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善战之宋 >

第240章

善战之宋-第240章

小说: 善战之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过了好一会,慕苍梧才从惊讶中恢复过来,他突然问了一句。

    他心中很清楚,如果王靖的这种不寻常身份公布出来的话,肯定会掀起一场巨大的风波,王靖这样奇异的血脉根本不应该会是普通人所拥有的,但是对方却告诉了他。

    “你就当做我无聊吧,我不得不说,有的时候让一个人去守住秘密,那其实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痛苦的事情。”

    王靖摊开了双手,一副很夸张的无奈表情。

    虽然王靖极力装作这种不在乎的样子,但是慕仓悟的心中却没来由的热乎了一下,对方能够将自己的秘密告诉给别人,这表明他是将自己看成了自己人。

    沉寂了一会,王靖才开口说道,“事实上,正如你想将巫妖族血脉延续下来一样,能够知道自己同样的人的下落,这也应该算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了吧,建立王记,创建宋时,在别人看来,我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我是一个让他们自豪的大人,但只有我心里明白,我做的所有事情,所有的一切,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属于我的秘密罢了而已,我只是很想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和我一样经历的人他的事情,而我又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慕苍梧点了点头,老实说,他很理解王靖的心情,真的很理解。

    “兄弟,我要谢谢你,”王靖有些欣慰的拍了牌他的肩膀,“这些年原本我已经对此不报什么希望了,但是你却给我带来了这么好的消息,老实说,我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金国了。”

    “可是如果你去金国的话,大宋这边的事情怎么处理呢?”慕苍梧提出了疑问,王靖毕竟是大宋的国公,如果在一个邻国呆的时间过久的话,会有通敌叛国的嫌疑,而蓝血这种诡异的事情仅仅源于那句记载,还是一个完全没有影子的事,这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王靖眉头略微一皱,“过段时间我会向朝廷说明,就说我有事情要在那边呆一段时间,应该没有问题,更何况,原本有一件事情也需要我去金国。”

    听到王靖的话,慕苍梧摇了摇头,“王大人,我建议你先不要把这件事告诉给你的那个陛下,不如假借着为朝廷办事,直接离开就好了,会剩下很多麻烦。”

    王靖一愣,“有那么严重吗?”

    “你不相信我的话可以试一试,不过,我还是建议你不要去试。”慕苍梧心中暗自叹了口气,王靖在谋略上绝对可以称得上他所见到过的人中最顶级水准,但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心理,实在是有些空白,在这一点的,拥有巫妖族秘史的他绝对要比对方自信得多。

    

第328章 帝王心() 
宋宗一七九年四月

    冰封大地的寒流渐渐的褪去,漫漫平原上,大片的枯黄的蒿草不断的随着风摇动着,在枯草稞下,大片的积雪已基本消失,只有在一些地凹处才能看到一些留下的残余,一条横穿草原的河流终于解封,水流潺潺而动,上面漂浮着巨大的冰块。

    在塞北九州的应州,已经有很多种植者扛起了锄头,在田间开始劳作起来,在度过了这个漫长的冬天之后,他们又将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

    与之相邻的寰州地界,许多山峦的小路上,也到处排满了拉满矿石徐徐前行的小车。

    朔州那边,以及其他燕云九州等八个州府,也随着春天的降临开始热闹起来。

    但最热闹的,应该算上已经院试、殿试刚刚结束张榜的御林书院,在平时喊杀声震天的训练场上,今天却显得格外的沉寂,并不是因为训练场上没有人,事实上,此时在训练场上的已经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书生,他们正神情严肃的听着李沆的讲话,在书生整整齐齐阵列前的空地上,放置着的一张古朴的讲台,这张讲台是御林书院自开建起就存在的,它见证了从这里走出来的每一位书生的毕业宣誓。

    而在讲台的另一旁,坐着一排身姿挺拔,神情庄重的武将,从他们的衣服着装上就可以看出,这些人等级最低都是四品官员,甚至还有二品官员在内,也就是说,这些武将至少都是知府以上的级别。

    很多书生望向这些坐在讲台边的的那些武将,眼神中都是一脸的羡慕,他们知道,这些人可并不是来观礼的,按照以往的习惯,在御林书院张榜公布靠前的那些书生,会被他们选入加入他们的编制,相比毕业后等待朝廷分配的书生们起点就要高上一档。

    李沆拿起手稿,神情庄重的扫视了一圈,大声的说道,“各位,明天你们就要离开御林书院了,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延席”,你们即将奔赴各自所在州府,为朝廷效命,身上责任重大”

    李沆慷慨激昂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御林书院的上空,从站在最前面的那些书生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的激动之色,十几年了,这些来自大宋各个州府的精英书生们,从几岁起便进入到这里,名义为书生,但实际上却被当做武将来培养,又从成千上万名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最后才获取了进入这所大宋唯一特殊的书院的入学资格,而他们,又经历了近乎苛刻的最后考核,一些没有资质的书生再一次的止步于最后一关,被退回原州府,仅仅有三分之一的书生才有资格站在这里的最中央,有资格站到最后。

    在这些书生周围,其他年龄略小些的书生们也一脸凝重之色,他们心中清楚,明年的他们,也将会只有一部分人站在训练场的最中央,也要经历这种残酷的院试、殿试淘汰考核。

    终于,李沆念完了最后一句话放下了手稿,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讲话,他虽然经历了数次,但每次念的时候,他的心中总是热血沸腾,情难自已。

    御林书院的这些书生毕业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书生的毕业,更在于,它一次又一次为大宋军队输送新鲜的血液,输送着一批富有朝气的军官,它就像宋军的消化系统一样,不断的为军中增加营养和能量。

    李沆目视底下众人的时候,下面已经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紧接着,李沆离开,曹棕大步走上了讲台,他是这次殿试的三甲状元。

    阳光下,他的表情庄重而神圣,目光扫过训练场上的所有人,还没有开始讲话,下面已经有人欢呼起来。

    曹棕这次毕业成绩,有五门成绩为优秀,这在御林书院中也是比较罕见的,他所体现的实力完全有资格赢得这些书生们的掌声。

    而当他的目光扫过旁边的列席的大臣时,却发现本来满满的座位上,却有一个空位在旁边,极为明显,他脸上的表情突然有一丝失落,转瞬即逝。

    在汴京城中举行御林书院举报毕业典礼的同一时刻,太原府境内正有一支大约百骑的骑兵队正向着雁门关方向快速的奔驰着,而被这些骑兵簇拥在中间的一个人,竟然是决定要离开大宋准备前往金国的王靖。

    沉闷的铁蹄声在平原上空不停的回荡着,那支骑兵小队迎着渐渐落下的红曰,拼命追赶着它留在大地上洒下的最后一点残红的阳光,他们远去的身影渐渐的融入进渐渐落下的夜幕。

    皇宫崇政殿

    烛光忽闪,气氛安静

    书案上展开一张白色的宣纸,旁边放着一只刚刚洗过的毛笔,此时宋真宗赵恒正极为罕见的亲自研着墨,看样子颇有一番兴致,在他面前不远处,李沆丞相面色平静的站着一旁,头略微低下。

    “丞相,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李保保今年也成年了吧。”

    赵恒一边用墨石轻轻在砚台上磨动,一边盯着空白的宣纸,好像是在琢磨准备一会在上面写着的内容。

    “回陛下,老臣那个不争气的孙子这次也通过了院试,不过排名第一百一十二名,没有进入殿试的资格。”李沆谨慎的回答。

    赵恒微微一笑,“你啊,你和曹彬简直一个样子,在朕面前总是过于谦卑,老实不拿朕当自己人,朕昨天问曹彬的时候,他的口气和你一样,一张嘴就是犬子如何如何的,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好像朕会吃掉他小儿子一样,对了,李宝宝的去处找好了吗?”

    李沆点了点头,“陛下,他被选进皇城司了,职位现在暂定是都头。”

    “哦”赵恒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略微沉思了片刻,对李沆说道,“皇城司是京师军队的中枢,李保保去却也是个好去处,不过再怎么说他也是从御林书院走出去的,朕听说其他人至少都能进军中担任指挥使之职,所谓举贤不避亲,你作为丞相虽为避嫌,但也不能如此忌讳世人之口,那就有些过了,还有,皇城司远离前线,很少有立战功升迁的机会,到是不利于他今后的发展啊,你看杨家的杨延昭,这些年在雁门关历练这么多年,替帝国坚守北部屏障,才有今天的成就啊。”

    “陛下所言极是,但杨延昭将军精通兵法,深蕴兵家之道,我那个不成器的孙儿生性愚钝,这小兔崽子钝怎么能和杨将军相比呢,况且我李家世代一直为谋臣,很少有人涉及拳脚刀枪,老臣只有这么一个孙子,放到外边到是有一些舍不得的,而且这次是李继隆将军亲自过来挑人,这和老臣没有什么关系呃如果陛下有意,老臣这就过去商量一下,让他去边陲要塞历练一下?”

    李沆躬着腰,样子极为恭敬。

    “李丞相,你啊,朕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你千万别多心了,这可真的误解了朕的本意了,朕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想法。”赵恒一脸的笑意,“不过李继隆和你是旧交,朕是想他的本意也应该想帮你把这个外孙子留在京师的吧,你替朕传话给他,让他一定要好好的调教一下李保保,谨言慎行,李继隆喜欢喝酒,性格粗矿不拘小节,千万不要把朕的这个朝廷未来将星给带坏了才好啊,哈哈哈”

    “陛下所言极是,老臣一定把话带到,您这一说到提醒老臣,我可不能让咱这个孙子跟随李大人染上酗酒的毛病。”

    听着赵恒爽朗的笑声,李沆也一脸干笑的点头应承着,但他的内心此时却是如同夏天被人突然浇了一桶凉水般打了一个激灵,和赵恒一起这么多年,他很了解宋真宗赵恒这个人,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不可能是废话,尤其是那种看似漫不经心时说出来的话,更是表露着他真实的想法。

    很明显,今天赵恒是在提点他,他知道李继隆和他之间的关系,也知道李保保的事情,这句话一说出口,看上去是想受意李沆让李保保多锻炼一下,实际上已经堵死了李保保几年之内再获得晋升的可能性。

    毕竟如同李保保再晋升,谁能够证明和李沆没有关系呢?

    李沆心中暗自感叹,面前的这位皇帝,他的心机缜密,城府之深,只有跟随他几十年的他,以及曹彬等少数几人才能够真正了解他。

    他突然想到了此时前往雁门关的王靖,脸色有些黯淡,这位在大宋风生水起的风云人物,恐怕这一次就要凶多吉少了。

    他也觉得有些可惜,王靖这个新近崛起的将军,已经不能用优秀这个词来形容了,在对方的身上,他甚至看出了当初被誉为绝世名将赵匡胤将军的风采,甚至更加突出,如果用赵匡胤用一代名将来称呼的话,那么以一己之力左右整个大宋塞北战局走势的王靖,用大将军这个称呼更为合适。

    如果加以时日,他必将在史册上留下灿烂的一笔,但是,他想不到的是,看着聪明绝顶的他,竟然会跑去告诉赵恒他要离开大宋,甚至天真的以为赵恒会批准,而当时王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当时恰好在崇政殿汇报公务便袖手在一边旁观的他,心中却猛然一颤,他能够从赵恒当时已经变绿了的脸色中察觉出那种很难形容的不悦之色。

    赵恒需要的良将贤臣,是如曹彬元帅那样识时务,知大体,在朝廷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勇敢的站出来,当朝廷不再需要的时候仍然能够甘于平淡,不会危及到皇权的那类人,像王靖这样的人才,一旦离开了大宋,谁又能保证不被别的势力重用,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岂不是凭空为大宋埋藏下了一个巨大的祸根。

    也正因为如此,当宋真宗赵恒再三拒绝王靖的请求,而王靖又执意如此下,赵恒思考再三,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过让他先去太原府路顺便替他送一份文书,才允许他离开大宋。

    自始至终,大帝赵恒都保持着一种极为平静的表情,直至王靖手拿文书离去,他也没有发过脾气,但是,作为了解他极深的李沆,却明白,越是这样,越代表着他心中潜藏着的那份杀机。

    崇政殿里,赵恒挽起衣袖,拿起笔在已经研磨好的砚台上蘸了几下,然后全神贯注的将注意力放在宣纸上,手腕缓缓的移动,不一会,一行充满一股遒劲之力的字迹便跃然于纸上,字迹上墨汁未干,更加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

    “李丞相,你看朕的这几个字写的怎么样啊!”

    宋真宗赵恒一脸微笑的端起这张刚写好的宣纸递给李沆看,李沆接过来,看到纸上写的是“忠义无双”四个大字,立刻赞不绝口。

    赵恒微微一笑,“既然丞相这么喜欢,那么这副字朕就赠送于你吧,希望丞相以后能够继续一如既往,为朝廷效力。”

    李沆略微一愣,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大宋北部,一条横跨大陆绵延数千里的山脉斜插而过——恒山山脉,在这白水宜君交界之处,一道由无数黝黑的墙石堆砌起来的城墙将这两个原本不相交的山脉巧妙的连接了起来,高达数丈的城墙,绵延十多里,气势磅礴,这就是被称为大宋北部屏障的雁门关。

    在巍峨的恒山山脉,它看上去格外的渺小,在宽阔的草原上,它又是那么的醒目,自建立起,承受过成百上千次异族军队的攻击,但是却依然屹立不倒,从未被攻破过,也让人们渐渐淡淡了它原本的名字——西陉关。

    宽厚的城墙,旌旗展展,不时有巡逻队在城墙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