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三国志 >

第146章

汉末三国志-第146章

小说: 汉末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让他们暂留北方。曹爽不同意,说:“现在不能在沔南修城守地,反而让百姓留沔北,这不是长远之计。”司马懿则说:“这话不妥。放在安稳之处所则安稳,放在危险之处所则危险,人与物都是如此。所以兵书上说‘成败在于形,安危在于势’。形势是驾驭众人的关键,不能不审慎对待。假设吴贼以二万人防守沔水,三万人与我沔南诸军对抗,一万人猛攻柤中,我们怎么去援救呢?”曹爽不从,驱令还南。吴兵果然击破柤中,所失百姓,数以万计。

    曹爽之弟曹羲对此深为忧虑,屡次上谏,劝阻曹爽的行为。曹羲还写了三篇文章,力陈骄奢淫侈之祸害,措辞肯切,但不敢直言曹爽,借口告诫众位弟子,但其用心在于曹爽。曹爽知道这几篇文章是针对自己的行为而写,很不高兴。曹羲有时因谏谕不被采纳而哭着离去。

    可以说曹爽在当时的权势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就算这样,曹爽依然不满足,在正始七年(247)曹爽又干了一件事情终于突破了所有朝中大臣们的底线,这件事情也使得司马懿等人下定决心除去曹爽。

    曹睿死后,太子曹芳继位,尊皇后郭氏为皇太后,所居宫殿称为永宁宫。并追谥皇太后郭氏的父亲郭满为西都定侯,以郭氏叔父郭立之子郭建承袭其爵位;封郭氏的母亲杜氏为郃阳君。郭氏的伯父郭芝调任散骑常侍、长水校尉,叔父郭立为宣德将军,皆封列侯。郭建之兄郭德,被敕命为文昭甄皇后已死的从孙甄黄之子,并承袭魏明帝亡女平原懿公主的爵位,封为平原侯,改姓甄氏。郭德与郭建兄弟二人同为镇护将军,都封为侯,共同负责京师警卫。

    可以说郭氏虽然不是曹芳的亲生母亲,但在曹魏也有着不小的势力了。

    正始八年(247),大将军曹爽采纳麾下何晏、邓飏、丁谧等人的建议,软禁郭太后于永宁宫,郭氏和曹芳告别时相对哭泣。曹爽因此独揽朝政大权,他广泛地提拔亲戚党羽,多次更改制度。太傅司马懿不能禁止,就与曹爽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矛盾。

    曹爽在此时幽禁太后,应该和当时皇帝曹芳的年龄有关系,这时曹芳已经十六岁了,再过过就能亲政了,而曹爽肆意妄为了快十年,他已经丢不下手中的权力了,但还不敢直接向曹芳下手,所以曹爽就先对最弱势的郭太后动手了。

    据说当时曹爽的饮食住行,都已经开始效仿皇帝,皇宫里才有的珍玩,他们家也随意摆设,并且妻妾满房,又私自将皇帝的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共三十三人作他的奴婢,养在家**自己取乐。黄门张当就曾经私自将宫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调出,给曹爽当伎人。曹爽又伪作诏书,将五十七名才人送往邺台,以便让先帝的婕妤教习成伎工。擅自将太乐乐器、武器库中的兵器据为己有。挖造一座窟室,用漂亮的丝绸装饰四壁,经常与何晏等人在里面聚会,饮酒作乐。

    曹爽幽禁郭太后之后,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当时想干什么,傻子都知道了,这个时候以司马懿为首的朝中大臣已经没有办法在容忍曹爽,他们已经不能再退了,再退曹爽就要直接篡位了。

    所以只能干掉曹爽了。

第005章 动手的前夕() 
曹爽的所作所为最终激起了众怒,司马懿也以退为进,称病告退,以降低曹爽的戒心,寻求机会打到曹爽。

    当时,匈奴王刘靖势力渐强,鲜卑族又屡犯边境,于是朝廷又遣孙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持节,并封为护匈奴中郎将。孙礼受命后,往见司马懿,面露忿色,不发一言。司马懿见状便问:“你成为了并州刺史,是否有所不满?抑或尚为分地界一事而感到愤怒?如今即将远别了,为何你如此不快呢?”孙礼便说:“您怎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我虽然不算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但又怎会在意这些官位之事与及陈年旧怨呢?我本来以为明公你能仿效伊尹、吕望的行迹,好好匡辅魏室,既报答明帝的托付,又可建立自己的万世功勋。如今社稷甚不稳定,天下仍甚纷乱,这才是我现在感到不快的真正原因呀!”说罢涕泣横流。司马懿听过孙礼的剖白后,便表示:“不要哭了,暂且忍受一下目前的情况吧。”(原文是“且止,忍不可忍。”)

    看到曹爽所作所为之后,曹魏四代老臣蒋济上疏:“今吴、蜀未灭,将士征战在外已数十年,男女皆怨,百姓贫苦。国家的法度,唯有济世之才编改纲法流于后世,岂是平庸之辈可改之?最终不仅无益于治理国家,还损害百姓。希望文臣武将各尽其职,那样国家才可以太平祥瑞。”但曹爽集团专行乱政如故,蒋济于是与韬光养晦的司马懿等暗中谋划准备推翻曹爽。

    当时就有人编个歌谣说:“何、邓、丁,乱京城。”

    正始八年(247),在曹爽幽禁郭太后之后,司马懿明白曹爽已经做大,政务基本由曹爽独断专行,自己很难直接阻止,于是以退为进,告病回家,谋求胜机。

    正始九年(248)曹爽一派中的大臣李胜将出任荆州刺史,临行前向司马懿辞行,以试探司马懿。

    据《魏末传》记载,爽等令胜辞宣王,并伺察焉。宣王见胜,胜自陈无他功劳,横蒙特恩,当为本州,诣閤拜辞,不悟加恩,得蒙引见。宣王令两婢侍边,持衣,衣落;复上指口,言渴求饮,婢进粥,宣王持杯饮粥,粥皆流出沾胸。胜愍然,为之涕泣,谓宣王曰:“今主上尚幼,天下恃赖明公。然众情谓明公方旧风疾发,何意尊体乃尔!”宣王徐更宽言,才令气息相属,说:“年老沈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善为之,恐不复相见,如何!”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也。”宣王乃复阳为昏谬,曰:“君方到并州,努力自爱!”错乱其辞,状如荒语。胜复曰:“当忝荆州,非并州也。”宣王乃若微悟者,谓胜曰:“懿年老,意荒忽,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刺史,盛德壮烈,好建功勋。今当与君别,自顾气力转微,后必不更会,因欲自力,设薄主人,生死共别。令师、昭兄弟结君为友,不可相舍去,副懿区区之心。”因流涕哽咽。胜亦长叹,答曰:“辄当承教,须待敕命。”胜辞出,与爽等相见,说:“太傅语言错误,口不摄杯,指南为北。又云吾当作并州,吾答言当还为荆州,非并州也。徐徐与语,有识人时,乃知当还为荆州耳。又欲设主人祖送。不可舍去,宜须待之。”更向爽等垂泪云:“太傅患不可复济,令人怆然。”

    历史上这是一次很关键的试探,当时曹爽已经控制了郭太后和少帝曹芳,朝中大臣中只有司马懿和他同为辅政大臣,并且功高权重,曹爽想要在进一步必须解决司马懿的问题,而司马懿称病不出后虽然在表面上已经退出了朝廷,但依然有着很大的威胁,曹爽无法视而不见,所以才有了李胜试探司马懿的事情。

    其结果就是曹爽等人被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耍的团团转,他们被司马懿的演技所蒙蔽,以为司马懿已经病入膏肓不能在理事,曹爽等人不仅不再对司马懿加以戒备,心中少了司马懿这个阻碍之后也是更加骄狂了。而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

    据《晋书》记载:“爽、晏谓帝疾笃,遂有无君之心,与当密谋,图危社稷,期有日矣。”意思就是曹爽、何晏认为宣帝病重,遂生篡夺君位之心,与张当密谋,企图颠覆社稷,日期已经商定。

    个人觉得《晋书》里这个记载有些不恰当,说司马懿病重之后,曹爽等人密谋篡位,甚至确定了时间,这都的确有可能,但要说司马懿病了之后,曹爽等人才有谋逆之心,这就是笑话了。要知道曹爽是在司马懿病退之前就已经幽禁了郭太后,如果曹爽那时没有谋反的心思他除非脑袋抽风才会没事把当朝太后给关起来。《晋书》上这样写会让一些人产生误会的,使得大家没准觉得是因为司马懿故意以退为进,引诱曹爽谋反的,然后取代魏朝自立。

    然而历史上曹爽预谋叛逆真心不能怪司马懿,曹爽讨伐蜀汉时,司马懿阻止了,曹爽幽禁郭太后时司马懿劝阻了,不是司马懿没拦着,是曹爽本人非得作死。曹爽幽禁郭太后时,司马懿已经无法直接阻止曹爽了,毕竟当时军权、政权都在曹爽手中,司马懿不以退为进,不告病退下,曹爽下一个收拾的就是他,此时曹爽已经开始效仿皇帝,甚至已经对内宫动手,曹爽是自己要谋逆的,锅不能随便扔。

    历史上李胜大概在正始九年(248)年尾的时候去拜访的司马懿,得知司马懿已经不能理事后,曹爽等人应该是加紧了作乱的时间,而司马懿等人也在暗中预谋动手,毫无疑问当时挟持天子曹芳,幽禁郭太后的曹爽一派才是曹魏的叛徒,尽管曹爽姓曹,但这不是他能准备谋逆的理由。

    第二年(249)的春天,曹芳与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马懿趁机在洛阳发动兵变。

第006章 高平陵政变() 
曹爽在后期已经完全被权欲冲昏了头脑,他不听桓范等人的劝言,和兄弟们轻易的离开洛阳,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后来明明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却不战而降,最终被司马懿灭了三族。

    早先辅政的大将军曹爽因为和大司农桓范是同乡,所以对他特别礼待,但两人的关系并不亲密。据《世语》记载,曹爽兄弟屡次一起出游,桓范就对他说:“你们兄弟总揽大权,掌管禁兵,不宜一起出城。万一有人关闭城门,你们谁又能进城呢?”曹爽说:“谁敢做这种事!”终究是始终不听劝告。

    正始十年正月(249),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掌握实权的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曹爽的大部分亲信们皆随同前往。

    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他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

    据《世语》记载:初,宣王勒兵从阙下趋武库,当爽门,人逼车住。爽妻刘怖,出至事,谓帐下守督曰:“公在外。今兵起,如何?”督曰:“夫人勿忧。”乃上门楼,引弩注箭欲发。将孙谦在后牵止之曰:“天下事未可知!”如此者三,宣王遂得过去。

    司马懿在控制洛阳之后,向魏帝禀奏曹爽的罪恶,上书给曹芳(注1),被曹爽截留。曹爽接到司马懿的奏章后,也不敢告诉皇帝,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大司农沛国郡人桓范听说有变,不理会太后的诏告,谎称有诏打开了平昌门,拔出剑戟,劫走管城门的门侯,向南去给曹爽出主意。司马懿听说了这件事,说:“桓范去出谋划策,曹爽肯定不会听他的。”

    《魏略》记载:司马懿起兵时,以太后的名义下令,想要让桓范担任中领军之职。桓范打算接受任命,但他的儿子劝阻他说:“皇帝的车驾在外,您不如出南门去投奔。”于是桓范就离城出去。走到平昌城门时,城门已经关闭。守门将领司蕃是桓范过去提拔的官吏,桓范把手中的版牒向他一亮,谎称说:“有诏书召我前往,请你快点开门。”司蕃想要亲眼看看诏书,桓范大声呵斥说:“你难道不是我过去手下的官吏吗?怎敢如此对我?”司蕃只好打开城门。桓范出城以后,回过头来对司蕃说:“太傅图谋叛逆,你还是跟我走吧!”司蕃步行追赶不及,只好在道旁躲避。

    《干宝晋书》记载:桓范出赴爽,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关于此事在《晋书》中记载则相反,是蒋济向司马懿表示担忧,司马懿认为曹爽不会用桓范,其他内容基本一致,因为《干宝晋书》已经算是一手材料了,作者本人还是东晋的史官,《晋书》这段记载很可能都是来源于《干宝晋书》,不过在《三国志·曹爽传》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可能《晋书》是将两个资料综合了一下,反而显得不伦不类。

    得知洛阳发生政变后,曹爽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见司马懿,探听动静。司马懿乘机数说曹爽的过失,让他早来服罪。接着又派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他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并以洛水为誓。太尉蒋济也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是想将他们免官,劝告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可以保他们爵位富贵。

    据《魏略》记载:桓范到了之后,劝说曹爽兄弟把天子挟持到许昌,然后调集四方兵力辅助自己。曹爽仍犹豫不决,桓范就对曹羲说:“这件事明摆着只能如此办理,真不知你读书是干什么用的!在今天的形势下,象你们这样门第的人想要求得贫贱平安的日子还可能吗?而且普通百姓有一人被劫作人质,人们尚且希望他能存活,何况你们与天子在一起,挟天子以令天下,谁敢不从。”他们都默然不语。桓范又对曹爽说:“你的中领军别营近在城南,洛阳典农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随意召唤调遣他们。如今到许昌去,不过两天两夜的路程,许昌的武器库,也足以武装军队,我们所忧虑的当是粮食问题,但大司农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签发征调。”然而曹羲兄弟却默然不动,从初夜一直坐到五更。曹爽然后把刀扔在地上说:“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为富贵人家!”桓范哭说:“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当司马懿发动政变后,曹爽的司马鲁芝、主簿杨综斩关夺路投奔曹爽。当曹爽服罪时,二人哭着劝道:“公处在伊尹周公的地位,挟持天子,仰仗天威,谁敢不从?舍此义举而到东市就死,岂不痛心啊!”然而曹爽不听,后来司马懿免除了二人一死。

    于是曹爽派许允、陈泰来见司马懿,表示愿意受罚;又将司马懿的奏章交给皇上,皇帝立即免去曹爽兄弟的职位,让他们以侯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