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戍卒传奇 >

第12章

三国之戍卒传奇-第12章

小说: 三国之戍卒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的一旁的樊翁频频点头,心说:“此子悟性过人日后必成大器”。待得刘锦收了戟式,樊翁上前两步轻声说道:“徒儿,你天资过人,是为师这一生中所仅见,日后定要勤加习练,莫要负了为师”。

    刘锦正要说话,远处传来阵阵马蹄之声。樊翁急忙说道:“你要谨记,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在你师兄面前施展出烈阳当空、混阳绝世这两招。这是克制你师兄戟法之中破绽的杀招,你师兄一看便知。明白吗?”。

    “师尊放心,徒儿谨记”,刘锦郑重的说道。()

第十九章 吕布逆师() 
没有多久,骑着阿史那千里马的吕布就回到小山之上,刘锦急忙率众前往迎接。

    此时已经天光大亮,刘锦仔细打量着这名传后世的东汉第一猛将。只见吕布身高一丈开外,长得体态十分雄壮,双臂修长有力,肌肉虬结犹如蚯蚓一般十分吓人。

    在看此人面貌,一双虎目烁烁放光,两道剑眉更添英武之气。鹰钩鼻令人胆寒,一张阔口不停的嘟囔着,由于离得远了,刘锦却也没有听清他在说什么。

    这吕布给刘锦的感觉十足的就是一头择人而食的猛虎,绝对属于是最最危险的人物之一。

    当下刘锦不敢怠慢,急忙上前搭茬。寒暄几句后刘锦见吕布心高气傲语气中颇有些不屑,讨了个没趣,也就不再言语。

    这一幕正好被树下的樊翁看了个正着,一张老脸顿时就拉了下来。待吕布来到近前,汇报完匈奴大营之行后便训斥道:“徒儿,怎能如此无礼,刘将军是边军大将,如今又是你师弟,尔当以礼相待,明白么?”

    这话把吕布说的一愣,暗道:“不就是个边军的司马么,有什么了不起的。怎么又成我师弟了?”。

    心中不解的吕布不由问道:“师傅,他怎么成我师弟了?”。

    老者樊翁闻言,便问道:“你随为师习武如今有多少时日了?”

    “回师傅,徒儿七岁跟随师傅习武,如今已有十二年了。”吕布朗声道。

    樊翁叹了口气,有些伤感的说道:“是啊,十二年了。你也尽得为师真传,是时候离开了”。

    那吕布听樊翁这样说,脸上也露出了伤感之色,不由说道:“师傅,徒儿愿伺候师傅终老,不愿离去”。

    “傻孩子,如今天下大乱,匈奴寇边,而朝廷公卿个个只顾私利不顾百姓死活。当今天子昏庸,宠信宦官,以致黎民百姓民不聊生。值此危难之际,正是你等用武之地。为师已收锦儿为我弟子,已将你托付于他,望你日后好生辅佐你师弟,上匡扶社稷,下御守边关,不负一身所学”。樊翁满是伤感和回忆的说道。

    不想这话出口,那吕布似换了个人一样。顶撞道:“师傅在上,请恕弟子妄言。大丈夫存于当世当立不世之功。再者,徒儿自幼只服从强者,若他能战败徒儿,徒儿愿随誓死追随。若不能,徒儿甘愿独自闯荡这片天地,凭自己的本事闯出一番功业”。

    樊翁闻言登时大怒,他万万没想到这吕布竟敢这样顶撞自己。他可是知道,这刘锦的武艺其实只是二流,即便是自己刚刚传授的武艺他能融会贯通,短时间内想要与久经自己调教的吕布一决胜负纯属痴人说梦。

    当下,樊翁怒道:“既如此,你便去吧。从今往后,不许在外人面前提起师承,若让我知晓必不轻饶”。

    这吕布果然是虎狼心性,当即跨上战马头也不回的策马而去。

    空留原地的樊翁见吕布竟如此无礼,不由大怒:“逆徒、逆徒啊”。怒到极致竟张口喷出一口逆血,仰面就要躺倒。

    旁边的刘锦一看就急了,急忙一把抱住就要摔倒的樊翁,忙说道:“师尊莫要气恼,人各有志强求不得啊!保重身体为上啊”。

    刘锦安慰了好一会,樊翁才悠悠缓过神来。再想找吕布的身影,却早已不知去向。

    刘锦见樊翁转醒,忙说道:“师傅放心,弟子日后遇到师兄,一定劝师兄回心转意”。

    可樊翁闻言,摇了摇头说道:“从今往后,你便是我樊翁的唯一弟子。日后遇到此人务必全力将其击杀,替为师清理门户。明白吗?”。

    抱住樊翁的刘锦感觉到了樊翁那不停发抖的身体,心里明白樊翁定是气急。怕再刺激下去樊翁这条老命就交代了,忙说道:“是是是,弟子谨遵师命。还请师尊保重身体为上,切莫动气”。

    过了少顷,樊翁的气息才渐渐顺畅。身体也不抖了,显然是已经心情平复。

    就在这时,远处匈奴大营的方向阵阵嘈杂之声传来,人喊马嘶之声跃入众人耳中,显然是匈奴人来了。

    片刻之后,一支百人左右的匈奴仪仗队驱赶着大批的战马往小山而来。

    众人举目望去,只见数千匹战马的缰绳联结,数百匹为一队,十分雄壮。其中两百多匹战马上还帮着一个个颇为沉重的兽皮皮囊,显然里面就是金银珠宝。

    战马之前,一名健壮的匈奴人骑着一匹黑色的战马疾驰而来,正是匈奴右大将白虎文。

    白虎文一人一骑直抵小山脚下,大声喊道:“刘将军可在?”。

    刘锦听到白虎文喊他,便也跨上赤炭火龙驹来到山下,二人一阵交谈之后,二人各自返回。

    片刻之后,一支十人的匈奴骑兵小队来到山下静待。

    而刘锦则在白虎文走后返回山上,对樊翁说道:“师尊,弟子已经与匈奴人说好,各自留下十人看护此人”。说着,刘锦指了指绑在树上的阿史那。

    樊翁点了点头,示意刘锦继续说。

    刘锦见状,便说道:“我们约定,等徒儿带领众军押解战马回到雁门关后就放了此人”。

    不想,樊翁听到这话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不行,匈奴人速来狡诈,不讲信用。只要我们放了此人,那留下的十名儿郎定然难逃匈奴人的毒手”。

    刘锦听到这话,不等樊翁继续说,急忙问道:“这可如何是好?”。

    樊翁却是微微一笑,不以为意的说道:“有为师在此,匈奴人便不敢妄动。徒儿只管率众回关,两个时辰之后为师在放了此人也就是了”。

    刘锦听完,觉得还是可行的,可要是这样做那就是致樊翁于危险之地,可不是为人子弟该做的事。便说道:“如此一来岂不是致师尊于险地,弟子不能为之。还请师尊随大队人马先走,弟子独自断后即可”。

    樊翁又摇了摇头,安慰刘锦道:“徒儿不必如此,你身系守关重任不可在此久留。再者说来为师一杆画戟纵横天下谁人能敌?数十年前还曾威震匈奴,人称戟屠,料想无妨。你只管率人离去就是”。

    刘锦还想在劝,可樊翁就是不听,刘锦无奈也只好答应下来。

    见刘锦依从自己,樊翁又说道:“按你之前所说,那韩涛嫉贤妒能,你此番损兵折将,那守关的韩涛定不会轻饶与你。依为师看,你可将那些金银送与韩涛一部分。另外在上下打点一番料想也无妨”。说着,樊翁指着那战马上的皮囊。

    刘锦站着旁边,点了点头,没有言语。显然是心中仍然有些不放心樊翁独留此地。

    樊翁虽然老迈,可也久经人情世故,一眼就看出了刘锦的心思。便出言安慰道:“为师虽然老迈,可是一杆青龙戟仍然锋利”。说着,樊翁挣扎着起身,从树下拴着的一匹老马的背上取下一个长条型的包裹。

    将包裹打开,一杆漆黑如墨的长条形兵器赫然映入眼帘。只见这杆兵器长约八尺,上面一条青色的腾龙栩栩如生。往前看,一个半月形的戟头昂扬于外,锋利的戟刃光芒夺目,整一个杀人的利器。三指粗细的戟尖正好处在青色腾龙的口部,犹如青龙吐刃。整条青龙戟优美中不失杀伐之气,端的是不世神兵。

    戟是中国古代最难练成的兵器,多是单刃戟或双刃戟。樊翁手中的这杆戟就是单刃戟,单刃戟又叫月牙戟或青龙戟。双刃戟则是两面戟头,这种戟的名字就多了,比如方天画戟、画杆方天戟、画龙擎天戟、画杆描金戟等等。

    但是无一例外,因为戟头过重的原因。所以想要练成这种兵器便是极难的事,但是能使用这种兵器的人无一不是膂力过人之辈。如三国年间的吕布,唐代名将薛仁贵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有这杆青龙戟在,区区匈奴焉能留住老夫?”,樊翁一戟在手顿时气息大变,犹如出鞘的利剑一般。配合着这句话,一种霸道至极的感觉深入刘锦心脾。

    想到北地盛传的戟仙之名和樊翁表现出来的状态,刘锦也就放心了。当下便说道:“既如此,徒儿谨遵师命。待师尊脱离险地望使人传书一封,徒儿也好心安啊”。

    樊翁闻言哈哈一笑,说道:“徒儿放心,速去准备吧”。

    刘锦闻言告了声罪就去准备,刚刚传下命令。忽地看见绑在树上的阿史那,不由得就想起自己那三百多战死的兄弟。

    “哪有这么巧的事,我来劫营事先只有校尉韩涛、两位司马曹性、严龄才知道。可匈奴人的表现明显就是早有准备,肯定是事先得到了消息。为了引自己上钩甚至不惜留下数千匈奴人和大批战马做诱饵”。刘锦心中暗自思忖,越想越觉得事有蹊跷。

    当即走到阿史那面前,怒目圆睁道:“我问你,是谁给你通风报信说我半夜会来袭营?”()

第二十章 师徒离别() 
阿史那闻言面色一变,不过转瞬间就恢复正常。不愧是能成为匈奴左谷蠡王的人,心理素质和江湖阅历就是不同于常人。

    阿史那佯装不解的说道:“没有人给本王通风报信,是本王算到会有汉军出城偷袭,故而才设下的埋伏”。

    骗鬼呢!你要是有这本事就不会被区区一座雁门关挡住去路。再者说来,雁门关守军经过多日激战必定损失惨重。任谁也不会认为兵力不足的雁门关守军会来袭营,就你也能想到我会来偷袭?刘锦暗道。

    见阿史那不说实话,刘锦顿时拉下脸来,冷声说道:“你最好说实话,不要妄图欺骗于我,否则你让你知道知道我的手段”。声音中带着一股股凌厉的杀气,铺天盖地的向阿史那袭去。

    杀气袭身的阿史那顿时就打了一个冷战,看了看刘锦脸上那诡异的冷笑。阿史那知道,若是自己继续说假话肯定会被这家伙折磨或者是杀掉。毕竟他可是亲眼见过刘锦斩杀匈奴人,真是如杀鸡宰羊一般狠辣。感受到左耳上仍未消散的剧痛,阿史那不敢再说假话。

    压下了继续辩解的心思。毕竟对于阿史那来说,区区一个内应远没有自己的性命来的重要。语气颤抖的说道:“是有人给我传了一封书信,那书信上说,将军您今夜就会率军袭营,让我早做准备。”

    果然和我所想一致,刘锦暗道一声。

    想到自己被人出卖,三百多名忠勇的儿郎无辜战死,刘锦不禁怒火上涌,一股冲天的恨意在刘锦心里急剧扩散。语气冰寒的问道:“此人是谁?”

    却听阿史那又颤颤巍巍的说道:“将军见谅,此人十分狡猾,从不肯亲自出面和我的人接触。都是派遣得力之人与我联系,我只知道此人叫夜鹰,他的真实身份恐怕只有左贤王或者是大单于才知道。”。

    听到此处,刘锦忽然想到数日之前的薛兰。想到薛兰死前那不甘和不解的神情,刘锦就是一惊。暗道:“难道私卖兵器之人不是薛兰?”。

    “这个夜鹰是不是就是将铁器卖给你们匈奴人的人?”刘锦急忙问道。

    果然,这话一出口,就见阿史那脸色惊变,刘锦立刻补充道:“我既然已经知道他就在雁门关中,必然会深究下去,为了你的性命考虑,我劝你还是如实道来。否则。。。”,刘锦一边引诱的说道一边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这个动作可把阿史那吓的出了一身冷汗,他刚才正准备说没有人给他贩卖铁器来着。见此情形,只得老老实实的说道:“将军明察秋毫,小王佩服”。

    这句话对于刘锦来说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一样震撼,从后世而来的刘锦对于汉歼(不是我打错了,是这个字会被和谐)这个词是深恶痛绝。如果说之前可以用只是猜测来安慰自己,那么如今坐实了自己的猜测,那对于刘锦来说,这个汉歼就已经上了刘锦必杀的黑名单。

    一直在不远处暗中观察刘锦的樊翁见刘锦审问阿史那时所用的手段,心里顿时升起一丝凉意。那熟练到骇人的威逼利诱,让他这个久经人事的老江湖都不禁动容。

    想起刘锦之前血战匈奴的勇猛和对自己的恭敬,樊翁不由暗道:“此子狡诈如狐、勇猛如虎。待人恭敬有礼,同时又不失真诚,端的是不简单。日后定非池中之物啊”。

    就在刘锦愣神和樊翁给刘锦下了定论的时候,一身带伤的蒙尧缓步而来,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口气说道:“主公,匈奴那边来人催促我们尽快交易了”。

    刘锦闻言,转身往外走去。蒙尧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走着,就听刘锦低声说道:“稍后交易之后,你带着骁武卫和蒙家骑兵先行押解战马回一趟牧场”。说着,刘锦从山上撕下一片尚算干净的布片,咬破手指在上面急速写着什么。

    写完之后又说道:“你把这封血书交给我兄长,随后你即刻返回雁门关,我们在关外的雪阳谷会合。明白吗?”。

    蒙尧听罢,接过血书,吹干了上面的血迹之后,放在贴身的地方藏好。暗暗点了点头,郑重的说道:“请主人放心,尧晓得”。

    “行了,你去召集大家集合,我去和师尊道别”。刘锦又说道。

    说着话,刘锦望了一眼乌压压铺天盖地的战马群,头也不回的转身往树下的樊翁处走去。

    到了近前,刘锦颇有些伤感和不舍的说道:“师尊,徒儿军务在身,只能日后再来聆听您老人家的教诲了”。

    刘锦知道,在古代,人们都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然刘锦是后世来的,可是两世为人的刘锦深知信义和孝顺的重要。

    前世的时候,父亲不止一次的对他说过,人存于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