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三国志 >

第112章

汉末三国志-第112章

小说: 汉末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权趁机称帝实际上亦无不可的,当然了他选择谨慎一点也更好。

    【正式称帝】

    黄龙元年(229)春,东吴公卿百官都进劝孙权正式称帝。夏四月,夏口、武昌都传言有黄龙、凤凰等祥瑞出现。十三日,孙权在南郊正式登基为帝,当日大赦,改年号为黄龙,并且追谥父亲破虏将军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哥哥讨逆将军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吴王太子孙登为皇太子。将军官吏都晋爵加赏。

    孙权称帝后,大会百官,归功于周瑜。据《江表传》记载:权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周瑜。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权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昭大惭,伏地流汗。昭忠謇亮直,有大臣节,权敬重之,然所以不相昭者,盖以昔驳周瑜、鲁肃等议为非也。

    就这样孙权于武昌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当初,汉献帝兴平年间,吴中就童谣曰:“黄金车,班兰耳,辏Р牛鎏熳印!

    同年秋九月,孙权迁都建业,就住在原来的府第中,不再另建新宫殿,征召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掌管迁都后武昌的事宜。

    当时孙权任用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而谢景、范慎、羊等都作为宾客,于是东宫号称人才济济。

    太子孙登让侍中胡综作《宾友目》说:“英才卓越,出类拔萃,是诸葛恪;精识时势,见解深刻,是顾谭;雄辩明达,言能释疑,是谢景;学问深邃,可与子游、子夏等同,是范慎。”羊衜私下反驳胡综说:“诸葛恪才大然而粗疏,顾谭精明然而残忍,谢景善辩然而浮浅,范慎精深然而狭窄。”羊衜终于因此言被诸葛恪等厌恶,以后这四人全都败倒,正中羊衜所言。

    《吴录》记载权告天文曰:“皇帝臣权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汉享国二十有四世,历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气数终,禄祚运尽,普天弛绝,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夺神器,丕子叡继世作慝,淫名乱制。权生於东南,遭值期运,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辞行罚,举足为民。群臣将相,州郡百城,执事之人,咸以为天意已去於汉,汉氏已绝祀於天,皇帝位虚,郊祀无主。休徵嘉瑞,前后杂沓,历数在躬,不得不受。权畏天命,不敢不从,谨择元日,登坛燎祭,即皇帝位。惟尔有神飨之,左右有吴,永终天禄。”

    【吴国建立时间的争议】

    现在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吴国在黄龙元年(229)正式建立的,不过有部分人认为吴国实际上上建立的时间可以向前推,黄武元年(222)孙权被封吴王之后,吴国实际上就已经成立了。

    不过后一种看法我个人并不认可,因为按照这种说法,魏国和蜀汉的成立的时间也会大大推前了。

    毕竟在当时封王建国,的确能建立诸侯国,但也就这样了,诸侯国在名义上还是不能自主的,如果诸侯国都算国的话,那汉朝封王建国的要有多少啊,别忘了,汉朝长期都有诸侯王存在的,其中异姓王也不在少数的。

    或许有些人要说了,当时的孙权实质上已经长期割据一方了,再加上名义上封王,有名有实,怎么就不算建国了。然而曹氏和刘备都是先王再帝了,如果孙权算在黄武元年(222)就建国了,魏国就可以直接追溯到建安十八年(213)或者建安二十一年(216),蜀汉的成立也可以向前推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了。

    毕竟魏蜀吴三国都是先经历封王在称帝的,而曹操在封王时,曹丕在继承魏王后都还是承认汉朝统治的,刘备自封汉中王(汉王)也不例外,而孙权也是被曹魏封王,也是承认了曹魏的正统地位,虽然实际上割据一方,但在名义上并没有脱离曹魏的。

    封王建国和称帝建国实际上是两个概念,在三国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天下的主人是皇帝,是天子,并不是诸侯王,所以封王只表示对一方有割据之权,但上面依然要承认天子的存在。而称帝就表示自己就是老大了,或许有敌人,或许有盟友,但只有部属没有上司了。

    而且在黄武元年(222)的时候,孙权并不是不想称帝,曹丕和刘备先后称帝了,孙权怎么可能不动心思,而是当时他根本就不敢称帝,他一没有曹魏的实力,二没有刘备的血统,一旦称帝就要被曹丕和刘备联合讨伐,所以孙权最后只捞一个吴王,还得依附于曹丕这个后辈之下。

    直到黄龙元年(229),东吴和蜀汉之间的关系已经稳定,曹魏暂时无力威胁之后,孙权才敢称帝的。

第015章 划分天下() 
孙权称帝之后,诸葛亮派遣卫尉陈震前来庆贺孙权登基,并且和吴国达成了进一步的合作,双方协议共分天下。

    孙权在建安封王之后,开始以孙邵为丞相,后以顾雍接替,就是没有容呼声最高的张昭,在孙权称帝后不久,张昭就开始退下来了。

    【划分天下】

    孙权称帝后,蜀汉内部很多人因此不满,认为孙权是僭逆,应该断绝和其的关系,然而诸葛亮却立排众议,决心承认孙权的地位,并且和其划分天下。

    据《汉晋春秋》记载,这一年吴王派使者到蜀国通告他已即皇帝位,提议两国并尊二帝。蜀汉认为与吴国结交没有益处而且名号体制不顺,应该显明正义,断绝友好盟约。

    于是派遣卫尉陈震前来庆贺孙权登基。孙权于是与蜀使商议平分天下,双方签订盟约(注1),魏国的豫、青、徐、幽四州属吴;兖、冀、并、凉四州属蜀。司州的土地,以函谷关为界分属两国。

    这次会谈之后蜀汉和孙吴之间的联合进一步加强,两大势力之间的基本再无内斗,孙权和诸葛亮之间也开始联合作战,而曹魏势力则被逼入守势。

    【吴国丞相】

    丞相一职虽然位高权重,但吴国的第一位丞相孙邵却基本默默无名,后来的顾雍一开始也名声有限,二者都近似为孙权的傀儡,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权力。这一点和蜀汉诸葛亮一家独大,是天差地别。

    孙邵早年作北海太守孔融的功曹,孔融称他是“廊庙才(指才能可任朝廷要职的人)”。后来孙邵跟随刘繇到达江东,可能在刘繇被击败后,归附于孙策,后又辅佐于孙权,据说孙邵数次向孙权陈述建议,认为应该向朝廷上贡、通书信,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孙邵被任命为庐江太守,后来升为车骑长史。

    孙权称吴王后,孙邵为首任丞相,并被加封为威远将军,封阳羡侯。张温、暨艳曾上奏弹劾他,孙邵请求辞职来谢罪,孙权释免了他,仍让他作丞相。

    孙邵之后则是顾雍,顾雍的声望一开始也不高,甚至可能还不如原来的孙邵。顾雍虽然出生于江东大族顾家,并且曾经求学于蔡邕,但他的资历较浅,被州郡表荐后,弱冠时就出任合肥长,相继担任娄、曲阿、上虞的县长,所在之处都有治绩。孙权继承兄位领会稽太守后,不到郡,以顾雍为郡丞,代理太守,顾雍讨除寇贼,使得郡界宁静,官吏百姓归服。数年后,进入孙权幕府担任左司马。

    直到孙权成为吴王后,顾雍才一鸣惊人,担任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据说顾雍受封之后,家人根本不知道,直到后来听说才大吃一惊。

    黄武四年(225),顾雍在吴县迎接其母至武昌。抵达武昌后,孙权亲自祝贺,在庭上拜其母,公卿大臣都参加宴会,后太子孙登又前来庆祝。

    顾雍不饮酒,沉默寡言,举动得当。孙权曾经感叹:“顾君不说话,只要说了言必有中。”在众臣饮宴欢乐之际,大家都唯恐自己酒后失态被顾雍看见,所以不敢尽情。孙权也说:“顾公在坐上,让我们无法开心。”他让人敬畏到如此。同年,改任太常,进封醴陵侯,不久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

    孙邵、顾雍在孙吴内部功绩和声望实际上都无法令人信服,在早先,当孙权设立丞相时,很多人都提名张昭来担任,可孙权推托说:“现在事多,丞相责任很重,这不是优崇他的举措。”

    于是任命孙邵任丞相。孙邵去世后,大家又提出让张昭担任丞相,孙权这才说出一部分的真实原因:“孤怎么是对子布吝啬呢,只是考虑到丞相的事务繁杂,而他性情刚烈,他的话要是没有被听从采纳,就会产生怨忿诘难,这对他并无益处。”于是任命顾雍为丞相。

    然而孙权说的其实也只是一部分原因,实际原因是孙权不想分权,所以他才选择了声望不足,较为弱势的孙邵、顾雍,而不是声望高,很强势的张昭。毕竟孙权本身能力就很强,不像刘禅那样需要依靠丞相诸葛亮。

    毕竟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其实就是臣权的代表,和君主之间是有对抗的,所以孙权刚刚封王上位,很多事情也需要慢慢来,他作为皇帝也需要压制臣权,后来就算陆逊成为了丞相,也没有逃过孙权的打压。

    注1:“天降丧乱,皇纲失叙,逆臣乘衅,劫夺国柄,始於董卓,终於曹操,穷凶极恶,以覆四海,至令九州幅裂,普天无统,民神痛怨,靡所戾止。及操子丕,桀逆遗丑,荐作奸回,偷取天位,而叡么么,寻丕凶迹,阻兵盗土,未伏厥诛。昔共工乱象而高辛行师,三苗干度而虞舜征焉。今日灭叡,禽其徒党,非汉与吴,将复谁任?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宜先分制,夺其土地,使士民之心,各知所归。是以春秋晋侯伐卫,先分其田以畀宋人,斯其义也。且古建大事,必先盟誓,故周礼有司盟之官,尚书有告誓之文,汉之与吴,虽信由中,然分土裂境,宜有盟约。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故立坛杀牲,昭告神明,再歃加书,副之天府。天高听下,灵威棐谌,司慎司盟,群神群祀,莫不临之。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同讨魏贼,救危恤患,分灾共庆,好恶齐之,无或携贰。若有害汉,则吴伐之;若有害吴,则汉伐之。各守分土,无相侵犯。传之后叶,克终若始。凡百之约。皆如载书。信言不艳,实居于好。有渝此盟,创祸先乱,违贰不协,慆慢天命,明神上帝是讨是督,山川百神是纠是殛,俾坠其师,无克祚国。于尔大神,其明鉴之!”

第016章 《出师表》和《隆中对》() 
历史上曹睿上台之后,不仅只有孙权准备趁火打劫,诸葛亮在初步恢复国力之后也打着这个算盘。建兴五年(227),也就是曹睿上台的第二年太和元年的春天,诸葛亮就率兵北上汉中,走之前给刘禅上书一封,也就是《出师表》。

    【“出师表”和“隆中对”】

    在平定南中之后,蜀汉又经过了数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已经初步恢复,曹丕又在此时去世,诸葛亮等人看到有机可乘,于是率兵北上,驻扎汉中,企图乘虚而入,在临行之前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后世将诸葛亮的这次上书也称为《出师表》(注1),刘禅在三月份亦下诏给诸葛亮,以资鼓励(注2)。

    刘备以建安十三年败,遣亮使吴,亮以建兴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则备始与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时也”。

    这也意味着诸葛亮投靠刘备大概在西元207年,也就是建安十二年。当时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三国时期四大对之一战略方针“隆中对”,然而二十余年过去,世道变化很大,诸葛亮对于“隆中对”中的策略方针也开始进行了修改,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诸葛亮放弃了对于荆州的夺取。

    在二十年多年前诸葛亮为刘备提出“隆中对”之时,刘备还寄人篱下,有名而无实,有心而无力,二十一年后,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北伐后,蜀汉已经割据一方,最盛时占据益州、荆州两个大州。

    可以说刘备后来急速的发展和“隆中对”的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夺取荆州、占据益州还是联合孙权,都是“隆中对”中早已经确定好的目标。

    但后来刘备集团的发展却脱离了“隆中对”的规划,刘备等人在占据荆州和益州后,得意忘形,忽略了盟友孙权等人的感受,使得孙刘同盟开始不稳,而关羽发动襄樊大战后,见好不收,凭借三郡之地企图对抗整个曹魏,不仅没能成功,反而给了孙权、吕蒙偷袭的机会,导致不仅自身兵败被杀,就连荆州也尽数沦陷,自此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规划的两路北伐策略已经开始失效。

    刘备称帝后,意图重新夺回荆州,为关羽复仇,结果反而遭遇惨败,失去有利地位还最终被迫和孙权复合,荆州就此再也拿不回来了。

    而诸葛亮虽然一直以来就是蜀汉的核心大员之一,但因为他的哥哥诸葛瑾在孙权麾下担任要职,所以在孙吴方面诸葛亮是束手束脚,没有足够的话语权,所以这段时间内蜀汉和江东之间的往来诸葛亮都没能足够的参与。而对于江东比较熟悉的庞统早在刘备夺取益州时就已经战死,驻守荆州的关羽因为各种原因又对孙权等人印象不好,在刘备面前说的上话的法正等人对于江东又不熟悉,这就导致了双方之间的沟通不充足,也使得后期的悲剧最终发生了。

    等到诸葛亮执政之后,蜀汉人才已经凋零大半,国力也大为衰退,还彻底失去了荆州,此时诸葛亮已经无法实现“隆中对”中的全部战略目标了。

    所以诸葛亮对于蜀汉之后的宏观战略目标进行了调整,本来蜀汉的初步目标是占据荆州、益州两地,然而等待时机,有机会两路大军同时北伐,消灭曹魏,恢复汉室,但此时荆州被孙吴所夺取,而且在当前情况下已经要不回来了,而只有一路大军的蜀汉是吞不下曹魏的,所以诸葛亮干脆在后来不仅直接承认了孙权的帝位,还与孙吴共分天下,当然了诸葛亮的目标并没有改变,就像邓芝对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