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三国志 >

第13章

汉末三国志-第13章

小说: 汉末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之后,逆转了对北方袁氏集团的劣势,并且再接再厉取得了众多的胜利,然而就在曹操势头发展迅猛之际,昌豨再次引乱,骚扰曹操的后方。

    为了收拾他,曹操当时派张辽与夏侯渊前去讨伐东海。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于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但依然看不到攻克东海的可能,于是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两大名将共同出马,这次本来像要无果而终了。

    此时张辽却向夏侯渊说:“这些天以来,每次我们巡视围城军情时,昌豨就两眼盯着我看。而且他的士兵所发射的箭日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怀犹豫,所以才没有力战。辽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吗?”于是命人向昌豨说:“曹公有命令,让张辽来对你传达。”

    不出所料,昌豨果然下山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势力,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于是昌豨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

    曹操先遣昌豨还东海,随后训责张辽说:“莽然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却拜答道:“凭着明公达于四海的威信,我拿着圣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敢去。”

    昌豨这一次反叛因为张辽最终采取的是劝降的方式,所以他并没又受到惩罚,这也代表着昌豨同学下一次还有反叛的能力。

    很快曹操平定了冀州,然后昌豨又反了。曹操这次派遣于禁和臧霸一起去讨伐昌豨,但一开始并没有成功,后来曹操又派夏侯渊支援,在夏侯渊和于禁的合力下,这次昌豨顶不住了,不少部下纷纷投降,其十余座据点也被攻克。

    看到于禁等人的攻势凶猛,昌豨又不想打了,由于昌豨同于禁过去有交情,所以他直接找到于禁就投降了。按道理这次昌豨又有机会逃过一劫,当时众将军都认为昌豨已经投降就应该送他到曹操那儿。结果于禁却说:“你们不知道曹公一贯的命令吗?被围以后投降的不赦。奉行法律,遵守命令,这是下对上的大节,昌豨虽然是我过去的朋友,于禁难道会因此而失节吗?”亲自到昌豨那里与他诀别,流着泪将他斩首了。

    当时曹操在淳于驻军,听说后叹息说:“昌豨不到我这儿投降,而去找于禁,这不是命中注定要死了吗?”从此更加器重于禁。东海平定以后,封于禁为虎威将军。

    名为昌豨的闹剧就此正式结束。

    在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有“曹操五攻昌霸不下”的描述,这里的昌霸很可能指的就是昌豨,在刘备叛变之际曹操军有过两次讨伐,后来张辽和夏侯渊讨伐过一次,最后于禁和臧霸先是没有攻克,后在夏侯渊的帮助才最终逼其投降,次数的确有五次,因为昌豨也是投降的,所以《后出师表》的描述不是很严谨,但勉强说的过去。

    而昌豨在历史上能降而复反这么多次,除了其自身反复无常的原因之外,外部条件也很重要。

    首先是时机,昌豨作乱的时间段处于曹操对抗袁绍,讨伐北方之时。当时曹操集团的首要目标是北方的袁氏,昌豨第一次随刘备作乱之时,曹操正面临着袁绍的巨大压力,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花在他身上。而昌豨第二次作乱之时,曹操虽然已经打败了袁绍,但和北方袁氏相比,孰轻孰重还是很明显的,所以昌豨被张辽劝降之后,曹操也没追究。第三次就算于禁放过了昌豨,事不过三,曹操就算不杀其,但也不会给他机会再次谋逆了。

    其次是曹操在徐州的根基不稳。在历史上曹操三屠徐州,两次讨伐陶谦都是一路屠杀过去,徐州当时是血流成河,尸荒遍野,后来曹操讨伐吕布也把徐州重镇彭城给屠了城,所以徐州人对曹操有好感就邪门了,在这种环境下,昌豨在曹操势头发展迅猛之时还能掀起叛乱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次是昌豨作为东海太守,本身是有一定实力的,拥有一郡之地的昌豨是可以算一个小诸侯的。

    最后是曹操的忽视,昌豨作为有过叛变前科的男人,曹操对于其限制太少了,给了其再次反叛的机会,这一点绝对是曹操自己的失误。

    ;

第097章 复杂的感情线() 
历史上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他们是朋友,也有过上下级关系,是盟友,也是宿命里的敌人。

    曹操和袁绍是发小,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很早便已经相识。袁绍在洛阳隐居密谋对抗宦官之时,曹操就可能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之一。而后董卓作乱,袁绍、曹操和袁术等人都纷纷逃出洛阳,集结力量对抗董卓,曹操是首义之人,而袁绍成为了反董联军的盟主。

    曹操后惨败给了徐荣,从酸枣大营出来投靠了自己的老朋友袁绍,这也是曹操和袁绍形成上下级关系的开始,当然了,曹操虽然投靠了袁绍,但心里对于自己的老朋友是很不服气的,在另立的问题就丝毫没有给袁绍的面子。在另立事件不了了之后,曹操也和袁绍分开了,回到了老家兖州发展。

    而后袁绍夺取了冀州,在其的支持下曹操成为了东郡太守,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块地盘。这个时候,曹操与其说是袁绍的盟友,不如说是袁绍的附属。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曹操成为兖州牧之后,曹操因为刚刚上位立足不稳,还得依托于袁绍,面对袁术等人对兖州的入侵,曹操甚至把大本营般到了离冀州较近的鄄城,而后来因为张邈、陈宫的叛变,吕布的入侵,曹操遭遇到了诸侯生涯中的最大危机,最终也是依靠袁绍的支援才缓了过来。

    这段时间内他们之间的关系近似于半盟友半附属。而曹操真的可以和袁绍拥有对等的资格还是到其迎天子之后,曹操利用这次机会获得了巨大的威望,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大诸侯。

    而这也是他们由盟友变为敌人的开始,此后实力大大增强的曹操开始不把袁绍放在眼里,而本来将曹操作为南方屏障的袁绍也转而把曹操视为了自己的威胁。

    于是昔日的好友,昔日的盟友终于兵戎相见,并且以袁绍的失败落下了帷幕。而袁绍死后,其辛辛苦苦的打下的北方四州也最终被曹操所夺取。

    尽管袁绍最终还是成为了曹操的敌人,但总体而言袁绍对于曹操还是很不错的,可以说对曹操算是“真爱”了。

    曹操在建安之前,过的并不是很顺利,面临了很多的艰难挫折,这段时间内袁绍对于曹操的支援是非常关键的。在联军讨伐董卓之时曹操因为在荥阳汴水惨败给了徐荣,在酸枣大营呆不下去,后去扬州收兵买马也不是很顺利,这个时候是袁绍收留了曹操。

    而后曹操回到兖州也是袁绍推举其为东郡太守,让曹操有了自己的起始之地;后来袁术入侵兖州,曹操也是背靠袁绍才将其赶了出去;在曹吕兖州之战时,曹操一度被吕布压制,是袁绍给了支援,曹操才逆转了局势;后曹操包围庸丘,臧洪准备救援,袁绍不许,甚至最终因为曹操出兵讨伐东武阳。

    曹操在历史上也是几次都没给袁绍面子,但袁绍开始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早前在另立之事上袁绍三番两次的寻求曹操的支持,曹操都断然拒绝,而后袁绍没有在意反而推举曹操为东郡太守,其后袁绍要求曹操除去陈留太守张邈,曹操也不答应,之后张邈和其弟张超作乱,袁绍也是帮助曹操对抗吕布,还讨伐了准备救援张超的臧洪。

    袁绍对于曹操是真的很不错了。

    然而曹操是怎么对待袁绍的呢?在另立之事和张邈之事上曹操没给袁绍面子就算了,其后曹操夺得了天子汉献帝,第一件事情就是迁都许昌,把自己的大本营从离袁绍很近的鄄城移到了和冀州隔一个大州的豫州许昌。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后,袁绍也是第一个受害者,在袁绍还在为了曹操对付臧洪的时候,曹操借助天子的名义把袁绍一顿批评,袁绍被气的那是火冒三丈,然后曹操让自己做大将军,把太尉留给了袁绍,公然将自己置于袁绍之上,这叫袁绍怎么忍,小弟都往自己头上爬了。

    所以说从袁绍的角度来看,说曹操是臧洪的加强版并不为过。

    但从根本上而言,曹操和袁绍关系的改变还是围绕着自身的利益。袁绍前期为什么会扶植曹操,除了哥俩好之外是因为袁绍当时的目标是一统北方,所以他需要一个比较安稳的后方,能让自己集中力量,所以当时袁绍并不介意曹操的一些小问题。而曹操挟天子之后,势力大增,表现出的态度也是十分的不友好,所以这个时候袁绍就没办法淡定了,因为曹操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威胁。

    同样的对曹操而言,他本人实际上是不怎么喜欢袁绍的,袁绍引狼入室,招来董卓,后面又是准备另立,还夺取盟友韩馥的冀州,又是和自己的弟弟袁术闹矛盾,阻碍孙坚讨伐董卓,可以说曹操对袁绍有反感也很正常。

    曹操前期会和袁绍联合是因为自身实力弱小,不得不依靠袁绍的支援,但在迎天子后曹操威望大增,此时曹操已经不太需要袁绍的帮助了,所以曹操自然而然的不在把袁绍放在眼里了。而且曹操本人也是有大志向的,他从来就没有准备心甘情愿的作袁绍的小弟,所以曹操发达之后立刻就把袁绍给甩了。

    但问题当时的曹操还是得罪不起袁绍的,所以最终反而是曹操吃了一个小亏,不得不把大将军的位置让给了袁绍。而对于袁绍而言,他虽然对于曹操的帮助有利益上的考量,但可以看出来,袁绍真是把曹操当做自己的好朋友看待的。

    只不过,相比袁绍而言,曹操在对待这份友情更为接近一个冷血的政治家,或许从一开始曹操就没有珍惜过他和袁绍之间的这份友情。

    袁绍对于曹操的是“真爱”,奈何曹公不领情。

    注:历史上袁绍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虽然都因为曹操而死,但并没有记载曹操追究其他的袁氏后人,袁绍的孙辈和妻子刘氏也没记载被曹操追杀,所以说曹操灭袁绍满门是不正确的。

    ;

第098章 天下大局 二() 
在建安十三年208)大势已经非常明显,一边倒的向曹操一方倾斜,曹操一统天下之势已经成为现实。

    曹操从东郡太守起步,刘岱死后取而代之,获得了兖州,并且前期以此为根基发展势力,到了建安元年196)曹操迎天子、迁都许昌,势力大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此后的数年中曹操相继打败了袁术、吕布等多路诸侯,夺取了豫州、徐州南阳等多个地方,在建安四年199)曹操已经成为了当时硬实力仅次于袁绍的第二强诸侯,锋芒已经毕露。

    而在与袁绍决定性的官渡之役中曹操取得了大胜,一举击溃了袁绍。这场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曹操集团实力已经超过了袁绍,当时曹操一统天下之势已经开始明朗。

    此后曹操趁着袁氏兄弟内乱之际,逐个击破,还亲自领兵讨伐乌恒,重重的打击了乌恒人的气焰,夺取了北方的青州、冀州、并州、幽州四个大州,再加上曹操本来就控制在手里的兖州、徐州、豫州及其他的郡县,曹操已经拥有了当时天下超过一半的州郡,这还不算西凉的那些归附的诸侯。

    到了建安十三年208),曹操集团实力已经等于甚至超过了其他诸侯之和,当时来看,真的已经没有人可以挡住曹操了。这个时候,如果不出意外,整个天下都将会落入曹操手中。

    当时除了曹操之外,还残余了刘表、孙权、公孙康、刘璋、张鲁、士燮张津)以及西凉的马、韩等诸侯。

    刘表占据荆州,是汉末比较大的诸侯之一,攻取不足,但守成有余。历史上荆州人文发达,交通通畅,经济繁荣,但同时也是四战之地,刘表在位期间就曾经与张济、曹操、张羡、张津以及孙策、孙权兄弟多个势力交手,虽然战绩不是全胜,但基本守护了荆州的稳定。

    历史上刘表很清楚自己是曹操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盟友袁绍官渡失败之后,刘表为了对抗曹操一直积极的准备着,他先是重用刘备作为自己的北方屏障,后又积极缓和袁氏兄弟之间的关系,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止曹操消灭袁氏一统北方。

    孙策借助袁术的力量几乎一统江东,但后来袁术孤注一掷,决心自立称帝,两人就此断绝关系。此后孙策因为大意被刺客所杀,死前将大位留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孙权继承大业后,不得不花了大量时间精力稳定局势,后来他讨伐黄祖,平定了李术、妫览等人的叛乱,再次稳定了江东。

    公孙度一统辽东之后,在辽东当起了土霸王,甚至对朝廷的封侯都不以为意。建安九年204),公孙度去世,其子公孙康继承其位,其后斩袁尚、袁熙,送其头颅给曹操,因此被封为襄平侯,任左将军。

    刘璋继承大业之后先后平定了沈弥、娄发、甘宁和赵韪的叛乱,但没能解决掉张鲁,其后刘璋多次向曹操示好,但并没能引起曹操的注意。

    张鲁从刘璋处独立之后,占据汉中,逍遥自在,虽然曹操有心讨伐,但实在无暇顾及汉中,遂拜张鲁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张鲁后期在与刘璋的战争中渐渐占据上风,对南方益州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张津成为交州刺史之后,因为和刘表关系恶化,双方爆发了多年的战争,后来张津因为战事和宗教原因得罪了很多人,被部下所杀。张津死后,刘表乘虚而入,任命自己的部下赖恭取代张津,同时还派吴巨出任苍梧太守,为了制衡刘表,曹操以士燮为绥南中郎将,总督交州七郡,兼任交趾太守如旧。

    其后士燮不顾道路隔绝,仍然派出使者张旻奉送贡品到许昌,朝廷为嘉奖特意下诏拜士燮为安远将军,封爵龙度亭侯。作为交州本土势力的代表,赖恭本来就拿士燮没什么办法,吴巨驱逐赖恭后,交州基本就是士燮的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