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三国志 >

第177章

汉末三国志-第177章

小说: 汉末三国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若于小小宜适,私行不足,皆宜阔略,不足缕责。且士诚不可纤论苛克,苛克则彼贤圣犹将不全,况其出入者邪?故曰以道望人则难,以人望人则易,贤愚可知。自汉末以来,中国士大夫如许子将辈,所以更相谤讪,或至于祸,原其本起,非为大仇,惟坐克己不能尽如礼,而责人专以正义。夫己不如礼,则人不服。责人以正义,则人不堪。内不服其行,外不堪其责,则不得不相怨。相怨一生,则小人得容其闲。得容其闲,则三至之言,浸润之谮,纷错交至,虽使至明至亲者处之,犹难以自定,况己为隙,且未能明者乎?是故张、陈至于血刃,萧、朱不终其好,本由于此而已。夫不舍小过,纤微相责,久乃至于家户为怨,一国无复全行之士也。”

第070章 成也孙峻,败也孙峻() 
历史上是孙峻在孙权面前力主诸葛恪辅佐大业,最后也是孙峻发动政变刺杀了诸葛恪,所谓的历史可以说一直都在重复着。顶点 S.C更新最快

    【诸葛恪上台】

    神凤元年(5),孙权以诸葛恪、孙弘、滕胤、吕据以及孙峻等五人作为辅政大臣,其中以诸葛恪为首。孙弘一向与诸葛恪不和,害怕被压抑惩治,便封锁了孙权去世的消息,企图假传皇帝诏书除掉诸葛恪。孙峻将这些情况告知诸葛恪,诸葛恪请孙弘商议事情,在座席上将孙弘杀死,于是穿起丧服发布孙权去世的消息。

    孙亮继位之后,以诸葛恪为太傅,滕胤为卫将军兼职尚书事,上大将军吕岱为大司马,吕据为右将军。在孙权确定的这几位辅政大臣之中,前三位诸葛恪、孙弘、滕胤是主要的,吕据、孙峻的地位就相对较低了。孙弘死后,由于滕胤和诸葛恪是亲家,诸葛恪的儿子诸葛竦娶了滕胤的女儿,所以滕胤实际上是诸葛恪的支持者,孙峻更不用说了,他和当时朝中大部分官吏一样都对于诸葛恪非常期待的,吕据虽然以前是鲁王派的,但和诸葛恪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矛盾,他还和滕胤有着姻亲。

    在诸葛恪上台之初,孙吴政治可以说是面貌一新,他上台后取消了密置视听之事,裁除军政冗员,免除拖欠的赋税,还取消货运关税,各项政事都顾及到给百姓以恩惠利益,当时吴国人无不欢悦,以至于诸葛恪每次外出,百姓都引颈相望,都想看看他的形象。诸葛恪还给弟弟公安督诸葛融写信,要求其以身作则。诸葛恪不想让各位王公居住在江边兵马要塞之地,于是让齐王孙奋迁徙到豫章,让琅邪王孙休迁徙到丹阳。其中孙奋不愿意迁徙,遭到诸葛恪写信规劝。

    建兴元年(5),诸葛恪在东兴征集人力,重建以前未完成的大堤,因此引来了曹魏的讨伐,此战以孙吴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诸葛恪作为统帅,声望因此再上一层楼,看起来所有的一切都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吴主孙亮也进封诸葛恪为阳都侯,加封丞相、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

    【伐魏失利】

    建兴二年(5),诸葛恪准备再次伐魏,遭到了大臣们的群起反对,然而诸葛恪一意孤行,执意北伐,却在合肥新城阻碍不前,被魏军击败,最终被迫退兵,此战诸葛恪调动了超过二十万的大军,孙吴因此损失颇惨,事后诸葛恪不知反悔,反而安然自若的在江渚住了一个月,后又想到浔阳去屯垦,直等朝廷召他回去的诏书一封接一封地送来,他才慢悠悠地领兵返回。从此,百姓对诸葛恪大为失望,怨恨的情绪开始产生。

    诸葛恪此次伐魏一方面是因为早先轻易击败魏军,心里有些轻敌,另一方面诸葛恪本来是孙和的支持者,他在上台之后也有迁都武昌的打算,更是孙和之妃张氏的舅舅,和他们也有所联络,所以诸葛恪当时有可能准备迎立孙和,废掉年幼的孙亮,所以诸葛恪想要建立更大的战功,以树立威信,确保自己日后能够成功。

    同年八月,诸葛恪回到建业,当即召来中书令孙嘿,厉声喝叱:“你们怎么敢随意滥发诏书?”孙嘿噤若寒蝉,惶惧退出,告病辞官。诸葛恪检点名录,把自己出征后选曹奏准任命的各级官员,一律罢免,重新选任。此后,诸葛恪愈治威严,动不动就对人横加责备,觐见他的人,个个屏息敛气。他还改换宿卫人员,用他亲近的人来担任,并命令部队整装待发,想进攻青州、徐州。

    【孙峻政变除诸葛】

    武卫将军孙峻本来是诸葛恪的铁杆支持者之一,但看到诸葛恪无视众意强行北伐失败,又不知悔改,还大肆专权,空耗国力,再加上还有诸葛恪准备迎立孙和的谣言,孙峻于是彻底改变了对诸葛恪的看法,下定决心准备除去他。

    当时孙峻想与诸葛恪争权,便利用诸葛恪为万民所怨、众口所嫌的机会,说他想制造叛乱。建兴二年(5)十月,,孙峻和吴主孙亮定下计策,置酒请诸葛恪赴宴。前一天晚上,诸葛恪精神烦躁不安,通宵不寐,而且,家中数有怪异,因此内心疑虑。到要朝见时,诸葛恪停车宫门之外,逡巡未入。

    孙峻此时已在帷帐内埋伏了士兵,担心诸葛恪不按时进来,事情败露。于是,出来迎着诸葛恪说:“假如您的身体不舒服,可以以后再来朝见,我去禀告陛下。”想以此来试探诸葛恪。诸葛恪说:“我会尽力进去朝见的。”这时,散骑常侍张约、朱恩等偷偷写条子给他,上面写着:“今日宴会布置不同寻常,恐怕会有变故。”

    诸葛恪看到后准备返回,在大门处遇到太常滕胤。诸葛恪说:“我突然腹痛,不能入见了。”然而滕胤被瞒着,不知孙峻的计划,就对诸葛恪说:“陛下自从您回来就没见到您,今日设宴请您,您已到了门口,应当尽力入见。”诸葛恪犹豫了一会儿,看到自己亲家这么说,又返回去了,带剑上殿,向吴主行礼入坐。

    侍者端上酒来,诸葛恪迟疑不饮。孙峻说:“你的病未痊愈,应当有经常服用的药酒,可自己取出来喝。”喝着自己带来的酒,诸葛恪的心情这才安定下来。酒过数巡,吴主孙亮起身回内殿,孙峻假托如厕,脱掉长衣,换上短装,出来厉声喝道:“有诏捉拿诸葛恪!”诸葛恪惊起,欲拔剑,尚未出鞘,而孙峻的刀已经接连砍下。张约从旁边砍孙峻,伤了他的左手,孙峻也随手砍断了他的右臂。时卫士皆冲上殿来。孙峻说:“要杀的是诸葛恪,如今他已经死了。”于是命令刀剑入鞘,把宫殿打扫干净,继续饮酒。

    诸葛恪长子为诸葛绰,是骑都尉,先前因与鲁王串通获罪,被诸葛恪毒杀。次子诸葛竦,为长水校尉;幼子诸葛建,为步兵校尉,听说诸葛恪被杀,车载其母而逃。孙峻派人于白都追杀了诸葛竦,诸葛建欲北投魏国,行数千里后,被追兵所抓。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都被杀。

    诸葛恪死后,临淮人臧均上表恳求收葬诸葛,孙亮、孙峻听从,并吩咐下属找诸葛恪尸体安葬。

    据《志林》记载,诸葛恪被孙权召唤从武昌出发之时,上大将军吕岱告诫他说:“现在世上正是多难之时,望你每件事必先想十次再做。”诸葛恪说:“从前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只要想两次就可以了’。而您却让我想十次,这明明是认为我才能低劣!”吕岱无言以对,当时人都认为他失言。

    【浅谈诸葛恪】

    诸葛恪在年轻的时候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但还是可以看出来他当时仗着口齿灵活是有些媚上的。诸葛恪在孙权时期的主要功绩就是在丹阳征兵,搞定了那些山越,本来这个事情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功劳,但因为一开始大家都认为诸葛恪不会成功,对他不抱期望所以反转后众人对于诸葛恪的印象得到了直接的改观。

    诸葛恪本人刚愎自用的性格,孙权、诸葛瑾以及陆逊等人都是知道的,也都看的很清楚。后来孙权明知道诸葛恪不是一个好的人选,但最后在大家的期待下仍然选择了诸葛恪。

    毕竟有着诸葛亮和陆逊的例子在前面,但这使得大家对于诸葛恪的期待太高了,诸葛恪甚至也开始高估自己,将自身看成了下一个诸葛孔明,下一个陆伯言,然而所有人都想多了,期待于是变成了憎恨,诸葛恪很快也走向了悲剧。

第071章 孙峻掌权() 
诸葛恪死后,孙吴朝廷的大权落在了孙峻手中,他上台后虽然积极联合孙鲁班,逼死了原太子孙和,却没有进一步排斥异己,而是选择了容忍滕胤的存在,又支持魏国丘俭叛乱,收留文钦。顶点 S.C更新最快

    【孙峻上台】

    孙峻,字子远,是孙坚的弟弟孙静的曾孙。他年少时就熟知射箭驰马,精明果敢、胆大决断。孙权在位末年,孙峻为武卫都尉,任侍中。孙权临去世前,孙峻受遗诏辅朝政,兼任武卫将军,此职按例主管宿卫军,封爵都乡侯。

    早先孙峻是诸葛恪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但在诸葛恪掌权之后,他发现诸葛恪过于刚恢自用,对吴国危害巨大,于是和吴主孙亮密谋将其除去。事后孙峻被升为丞相大将军,督管朝廷内外各项军务、假节,晋封为富春侯。

    孙峻一向没有显赫的声名,骄矜阴险,过多施刑杀人,百姓怨声载道。他还jian淫宫女,甚至与全公主孙鲁班私通。

    历史上诸葛恪是孙和之妃张氏的舅舅。诸葛恪掌权时,张妃派黄门陈迁前往建业上疏中宫,并向诸葛恪致以问候。陈迁离开建业时,诸葛恪对他说:“替我转告张妃,到时我一定让她超过别人。”这番话语颇有深意。

    当时诸葛恪可能还有有迁都的想法,他派人修整武昌的宫殿,民间有人传言他想迎立孙和。

    诸葛恪被诛杀后,孙峻为了讨好孙鲁班,再加上此事于是剥夺孙和的印玺绶带,将他流放到新都,又派使者赐他自尽。孙和与张氏告别,张氏说:“无论吉凶我都跟着你,终不能一人活在世上。”她也自杀而亡,举国上下都为之悲伤。

    历史上孙峻诛灭了诸葛恪的全族,却没有因此牵连诸葛恪的亲家滕胤,当时滕胤是卫将军,在吴国实际上的地位基本仅次于诸葛恪,帮助诸葛恪管理朝政,诸葛恪出兵后朝廷内部事物都是交给他处理。

    孙权曾问诸葛恪:“你比滕胤如何?”诸葛恪便开玩笑答道:“在朝堂之上,举止得当,礼节周全,受人赞赏,臣的确不如滕胤;但要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滕胤就比不上臣了。”

    诸葛恪被杀后,滕胤因是诸葛恪的儿子诸葛竦的岳父而辞职,孙峻却阻止了他,反而说:“鲧和禹罪过不相连累,滕侯您这是何必呢?”

    孙峻、滕胤内心虽相互不融洽合意,但外表上都相互包容,孙峻晋封滕胤的爵位为高密侯,仍像以前一样共事。在历史上孙峻虽然铲除了诸葛恪并且借此得到了朝廷大权,但孙峻本人声望太低,能力也谈不上很强,所以他最终选择留下了滕胤,不过孙峻对于滕胤也是很忌惮的。

    据《吴录》记载,当时群臣上奏推举孙峻为太尉,滕胤为司徒,但有意图讨好孙峻的官员以“大统宜在公族,若滕胤为亚公,声名素重,众心所附”,将使朝政分化为由而反对,最终孙峻升任丞相,却没有让滕胤担任御史大夫,一众士人皆感到失望。

    【权力不稳】

    孙峻上台之后,威望不足,无法压服众人。五凤元年(54),吴侯孙英密谋诛杀孙峻,因事情败露而自杀。

    五凤二年(55),丘俭在淮南起义,孙峻和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等人率军袭击寿春,部队到达东兴时,听说文钦等人已败走。等到吴军挺进橐皋时,文钦前至孙峻处投降,淮南地区所剩的数万人都来投奔。魏将诸葛诞进入寿春候,孙峻领兵退还。

    骠骑将军吕据在途中遭遇魏将曹珍,在高亭将其击败,然而留赞左将军留赞却在在菰陂被诸葛诞的别将蒋班所击败,留赞及将军孙楞、蒋等都被杀害。

    同年,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谋杀孙峻,被发觉,孙仪自杀,林恂等人被处斩,受牵连被杀者数十人。当时全公主说朱公主是孙仪的同谋,结果朱公主孙鲁育也因此遇害,朱公主的死在日后引发了巨大的朝廷震荡。

    后来孙峻又想要在边境广陵地界城防,朝臣都认为那里难以建城,但因畏惧孙峻而不敢劝谏。只有滕胤一人表示反对,但孙峻不听从,最终城池果然没有建成。

    【孙峻去世】

    太平元年(56),孙峻受文钦怂恿伐魏,派文钦和吕据、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率军从江都进入淮、泗一带,以便占领青州和徐州。

    孙峻和滕胤来到石头城为军队践行,孙峻看到吕据率领的军队部伍整齐,心生厌恶,借口心口疼痛离去。当夜做梦被诸葛恪的冤魂用剑击中,惊惧发病而死,年仅三十八岁,后事托付给了堂弟孙。

    在孙吴国内孙峻掌权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四年(5…56),虽然说孙峻是通过不光彩的手段上台的,但孙峻的初衷未必只是考虑自己,要不然当年他也也不会力荐诸葛恪了。孙峻本人能力和眼光都比较有限,也没有足够的声望,所以做事情比较随大流,他一开始支持诸葛恪就是一个很大众的看法,毕竟诸葛恪当时有着陆逊和诸葛亮的影子,大家都想重复当年的蜀汉之事,然而诸葛恪到底不是他叔叔,他没能给孙吴带来光明,反而把事情都搞的一团糟,由于现实和期望的巨大反差,孙峻早先对于诸葛恪有多崇拜,就变成了有多仇恨,所以孙峻选择干掉了诸葛恪,自己上台。

    孙峻上台后也的确干了很多荒唐的事情,甚至和全公主私通,为其杀死了朱公主,但孙峻至少还是有着一定的底线,他虽然不喜欢却依然容忍了另外两位辅政大臣滕胤和吕据的存在,并且和滕胤一起共掌朝政,当然核心大权还是被孙峻自己抓到手里的。

    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孙峻对于江东还是有爱的,他也想孙吴好,但在发动政变除去诸葛恪之后,很多事情已经不由他了,他已经退不下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