残破房屋前搭起简陋的窝棚暂居。安平城墙上的城楼都被飓风掀掉了顶盖,足见这场台风有多么的剧烈。

    不时见得有百姓从残垣断壁中挖出亲人尸首后,皆是抱头痛哭,也总有呼儿唤女,寻找失散亲人的百姓们失魂落魄的从身边走过,整个安平城就像没了生气一般,只剩下了悲伤和哭号。

    黄府也受了不小的损伤,大半房屋的屋面瓦片被掀掉,门房被门前大树倒下砸坏,来到黄府时,只见黄汝良长子黄庆云正在指挥家仆们清理门前的大树、修补屋顶的窟窿。

    见得徐光启与郑冲到来,黄庆云上前客套了几句,见他眉头深锁,郑冲忍不住问道:“黄叔父,府上损失大么?”黄庆云对郑冲并未尽释前嫌,心头又憋着气,于是没好气的答道:“这般狂风之下,焉能损失不大?我家仓禀之内,八成粮食皆被大水泡坏!”

    郑冲叹了口气,没计较黄庆云的无礼。徐光启说明来意后,黄庆云亲自引二人入内,黄汝良正在后院书房内安坐,这里算是黄府中保存比较完好的房屋了。

    郑冲在后院之内,却忍不住抬眼看了看隔壁院中的那座绣楼,记得当初与张灵素初见时便是在那里。但如今那绣楼的小楼之上却已经面目全非,也是一般的屋瓦尽落,门窗尽毁。郑冲心下嗟叹:“黄小姐的闺阁小楼被风吹坏,也不知黄小姐搬去哪里住了?”

    到了书房内,见到黄汝良时,老人家却一脸轻松,丝毫不见愁容,到让郑冲心下有些佩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确实没几个人能做到。

    见得徐光启与郑冲到来,黄汝良欣喜的放下手中的书信,起身道:“你师徒两人何来?”徐光启笑着一礼道:“便是为了大灾之后的事而来。”

第114章 天子的来信() 
黄汝良微微一鄂,随即恍然大悟道:“看来子先还是身居乡野,心怀百姓啊,可是想让我黄家一道捐纳一二?”

    黄庆云看了郑冲一眼,没好气的说道:“郑大公子,你郑家有钱得紧,你们家捐纳便是,何必拉上我黄家?”

    黄汝良脸色一板怒斥道:“怎么说话的?郑家有钱是人家的事,我黄家捐纳不捐纳,是我黄家的事。”

    徐光启急忙劝道:“稍安勿躁,此趟也并非全是为捐纳而来,博文这里有个方略,囊括了赈济灾民、在后重建、灾后防疫等诸多要务,老太傅先一览再说。”说罢徐光启将那誊录的章程拿了出来。

    黄汝良接过后,只见其上写了个大大的题目《风灾之后诸事备》,接着只看了前两页后,黄汝良便已经面露喜色,到让黄庆云心头气闷,父亲真是老糊涂了,要捐纳钱粮,还笑得出来。

    看完之后,黄汝良将那章程递给黄庆云,只道:“你好好看看吧,若按这章程办理,实乃百姓之福。”黄庆云急忙接过去细细看了起来,他也好奇这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也是只看了几页之后,黄庆云眼前一亮,最后看完才惊喜道:“这个章程果然甚好,一举两得之事。”说着对徐光启长长一揖道:“想必这章程乃是徐老尚书的手笔,不愧是朝中大学士,出手不凡啊。”

    徐光启摇摇头笑着说道:“这可不是我的手笔,此乃博文的主意。”说罢指了指郑冲续道:“博文,你详细说说吧。”

    黄汝良父子闻言皆是吃了一惊,均没想到郑冲还有这般奇思妙想的主意。当下郑冲清清嗓子,扼要的将章程中的要点说了。郑冲知道黄汝良不在乎捐纳钱粮多少,他只关心能救多少百姓,因此前半段他着重说了以工代赈的好处,以及灾后重建惠及百姓的地方。

    至于黄庆云,郑冲知道他更看重的是钱粮,当下重点说了安平会如何良性运作。最后郑冲缓缓说道:“这安平会其实可以看做是咱们安平当地大户人家结成的一个团体,今后我们可以通过安平会赚取更多的钱粮,一来可以惠及百姓,二来凡事加入安平会的大户,年底都能有红利可分……”

    郑冲其实在这件事上又加了一个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成立大明自己的远洋海商集团。他打算先用安平会作为伪装,拉富商巨贾们入伙,然后渐渐把安平会运作成一个长期稳定存在的机构,而后可效仿荷兰东印度公司那样,将安平会便为股份制公司,然后将安平、泉州等地的商贾大户们都捆绑在一条船上。

    “安平会可按各家起初捐纳的多少,记为持有安平会的股份,凡事捐纳入伙的都是股东。”随后郑冲又费了些口舌解释了什么是股份,什么是股东,什么是股份制公司的概念。

    “今后安平会宗旨不便,除了替股东们赚取红利之外,每年都会捐出钱粮支持地方改善民生。同时安平会会开办更多的工商行当,百姓可以在各处工厂作坊做工,赚得养家糊口的银子,正是一举数得之事。”郑冲继续蛊惑道:“且今后安平会便永久存在,若遇大灾天时,便可照样赈济灾民、灾后重建。”

    听郑冲洋洋洒洒说了半天之后,黄汝良过了许久才叹口气道:“郑公子所说的话,倒让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旧事。”听得三十年前几个字,郑冲暗暗皱眉,三十年前?只怕郑大都还没出生呢,这安平会方略可不可行,一句话便说明了,这老先生扯什么三十年前的旧事?

    只见黄汝良目光游离,似乎是回想起三十年前的事来,听得他那略微沙哑的声音缓缓说道:“三十年前,万历三十五年八月,泉州地震,加上也有大风登岸,田地皆裂,山河崩塌,海潮漫灌,福建诸路州县大半房屋被毁,民不聊生。那次大灾更是令人谈之色变,至今想来都令人不寒而栗。”

    黄庆云闻言也是目光中闪过一丝余悸之色,点头叹道:“正是,记得那年我才十余岁,到处都是死人。”

    郑冲瞪大了眼睛,没想到三十年前泉州左近还遭受了这般大的灾难?他却是不知道这件事的。

    只听黄汝良沉声续道:“大灾之后便是大疫,记得当时泉州人口都死伤、逃散了大半。当时那尸横遍野的惨况,此刻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说到这里,黄汝良喉头一哽,居然说不下去了。

    黄庆云急忙上前替黄汝良捶背揉胸,好容易让他顺过气来,郑冲看黄汝良这般神色黯然,真怕他一时背过气去。过了片刻,黄汝良才长出一口气,跟着续道:“过了二十多年,泉州都还没恢复生机。直到你父亲郑芝龙受了招安之后,置业安平,连带着泉州在这几年也才慢慢恢复了些生机。此趟又遭逢大风登岸,虽然不及三十年前惨烈,但就怕泉州才聚拢些的生气就这般散了。”

    说到这里,黄汝良抬起头望着郑冲道:“你们郑氏能想到这安平会方略很好,有了这安平会,今后就算再遇上大灾大劫,泉州百姓也好,安平百姓也罢,便都不怕了。三十年前大灾过后,便有句话叫万历之后无泉州,想来官府花了二十多年也没能恢复泉州昔日旧貌,如今你这灾后重建的方略一出,想必泉州、安平不需多少时日,便可尽复旧观了啊。”

    跟着黄汝良起身来,郑重的一礼,慌得郑冲连忙回礼,跟着黄汝良斩钉截铁的道:“此趟大灾之后,安平会一事上,老夫一家愿附尾翼,共襄盛举,为我等家乡重建,出钱出力,绝无二话!”

    黄庆云也道:“正是,我黄家愿出一分绵薄之力,若是要去台湾购粮,但需多少银两,大可说来。”

    郑冲松了口气,原来黄汝良说这么多是表示愿意支持此事的啊,还绕那么大个圈子,真是让他担心了半天。看得出黄汝良是真心想为家乡父老做些善事,而黄庆云则更关心台湾购粮的事,毕竟黄家今岁收获的粮食损失了八成啊。

    郑冲急忙道:“能有黄老太傅一家加入,正是求之不得之事。”顿了顿郑冲又道:“此趟小子与师父计议过了,泉州那里,我与师父亲自过去坐镇。安平这里就请黄老太傅坐镇,也不劳老太傅辛苦,具体事务小子自会安排他人操持,老太傅只需做个金字招牌镇镇场面便是了。”

    黄汝良颔首笑道:“好个明白小子,你自知声望不够,便抬我两个老家伙出来做安平会的活招牌啊。也罢,都是为了百姓和地方,我这把老骨头也能有用便好。”

    当下徐光启、郑冲便与黄汝良商议定下,一道先赶赴泉州去,与泉州知府樊维城商议此事,待得官府首肯之后,黄汝良便即回安平坐镇,徐光启与郑冲则在泉州府坐镇,便先将安平会之事操办起来。都商议定后,便约定明天一早动身,赶往泉州府去。

    说完安平会之事后,郑冲与徐光启便打算告辞回去,黄汝良却道:“子先你师徒两留步!还有话说。”师徒俩均是微微一鄂,看黄汝良面色凝重,似乎还有大事,便又坐回位置上去。

    黄汝良吩咐黄庆云道:“你先去忙你的事,这里没我吩咐不必让人进来。”黄庆云躬身应了,便退出书房,顺手还关上了书房门。

    屋内只剩下两个老头与郑冲三个人后,黄汝良将适才书案上的一封玉笺信函拿了出来,那玉笺纸乃是上好的宣德金花五色贡笺,徐光启常在宫中行走,一望便知此信笺出自大内。

    果然只见黄汝良将那信笺恭恭敬敬双手放至桌案之上道:“此乃圣上亲笔书信在此,因书信中问及子先师徒二人,便代圣上与两位说知。”

    徐光启闻言,连忙起身,跟着拉了拉郑冲,郑冲不明所以,但还是跟着站了起来,随徐光启一般的垂手而立,微微躬身,徐光启不敢抬头只一揖问道:“不知圣上有何差遣。”

    郑冲暗暗皱眉,坑爹的皇权,连来封信随口问到的人,听口信时都要这般恭敬,该死的封建社会。心头再骂,但还是如徐光启一般谨慎恭敬的行礼。

    随后心中又想道:“这黄汝良还真是能通天的人物,都已经告老还乡这么多年了,崇祯皇帝都还时常与他书信往来。”

    黄汝良道:“圣上有云,闻得徐光启千里赴闽,只为革新农桑之事,深感欣慰,待得其推广农产丰收时,朕自有封赏。此话传与徐光启,代朕慰勉之!”

    徐光启急忙答道:“草民不敢居功,为国为民,责无旁贷而已。”

    黄汝良颔首道:“子先心意我明白,自会回信时与圣上说明。”

    跟着又望着郑冲道:“圣上有云,今岁邹维琏回京后,察举郑氏领水师北进东江镇,肃清建奴辽东水师,此乃邹氏一家之言,亦或是郑氏亦由此意?可问及郑氏,代为回禀。”

第115章 北进的条件() 
黄汝良说完就看着郑冲,郑冲却微微一鄂,徐光启急忙低声道:“恭敬答话便是了,记着你与邹维琏说过的话。”

    郑冲这才回过神来,急忙答道:“圣上明鉴,微臣郑冲与父亲郑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