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戍卒传奇 >

第5章

三国之戍卒传奇-第5章

小说: 三国之戍卒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锦离了府衙,凭着脑海里那个倒霉鬼的的记忆找到了那个倒霉鬼以前的驻地。

    早就听说刘锦回来了的郝四和张毅急忙上前迎接,却听瘦高瘦高的郝四说道:“老大,您没事吧?”。说着,郝四还上下打量着刘锦。

    “没事,老子还死不了。我让你小子去找援兵,援兵呢?”。刘锦想起自己让郝四二人去找援兵的事,便问道。

    没想到,这话一出口。也不知为何,郝四和张毅的脸色立刻大变。

    “老大,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回去再说”。却是张毅对刘锦使了个眼色。

    刘锦一看张毅的眼色和两人态度的转变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事。点了点头,也不说话,只是默默的跟着二人进入一座军帐。

    进到帐篷,刘锦找了地方坐了下来,便冷声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四你说”。说着话,刘锦还瞪了一眼郝四,身上散发出一股若有若无的杀气。这是历经血与火的残酷战争才能培养出来的气势。

    郝四感受到了刘锦的气势,不禁打了个寒颤,本就消瘦的身体有点瑟瑟发抖。强忍着心里的害怕颤颤巍巍的说道:“那天,我和张毅回到雁门关,向校尉大人禀报完军情,本来校尉大人是准备让曹司马率兵救援的。可是不曾想,旁边的薛兰薛司马却说,不应该为了区区一个斥候,在匈奴人即将大举进攻的时候耗费更多的人马。校尉大人听了这话之后觉得有理,不顾曹司马和严司马的反对,毅然决定不许出兵,还要我们保守秘密,对外宣称老大您战死了”。

    刘锦越听,心里那个火就越大,敢情这是把自己当作弃子了。好啊,薛兰,韩涛,你们两个混蛋王八蛋,这个仇我刘锦记下了。早晚有一天我要把你们俩的头砍下来当球踢,当夜壶用,以谢我心头之恨。

    旁边站着的郝四和张毅只感觉到一股股震慑心魄的浓烈杀气铺天盖地而来,而且这股杀气越来越凝重,甚至有经久不息之势,那股阴寒且恶毒的气息令二人身体不住的发抖。

    感觉到了二人的举动,刘锦心里一动,杀气一收,二人立刻一屁股坐在地上,半天都起不来身。刘锦有感这件事关系重大,一个不小心自己的小命就不保,便用一种阴鸷的语气,冷冷的说道:“这件事,你们就当我从来都不知道的,知道吗?”。在刘锦看来,凭自己刚才爆发出的气势应该能震慑住二人。

    这两人都是无名小卒,哪里体会过这种震慑心神的杀气,早就被刘锦那一股一股阴毒的杀气吓的丢了半条命,根本就不敢反抗,急忙说道:“是是是,我们记住了”。

    听到这话,刘锦面色缓和了许多。想起自己如今的危险处境,刘锦深感自己手下无人。眼前这两人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斥候,却也是自己穿越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以来,却也是自己手下的人。如今自己升官了,怎么也得给这个两个人一点甜头尝尝不是?

    “今天校尉大人提拔我为屯长,掌管我带回来的那一百骑兵。你们俩今后就跟着我做个贴身的侍卫吧,跟着我好好干,日后我一定不会亏待你们”,刘锦用一种命令式的口气说道。

    “谢老大,谢老大”,这二人忙不迭的磕头道,刚才那种遍体生寒的感觉犹未散去。

    ps:求看到这本书的朋友给个收藏还有推荐票,多谢了。

第九章 刘锦复仇() 
当天夜里,刘锦正要就寝,有曹性的侍卫来报,说曹性和严龄二位司马有请。经历了今天的事之后刘锦对于上层的召见越发看中,他深知见一次面自己就多一次机会,当下不敢怠慢,急忙跟着这名侍卫直奔曹性的府邸。

    这是一座占地并不算大的府邸,门口有四名全身甲胄的精卒守卫。刘锦跟着那名侍卫一路前行,沿途之上断断续续的有巡视的小队步卒来回巡视,这些士卒俱都神采奕奕,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可见也都是精锐的军卒。

    来到大堂,就简单一脸正气的曹性和白天守关的那名司马正饮酒攀谈,二人脸上满面带笑,当真是好不畅快。

    见此情形,刘锦快走两步上前施礼,朗声说道:“小人见过二位司马大人”。

    这两人一看刘锦来了,也不饮酒了,神色中带有些许凝重。只听身为主人家的曹性说道:“刘屯长免礼,坐吧”。说着,曹性一指右边的一张桌案。

    刘锦道了声谢,径直来到桌案前跪坐下来。

    跪坐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并不是说向某人下跪。而是指的跪在一张凉席上,这才是跪坐,就像我们现在坐在凳子上一样。

    等刘锦坐下,左边桌案的那名叫严龄的司马神色凝重的问道:“刘屯长,不知道今日你所说的匈奴寇边及兵力的事情是否属实?”。

    听到这话,刘锦知道他们对于匈奴人的实际兵力仍然存在怀疑,不禁眉头皱了皱,忙答道:“禀二位大人,这件事是小人在美稷潜听匈奴单于羌渠所说。羌渠命令左谷蠡王阿史那率所部的三万匈奴骑兵攻击雁门关,小人句句属实,不敢妄言”。

    一边说刘锦一边暗中观察这个叫严龄的司马。只见此人四方大脸,一双虎目精光闪现,留着一副山羊胡,明明只有三十多岁却给人以饱经战阵之感,颇有一些名将的风采。

    看到这里,刘锦心中释然。以他前世在特种部队学到的东西来看,这类人通常都是十分谨慎的人,可能进取不足,但是也不会有太大的过失。

    果然,仿佛是印证刘锦的想法一般。只听严龄叹了口气,对曹性说道:“玉明兄(杜撰的曹性的字),如果真的是三万匈奴人,那雁门关就危险了。那薛兰虽说也是司马,可他营内吃空饷的情况十分严重,至少占到了三成,另外还有至少两百人以上是老弱病残。仅凭我们两部的两千人马,想要抵挡三万以彪悍善战闻名的匈奴大军只怕有些困难啊”。

    吃空响,指的是东汉末年的一些军官虚报部下的人数,各地州府和中央朝廷通常情况是按照他们所奏报的人数来发给军饷或者粮草,由于当朝皇帝昏庸,他们也不怕上面会有人下来查点具体的人数。即便是有,只要孝敬一些金银,大部分的人都能蒙混过关。

    因为这些虚报的人数并不存在,所以这多余的军饷或者粮草就成了他们这些贪官的囊中之物,而且往往这些人数都会占到自己部队的三五成,所以不断有人会铤而走险。

    曹性听到严龄的话,脸上的神情越发凝重,许久都是一语不发。过了好一会才听曹性说道:“子刚兄(严龄的字,也是杜撰的),今天你在城上值守,不知府衙之事。这薛兰竟不顾大敌压境,为了掩盖他构陷刘屯长的事,也为了削弱小弟的实力,竟然建言韩校尉要斩刘屯长。如此小人才是我等真正的大敌啊”。说着,曹性将白天发生的事缓缓道来,听得严龄也是面色一变。

    就在二人说话的当口,刘锦暗自观察着曹性。这位三国演义中射瞎夏侯惇一只眼睛的神射手生的一张国字脸,两道剑眉一双虎目,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配上他今天的表现,刘锦不由得对他暗竖大拇指。在看曹性的双臂,修长而肌肉虬结,十分符合神射手的条件,想必他的箭术应该不错。

    刘锦心中暗暗佩服:“不愧是能射瞎夏侯惇的猛人,果然不凡”。

    通过两人的对话,刘锦也听出了一些端倪。这薛兰为人阴险狡诈,而且十分贪婪,十足的一个小人。不过这些都跟自己没有关系,但是此人曾多次想致自己于死地,这就不是自己能够忍受的了。对于想要致自己于死地的人,刘锦通常只有一个做法,那就是不惜一切也要将其斩杀。

    按他二人的说法,这雁门关虽然明面上说是有三千守军,可实际上的人数不过才两千四五百人。想到两千多敌三万,刘锦不由得一阵唏嘘。

    可能是感觉话题过于沉重,曹性说完了刘锦的遭遇,话锋一转说道:“今天在府衙内,我曾建议校尉大人急报并州刺史府、雁门郡太守府和护匈奴中郎将部,请求他们急派援军增援。校尉大人虽然在某些方面有失偏颇,可也听从了我的建议。料想最多三五天雁门郡太守府的援兵就能赶到”。

    “要是这样,我们只需坚守三五天就行了”。严龄听到这话,心里也是一松,开口说道。

    可是听到这话的刘锦心里却并不这样认为,匈奴人的彪悍他是见过的。这些匈奴人刀法纯熟,配合也极为娴熟,让他吃了不小的苦。

    而且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匈奴人出动三万人寇边,这动静可不小。说不定匈奴单于和右贤王的部族也会出动兵马南下,到那时不单单是一个雁门关会有烽火。整个并州北方的雁门郡、云中郡、五原郡都会遭受匈奴人的袭击,到时候凭借一个小小的护匈奴中郎将部几千人马和并州刺史部能够调动的数万兵马绝对是一场苦战。到时候全面烽火燃起,能有多少兵力救援雁门关都是个未知数。

    想到这里,刘锦急忙说道:“二位大人,小人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曹性和严龄听到刘锦的话,不由得有些意外。你一个小小的屯长竟然还有计谋不成?二人心中如是想到。

    可是这曹性和严龄毕竟都是边军大将,深知兼听则明的道理。二人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点了点头之后曹性说道:“刘屯长有话尽管说来,我二人洗耳恭听”。

    “那小人就妄言了。依小人看,匈奴人这两天就会抵达雁门关,而最近的雁门太守府离此也有二百多里,太守府接到急报再从各县调拨县兵和郡兵集结到阴馆至少需要两到三天,然后在从阴馆(郡治所)出兵到雁门至少需要三天时间”。

    顿了一顿,刘锦见两位司马那已经变了颜色的脸又说道“若是太守府直接将驻守阴馆的郡兵派遣出来救援或许能在二位大人的预计的时间内到达。可那样的话,太守府能够调动的援兵最多也就是几百人到一千人左右,依小人和匈奴人交战的经验看。。。”。说道这里,刘锦忽然停住了,看了看两位司马大人,刘锦很识相的闭嘴了。

    刘锦明白,话要适可而止,只有别人主动问了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听了刘锦刚才那一番话,这两位执掌千名边军的司马大人的脸都已经成了绛紫色。诚然,按照刘锦的说法来看,他们至少需要坚守五天到七天的时间,这让对于只有两千多人的雁门关来说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听得正起劲的曹性见刘锦突然不说了不由得有些纳闷,忙问道:“刘屯长,你怎么不说了,接着说啊”。

    “大人,小人接下来的话还是不说为好,若大人真要小人说,还请大人恕小人妄言之罪”。刘锦很识相也很奸诈的耍了个小聪明说道。

    “说吧,恕你无罪”。曹性急切的想知道刘锦对于军情的分析,急忙说道。

    “小的谢过大人”。刘锦先道了声谢,又道:“并不是小人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前两天小人和匈奴人一番激战,幸得蒙烈相救这才得以逃生。依小人看,匈奴人彪悍善战,兼且刀法纯熟配合的也十分默契,而且他们清一色的都是雪亮的弯刀,更兼其箭术过人,我们两千多人想在三万彪悍的匈奴人的猛攻下坚守五天,很难”。刘锦说完,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

    ‘嘶,嘶’,两声清晰的吸气声顿时在大堂内传开,两位司马顿时脸上苍白,久久无语。

    刘锦看这二人的变化,心里暗笑。一股阴狠在脸上闪过,旋即说道:“匈奴人缺少冶铁的技术和能力,他们如何能拥有装备数万乃至更多匈奴骑兵的弯刀和箭头?”。

    ‘哗’,这下两位大人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没人再去计较刘锦刚才那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言语。这句匈奴人如何拥有如此众多的铁器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在二人心里炸开,直炸的二人心里翻江倒海。

    要知道,汉朝是严禁将铁器出口给匈奴人等北方游牧民族的,怕的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会用这些铁器打造成武器,来攻击汉朝的边境。所以一直以来匈奴人都难以调动超过万人的军队南下,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弯刀和箭矢。

    就这还是整个匈奴民族将近一半的铁器加起来,才能装备的了近万人的部队。而如今一个匈奴的三等王爵的谷蠡王就能调动三万装备了弯刀和箭矢的彪悍骑兵南下,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内'奸'’这两个字在两位司马大人的脑中闪过之后就在也抹不掉了。

    刘锦犹自不罢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从地图上看,南面的朔方郡和凉州的安定郡都与匈奴人接壤而且这两个郡比更北面的五原郡地理位置好的多。他们地处并州和凉州的要害地带,可以从中原和来往商队那里获得更多的铁器。

    不过这两个郡即便出口铁器也一定不会太多,能够够装备匈奴王庭和右贤王所部就已经不错了,那么左贤王麾下的左谷蠡王部下的铁器是从哪里来的呢?”。说道这里,刘锦再次闭嘴,心中狂笑。

    这话说的狠毒,不言而喻,剩下一个还能与匈奴人接壤的地方就是雁门郡。而且雁门郡也有条件从中原获取一定量的铁器。好死不死的是,与雁门关毗邻的正是匈奴中的储君左贤王部落。

    薛兰、韩涛,你们两个狗贼,这次不死也得脱层皮。刘锦心中如是想到。

第十章 暂代司马() 
“这件事事关重大,我需要向校尉大人赶紧禀报

    ,一旦雁门关内真的有匈奴人的细作,我们就危险

    了”。过了良久,曹性面色凝重的说道。

    旁边的另一位司马严龄脸上的凝重依然没有散去

    ,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

    始作俑者的刘锦却仿佛是没有听到曹性的话一样

    ,一脸的正色,让曹性和严龄还以为刘锦一心为公

    一样。

    “你们在这里等我回来”,丢下这句话,曹性急

    匆匆的离开了府邸。过了许久方才回来,脸上的一

    副如临大敌的严峻模样。

    “子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