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戍卒传奇 >

第51章

三国之戍卒传奇-第51章

小说: 三国之戍卒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八骑一路南来,所见所闻无不是歪倒在路旁的百姓尸体,有老人,有孩子,更有妇女。那景象,当真是惨不忍睹。

    更有甚者,还有孩童的残肢断臂,但令人胆寒的是,这些残肢断臂之上,只剩下森森白骨,血肉却早已不见了踪影。说是人间炼狱,只怕也无不可。

    刘锦眼见此情此景,对造成这一切的世族门阀,黄巾贼寇恼恨不已。他知道,造成东汉灭亡,百姓人口锐减的不仅仅是战祸,更多的是世族门阀的迫害,繁重的赋税,使的百姓们辛勤劳作一年的收成,瞬间就会减少大半,剩下的粮食根本就不够一家人填饱肚子。

    再加上战祸频繁,军阀混战之时,一旦遇到敌对方的守军据城死守,打破城池之后,多有屠城泄愤之举。百姓们为了躲避战乱,常常四处逃难。缺少粮食,又居无定所,使的百姓们冻饿而死的数不胜数。饿极了眼的人们,易子而食之事不胜枚举。

    此情此景,让众人再也没有了说话的心情。不知过了多久,就听一人难掩愤恨的说道:“主公,咱们这么拼命的作战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让那些官僚世族变本加厉的迫害残杀百姓吗?”。

    没有人回答他,即便是刘锦,也在考虑。自己这么竭尽全力的剿灭黄巾军,到底是对还是错。不可否认,黄巾是有一些败类分子,他们借机起事,手中有了兵,有了权就会肆意妄为,残杀生灵。但是起码张角三兄弟,以及他们麾下的人马没有,他们坚定的贯彻着自己的理想,为了建立一个没有迫害的黄天乐土而战斗着。自己能打败他们吗?

    也没有人回答刘锦,替刘锦解除心中的疑惑。一行人人急马快,也就是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就来到了一座用高大围墙围起来的庄园。

    远远看去,这座庄园的围墙高达两丈,几乎比一些大一点的县城小不了多少。围墙是用大青石和泥浆混合铸成的,方圆足有一里多地。围墙之上,不停的可以看见,有手执长枪棍棒的壮丁来回巡视。这些壮丁各个精神抖擞,体态健壮,看起来倒也颇有几分军中汉子的模样。

    “来者何人,速速报上名号,否则别怪俺的弓箭不客气了!”,巡查的壮丁见刘锦等人已经逼近了围墙,举着弓箭斥问道。

    “别放箭,请壮士回报贵主人,就说雁门刘锦来访,请贵主人屈尊一见”。刘锦使足了力气,扯着嗓子喊道。

    “好,你们等着,这便去告知主人”,城上那名壮丁答应一声,告诉同伴小心监视,便转身奔了庄里而去。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这名壮丁的声音又在院墙上响起:“我家主人正在会客,请壮士大厅相见。来啊!开庄门”。

    随着这名壮丁的声音,沮家庄的庄门缓缓打开,刘锦等人一催坐马,缓缓进入了沮家庄的大门。在壮丁的引领之下,一行人穿门过府,便来到了一座草庐之前。

    这座草庐居于沮家庄的正中,与四周的青石楼宇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主公,这人真怪,有宅院不住,要去住草庐”,毒牙讥笑着说道。

    “掌嘴十下,没有命令不许说话!”,刘锦冷哼一声,厉声说道。

    毒牙见主公发怒,心知自己说错了话,扬起大手便给了自己十个耳光,再也不敢废话,紧紧的跟在了刘锦的身后,心里连一点反抗的勇气都没有。别人不知道,他们这些跟随着刘锦转战千里的游侠儿可是知道,别看刘锦平时笑呵呵的,但是真的发起火来,那绝对是杀你不带废话的。

    “在下刘锦,冒昧前来拜访,还望公与先生不要见怪!”在随从的引领之下,刘锦来到草庐之前,恭敬的说道。

    草庐之内,两位文士正在对坐饮茶,忽听得刘锦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客座上那位身着青色儒士长衫的中年儒士笑着说道:“咱们的安北将军来了,公与兄还不快快前去迎接?”。

    主位上,那位身着白色儒士长衫的中年儒士一笑,也说道:“你也跟我一起去吧!”说着话,白色长衫的中年儒士,一把拉起了客座上的那位中年儒士。二人腾腾腾,疾步来到门前。

    就见那白色儒士长衫的中年儒士双手抱拳,施了一礼,正色说道:“安北将军大驾光临,令寒舍蓬荜生辉,沮授有失远迎,还望安北将军切莫见怪才好!快请快请”。说着话,这位自称沮授的中年儒士往旁边一闪身,让出道路。

    刘锦闻言,也是双手抱拳回了一礼,轻声说道:“锦仓促而来,还望公与先生莫要见怪才好,这位是?”。刘锦说着话,一遍打量着沮授,又指着旁边那青色长衫的儒士说道。

    只见沮授生得体态瘦弱,高约七尺,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双眼之中不时散发着睿智的光芒,让刘锦不敢小视。

    “这位是某的好友,巨鹿田丰田元皓。元皓,还不快快见过安北将军!”,沮授扯了扯田丰的衣襟,对刘锦说道。

    一听是田丰,刘锦也是吃了一惊,急忙说道:“原来是元皓先生,锦有眼不识泰山,还望元皓先生莫要见怪”,刘锦可是知道,这些文人个个都自命不凡,自己有求于人,丝毫不敢怠慢了他们。

    田丰也抱拳躬身,施礼说道:“安北将军大名鼎鼎,丰之薄名实在是不足挂齿”,别看田丰的话说的谦虚,但是神态之中却有着一股文人的自傲,令刘锦很是有些不快,只是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众人一番客套之后,在沮授的引领之下,进入了草庐之中,各自分宾主落座之后,沮授命人献上茶点,方才对刘锦说道:“适才某正和元皓兄讨论贼军蜂起,兵困信都之事,对此,不知安北将军有何见教啊!”。

    得,这就开始拷问自己了。刘锦暗道一声,随即正色说道:“不瞒二位先生,贼军蜂起,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不过是乌合之众。然而,贼首张角、张宝、张梁三路贼军汇聚了贼寇之中的骁勇之士,其势比之张曼成、波才等部更加难以对付。一旦战事绵延,徒耗粮饷不说,百姓亦将饱受战乱之苦啊!”,说到这里,刘锦神色有些凄然,回想起广平城外的惨状,心里一片悲凉。

    “只怕大汉之危,并不止贼军之患吧!”,田丰冷笑一声。

    听到这话,刘锦估摸着今天要是不拿出点真东西,只怕难以震住这两位目光如炬的大才。当即一正神色,凛然说道:“不错,北方匈奴、鲜卑、乌桓,西北羌氐等诸多异族,早已对我大汉江山虎视眈眈,叛乱劫掠之事亦多有发生。不仅如此,各州各郡,世族门阀强取豪夺,欺压乡里,鱼肉百姓。州郡官员,亦多有贪赃枉法之辈,如此种种,才是大汉真正的疾患。若不能一一剔除,即便是黄巾贼寇平灭,黑巾、红巾之辈当不可断绝”。说到最后,刘锦语气洪亮,似有将心中千万斤重担咆哮而出之势,令听到此言的田丰和沮授不禁一愣,心中涌起振聋发聩之感。()

第八十章 刘大忽悠() 
正当刘锦怡然自得之时,田丰立刻反应过来,反驳着说道:“世族乃是大汉基石,上至朝廷公卿,下至州郡官员,无不是士族子弟,若非世族鼎力支持,大汉焉能有今日?远了不说,光武皇帝之所以能中兴大汉,还不是仗着各地世族鼎力支持,刘将军乃大汉宗亲,安敢出此无父无君之言!哼”。田丰语气激昂,其中不乏呵斥之意。

    “不错,我大汉光武皇帝中兴汉室,确是多赖世族支持,方能扫清**席卷八荒。然而,二百年来,外戚、宦官相互争夺,世族党人纷纷秉政,上至朝廷公卿,下至郡府官员,哪一个不是世代相传?又有哪一个不是家有良田千万顷,难道这些全是天子所赐?”。刘锦据理力争,丝毫不让。

    正如刘锦所说,这些世族门阀,不管是哪一家,家中至少都有数百顷的良田,便是巨鹿大族的田家和耿家也有超过千顷的良田。

    “世族为天下出力,为朝廷治理地方,功勋卓著。即便是家中颇有良田,又有何错?”,田丰红着脸,气急说道。

    “元皓之言,恕某不敢苟同。士族子弟为天下出力或许有之,但是历代以来,天子从未缺少对有功之臣的封赏。封官赐爵,赏赐金银玉器数不胜数。这些,难道不能彰显世族之功?为何世族还有吞并百姓们赖以谋生的田地,以及百姓们赖以谋生的口粮?某一路行来,沿路之上百姓们弃尸荒野,易子而食之事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因何而来?”,刘锦怒斥一声,直视田丰。

    其实,刘锦说的这些,他田丰很明白。便是巨鹿田家,剥削百姓,兼并百姓田产之事也是数不胜数,只不过田丰不愿承认罢了。

    见田丰为之语塞,沮授忙岔开话题说道:“依将军看,北方异族南下劫掠,可有剔除之法?”。

    刘锦略一沉吟,自信的说道:“有,只需遣一上将,领精兵良将屯兵边塞,一则御敌于国门之外,二则精练人马,待得异族内乱,只需驱精骑万余直捣敌巢,边患可一举荡平”。

    田丰好像是要找回刚刚丢掉的面子一般,反驳说道:“然而,如今朝廷上下争权夺利之事从未断绝,外戚、宦官、宗室三方争夺。刘将军所说之事,只怕会胎死腹中吧!”。

    顿了一顿,田丰好像意犹未尽一般,又说道:“以你刘将军为例,据丰所知,将军在雁门精练人马,麾下已有精兵五千,虽多次出征匈奴,但仍未扫平匈奴,就更不说能解除边患了。再者,只怕刘将军在朝中也有。。。”。

    说到这里,田丰很识趣的没有再往下说了。因为他说的很对,尽管刘锦三年以来,无数次出征,但是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而刘锦在朝中,也确实依靠着张让和刘虞之助,才能保证自己在一次次出征之后,没有人拖自己的后退。

    沮授在旁冷冷的看着争辩的二人,轻轻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丝毫没有插嘴的意思。

    “只恨某晚生了四百年,若在孝武皇帝帐下为将,焉有今日匈奴之患”,刘锦愤愤的说道。

    看田丰又有出言反驳的样子,刘锦立刻说道:“元皓先生之言确有几分道理,虽然某未能一举解决边患,但是多次出征却已大大削弱的了匈奴的实力,短时间内匈奴人已然不能聚集人马,寇掠边关”,语气中带着满满的自信,令沮授有些侧目。

    而田丰也很识趣的没有追问刘锦背后的后台,而是问道:“那依将军看,如何才能彻底扫平异族之患?”

    “有是有,然而却难如登天!”,刘锦略一思索,面带忧愁的说道。

    这下可是勾起了田丰和沮授的好奇心。却听沮授说道:“何难之有?”。

    “有两法可平匈奴,其一,我大汉得一圣明之主,选良将,练军马,凭我大汉今时今日之力,只需一年,便可横扫匈奴,只是。。。”,刘锦苦笑着说道。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以如今皇帝刘宏的做法,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圣明的皇帝,这一条,自然就不能成行了。

    田丰也被刘锦勾起了兴趣,急声问道:“那第二策呢?”。

    一说到这里,刘锦的信心就来了。就见刘锦自信满满的说道:“便是当今圣上在朝,只需让某掌一州兵权,两年之内便能横扫匈奴,一举荡解决匈奴的祸患”。

    此言一出,二人俱是一惊,这话实在是有些出乎他二人的预料。

    汉武帝如何?一代明君,神文圣武古今未有。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也只是保证了大汉百余年的安宁,其后数百年,匈奴人虽然不复往日的辉煌,但是仍然为祸一方。

    “将军何敢出此狂言?”田丰皱眉说道,他似乎对于刘锦的自信有些反感。

    刘锦闻言一阵大笑,他觉得今天自己的目的似乎可以达到了,因为二人已经开始兴趣盎然了。

    “将军因何大笑?难不成是丰有何失言之处?”田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问道。

    “不不不,元皓先生不曾失言。就怕某之言,先生难以接受而已”,刘锦继续卖关子。

    “将军尽管直言,丰受得了”,田丰的牛脾气彻底发作,急声说道。

    刘锦一看田丰中招,立时说道:“这有何难。匈奴自孝武皇帝以后,虽有起色,但是积弱久已,如今民不过百十万,兵不过二十余万,且内部单于庭、左右贤王各自为政,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不是某夸口,只需一州之兵,精骑三万便能横扫匈奴!”。

    田丰多聪明的人,立刻就找到了刘锦话中的弊病,讥笑着说道:“孝武皇帝即是如此做,却也只保了大汉百年的平静而已!将军效法先帝,只怕也不过如此吧!”。

    笑了笑,刘锦面露狠厉之色,恨恨的说道:“先生可知匈奴大军是如何对待我大汉子民的?”。

    “有所耳闻”田丰皱眉说道。

    “那就是了,他匈奴人能如此做,为何我大汉天军就不能如此做?我知道先生要说什么,无非是匈奴乃蛮夷之邦,大汉是天朝上邦,怎能行此野蛮之事。我告诉先生,便是天朝上邦又如何,连自己的子民都护不住,又有何脸面称天朝上邦?即便是满手血腥,那又如何?只要能保我百姓衣食无忧,不必为外族所迫,受外族屠戮,我刘锦甘愿以身受之,即是身首异处,吾亦不悔!!!”刘锦这番话说的洋洋洒洒,字字铿锵,豪迈至极,带着一股霸绝天地的凌厉和锋锐,听得草庐外的十八骑杀狼心中大震。

    “愿为主公执鞭坠镫,主公军旗所指,便是杀狼刀枪所至”,十八人齐声大喝,声震四野,好似千百人齐声呐喊一般,听得田丰、沮授心中剧震。

    在他们看来,汉朝乃是天朝上邦,怎么可以屠戮生灵!即便是偶有听闻边关百姓为匈奴屠戮,他们也只是自欺欺人,以此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火热,从而遵从圣人的教诲。

    但是今日,刘锦的话让他们心中剧震,那份掩藏已久的火热却是再也压抑不住,加上杀狼的怒喝,二人直欲跪倒在刘锦脚下,宣誓效忠。

    “然而,如今大汉内乱,贼寇兵困信都,某却难有破敌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