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戍卒传奇 >

第49章

三国之戍卒传奇-第49章

小说: 三国之戍卒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胆敢挡在徐晃面前的黄巾军,无一例外的都被一斧劈为两半。鲜血飞溅间,残肢断臂漫天飞舞,狂舞着开山大斧的徐晃,就好似那远古神话之中的魔神刑天,挥舞着开天大斧的刑天比之现在的徐晃,估计也强不了多少,那真是挡者披靡。

    而初次跟随徐晃作战的雁门铁骑,见到徐晃如此勇猛,不禁是大吃一惊。主将都如此勇猛,自己能示弱吗?

    “雁门铁骑,有我无敌!”

    “雁门铁骑,有我无敌!!”

    五百精骑齐声呐喊,嘹亮的呐喊声,冲锋的牛角号声,在这一刻响彻了整个战场,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绝对主角。

    狰狞的三棱铁枪,每一次刺出,至少要带走一名黄巾士卒的性命。他们,雁门铁骑,用悍不畏死的冲锋,彰显着自己的武勇。

    “高将军,此军如何?”与高顺并骑而行的刘锦眼看着部下建功,颇有几分自得的问道。

    却不想高顺的话,好像一盆凉水猛地浇灭了刘锦的得意,就听高顺说道:“此军的突刺能力固然强悍,但是陷阵营要想拦住他们,也不是办不到”。

    典韦闻言,立刻反驳道:“那只怕陷阵营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吧!”。

    对于雁门铁骑的战力,典韦深有体会。张曼成怎么样?几十万黄巾军又怎么样?还不是在雁门铁骑的铁蹄之下,被碾为齑粉。

    对于这一点,高顺没有反驳。确实,雁门铁骑的突击能力和凿穿能力在高顺看来,比起并州狼骑要强上至少一个档次。

    “雁门铁骑的战马应该是得自匈奴吧?”高顺似乎看出了端倪,轻声问道。

    “不错,全是最优秀的匈奴战马,千挑万选才得其一匹”,张虎很是得意的说道。

    “那就难怪了,飞将军麾下的并州狼骑所采用的战马多以汉朝马为坐骑,在这一点上是不如雁门铁骑的”,高顺由衷的说道。

    就在众人谈论这些的时候,张辽率领着七百精骑再次杀到。

    已经军心溃散的黄巾军,在雁门铁骑的猛冲之下,好似多米诺骨牌一样,轰然倒塌。

    徐晃一挥开山大斧,第一个杀到了杨奉的帅旗之下。只是可惜,杨奉此人早在白马义从开始冲阵的时候,就知道败局已定,很没有义气的滑脚了。

    徐晃懊恼的怒喝一声,一斧劈断了杨奉的帅旗。帅旗一断,残存的数千黄巾军立刻就再无抵抗之心。

    “尔等主帅已死,速速弃械投降,或可免尔等一死”,徐晃那雄浑的呐喊声猛然炸响。许多见过徐晃冲阵的黄巾军一看,象征着主帅的帅旗已经不见了,哪里还敢反抗,纷纷丢下了手中的武器,颤抖着跪在地上,以求能逃得一条小命。

    等到陷阵营呼哧呼哧的跑到了战场,哪里还有敢于反抗的黄巾军,满地都是跪在地上颤抖着求饶的黄巾军,气得七百陷阵营士卒直跺脚,暗恨这些贼寇太无能。

    “全军立刻打扫战场,所有俘虏全部押回杨县,大军休整半日,午后立即启程”,刘锦纵马来到疆场,冷静的下达了命令。

    救兵如救火,如今竟然连并州境内都出现了贼患,也不知前面的郡县是否还有贼军,所以刘锦决定让军队暂时歇息半日。

    得了命令汉军步骑,在军官的督促下迅速的打扫着战场,然后又用麻绳将所有俘虏一个接一个的绑成一串,没用多少时间,几千俘虏就被全部捆上,押回了杨县。

    就在大军打扫战场的时候,张辽引领着满身血污的徐晃来见刘锦。

    刘锦定睛看去,这徐晃一副铁盔铁甲,手中一柄开山大斧,端得是威猛不凡,看得刘锦不由得就是惊呼道:“徐将军果然威猛,有徐将军相助,真是如虎添翼也!”。

    那徐晃也是初次见到刘锦,对于这位并州盛传的神威天将军也很好奇,不禁是定睛看了许久。

    刘锦此时是骑在高达八尺的赤炭火龙驹上,再加上刘锦本来就身躯高大,手中还握有一杆长达一丈的画龙擎天戟,虽然不曾见到刘锦挥动这杆硕大的画龙戟,但是徐晃觉得,仅凭这匹马、这杆戟,刘锦就不负这神威天将军的名号。

    “还是母亲大人慧眼如炬啊!”徐晃心里暗叹一声,暗暗佩服起刘锦来了。

    原来啊,这徐晃的母亲徐门李氏是个识大体的女子,她教导徐晃,要做一个正直,对大汉忠心,对国家有用的人,更是节衣缩食给徐晃找了一个武艺高强的师傅,教导徐晃武艺。

    很巧的是,这个师傅不仅武艺高强,更是精通兵法,对于徐晃的聪明好学,这个师傅也很是喜爱,故而倾囊相授。

    就在徐晃学武的这几年,北方雁门关的刘锦之名已经逐渐传遍整个并州。李氏久居并州,常常听说匈奴人寇边,袭击边关,造成数十万边关百姓流离失所。

    听逃难的人说,大汉出了这么个英雄,徐母就有心让儿子跟着刘锦建功立业,但是不巧的是,此时正是黄巾起义的时候,由于社会动荡,徐晃又不放心年迈的母亲,这才耽误了行程。

    后来听洛阳附近逃难的百姓说,刘锦又率兵去了洛阳救驾,徐母对于刘锦的勤王之举就更加敬佩,不断的催促徐晃南下,加入勤王的行列。徐晃拗不过母亲的催促,只好是启程南下,正巧遇上了刘锦帐下的张辽。

    二人一番比斗之后,各自通报姓名,这才知道张辽正是自己要去投奔的刘锦的部下,所以徐晃干脆就留在了张辽帐下为将,准备在暗地里考察一下刘锦,是不是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没想到这才第二天,徐晃就遇上了刘锦。一见面,徐晃就听刘锦夸赞自己,心里十分高兴,当即说道:“神威天将军过奖了,晃不过是一乡野小民,如何能当得起神威天将军的称赞,折煞小人了”。

    刘锦见徐晃这么谦虚,心里也很喜欢,再加上史书上的记载,和自己的亲眼所见,刘锦便立刻决定,一定要紧紧抓住徐晃这员名将。

    “徐将军不必自谦,听文远说,徐将军武艺高强,又通晓军事,值此国家危难之际,正是需要徐将军这样的人才为国效力之时。这样吧!本将今封徐将军为别部司马,领副先锋之职,与文远一道,在前开路”,刘锦沉吟片刻,笑着说道。()

第七十七章 收买人心() 
徐晃听了刘锦的话,顿时喜出望外。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节,在徐晃的心里猛然涌现出来。

    要知道,作为一个绝对的新人,仅仅凭着一面之缘,就被主将赏识,而且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这对于徐晃再说,无疑是幸运的。

    “末将徐晃,拜见主公。主公知遇之恩,晃无以为报,愿为主公执鞭坠镫,扫平贼寇”,徐晃深感刘锦的知遇之恩,单膝跪地说道。

    “啥!就这就让徐晃拜了自己做主公?”,刘锦也感到像是天上掉馅饼一般,立刻开怀一笑,说道:“公明不必如此,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刘锦下了战马,亲手扶起了徐晃。

    徐晃也顺势起身,由于张辽的引荐,所以,徐晃也并未觉得刘锦称呼自己的表字有什么不对,当即说道:“谢主公”。

    安抚了徐晃一番之后,刘锦又对张辽说道:“文远,昨日你信中所说,已为大军筹措了马车,不知此事办的如何了?”。

    “回禀主公,辽严令杨县县令急速筹集,目前已经筹集了百余辆马车,骡马三百余匹”。张辽略一回想,语气坚定的说道。

    “主公,陷阵营人手一面盾牌便有五十余斤,再加上重达三十斤的铠甲,仅凭这百余辆马车,只怕还是不够啊”高顺听完了张辽的话,皱眉说道。

    即便是张辽,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位新同僚的部下,竟然每一个人的负重都达到了八十几斤。这样的重量,即便是一个百夫长级别的军官,也未必能够承受的了。

    “这。。。这。。。”张辽闻言,不禁是瞠目结舌,半晌没有说出话来。

    倒是刘锦,在迅速的心算了一番之后,笑着说道:“高将军,你看这样行不行。将所有陷阵营将士的盾牌全部卸掉,每一匹骡马携带两面盾牌。虽然骡马不如战马,但是百斤的重量应该能够承受”。

    顿了一顿,看高顺没有反驳,刘锦又说道:“然后将陷阵营将士的盔甲也全都卸掉,交由马车暂时运送。即便是暂时影响了行军速度也不要紧,咱们可以派人前往平阳、襄陵诸县筹措,这样一来应该能在今日傍晚筹措到足够的马车”。

    平阳和襄陵是河东郡治下的两座县城,也是刘锦大军北进的必经之路,距离杨县也不是很远。凭雁门铁骑的速度,只需要两三个时辰便能抵达,若是单骑疾驰的话,大半个时辰便能抵达平阳,一个半时辰足以抵达襄陵。

    “主公,此法可行,以咱们雁门铁骑的速度,一个半时辰足够抵达襄陵,大军急行的话,今日傍晚便能抵达襄陵”。作为土生土长的河东郡人,徐晃是最有发言权的。

    众人见徐晃这样说,也觉得可行,便都没有出言反驳。

    刘锦见众人都默认了,当机立断道:“文远速令车马做好准备,陷阵营一到,立刻按此法施行。另外,派遣得力人手,持本将军令,急速往平阳、襄陵筹措车马,不得有误!”。

    众将见状,立时齐声道:“诺”。

    随着刘锦的命令传下,张辽和徐晃立刻引领着雁门铁骑返回杨县,其余人马押解着俘虏也奔着杨县而去。

    一时间,人喊马嘶之声响彻天际,战马的奔驰声,俘虏的哭喊声不绝于耳。

    在杨县稍作休整之后,刘锦大军将俘虏移交给杨县县令,大军轻骑而行,未时刚过,大军便抵达了平阳。

    在平阳补充了三十多辆马车,以及百余匹骡马之后,又往襄陵疾驰。由于陷阵营此时已经全部卸下了铠甲、盾牌,所以行军速度异常快速。

    “高将军,陷阵营的儿郎们可还能习惯并骑而行?”,刘锦有些担心陷阵营的步卒初次骑马,会很不习惯。

    却不想,刘锦这话却是正好说到了高顺的心坎里,就听高顺满是忧愁的说道:“不瞒主公,此法虽好,但是末将所部尽是步卒,又未曾骑过战马,更别说如此快的行军速度了,只怕几天下来,所有儿郎都会因为战马的颠簸,导致战力急速下降啊!”。

    高顺的话,也是刘锦最担心的。毕竟陷阵营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战马,更别说骑马了。

    “那高将军可有良策,能避免此事发生?”,刘锦皱着眉头问道。

    摇了摇头,高顺没有说话,显然也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这下可把刘锦急坏了,心里暗骂:“刘锦啊刘锦,你真是个笨蛋。只想着加快行军速度,却没想到这一茬”。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若是长时间的骑马,两腿内侧和战马的马腹,肯定会不停的摩擦,到时候肯定就会血肉模糊。一旦此事成真,别说上战场了,陷阵营的士卒能站稳就不错了”,高顺想了想,眉头皱的更紧了。

    “主公,咱们可以给陷阵营的弟兄们裹上几层麻布,这样的话应该能避免这种情况啊!”高顺这话出口,旁边的张虎适时出声提醒道。

    还别说,这也许还真是个办法。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锦一拍脑门,对高顺说道:“高将军,张虎此言,是否可行?”。

    高顺在张虎说出这话的时候,就已经在思考这个办法的可行性。等刘锦问自己的时候,却仍然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只好说道:“目前来看,这或许是最好的办法了”。

    有道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高顺哪里知道,刘锦当初在雁门关练兵的时候,就是用的这个办法。只不过刘锦这段时间忧心黄巾军围城,又加上吕布和王越的事,这才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如今张虎一提醒,刘锦也醒悟过来,对身边的张虎说道:“虎子,你立刻赶往襄陵,命令襄陵县令即刻筹措大量的麻布,至少要保证三天的用量”。

    张虎答应一声,接过刘锦的令箭,快马疾驰而去。

    “主公,若是此法不可施行,请允许末将率陷阵营随后赶往信都。”高顺还是有些担心,毕竟对于高顺来说,陷阵营的七百儿郎都是自己一手挑选、训练出来的。与其让他们在长途奔波中丧失战力,还不如慢一些抵达战场。

    刘锦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能理解高顺的心情,这种心情他刘锦也有。他抽调陷阵营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看中了陷阵营的战斗力和高顺这个练兵大将,若是陷阵营丧失了战斗力,也许就会成为信都之战的最大危机。

    而若是因为这件事,而导致高顺与自己产生嫌隙,以至于离心离德,那就越发得不偿失了。想到这些,刘锦越发无奈起来,真是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

    沉默,一阵死一般的沉默之后,刘锦终于是放下心结,对高顺说道:“高兄,抵达襄陵之后,即刻命令陷阵营的弟兄们检查一下,若是发现大腿红肿,就不要骑马了。虽然战争的胜负很重要,但是弟兄们的命更重要”。

    看着刘锦真挚的表情,高顺也为之动容。没有什么比一个爱护部下的主将,更让高顺为之倾倒了。

    “主公放心,只要还能坚持,顺断然不会拖累大军”,高顺坚定的说道。

    马蹄之声隆隆,五十多里转瞬即至。但是这短短的一个多时辰,陷阵营的七百名壮士却感觉像是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两条大腿好像灌了铅一样,又好像被人敲断了骨头,又是麻木,又是疼痛。

    “高兄,军情如火,陷阵营的弟兄却已然不能坚持,你便在襄陵歇息一晚,等兄弟们恢复之后,再启程追赶大军吧!”,刘锦看着因为疼痛,导致面目都有些狰狞的陷阵营士卒,心里一阵钻心的刺痛。

    默默的点了点头,高顺神情异常凝重的说道:“主公放心,顺一定早日赶到信都,主公军旗所指,便是我高顺的目标!”,高顺说着,单膝跪地,久久没有起身。

    “高兄不必如此,你我兄弟共事一场乃是意气相投,不必行此大礼”,刘锦想要去扶高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