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善战之宋 >

第112章

善战之宋-第112章

小说: 善战之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荆亚则一脸厌恶的摆开他的手,在她的心目中,最欣赏的男人应该是那种铁血沙场,对酒当歌,一将万人敌的军官,而不是眼前这个瘦弱不堪,掰手腕连自己都不一定能赢的男人,最为可气的是,这个王靖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若不是营帐还没有搭好,她才不会和这种人呆在一起呢。

    她挪动腰肢向左移动一些,和王靖拉开一段距离,不一会王靖的身体也会无意间的靠了过来,她再向左,王靖继续挪动着,而叶朝云并没有跟着一起移动,过了一段时间,荆亚仍旧保持着亲密无间状,而王靖却和右侧的叶朝云拉开了一尺多的距离,别人从远处望去,荆亚和王靖到像是一对恋人。

    荆亚正在思索着如何摆脱王靖的纠缠,只听到下面一声大喊,“大人,营帐搭好了。”

    “朝云姐姐,我们走吧。”荆亚听到了,立刻站起身来,拉住了叶朝云的小手,拽着她往山下奔去,好像在她的后面有什么东西追赶她一样。

    在她俩的身后,王靖一脸遗憾的站起身来,眺望着两个女孩迷人的身躯,终于鼓足了勇气追了过去,“那个你俩等一下,本官从小就怕黑,我们一起睡好不好嘛!”

    营帐外的篝火中,王靖百无聊赖的用树枝扒拉着燃烧着啪啪作响的篝火,不时的向不远处的帐篷望去,在那间帐篷内,两个窈窕的身影不时被另一边的火光映在帐篷布上,那迷人的曲线,那二人嬉笑打闹的画面

    “大人,我有些想不通,为什么我们要连夜出城却在城外这么近的地方驻扎,有这个必要么?”裴定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王靖面前,他捂住左手,在左手上被缠绕了一层白色的纱布,刚才系帐篷的时候他的手不小心被刮破了。

    “当然有”王靖恋恋不舍的收回了目光,如果他再看一会的话,恐怕今晚就再也睡不着了。

    “裴定方,我们连夜出城并不代表我们要赶多少路,而是要给乌家明确一个态度,我们对这次联盟是诚恳的,也就是如,假如我们没有配制成解药,那么凭借我们的这个态度,乌家也会理解我们的,你明白么?”

    “但是,带上叶朝云一个人也就算了,你为什么还要带上那个女人呢。”

    “哼,这就是本官做事滴水不漏的地方,叶朝云一个人这么孤单,在漫漫的寂寞旅途中,我如果给她找一个伴,我想对于她的士气都会有很大的鼓舞吧。”

    “可是大人,末将怎么觉得,这荆亚到像是你给自己找的伴呢,光是在我面前,你就已经肆无忌惮的调戏她三十七次了,你知道么,看到大人您这种禽兽不如的行为,我身体里流淌着的英雄血正逐渐的沸腾,若不是顾忌到打了你扣我军饷,我恐怕真的会和你翻脸。”

    “裴定方,我真是想不到,连你都误会于我,我王靖为了大宋利益,甘愿放弃自己的尊严,你知道不知道,我心中要承受着怎样的委屈,荆亚不开心的话,叶朝云就会不开心,叶朝云不开心的话,小足黑蚂蚁就很难被找到,小足黑蚂蚁找不到,乌家就会和府衙反目,乌家和府衙反目的话,就便宜了塞北其他氏族,其他氏族得到好处,整个塞北战线就会变得被动,塞北战线变得被动,就会再次动荡,塞北动荡的话,民众就会不安,民众如果不安的话,市场上物价就要涨价,物价涨价的话,你们的军饷就要下调,你们军饷下调的话,你的心情就会很不爽,你的心情很不爽的话,你就会在本官面前发牢骚,你在本官面前发牢骚的话,我就会很心寒,我如果很心寒的话,就不会去哄荆亚,我不哄荆亚的话,她就会不开心这个道理这么浅显易懂你竟然都不清楚?如果你再在我面前发牢骚的话,那简直就是在对大宋万千子民犯罪你明白吗?”

    “大人请你等一下,末将头有点晕,难道说塞北的动荡是我裴定方的一句牢骚话引起的?”

    “从理论上是可以这么说。”王靖认真的点了点头。

    “好吧大人,末将说不过你,末将明天还要起早,末将建议你也赶紧休息吧你就算坐在这里一晚上,我想她们也绝对不会让你进她们帐篷一步的,相信我。”

    裴定方拍了拍王靖的肩膀,站起身来钻进了旁边的帐篷。

    只剩下王靖一人孤零零的坐在篝火前,眼巴巴的看着帐篷上正打闹在一起的两个娇躯的背影。

    他真的好想进去一起玩啊!!!

    清晨,地平线上的红轮渐渐的升起,阳光照射在汴京城一望无际宽厚的城墙上,照在庄重威严的大殿上,顿时给那种肃穆的气势披上了一层光环。

    大殿的宫围外,两队肃穆整齐的皇家侍卫队有条不紊的走了进来,又向台阶走去,很快,直达大殿的那条长长的台阶两侧,每隔几步都站好了侍卫,他们挺直腰杆静静的站立着,手握腰刀仿佛雕像一般动也不动,除了刚开始进入宫围的那些脚步声,此时皇宫大殿前那片空旷的广场,竟然没有任何的声响,哪怕掉下一根针都会被人听到。

    再有半个时辰,大宋帝国的那些大臣和军官们,又会如潮水般涌到殿内,而在这段时间内,朝会的时间越开越长,所有人争议的焦点,都集中在对现在的局势判断和如何出兵上,自从新州被宋军占领,整个塞北的局势突然出现了一个微妙的平静,但实际上各州之间却在暗流涌动,以蔚州为轴心的家族联盟已经几乎挑明了和宋朝的对立,刚刚得到消息,在蔚州,武州、琢州、莫州和瀛州等地,当地氏族已经不约而同的开始进行清洗,对于以前那些睁只眼闭只眼的护龙堂暗探悄然行动,而云州的荆家和叶家好像是迫于某种压力,也将徐曦“押解”出云州境外。

    只不过没有人见到在云州城外,三位老人依依惜别时的场面。

    谈笑论当年,鹤发对无言;离别多伤感,别路绕山川;

    离乡二十载,此行返汴京;悠悠漫长道,再会是何年。

    徐曦、荆简和叶百草三人在当时分别代表着宋朝和塞北氏族的两个阵营,在塞北氏族和宋朝水火不相容的这些年,三人能够拥有这样深厚的友谊,实在是极为难能可贵,但是在这次大规模清洗事件中,徐曦是必须要走的,为了荆家和叶家的利益,为了不让其他氏族知道云州已经暗中投靠了大宋这一边,徐曦必须要离开云州,如果他不走,在其他氏族的眼中,云州将不再是一个亲密的盟友,王靖投下的这颗暗子也将会被暴漏出来,再无秘密可言。

    再次见到汴京城那熟悉的城墙,二十多年没有回到这里的徐曦,看到那无数次魂牵梦绕的熟悉场景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城门前,在往来行人惊讶的目光中,这位垂垂老人,颤颤巍巍的跪在地上,对着城墙上的皇旗不停的磕着头,等他抬起头来的时候,眼睛里早已经噙满了泪水,这位在云州没有留下一滴泪水的老生,终于在汴京城脚下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情绪彻底的宣泄出来了。

    二十多年了,岁月如同杀猪刀一般,将徐曦从曾经的精壮的中年男子变成了一个六旬老者,而如今他终于又回来了,看到汴京城内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徐曦心中却一阵莫名的忐忑,二十年不曾见一面的宋真宗赵恒,又将如何的安置自己呢?

    大殿内,群臣交头接耳,相互议论着,塞北公然与宋朝作对的消息已经在朝野中传开了,如果说之前那些氏族抵制大宋的行为还有一点点隐晦的话,那么现在就是在公然的打大宋的脸,意图显而易见,在我们塞北的地盘上不欢迎其他人。

    宋真宗赵恒面色平静,端坐在鎏金椅上不发一言,很多老臣都了解他的习惯,让大臣武将们先吵成一片,分析时弊厉害关系,往往底下人争吵到最激烈的时候,赵恒这时候才会打断所有人的争论,通过反复权衡了多方的观点,他的话往往会从更加的客观的角度出发,更具有说服力和决断性,,直接指出问题的矛盾所在。

    这时,他见底下的大臣和武将们争吵的差不多了,就向旁边的宣读官看了一眼,宣读官会意,上面一步大声的喊道。

    “肃静”

    片刻后,朝堂的闹哄哄的气氛消失了,所有人都鸦雀无声,等待着宋真宗赵恒的反应。

    赵恒扫视了一下殿下的那些大臣和武将,终于开口了,“朕知道众位爱卿此次议论的是塞北地区暴乱之事,塞北地区远离王土,这是自我大宋建立一百七十余载,前所未闻,前所未有之事,我大宋的尊严,自此荡然无存,肖小狼子野心,屡犯天威,气焰越见嚣张,各位不要在打与不打的问题上纠缠不休了,藐视皇权者,朕必不容也,大宋在这几年中,先后击败了辽国和西夏的来犯之敌,如今士气高涨,朝廷中猛将如云,朕就不相信塞北那几个家族真的就动不得”

    赵恒说到此处,目光一寒,他从鎏金椅上站了起来,声音似低沉又有一些高亢,“从今天起,我大宋将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人、任何家族以任何的名义,享受任何凌驾于律法、王权以外的特权,燕云十六州,将永远只能拥有一个声音,现在的局面必须彻底的扭转,朕今天就是要明明白乌的告诉那些坐井观天的氏族,从此以后不要在做梦了,敢于冒犯天威者,朕必诛之。”

第182章 徐曦() 
“陛下万岁,大宋万岁!”

    “老臣愿请命出征!”

    曹彬、李继隆、丁谓等人见状立刻跪在地上,激动的高喊着万岁,这一刻,他们已经等了太久的时间了。

    “陛下万岁,大宋万岁!”

    所有文臣武将们纷纷跪拜在地上,高呼着万岁,那声音在雄伟壮丽的大殿内不停的回荡,引得外面的侍卫不停向大殿方向张望——这今天开的朝会难道宣布涨饷银了?怎么都这么激动呢?

    “陛下,老臣虽然年迈,但只有大宋需要,我愿意披甲重返沙场。”曹彬上前一步说道,虽然现在他以六旬有余,但仍旧坚持着每天锻炼体能,看上去体格硬朗,面色红润,举手投足间,身上不经意散发出多年来征战沙场养成的霸道之气。

    “陛下,别人只知道我李继隆在大宋防守能力如果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但却从来没有人夸过我领兵之术,请给为臣一个机会证明给世人看。”

    “我李泰出身军营,原替大宋和陛下分忧,请陛下恩准。”

    “陛下,末将田任朗虽然年龄也大了,但是愿意作为一名前锋,去前军冲锋陷阵。”

    “陛下”

    宋真宗赵恒看着殿前那些一个个站出来奋力推荐自己出征的武将们,很欣慰的点了点头,“众位将士为国效力的心情朕能够理解,大宋国运昌盛,人才辈出,若要倾全国之兵,自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朕认为,现在还不是最佳的时机,我大宋去年西部多洪涝,东部多干旱,收成减少,民力不强,这是其一;自汴京会战以来,战场波及到的地区满目疮痍,所伤的元气还远未恢复过来,这是其二;那些桀骜不驯的塞北氏族,虽然表面上形成联盟,但实质上并不是铁板一块,顽劣之敌,不足畏惧,这是其三,而最重要的,这场战役关于大宋国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没有十成以上的把握,绝不允许擅自出击,这是其四,现在大宋需要休养生息,恢复民生,等待时机。”

    “陛下,那请问那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出征?”底下有人问道。

    “什么时候可以出兵?”赵恒略微思考了一下,“民众有衣穿,粮囤有结余,武将不怯战,大臣不奢侈,夜间不闭户,路过不拾遗,到了那时,便可以一战了。”

    “陛下,请恕老臣直言,现在很多地区因为受到战火波及,百里无人烟,田地荒芜,市井萧条,百废待兴,以您的标准,恐怕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才可以达到。”丞相李忼上前一步,大声的说道。

    “十年?”赵恒面色有些不悦,“李忼丞相,你不要忘记了,现在在朕的手里,还有西夏赔来的几千万两银子没有花出去,朕不相信,在这个世上还有不可以办到的事情,没有粮食,就去其他地方买,没有作坊,就去其他地区找工匠,没有人口,每户多生一个婴儿,由朝廷进行补贴,朕不相信,民众有饭吃,有衣穿,还会去干那些jian犯科的事,如果真的有人如此做,该杀头的杀头,该充军的充军,二年,朕认为,二年的时间应该足够了。”

    赵恒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神中不经意的显露一道寒光,这让了解他的曹彬、李忼等老臣看到以后,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很明显,虽然赵恒嘴上说不着急出征,但实际上,整个大殿中最着急的就是他本人。

    接下来,就是自由议政时间,又有几位大臣和武将分别启奏了一些不痛不痒的事情,不知不觉,时近中午,大殿内最后一位大臣启奏完缓缓退回原位后,殿内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在等着赵恒下退朝的命令。

    “众位卿家还有没有要事启奏?”赵恒环视了一下众人,见没人应答,便将宣读官招到跟前,小声说了几句。

    宣读官点了点头,上前几步走到台阶的边缘,大声的喊道,“宣蔚州张罗、武州邓清俞、莫州李科元、,琢州马朝西、云州徐曦进殿。”

    他的话音刚落,原本紧闭着的大殿正门缓缓的打开了,五位身着塞北服饰的人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看到从门外依次走进来的这五人,殿内的文武百官们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五人中,个子高高的蔚州张罗、来自长得肥胖武州的邓清俞、一脸笑意的李科元、表情阴沉的马朝西,以及一脸清瘦的徐曦,形态各异,除了徐曦一身朴素的乌袍外,另几人都是一身云锦长袍,档次极高。

    徐曦是最后一个被叫到的,也因此走在了几人的最后,虽然在他前面有高高的邓清俞挡在他的前面,没有让他直接与大帝赵恒目光接触,少了一些忐忑,但被朝堂内所有大臣和军官们一路行注目礼,他还有显得有一些紧张。

    大殿还是徐曦在记忆中二十年前的那个大殿,无论是摆设还是气势都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