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科技大唐 >

第109章

科技大唐-第109章

小说: 科技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妹妹她最近怎么样了?原来的病好些了没有,这倒是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她了。”长孙无忌听李二陛下提到皇后,也就随着说了起来,可是心中一股强烈的预感,好像有什么不大好的事情是要发生的。

    “有些不大好,去了就知道了。”李二陛下似乎不太愿意多说些什么。

    到了皇后居住的大殿,这李泰却是一早就迎接了出来,跟着的还有李治。

    “见过父皇,见过舅舅。”李泰和李治规规矩矩的行了礼。

    看见这架势,长孙无忌就已经知道也许妹妹的身体出了大问题。进得大殿,这里安静的有些可怕,而且也有些过于冷清了。

    长孙皇后正斜躺在床榻之上,苍白的脸色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本来冷清切通风良好的大殿里应该出了檀香而外没有其他的味道的,可是长孙无忌却依然隐隐约约的问到了一股草药的味道。

    “妹妹,你这是”长孙无忌有很多话想问,但是最终说明也没有说出口。

    “哥哥,我这次估计是熬不过去了,这头疼的毛病也是越来越厉害了。”长孙皇后一边咳着,一边断断续续的说出了这句话。

    “妹妹,没事的,你能挺过去的,我去找孙道长过来。”

    “没用的,这药方就是道长给开的。”

    “那我去把长孙澹那混小子给找回来,他也许有办法的。”长孙无忌这也算是病急乱投医了。

    “这个却是没必要了。”李二陛下开了口。长孙澹能起的的作用其实李二陛下碧水都清楚,上次治疗李渊的中风的时候,长孙澹只是说了句话而已,虽然找对了方向,可是要不是孙道长,他连药方都是开不出来的,就是长孙澹敢开药,他也不会让皇后吃的。

    长孙无忌默然了,长孙澹的水平他大概也是了解的。

    “那这”长孙无忌有些说不出来了。

    作为一名政客,这是皇后在的一天,他的地位就是超然的;作为哥哥,小时候二人寄居于舅舅高士廉家里时的状况也是历历在目。

    想到这些,长孙无忌的眼眶不禁有些微红。

    此时李二却事发现太子不见了,问道:“承乾了?”

    李泰答道:“皇兄因为今日东宫事务繁多,刚刚走了。”

    其实这是李泰在帮着李承乾打掩护,事实上李承乾来了这里没过多久就走了。这等算是千载难逢的下眼药的机会,李泰却是无动于衷。

    因为跟着这长孙澹搞那些瓶瓶罐罐,李泰就觉得满足了。

    所谓的人生不过知足者常乐而已。

    长孙皇后在这个世界所剩余的时日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长孙澹这个意外终究不能将整个世界改变的面目全非,有些事情依然顽固的按照原有的路线有条不紊的前进的,不会为了任何一个人而有所改变。(。)

第三章 大发展() 
第三章大发展

    等着旨意的长孙澹过了快一年才算是等来了旨意,却是两封。

    第一封是关于封地的事情。长孙澹的封号不变,依然为新丰侯,侯府依然是长孙澹的产业,而且这实验室和图书馆也算是名义上长孙澹的产业,只是封地被全部取消了。封地按照一比二百的比例置换大岛以及附近岛屿上的土地。

    这样一换算的话,长孙澹理论上是拥有这里的土地的面积大概有二十万亩左右。折合下来估计有个一百多平方公里。要是长孙澹愿意的话,弄个小岛是完全够了。

    不过长孙澹肯定不会这样使用的。

    在离着金山不远的地方,长孙澹圈了大约有一千亩的土地就算完事。在这里打算种些粮食作物,说白了也就是水稻。金山要想发展,第一步就需要养活自己。茫茫大海上目前来看运送粮食是一件很划不来的事情。这种子和农夫都一起带过来了。

    另一封其实严格上说来是皇帝给他的信,而不是旨意。甚至这封信还是以李泰的名义写的。信中的内容就涉及到了长孙皇后的死讯。

    对于长孙皇后,长孙澹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能够在历代贤后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长孙皇后的本事自然是有的,加上算是长孙澹的姑母,这些事情使得长孙澹五味杂陈。

    不过鉴于后世那些离别的事情,长孙澹却是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对故去的人最好的怀念,就是在他生前尽量不要留下遗憾,而不是等到故去了才嚎啕大哭。这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活着的人的尊重。

    随着船队过来的还有王梓欣和萧芷晴。福伯和张婶却是说什么也不愿意到海上来,俗话说故土难离。张忠回家的时候结了婚,是张婶给张罗的一户小户人家的闺女。张忠却是没有带过来,她需要留在长安照顾福伯。这让长孙澹有些过意不去。

    一般来说,有过意不去的地方,大把钱撒出去也就是了,可是从名义上来说,给张忠再多的钱也是长孙澹的,而且这一家三口基本上是不花什么钱的。

    感叹完了,自然还是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

    两年的时光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在大岛这个生机勃勃的地方,一群生机勃勃的人同样的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工作。

    尽管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可是长孙澹却觉得这次筑城要困难的多,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手不足。在古代的任何时候,任何国家,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的第一要素就是人口,而且是不管质量只论数量的那种。

    没有人这个当然是什么都干不了的。至于说移民的话更是提都不要提。

    大唐初期,人口远远没有饱和,只要有口吃的,没有什么过不下去的,就怕是人离乡贱。而且加上传宗接代的思想,这各家各户的长房几乎是不可能出来的。

    所以,尽管长孙澹通过官府发布了好几次移民的告示,给出的条件也是相当的优厚,可是主动前来也是寥寥无几。

    于是长孙澹只好通过姚廉上了一道书。凡是犯了罪的,如果愿意前往大岛,就当是坐牢了。当然凡有严重刑事案件的却不在考虑范围内。

    就这样三年来能到这里来的人口满打满算也刚刚达到一万之数。

    所以,长孙澹下发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多生孩子多砍树。只是这也是一道非常尴尬的命令,因为这里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甚至到了有些水手下了船看到母狗都有想法的地步。

    所以王梓欣带过来的几个丫鬟也是早早的都嫁了出去。

    经过三年的努力,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

    在大岛的西南反向发现了一系列的火山岛,这岛上的火山灰是烧制水泥最为良好的材料,同时肥沃的火山灰也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足够的食物。

    这个岛上已经基本上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了。

    这只是迈出去的第一步。

    城墙的第一部分算是勉强的建设了起来,砖石以及水泥都是就地取材。给排水也算是做好了。城市的雏形已经基本上建立了起来。这已经相当于中原地区比较大一些的州城所在地了。

    香料贸易也逐渐的形成了固定的模式。采摘、晾晒和运送也都有了一定的章法,这也是金山目前最为重要的经济来源。

    远航的船只已经派出去了,但还没有回来,满载着香料、丝绸和瓷器去往中东探路。

    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走上了正轨。

    “夫君,你说我们的孩子是个男孩好还是女孩好?”王梓欣托着下巴问道。

    长孙羽已经睡着了,萧芷晴不断的压着蒲扇,不停的赶着蚊子。

    长孙澹躺在摇椅上,眼睛一睁开就能开见整条银河横亘于无边无际的天际。说道:“女孩好,生个和你一样漂亮的女孩就更好了。”

    “可我却希望是个男孩,你说我们生个男孩怎么样?”王梓欣问道。

    “好啊,要是个男孩的话我就把武元庆的闺女抢过来做咱的儿媳妇,你看怎么样?”长孙澹笑道。

    “不好,武元庆就不是个好东西,他闺女咱儿子可不敢娶,而且他闺女比咱儿子要大好些了。”王梓欣却是不愿意了。

    “好好,不娶,不娶”

    三人絮絮叨叨的说话声越来越小,渐渐的,长孙澹的鼾声渐起,却没有一个人醒来。

    此时,王梓欣口中“不是好东西”的武元庆正在披星戴月的想着大岛金山赶过来。

    白天遇上了大雨,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各船都落了帆,也就无了些时辰,只好在晚上赶路。好在这南海的雨来得快去的也快。

    此时的天空中挂满了繁星,根据李淳风和长孙澹共同发明的指南针、六分仪等航海一起,晚上行船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些船的船长们对于晚上行船也是驾轻就熟。

    “阿嚏。”准是长孙澹这小子在我的背后说我的坏话了,我这一天到晚的奔波还不是为了他,可是这小子却一天到晚的损我,也太不够意思了,等我到了,我非得好好说他一顿不可,长孙澹如是想着

    黄帝号在微微起伏的波浪里穿行着,北风将船速提高到了一个更快的速度。(。)

第四章 人才的到来() 
第四章人才的到来

    经过三年的摸索,大唐的水手们已经能够很好的利用没有季风的时节穿梭于大岛金山和广州泉州一带,有的略微小些的船只也可以经由大运河直接通往长安。

    武元庆虽然晚了一些,路上还出现了一点小意外,但这在这个时代已经很是不错的了。去年就有一艘船没有熟练水手的情况下出海,从广州出发,也不知道现在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船上带来了远方的思念。

    这份对于葛凤来说就是一大坛的老陈醋,他自己在这里酿造的醋因为温度国购的原因,始终没有成功;对于葛龙和张忠来说就是一封家书

    至于对于王铁胆来说,那就说明都没有。

    自然还带来了其它一些,比如说人才。

    金山的建设,对于长孙澹来说,最需要的就是人才。为了人才长孙澹可以说是什么办法都想尽了。甚至让不同地方的人怀揣这几十斤的香料和铜钱回去,但愿意出来的基本上都是沿海的渔民。对于农民来说,大海始终是一个遥远的传说,遥远到只要不饿肚皮就不会想到的地步。

    长孙澹甚至希望来上一场大一些的灾难,可是没有,起码到目前来说是没有的,就算有,也会被官府很快的平复下去。

    现在已经是贞观十二年了,放眼整个世界,大唐的存在都是一个需要被别人仰视的国度。南诏还没有形成一个国家;高句丽和倭国对大唐目前来说还算是俯首帖耳;吐蕃尽管统一了,可是由于失去了吐谷浑这个打好的前进基地,加上盐湖对大唐的重要意义,以及水泥路通车所带来的唐军后勤压力大减等等问题,对大唐几乎没有什么威胁。

    此时的大唐无疑是强大无比的,尽管他还没有达到鼎盛的时期,几十年来由于战乱所失去的威望也都找了回来。

    不过这一切和长孙澹最大的关系也不过是南洋各国以及更远的地方朝贡和贸易基本上都要经过大岛。

    所以现在金山上唐人虽然占有大多数,但其他国家的人却也不算少。

    而且这些人都朝着一口标准的长安官话。

    “你个瓜怂,哦叫你回去,你弄个不回去嘛。”这是两个埃及人的对话。

    不过这一切和长孙澹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

    现在的长孙澹正站在码头上,望着这缓缓靠近的黄帝号。黄帝号的第二艘和第三艘都已经开始服役了,分别叫做炎帝号以及尧号。但是武元庆却是偏偏喜欢这黄帝号,每次往返于广州和金山必定是要这黄帝号出行的。

    船越来越近了,人影也越来越清楚了。武元庆这次回到中原用了整整一年的光景。这次的任务是将这中元地区有些技术的匠人招募一些过来,像上面木匠、漆匠、造船工、铁匠等等。这些手工业从业者是目前长孙澹所能够找到的最为优秀的技术人才。

    这些人的到来终将为金山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黄帝号靠上了专门的码头,虽然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金山港已经可以停靠黄帝号这样的大船了,但却是只能同时允许一艘停靠,所以一早这炎帝号就开了出去。而尧号则是去了海峡,负责护卫商船去了。

    “怎么样?”长孙澹问道。

    “不是很好,我原本以为这次的任务应该很简单才对,可是实在是出乎了我的预料,我这一路从长安出来,没过一个县城都要招收一下,可是这一年过去了,招过来的人数也仅仅只有不到五百人。”武元庆原本是夸下海口的,不招够两千人不回来的。

    长孙澹一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倒也没有过于的计较这些,说道:“居然又这么多人,出乎我的预料的,这下金山城发展的就会更快了。”

    武元庆以为长孙澹是在说反话,可是看了一下长孙澹的表情和神态,似乎不像,于是试探着说道:“你是说这些人已经够用了?”

    “这肯定不够,不过目前也差不多了。后面我们自己挑些机灵的跟着学就可以了。”长孙澹知道这个难度,所以一反常态的没有打击挖苦武元庆。

    “这次算我输了,说吧你打算要我干什么,哪怕让我裸奔也可以。”这却是两人之间的玩笑话了,长孙澹自然是不会同意的。

    “这到没有必要了,你来了刚刚好,最近一段时间你把这金山城的建设看一阵子,我还有点其它的事情需要处理。”长孙澹说到。

    “你准备回长安吗?”三年来长孙澹一直待在金山,那都没有,所以武元庆有此一问。

    “我会长安干什么?父亲有我大哥以及其他几个哥哥和弟弟,我也就是个多余的。”听到长孙澹这话,武元庆想起来这长孙澹的家庭关系也是很微妙的。

    “那你打算干什么?”这些武元庆就有些不解了。

    “你不是带过来那帮匠人吗?我打算这段时间好好的梳理一下,让他们把这金山的相关工作先抓起来,然后把金山的定位找准确。另外你不是到了几名探矿的人过来吗?我要跟他们说说这矿的事情。”长孙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