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残 >

第59章

唐残-第59章

小说: 唐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是折损了好些老兄弟,费了老大的功夫才得以打下来的,最后又被泄愤式的烧成了一片废墟;因此人员和物资都有好些个折损。

    虽然周淮安所在后营的人数是最少的一路,甚至还不如只有五百人的前营;但是相比之下从地方所获得的钱粮淄用,却是比其他几路的总和加起来还要多少一些;而且这还是在周淮安在一些关键数目上,刻意有所保留的情况下(主要是那些粗大笨重比较占用容积和重量的物件)。

    其中大部分都被交公出去了,只有一小部分留下来作为作为后营的自用所需,差不多按照人头是一个半月的衡量;有他开了这个头和作为参照,其他分营也不得不有样学样的,相继交出大部分的物件来充公。

    然后为此王蟠专门在小范围的军议上,好好的骂娘和表彰了一番,尤其强调了万万不能让老实人明里暗里都吃亏的道理;

    所以这些物资在交割的账面转了一个手之后,差不多又加倍的回到了周淮安的支配之下了。谁叫他主要的职事,还是那个总览后方庶务的营管呢。

    然后他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先统计出各种粮食的新旧成色和相应的保质期来,再根据这些分类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案;比如作为近期秋收来的新粮,基本不用怎么处理,而只要进一步的晒干脱水,就可以在袋子里最少保存上大半年时间;如果和碎木炭、粗盐一起贮放的话,时间还可能更长一些。

    而时间稍长一些的夏粮,则要进一步的摊开暴晒脱霉和去屑,然后比照前者进行处理;。。。而那些明显隔年的陈粮旧谷也要进行筛选,糟朽的就只能煮过后和糠麸、豆粕一起拿去喂养牲口,或是参合草料做成饲料饼和草砖;

    勉强还能食用的则就地碾磨烹煮掉,然后混入盐菜、干苔、酱料而搓成团饼,再在专用的炉具和铁模上烘成一块块,轻便小巧易于携行的死面饼干。其中又暗中分作三个等类,最常见就是提供给普通士卒,没发过的巴掌大小,非常抗饿的死硬浓缩饼干版本,不泡水软化的话,就只能用牙齿一点点的啃磨下来。

    然后是给小头目们的,加入少量豆油、灰糖和粗盐,而进行发酵膨化的口感改良版;最后是少量特供头目们的升级高端版本,有鱼松、肉脯、腊禽和熏肉、灌肠等不同成分。

    其次,就是给所有在编的新卒配发齐全最基本的行头和装备:一身灰土布的号褂(外穿)和背心(内衬),一顶油纸罩的竹笠子和三尺缠头布,一双编得老结实的芒鞋(草鞋)和一双厚木底浆布边的硬履,一粗一细的两条绑腿带;一只竹筒水壶和竹壳碗,一条可以挂上零碎东西的布带,一盘可以所有东西都扎起来的草索。

    每一火还有公用的针线包、砺石、胡禄、火盂、藤筐、帐布等杂物,每一队则又多出蓑衣、草垫、毡布和驮具、推车等物件;每一旅则进一步配全了驴子和牛,以及畜力的板车和车上的穹帐,各色铁质工具和竹木物料。

    这么一气就编排下去大约六七千个人头还有所剩余。却是在他进兵路上停驻时,派人从附近乡村用米麦布匹盐巴铁具等民生物件,就地搜罗和置办起来的结果;虽然在诸如鞋帽衣被的尺寸和手艺上还有些偏差,但是在集中整理和简单分类之后,那些习惯了光头赤脚的新卒,是不会暂时有所嫌弃和抱怨情绪的。

    接下来是配合这些东西发放的,同步个人勤务和卫生整理活动;

    来自其他分营的驻队新卒,被按照各自所属的资序先后,分批给拉进第一大队所管辖的临时营地里。在划定和截流的河段里相互监督和帮助下,用鬃毛刷子集体清洗全身和检查健康情况,然后剔除掉身上多余的毛发,处理身上可能传染的疥疮和其他皮肤病,

    一些身体素质是在不堪,或是需要调养和治疗的人,就此被过滤和分离出来就此另做处置;而剩下的人才获得开始吃饭兵进行指定活动的资格。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第三大队的大夫,负责轮流巡视和查看,进一步的甄别和挑出一些,可能潜在内科疾病或是伤势的人,另做一类观察处理。

    于是,才到个人勤务和卫生习惯的宣教阶段,从行军中床铺摆设的位置,便溺器具和废弃物的方位,再到用一块布和一点清水,完成个人洗漱洁净的流程,个人物件的保养和存放,用餐前后的清理和入睡前的准备事项。。。。

    最后才是简单的军纪和操条、口令的宣讲和背诵过程。

    在相互监督的连坐法之下,不能完成相应基本几项指标的人,就没有饭吃也不给睡觉,扣留在营地里一遍遍的整改,直到符合要求才给放出去;而屡教不改或是企图对抗,或是私下违背的,就军法处置从挨棍、号枷、站台到丢掉性命,来为后人以儆效尤,也丝毫不会手软的。

    因为这涉及到集体卫生和健康环境的原则,在如此密集扎堆一处的条件下,万一有一个疏漏的源头,就很有可能祸及倒一大片的附带影响。哪怕现在麻烦一点而让人怨声载道,总比事后躺倒一大片而要人来手忙脚乱的补救的好。

    当然了,这是他面对来自王蟠等义军上层头领,关于会不会太过火和浪费资源的询问,而出自公心的解释和说辞。

    而从私人角度上,他虽然义军在非洲打过好几种多联疫苗,但鬼知道在穿越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会不会还继续管用下去,所以干脆撑着还有所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把自身所处的环境给整的像样一些,以减少某种不必要的概率才对呢。

    (本章完)

第97章 潮阳(中() 
“这就是潮州州城潮阳啊,”

    周淮安站在城外小北山上灵照观的围墙上眺望着。

    “看起来还是有些险阻的啊。。”

    这座北圆南方东端格外凸出的不规则形城池,看起来又比循州州城规模更小更紧凑上一些,但是城墙却又高上了不少,而达到了两丈有余;而城池本身又依托名为临昆山(也称孤山或公孤山,今铜盂、和平两镇交界之小北山南麓)的土丘而筑成的,自有一番居高临下的天然优势加成;

    而且,潮阳城北面和西北都是大片难以通行和跋涉的山区,也没有开出任何的城门;东面和东北角则被流经潮汕平原的龙江北支曲折环绕而过,而只有靠着城门附近几处渡口和浮桥连接两岸;因此,最终能够让义军投入大部兵力进行攻击的,其实主要还是面对开阔平原的南向,以及城池延伸出来的西南角和东南角。

    这就需要重新制作足够数量,合适尺寸的长梯和望车、冲车之属,然后一点点清理和填平地形上的妨碍和阻隔,慢慢推进到潮阳城下,才能形成一鼓作气的合力突破之势。

    好在既然周淮安已经来了,就没有必要再按照过往那样,仅凭一些简陋的器械而急于用人命去堆了。身为总览后方庶务的营管,他也有着带人勘探合适的位置,就地筹集物料和安排人手,打造相应攻城器械的职责。

    当然了,在潮阳城的城墙面前,那种原本用来打土围子和木寨的竹篾弹射器,就不怎么管用了,竹子的应力强度毕竟是有限的;虽然说在攻城手段和技术上,周淮安也就是个形而上学的网络理论派,但还带有着过人的眼光和知识不是?在目前时间和资源都相对充足的情况下,他可以逐一的进行尝试。

    当然,这对周淮安来说也是一种从诸多亢繁事务当中暂时脱身出来,忙里偷闲式的变相放松和消遣。多数时候他只要交代个大概意思和方向,就可以在手下一片忙碌当中,以思考问题为命看看风景,放飞一下心情什么的。

    比如,在这里可看到,城外的山丘土坡上,还有许多柑橘、油甘、杨梅、香蕉和橄榄的树丛,现在正值临近橄榄收获季节,因此很多青中泛黄的橄榄挂果累累在树上。

    山丘果林园圃之间的边边角角里,则是见缝插针式的种上了,大叶的芋头、薯蓣,小苗的薏苡、稗子等杂属作物。

    而在城郊大片大片用火耕水耨法开辟出来的平田里,则种植的主要是清一色当地植株低矮的再生稻;也就是在早籼稻收割后留下三分之二的断株上,再用追肥水灌等方法催生出第二茬的谷穗。

    而且,据当地农户出身的士卒所言,当地亦有一种海路传自占城国的矮稻品种,曰为“蝉鸣稻”;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取义于蝉一开始叫唤就可以收成了。

    只是产量不高并且口感甚差不易久贮,基本上只用来作为类比芋头山药之类,救急救荒的不得已选择和补充。

    不过,当地农民种的最多还是所谓的咸水稻和旱稻,也就是耐盐碱和浸渍的滩涂稻种和耐山地贫瘠的旱生种;因为多年土地兼并的缘故,地方上好一些的田地,比如位于省时省事的平地上,或是便于浇灌的河流边上的,几乎都掌握在那些豪强大族手中;

    就算是普通乡民辛辛苦苦几代人,从看不上的荒僻旮旯里开出一点丰熟的好地来,也大多保不住多久,就会被这些对方势力给强取豪夺了去。

    要是手段委婉一些或是讲些体面的,就会用各种拐弯抹角的放贷手段来设套,并在日常制造机会让农户不得不欠下债来,比如生病和受伤,家宅失火和田地遭灾,乃至用赌博和男女关系作为诱惑;再在讨债的人气汹汹上门逼迫时,以救急的好人身份出面解决,而名正言顺的以乡里乡亲的由头,行那趁火打劫之事而将其收入囊中。

    这么做的确可言迷惑和欺骗大多数人,而在乡土舆论当中形成当事者只是是在运气不好,或者不幸有子弟败家之类,非主观的普遍认知和氛围,以及老爷们总是急公好义而扶危救困,出于无奈才收了对方的田产,还收下对方做佃户和奴仆作为补偿云云。

    许多所谓的靠累世行善发家的“大善人”、“大田主”、“良绅”什么的,就是这么一番具有相当欺骗性和隐蔽性的套路,给一代代慢慢的催生和打造出来。

    而还有不那么讲究的,就会直接勾结官府派下来的胥吏,给事主儿罗织各种罪名和是非过失,然后恐吓他们变卖身价出来打点和弥合;如果对方比较顽固的话,那就正好以抗税抗捐为名捉了去拷打站枷,直到家人拿出财货来赎回;

    如果遇到比较强硬又有点基础的家庭,比如兄弟比较多的农户,再花钱收买公人直接上门,就显然有些得不偿失了。这时候另一种手段就开始派上用场了;首先是那些城狐灶鼠、破皮无赖什么的上门滋扰,不停的恶心人,乃至昼夜不停尾随左近的惊扰和恐吓其家人。

    一旦事主不胜其烦愤而出手的话,就会顺理成章的落入其彀中而吃上官司,开始不断的折腾和消磨其身家;但是如果事主依旧不吃这一套,反过来强硬以对的话,那就轮到最后一种手段了。

    这些大户家中旺旺蓄养着亡命为爪牙,而同时与那些流窜在山野中的贼寇、匪类,乃至深山里的土蛮寨落,都有所瓜葛和往来干系;于是,不知好歹的事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一夜之间天降横祸;不是自己或是家人被劫杀、绑架于外出的道途上,便是举家被流窜的剧盗给灭了门。

    这样,就算时候有死剩种幸存下来,也无法与掌握了大多数社会资源和人脉、舆论的豪族较劲了,就算是想要告官申冤的话,光靠自己的力量能否活着走出家乡,而不出任何的意外还是个问题呢。

    故此,许多还算殷实或是灾年勉强过得去的中等人家,就是在这种大鱼吃小鱼的兼并游戏当中,纷纷破产和沦为他人奴婢的。在义军打掉这些大户全族,并确保其短时内再也无法翻身之后,他们才敢纷纷站出来现身说法进行一一的揭举。

    然后又有人为了家破人亡的仇恨而就此投了义军,一方面是为更多相同遭遇的人讨回公道,另一方面也算是藉此远离这篇伤心之地;只是,在知悉这些手段和内幕周淮安看来,这又是一种何等绝望和窒息的现实和状况啊。

    却又让他不免生出一种恍然隔世的错位感和即视感么,这不就是后世那些城乡结合部里拆迁工程当中,那些半灰不白的拆迁公司和讨债公司,在洗白的社会资本遥控和圈养下所扮演的角色么。只是在过了一千多年以后,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类似的套路和手法啊,

    只是在社会主义的红旗和招牌下,那些资本暂且没有了敢于公开与之勾结的官面手段;所以只能拼命的收买各种无良文人和公知、专家,到处鼓吹在农村回归“乡贤之治”,来取代基层党组织的权威和用途;然后在城市里宣扬“国退民进”的小政府好处,好给“有活力的民间力量”腾出空间和余地来,让他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导向”。

    所以在这种令人绝望而麻木的社会现实之下,普通人家基本上没有继续改善种植手段,或是采取良种的动机、余力和条件;就连肚子都没法填饱之下,也就谈不上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了;

    因此,只有那些坐拥大片田地的豪族们,才有条件和余地,比较随心所欲的决定种植作物的具体种类和多样、丰富性;并在此基础上维持丰富多彩的饮食习惯和日常享受水准。但是他们往往同样也是保守和固化的主导者和受益者,恨不得千秋万代的间眼前这一切,一成不变的永远延续下去。

    除了变本加厉的压榨手段之外,自然没有多少打破熟悉的现状,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基本动力和欲望了。

    因此,像这潮阳城外大片原野中的田地,也几乎是集中在城中一小戳上层人士的的名下;虽然他们努力的进行清野坚壁的准备,但是实际上在王蟠的本阵抵达之前,也只毁掉了城墙下半里多范围以内的田稼而已。

    所以,在周淮安带来的大队劳役加入之后,就开始大规模放手的收割和采摘起,这些城外半熟未熟的物产,并将那些山丘上但凡是合用的树木和其他柴草物料,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